五大连池市龙镇地区区域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五大连池风景区地热资源勘探前景分析

五大连池风景区地热资源勘探前景分析
互 遐 凤 恩囵 固 鼠 脑 国 圆 甸 目 衙
口 周 思思 李永利
五 大连池风 景区行政 区划上隶属于黑龙 江省 黑河市 , 地处黑 富水 性较好 。N W 向花 岗岩破碎带显 张性 , N E向断裂显压性 , 三 龙江省 中北部 , 松辽平原 的北缘 , 平原与 山区的交 汇带 , 东邻逊 克 条断裂交汇于火烧 山一带 。 这三条断裂交汇处有利于地热 资源 的

加上 近东西 向挤压 和引张地应 力场 , 是形成景区地质构造基本原 因, 而N E和 N W 向断裂影 响深 , 成为 深部 热源上升 的通道 , 本 区 地热异常 区的分布均与上述构造有关 。
4 . 地 层

区域 地 质 背 景
1 . 地 形地 貌
景 区位 于松嫩平 原东北部 , 与小兴安岭的南缘 山麓衔接丘陵
组成 , 埋深 l O 0 0 m~ 2 5 0 0 m。 3 . 深 大 断裂
内就已发 现 l 3处不冻水体 。
3 . “ 霜锥” 现 象
德都一 大安岩石圈断裂走 向 N N E , 北起五 大连池市 , 向西 南
在严寒冬季 , 药泉 山附近发现 多处 热气孔 , 溢 出气 体温度在
个 大型 的中 、 新生代 内陆断 ( 坳) 陷盆地 , 盆地最古 老基底 由晚元 老 黑 山 、 火 烧 山在 此 期 喷发 , 形 成 五大 连池 和 现代 火 山景观 。 古代一 面坡群及 花岗岩。早古生代处于抬升隆起 ; 上石炭统至上 另外 , 该期 火 山 目前处 于休 眠期 , 在 未来 某个 时 间还 有可 能继 三叠统为一套 陆一海一 陆相沉 积 ; 经 晚 印支运 动后 , 形成 上叠坳 续 喷发 , 表 明该 区地下 深处仍 存在 岩浆 房 , 为地热 资 源形 成提

五大连池 工程地质实习专题报告

五大连池 工程地质实习专题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专题报告2014年7月22号到27号,我们在五大连池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考察,具体我们参观了老黑山和火烧山,还有它们喷出的熔岩流形成的形态和地质构造。

参观并检测北药泉泉水的相关特性及象形石。

参观五大连池地质博物馆了解相关地质知识。

参观火山活动形成的堰塞湖等。

五大连池景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面积720平方公里,由14座火山和5个主要火山堰塞湖组成。

拥有“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在现场实地的印证了书本知识,让我们对工程地质加深了印象。

现对实习结果说明如下:一、火山和岩浆岩知识火山是岩浆穿过地壳,到达地面或伴随有水气和灰渣喷出地表,形成特殊结构和锥形等形态的山体。

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老黑山是和火烧山于公元1720-1721年间喷发,属于休眠火山,是我国有详实记载的新时期火山,老黑山火山海拔515.5m,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火口缘内径350m,火口深约136m。

老黑山锥体主要由火山渣、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灰和浮岩组成,其间夹有薄层熔岩。

火烧山主要为一套套叠式锥体,有各种喷气锥、喷气碟等,还有许多非常生动的象形石,也是保存相当完好。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不论喷出岩,还是侵入岩,大部分岩浆岩都是块状结晶的岩石,只有少数急速冷却形成的玻璃质岩石完全由玻璃质组成的。

