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一、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在《内经》中有“脾为后天之本,制水而行谷,君臣之官也;胃者,受谷而主纳谷者也”的记载,说明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便秘。
气滞血瘀和肝郁脾虚则是中医认为导致便秘的病理机制之一。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通过调整脾胃功能、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等方式来改善便秘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芒硝、大黄、厚朴等。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度,改善便秘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肠道蠕动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大肠俞、中脘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功能性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按摩腹部、肚脐周围和背部腧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气机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三、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1. 临床观察有研究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进行了总结,发现中药、针灸和推拿按摩等疗法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药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最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2. 机理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人员发现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理主要包括调整肠道蠕动、改善脾胃功能、调节血液循环等方面。
中医治疗还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情绪压力,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3. 临床指南近年来,针对功能性便秘的中医临床指南相继问世,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化诊疗方案。
这些临床指南从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方面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规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结语通过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可以得知,中医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慢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
6 ・ 0
中国疗 养 医学2 1 年第 2 卷 第 1 C i JC n a setMe Jn 2 1 , o.0, o1 01 O 期 hn ovl cn d,a .0 1 V 12 N . e
p tns i c rnc osp tn. J . m J at et o ai t e wt hoi h cnt ai I ] A i o G sr ne l, o r 2 0 13 1 : 7— 7 0 8, 0 ( ) 10 17. 【 ] C m lr 6 a ie M , ees , es n R , t 1 Sft ses e t li B yn G K rt s e e a. a y ssm n e a
中国疗 养 医学2 1 年 第2 卷第 1 C i JC na s n M d Jn2 1 , o 2 , o 1 01 0 期 h ovl c t e ,a . l V 1 0 N . n : 0 5 6 9 2 1 ) 10 5 — 2 10 — 1X(0 10 — 0 9 0
重 腹 痛 、 郁 或有 盆底 功 能 障碍 , 管 、 抑 食 胃或 小肠 运 动功
能 障 碍 的患 者 , 术 效 果不 佳 , 手 而且 可 能 会 出现 其 他 严重
并 发 症 , 此 , 前 必 须 经 生 理 学 和 心 理 学 两 方 面 的 严 格 因 术
评 价 后 慎 重选 择 。近 年 来对 于慢 性 便 秘 的 治疗 又 更 多地 恢 复 到 以非 手 术 治疗 为 主 , 括 药 物 和生 物 反馈 治疗 等 , 包 对 其手 术 适应 证 的把 握 越来 越严 。 1
排便, 如番 泻 叶 、 黄 、 仁 丸 、 大 麻 蓖麻 油 等 , 期效 果 明显 , 短
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进展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1]。
便秘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全球有5%~25%的人口受到便秘的困扰。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发生率在10%~15%左右。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占发生人群的18%~23%。
如果把排便困难的主诉作为便秘的评定标准,发病率可以大大超过50%[2]。
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慢性功能性便秘(CFC)与继发性便秘(SC)。