我们在老黑山见到的火山岩多孔,孔壁薄,所以其密度比较小。

在这些岩浆岩中玄武岩较多,它的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

而药泉湖边的火山岩有流纹的比较多,即流纹岩,较多性质坚硬致密,一般色浅,多为浅红、灰白或灰红色,具斑状结构。

二、地下水性质我们实习期间参观了北药泉、翻花泉和二龙泉。

其间地质专家给我们讲解相关知识。

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卧虎山农场土壤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卧虎山农场土壤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学图,掌握了该区营养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相关标准,评价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丰缺水平。结果表明: ( 1) 研
究区为酸性土壤,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总体丰足,只有硼含量稍缺或缺乏; ( 2) 土壤营养元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以卧虎山北部含量较高、跃进水库附近较低为特征; ( 3) 研究区为温暖湿润条件下的中等化学风化,伴随着成土作用营
第 33 卷 第 4 期
现代地质
Vol. 33 No. 4
2019 年 8 月
GEOSCIENCE
Aug. 2019
DOI: 10. 19657 / j. geoscience. 1000 - 8527. 2019. 04. 10
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卧虎山农场土壤营养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王世宽1,王 鹤2,王 哲1,侯 拓1,李小伟1,冯海艳1
( 1.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 2. Heilongjiang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Haerbin,Heilongjiang 150030,China)
( 1.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2. 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 为研究火山岩地区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浓度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选取黑龙江五大连池卧虎山农场为研究区,
系统采集 41 件表层土壤样品,测试分析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有机质、pH 值等 15 项指标,绘制元素地球化

漫话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1)

漫话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1)

漫话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1)胡经国一、概述及基本信息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Wudalianchi Unesco Global Geopark),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占地总面积为790.11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为火山地质地貌。

五大连池火山群,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年轻火山群之一,被誉为“中国火山博物馆”。

由于这里蕴藏有丰富的具有医疗价值的矿泉水,因而又被称为“中国矿泉水之乡”。

在该公园内,有规律地分布着14座火山。

其中,有12座火山形成于1200~100万年的地质时期;有2座火山形成于1719-1721年,距今仅有200多年,是中国最新的火山之一。

在该公园内,火山锥拔地而起,其中的火山口保存完整。

从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流长达10余公里,并且阻塞河流形成5个串珠状湖泊——五大连池。

这里的熔岩地貌类型多种多样。

其中,有世界稀有的火山“喷气锥”、“喷气碟”;有典型的“绳状熔岩”、“翻花状熔岩”以及各种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象形熔岩”、“火山弹”、“浮石”、“熔岩隧道”等。

该园区是难得的科学旅游、度假康疗胜地。

五大连池保护区火山资源丰富、完整、集中、典型,火山地质现象齐全,地质景观多样,地貌类型奇特,是一座天然的火山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保护意义。

此外,在该保护区内蕴藏有丰富的矿泉水。

其类型多样,成份复杂,可以与国外一些名牌矿泉水相媲美,并且对许多疾病有医疗作用。

1980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火山地质遗迹。

2001年3月,黑龙江五大连池地质景观自然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2004年2月13日,该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另据报道(20220211),五大连池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

在1060平方公里区域内,“火山林立”,“熔岩浩瀚”,“湖泊珠连”,“矿泉星布”;14座新、老期火山“群峰耸立”;80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波澜壮阔;数百处自涌矿泉天然出露与地表。

试论五大连池东焦得布矿水成控机理

试论五大连池东焦得布矿水成控机理

第 3 卷 第2 1 期
2 1 年0 月 02 6
吉 林 地 质
J LI GEOL0GY I N
V_ . 1 NO. o 3 1 2 Jn 2 1 u .02
文章编号 :1 0 - 2 2 2 1 0 1 4 7【 0 2)0 2—1 3—4 1

试论五 大连 池东焦 得布矿 水成控机理
, ,
1 ntuef9 4 y rg o gc l n ier g net aino Heo gi g rv c, ri 5 0 Hel g a g C ia2 . s tt o 0 H d el i E gn ei Ivsg t I i o o a n i o f i n] n P o i eHabn1 027 i n f n , hn ; l a n , o i
五 大连 池 火 山 区是 中国著 名 的第 四纪 火 山群 ,
棋盘 格式 状 ,在 此基 础上 发 育 了近 E 和近 S 向 W N
有与法国维希、俄罗斯北高加索齐名的冷矿泉水资 次级 构造 。 源, 并于 19 9 6年被评为 “ 中国矿泉水之乡” 。五大 五大 连池 位于 松辽 地堑北 缘 ,它 的构造格 局 与 连池冷矿泉水 ,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多 ,医 时空 演化 规律 ,受 地应 力场 和基底 岩性 的控制 。松 疗保健价值高 ,是我国最珍贵的矿泉水 ,在世界上 辽地 堑在 晚侏 罗纪 时期 ,由于太平 洋板 块 向亚洲 大 也享有极高的美誉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大 。冷矿 陆东缘强烈俯 冲,使松辽地堑及其邻近盆地受到强 泉水储量丰富,现在只有药泉山矿水区开发利用较 烈挤 压 ,伴 随有 山地强 烈 隆升 、盆地下 沉 ,岩浆 活 多, 其他矿水区尚未利用 , 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 。 动加剧 ,并伴有构造断裂发生。到晚白垩纪大约距 因此此次研究重点放在五大连池的四大矿水 区之一 今 08 亿 年,太平洋板块活动更加 强烈 ,加剧 了 . 5 的东焦得布铁质重碳酸盐 . 碳酸矿水区,本文将重 东 亚大 陆断裂 复 活和裂 谷形 成 。随着板 块作 用 和弧 点讨论 其矿 水 的成控机 理 。 后 扩 张的继续 发 展 ,松 辽地 堑和 临近 裂谷形 成 。需 要 说 明 的是 ,虽 然五 大连池 位 于松辽 盆地 北缘 ,但

国内外对五大连池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五大连池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五大连池研究综述一、引言五大连池是中国黑龙江省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貌和温泉资源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五大连池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文将对国内外对五大连池的研究进行综述。

二、五大连池概况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火山群之一。

景区内有多个火山口湖泊和温泉,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中海。

这些湖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非常壮观。

三、国内对五大连池的研究1. 地质研究五大连池地处火山带上,因此一直受到地质学家们的关注。

他们通过采集岩石样品和进行现场观测等方式,深入探究了该地区的火山活动历史和构造特征。

例如,李根等人(2018)通过对东海火山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确定了东海火山活动的时代为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

2. 水文地质研究五大连池的温泉资源也是该地区的研究热点之一。

水文地质学家们通过采集温泉水样品和进行地下水探测等方式,对五大连池的温泉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刘铁军等人(2017)通过对五大连池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揭示了该地区温泉水的来源和流动路径。

3. 生态环境研究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五大连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生态学家们通过采集样品和进行现场观察等方式,深入探究了该地区的植被、动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

例如,黄海鹏等人(2018)通过对五大连池湿地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该湿地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四、国外对五大连池的研究1. 地球物理学研究国外学者们也对五大连池的火山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日本学者们通过地震探测和重力测量等手段,揭示了五大连池地区的地下构造和岩浆运动情况。

他们认为,五大连池地区存在着一条深达20公里的岩浆通道(松田等,2017)。

2. 水文学研究美国学者们对五大连池的水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温泉分类方法。

他们认为,五大连池的温泉可以分为三类:碳酸盐型、硫酸盐型和氯化物型(Kharaka等,2015)。

漫话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2)

漫话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2)

漫话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2)胡经国七、火山类型五大连池火山群中的所有火山都产生了大量的熔岩,而且许多火山是以“温和的爆发性活动方式”喷发的。