CFC又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和混合型便秘(CSOC)。
慢传输型便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延迟,具有慢性、原发性、功能性的特点。
其中“原发性”指对其病因及流行病学了解不全面;“功能性”指无全身器质性病因及药物等因素,并经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查除外结直肠器质性病变,而结直肠肛管盆底等动力检查存在与便秘相关的功能异常。
中医学认为,便秘有虚秘、实秘之分,而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大多便意淡漠,甚或无便意、腹胀、大便量少、神疲、纳差、乏力,直肠指检时直肠壶腹内有少量粪便或无粪便,且常因病程迁延以及滥用泻药后,多符合中医虚秘证候。
因此增强肠道动力,促进胃肠运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便秘的关键。
但临床应用中应从整体出发,针对病因辨证施治,合理使用中药,贵在审证求因,据因立法遣方[3]。
1、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国医学认为便秘的病因较为复杂,气、血、阴、阳的虚损,气滞、热结、寒凝等都可能引起便秘。
功能性便秘最为多见,功能性便秘是指非肠道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是一组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为主诉的症候群,跟不良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精神状态等有密切的关系。
便秘的基本病变属大肠传导失常,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罗先涛[4]认为该症与肺脾肾及大肠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大肠,或肺虚大肠津液不足则糟粕易滞肠道;脾虚则大肠传送无力,大便艰涩难下;肾主五液,司二便,肾阴虚则肠道干涩,肾气不足则影响肠道传导,上述诸因最终都可形成便秘。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进展

受压 ,就会使血管 闭塞 ,导致脑梗死 ;而术 前颅内高压引起的脑部缺
功能性便 秘属 中医 “ 便秘 ”等范畴 ,也称 “ 大 便难 ” 、 “ 结燥 ”
中医学对功能性便秘 的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及整 个疾病的过程有 着系统 的认 识 。王垂 杰 认 为该病的病 因病机 为气机 阻滞 ,因阴滓不 足 、热盛伤津 、阴寒 凝结、气血亏虚等导致大肠 传导功能失常及肠腑 不通 。病性 可概 括为虚 、实 、寒 、热 ,而病位在 大肠 ,与肝 、 肾、
血 、术后缺血再灌 注造 成的损伤都会 引起血 管内膜的炎症反应 。如果
可以及时消 除颅 内的压 迫效应 ,解 除脑 疝是减少颅脑损伤患者术 后并
发脑梗 死的关键。
脑部挫伤 严重会导致脑部 血管出现受压 、扭曲、痉挛等情况 ,侧
裂 血管 附近 的脑组 织损 伤严重 ,会 导致侧 裂血 管受压 ,阻碍 静脉 回 流 ,造成脑水肿 ,使得 颅 内压增高 ,引起侧裂血管受压 ,如此 形成恶 性循环 ,导致脑供血不足 ,脑部血流减少。 3 . 2 重型颅脑 损伤术后并发脑 梗死的临床表现及 诊断 在重 型颅脑 损 伤患者 术后 及 时发现脑 梗死 对患 者的 治疗 十分重
能性 便秘 文献 的分析 总结 ,从病 因病机 、辨 证论 治 、单方验 方 治疗 和针 灸 治疗 等方 面对功 能性 便秘进 行 了综述 。
【 关键词 l功 能性 便秘 ; 中医治疗 ;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6), 1199-120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6179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李合鹏1,龚欣杨1,傅 杰2*1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2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4月15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31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2日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功能性便秘在临床越来越常见,西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其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停药易复发或有一定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有诸多方法,且缺点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因此本文搜集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
关键词中医药,功能性便秘,治疗,综述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peng Li 1, Xinyang Gong 1, Jie Fu 2*1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Cli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Apr. 15th , 2023; accepted: May 31st , 2023; published: Jun. 12th , 2023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ncrease of life pressur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 Western medicine has made sig-*通讯作者。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则 大 肠 传 送无 力 ; 气郁 结 , 机 壅 滞 , 气 郁 化 火 伤 津 , 腑 失 通 利 ; 肝 气 或 则