在其中的25座火山中,有14座火山形成了巨大的“熔岩台地”,在其上发育有“火山碎屑锥”;另外11座火山是较小的“熔岩盾”,没有形成“火山碎屑锥”。

如今该区火山熔岩覆盖面积约为800平方公里。

1、火山锥“火山锥”在地貌上是最明显的,其底部是低矮的“熔岩穹丘或台地”,其直径为5~15公里,坡度为1°~6°。

“火山锥”一般由火山灰、火山砾等火山碎屑组成,其中常常夹有火山口喷溢时产生的水滴状和薄板状熔岩。

一些火山锥具有大量的火山弹等火山碎屑。

火山锥往往其四周很陡,其上有碗形或漏斗形的火山口;从周围熔岩区到火山口外壁的高度一般为200米。

虽然熔岩从火山口喷溢是比较平缓的,但是每一次熔岩喷溢显然都会产生一些“爆发性活动”。

喷发物和喷发形式的证据表明,尽管这些火山锥是所谓“斯特隆布利式”活动的产物,但是五大连池火山的喷发方式是以“夏威夷式”为主的。

2、盾型火山“盾型火山”是由熔岩构成的低缓“山包”,其形态呈“似盾形”或“岗丘状”。

有的可见火山口,在顶部出现“碟形坑”,大小不一,直径从数米到150~200米;有的无明显火山口。

它们常成群地沿东北向或西北向断裂呈串珠状分布。

各火山口距离较近,其喷溢出的熔岩互相连接,形成所谓“垄岗状”地貌。

目前,已发现11 座盾型火山。

盾型火山主要见于“东龙门山”东南(5座)、“西龙门山”、“笔架山”东南(2座)、“笔架山”西南(2座)、“卧虎山”西南(1座)、“西焦得布山”西北等地(王允鹏等,1997;徐衍强,2007;巩杰生,1997)。

因为这类火山的喷发完全表现为玄武质熔岩的“平静式溢流”,没有爆发式喷发所形成的“碎屑抛出物”,所以其喷发方式类型属于“夏威夷式”(徐衍强,1997,巩杰生,1997)。

3、“岩渣锥”火山“岩渣锥”火山主要分布于“老黑山”周围、“火烧山”东部和北部,多为“主火山”的“副火山”。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赵 楠,刘春娥,杨兴业(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 西宁 810012)摘 要:五龙沟地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境内,是东昆仑成矿带大型矿集区之一。

区内具有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岩石横生。

该区具有非常突出的岩浆活动发生次数也较多。

该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区内的脆性剪切带呈北西向展布,断裂构造发育,呈现纵横交错及不同序次和级别的特征。

上述这些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区内的成矿。

现结合实践对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展开分析。

关键词:青海省;五龙沟;地质矿产特征;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7-0083-2Analysis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in wulonggou area, qinghai provinceZHAO Nan, LIU Chun-e, YANG Xing-ye(Qinghai Geological Survey,Xining 810012,China)Abstract: Wulonggou area, located in dulan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large ore-gathering areas in the east kunlun metallogenic belt. The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very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rocks. There are many times of magmatic activity in this area. The fault structure in this area is very well developed, the brittle shear zone in this area is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west direction, and the fault structure is well developed,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isscross and different orders and grades. These conditions have greatly promoted the mineralization of the area. The geological and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wulonggou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are analyzed.Keywords: Qinghai Province; Wulonggou; Geological and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potential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偏南侧源头部位的东昆仑成矿带是该矿的分布所在,区划在青海都兰县管辖范围,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矿藏丰富,其中矿化带分布比较具有代表性,属于我国主要的金矿带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大连池市龙镇地区区域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
龙镇位于五大连池市东60公里,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交界处。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所在区
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区域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包括区域地质与矿产调查、物探、化探
及遥感地质解译等,发现了许多矿(化)点及物化探异常。

1、区域地层
区域出露的地层较为简单,除大面积的侵入岩外,地层岩性主要以酸性、中酸性的火山岩及
其碎屑岩为主,有新元古界张广才岭群,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第
三系及第四系。

新元古界张广才岭群正沟组(Pt3z):主要由灰色、灰褐色片理化流纹岩及凝灰熔岩夹灰色
千枚岩、千枚状板岩、英安斑岩、含石榴石堇青石片岩、绿帘黑云片岩组成。

古生界石炭系上石炭统唐家屯组(C2t),岩性为片理化流纹岩及其凝灰熔岩、凝灰岩、安
山质凝灰岩。

古生界二叠系上二叠统五道岭组(P3w),主要为蚀变安山岩、流纹岩、流纹
质凝灰熔岩等。

中生界白垩系下白垩统龙江组(K1l),岩性以灰紫色、灰绿色中性熔岩为主。

光华组
(K¬1gn),以灰白色酸性凝灰岩、沉凝灰岩和粘土岩为主。

白垩系上白垩统嫩江组(K2n),以灰黑色泥岩为主。

新生界第三系中-上新统孙吴组(N1-2s),主要为砂砾岩、砂岩夹灰绿色、灰色泥岩。

第四
系下更新统大熊山玄武岩(βQp1d),岩性为致密块状玄武岩、气孔状玄武岩。

上更新统哈
尔滨组(Qp3h),由黄褐—灰绿色含砂(砾)亚粘土,夹砂透镜体。

上更统顾乡屯组
(Qp3g),主要由灰黄、灰色粘土、粉砂质粘土及砂砾组成。

第四系全新统高河漫滩冲积层(Qh1),由冲积—洪积砂砾亚粘土,亚粘土组成。

第四系全新统低河漫滩冲积层(Qh2),
主要由砂砾石、岩屑、亚砂土、粘土质淤泥等组成。

2、侵入岩
区域内侵入岩较为发育,分布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以中深成相花岗岩类为主,多
呈岩基和岩株状产出。

岩石类型主要以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碱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
闪长岩、超基性岩、花岗斑岩等,多呈小岩体出露;岩脉有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花岗闪
长斑岩岩、细晶闪长岩、闪长岩及辉绿玢岩等。

侵入时代及岩性特征:
新元古代辉长岩(ψPt3)、中粒花岗闪长岩(γδPt3)、中粗粒花岗闪长岩(γδPt3)、中粗
粒闪长岩(δPt3)。

侵入于张广才岭群岩组中。

其超基性岩、基性岩类有的与铂、钯及铜、
镍和钴有密切关系。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ηγP3Τ1)和中粒花岗闪长岩
(γδP3Τ1)。

大致呈北东向展布,以面积不大的岩株状产出。

岩石副矿物组合简单,岩石化
学特征属正常系列,sio2过饱和或饱和、弱碱性岩石。

普遍具碎裂结构构造和蚀变及黄铁矿化。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细粒钠长花岗岩(αγΤ3J1)、中粒二长花岗岩(ηγΤ3J1)、中粒正长
花岗岩、钾长花岗岩(kγΤ3J1)、中粗粒碱性花岗岩及中细粒碱性花岗岩、霓石钠闪石碱性
花岗岩(χγΤ3J1)。

岩石化学特征属正常系列,sio2过饱和,富碱性。

与稀土和钛铁矿关系
密切。

早侏罗世辉长岩、闪长岩(δJ1):呈小岩株状产出。

早白垩世的中粒碱长花岗岩、不等粒晶洞花岗岩、花岗斑岩(γπΚ1)。

另外,区域内脉岩主要有花岗斑岩(γπ)、花岗细晶岩(γι)、花岗闪长斑岩(γδπ)、闪长玢岩(δμ)、细晶闪长岩(δ)、辉绿玢岩(βμ)等。

3、区域构造
设计区域范围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

以北东方向为主要构造线方向,其次为北北东向
断裂,局部亦有近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相对规模极小而未单独叙述。

其中,对地质体的分
布和控制矿化蚀变关系密切的主要构造为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

由北至南分述如下:
辰清河¬—西茅栏河断裂、顺官山—达连山断裂、二更河—乃别尔河—乌拉干河断裂、木沟河—头道新尼奇河断裂、一道新尼奇河—头道新尼奇河断裂和北小河—小吉岭库断裂
上述断裂有近似于8~10千米等间距分布的特点。