肾阴 不 足 , 肠 道 失 润 ; 阳 不 足 , 阴 寒 凝 滞 , 液 不 通 , 可 影 响 大 则 肾 则 津 皆
等 手 法 , 度 以患 者 能忍 受 为 度 。 然 后 采 用 揉 、 、 等 手 法 在 腹 部 顺 力 推 按 时针推拿; 疗 : 食 核桃 仁 3 g黑 芝 麻 3 g 共 捣烂 , 0, 0, 同蜂 蜜 3 g 牛 奶 5 m 0, 0l 调和 , 每早 空 腹 冲 服 。程 挺 l 利 用 中 药 外敷 神 阙穴 治 疗 老年 功 能 性 便 1 秘5 5例 , 效 率 达 9 % 。周 国 赢 _ _ 用 针 刺 配 合 食 疗 治 疗 老 年 功 能 有 8 1利 9
非一证 , 皆荣 卫 不 调 , 阳之 气 相 持 也 。 便 秘 的病 位 在 大 肠 《 问 ・灵 阴 ” 素 兰秘 典 论 》 : 说 “大 肠 者 , 导之 官 , 化 出焉 。 同 时 与 肺 、 、 、 、 传 变 ” 脾 胃 肝 肾 等 脏 腑 功能 失 调 有 关 。 如 胃热 过 盛 , 津伤 液 耗 , 则肠 失 濡润 ; 肺 气 虚 , 脾
秘3 5例效 果 良好 。李 晓 阳 等 为便 秘 之 治 , 须增 液 行 舟 , 血 润 ”认 首 养
燥 , 而通 利 肠 腑 , 气通 则 内热 不生 , 从 腑 阴血 得 养 , 能 以益 气 、 脾 、 方 健 滋
肾等 法 收功 , 用 增 液 行 舟 法 治 疗 老 年 功 能 性 便 秘 10侧 , 效 率 为 遂 8 有
1 病 因病 机
便秘 ; 若肝 血 、 阴 不 足 , 肠 道 失 润便 干 ; 因 肾 司 二便 , 肝 则 又 为先 天 之本 , 乃 元 阴 、 阳之 府 , 元 大肠 排 泄 糟 粕 的 功能 有 赖 于 肾 的 温 煦濡 养 。在 此 基 础 上 其 拟定 了滋 肾清 肝 汤 治 疗 难 治 性 慢 性 功 能 性 便 秘 10例 , 有 效 2 总 率 9 . % 。 战 颉等 [ 利用 便 秘 通 胶 囊 治疗 功 能 性 便 秘 8 25 0例 , 有 效 总 率 为 9 .3 。郑 方 等 利 用 归 芪 通 便 汤 加 减 治 疗 小 儿 功 能 性 便 秘 33% 5 6例 , 总有 效 率 为 9 . % 。 樊 冬 梅 等 _ _ 为 气 秘 的发 生 主 要 由 于 肠 29 】认 4 道 气 滞 和脾 胃受 损 气 机 升 降 失 常 为 主 , 以 其 确 立 调 肠 健 脾 法 治 疗 气 所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不顺畅、频率减少、便质干燥或硬结,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病理生理异常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失调、肠道濡湿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强调调理脾胃功能、通畅气机、滋补脏腑等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的临床疗法和药物,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
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报道和临床经验,但对于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尚属罕见。
本文旨在对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针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师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决策依据,促进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秘、大便干燥、大便排出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协调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包括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肾虚肠涩等。
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进展

综述 : 1 病 因病机
中医认 为本病基本病 变为大肠传导失常, 同时 与肺 、 、 、 、 脾 胃 肝 肾等 脏 腑 功 能 失 调 有 关 。 病 性 为 冷 、 、 、 四方 面 。 隋代 《 病 源 候 论 ・ 便 难 热 虚 实 诸 大 候》 “ 日:大便不通者 , 由三焦五脏不和 , 冷热之气不 调, 热气偏人肠 胃, 津液竭燥 , 故令糟粕痞结 , 壅塞不 通 也 。 明确 指 出 津 液 不 足 、 粕 内结 、 不 能 行 舟 ” 糟 水 是 便秘 发生 的机 理 。丁 氏 认 为 病 因 为肺 气 不 足 , 上 焦失 宣 ; 虚 运 化 失 常 , 粕 内停 ; 郁 气 滞 或 化 脾 糟 肝 火 伤 津 ; 虚气 弱 、 亏津 少 ; 食 不 节 , 少 静 多 , 肾 血 饮 动 致 积 湿 生痰 , 气不 通 ; 服 峻 下 , 津 液 枯 。整个 腑 久 伤 病 理过 程 以 气 虚 为本 , 阴 ( ) 伤 贯 穿 始 终 , 气 津 两 可 挟 湿 、 、 等 邪 实 。张 氏 总 结 李 鲤 经 验 认 为 气 热 瘀 虚 气滞 则 大肠 传送 无力 ; 虚则 津枯 不能 荣 润肠 道 , 血 无 水行 舟 而秘 结 ; 阳虚 则肠 道传 送无 力 , 盛 则凝 阴 寒 固结 而秘 结 ; 秘 虽 其 秘 结 表 现 是 实 , 多 属 虚 证 , 便 但 或虚 中夹 实 , 很少 有 纯 实 证 者 。刘 氏 认 为 本 病 以 气虚为本 , 病程中可与气滞 、 郁热、 津亏 、 血虚等同时 存 在 , 因素 之 间互 相 影 响 , 性 循 环 , 各 恶 导致 便 秘 反