这些北东向、北北东向的断裂控制着岩体、蚀变、矿化及脉岩的分布,对寻找铜、钼多金属矿产具有重要意义。

4、成矿条件分析
本区处于呼玛—黑河金多金属成矿带,孙吴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的边缘,区内的地层、岩浆
岩及构造条件对金多金属尤其是有色金属铜、钼成矿较为有利。

(1)地层
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为第三系孙吴组(N1-2s),出露面积较大总体呈北东向分布。

为一
套河湖相粗碎屑沉积。

主要为灰色、黄褐色、灰黄色弱胶结的砂砾岩、砂岩夹灰绿色、灰色
泥岩,局部夹铁质砂岩,含铁高时构成孙吴式铁矿。

白垩系下统光华组(K1gn),主要以灰
白色酸性凝灰岩、沉凝灰岩和粘土岩为主,夹灰绿色杂砂岩和灰绿色安山岩。

二叠系上统五
道岭组(P3w),主要为灰~灰绿色蚀变安山岩、灰黑色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安山质
凝灰熔岩、片理化英安岩、英安质安山岩、片理化流纹质溶结凝灰岩,含磁铁矿安山玄武岩,安山质凝灰岩等。

岩石蚀变较强,普遍具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黄铁矿化,局部地段
具金、钼、铜矿化。

(2)岩浆岩
工作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印支期斑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碱长花岗岩。

区域上斑状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及碱长花岗岩与钼矿化空间关系密切,与钼多金属成矿有着成因上的联系,如茅
宝沟钼矿床、正阳钼矿床、幸福林场钼矿床、平顶西山钼矿点等都与这组花岗岩关系密切。

现有的研究工作表明,本区域大量发育的斑状花岗岩中钼的背景值较高,在后期的构造岩浆
作用下,随着钾化、硅化等蚀变作用,钼会局部富集成矿,本区的茅宝沟钼矿、正阳钼矿及
幸福林场钼矿等都与这种成矿过程有关。

(3)构造
工作区内发育数条北东向断裂构造。

在这些断裂的周边分布着大量的Mo、Cu等金属量异常,有部分断裂处于金、钼Ⅱ级成矿远景区内,在部分断裂的周边已发现几处钼、铜矿点。

(4)地球化学异常及物探
本工作区发育着一处Mo、Pb、CuⅠ级异常区,几处Co、Ni、PbⅢ级异常区,从异常特征和
所处地质条件来看,这些异常区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工作区磁场较简单,以负异常为背景,在工作区西部、中部和东部叠加正异常,有平缓正异常、也有跳跃场。

平缓负异常为背景,反映沉积地层或火山碎屑岩的航磁特征。

在平缓负异
常上叠加杂乱高异常,异常变化较大,梯度较大,反映火山熔岩的航磁特征,酸性火山岩磁
性变化较大,磁化方向变化较大,所以磁场变化较大,梯度变化大。

在平缓负异常上叠加平
缓正异常,磁场相对平缓,为侵入岩体引起,但由于岩性不同磁场高低也有所不同,早白垩
世花岗斑岩一般在航磁上呈条带状、线性分布,晚三叠—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一般呈面状异常分布,异常高低略有不同,但差别较小,不易区分。

在平缓负异
常中存在较分散的正异常,推测为沉积地层上覆盖酸性火山岩,火山岩薄厚不均引起。

但在
平缓负场中有些地区覆盖薄层酸性火山岩,因火山岩较薄,磁场变化不大,不易区分。

(5)矿化蚀变
主要的矿化蚀变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辉钼矿化。


化蚀变主要发育在碎斑状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中。

(6)与已知矿床对比
将本区的地质条件与幸福钼矿床、茅宝沟钼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来看,三者有着相似地
质背景、成矿环境。

综上所述,本区的地质条件对钼成矿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北安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黑龙江省地质志
作者简介:
李金涛,男,汉族,1986年1月10日出生,本科,资源勘查工程,长春工程学院,中级工
程师,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一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