神压力增加 、 饮食排便 习惯不 良、 药物作用等 因素 , 功能 性便 秘 患病 率呈 上升 趋势 。临床各 种 泻药 治疗 C C, F 副作 用大 , 引 起 许 多 不 良反 应 , 易 产 生 药 并 容 物依 赖 、 电 解 质 紊 乱 、 肠 黑 变 甚 至 危 及 生 命 等 水 结 中医治疗 功 能 性 便 秘 效 果 好 , 反 应 少 , 能 副 且 个体化治疗。现就中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做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明了,属于顽固难治性疾病。
慢性功能性便秘由于基础病、合并症较多,愈后效果不理想,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以文献研究结果为基础,就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现状作系统性回顾,探讨中西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进展。
标签:慢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治疗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报道,亚洲发病率约为8.75%,欧洲为17.1%[1],我国发病率达4%~7%,其中老年患者占多数[2]。
长期慢性便秘所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如易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发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提高罹患肠道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滥用通便药物后的副作用[3],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给予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对中西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中西医研究现状,探讨中西医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以期更好指导临床。
1疾病概述慢性功能性便秘存在结直肠肛管盆底的功能异常,其典型症状包括:患者无排便欲望与诉求,肠道内容物在结肠内停留时间较正常人延长,肠道蠕动减慢、便质干燥、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
患者往往靠刺激性泻剂排便,结肠传输功能试验提示慢传输。
目前慢性功能性便秘发病原因及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同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器质性因素、药物因素、遗传等因素有关外,还涉及激素、神经递质等调节因子异常、排便动力学异常等[4]。
国际上多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进行分型,将慢性功能性便秘分为三种类型: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5],其中以慢传输型便秘最为常见。
中医学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基本病变属大肠传导失职,且与肺、脾、胃、肝、肾功能失调有关。
病因归纳起来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
病性可概况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
基本病机为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致大肠传导失司。
实者病机在于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可分为肠胃积热型、气机郁滞型、阴寒积滞型;虚者病机在于肠失湿润,推动无力,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2西医治疗进展西医传统疗法除一般的饮食调节法、行为训练法外,尚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药物主要为泻剂、促胃肠动力剂、微生态制剂及大便软化剂。
常用泻剂主要通过增加肠蠕动、减少肠内粪便停留时间、改变肠黏膜的局部吸收与分泌、增加肠道水分等机制促使患者排便,包括刺激性泻剂、容积性缓泻剂、渗透性泻剂、润滑性泻剂等。
促动力药物以5-HT4受体激动剂为主,微生态制剂主要通过纠正肠内异常菌群促进排便[6]。
对于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者,通常采用手术助其肠黏膜恢复正常活动。
结肠次全切术和回直肠吻合术专门针对慢传输型患者,且后者成功率更高;出口梗阻型患者则采用肛管直肠括约肌切除术。
重度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取结肠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7]。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生物反馈疗法、心理干预疗法、结肠水疗法、神经肌肉刺激疗法等新治疗手段层出不穷。
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用于便秘及其失禁的治疗的神经肌肉刺激疗法,国外研究十几年并作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效且首选方法的生物反馈疗法,相较之药物治疗具有无药物依赖性、成本低、无创伤性等优点,近年来亦被国内多地区用于临床[8]。
国内另有对便秘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疗法,使得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的报道。
近几年发展迅猛的结肠水疗,可有效减轻患者对泻性药物的依赖,被公认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9],其优势在于临床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接受。
另有穴位离子透入、肛直肠腔内理疗、肛门直肠手术等综合治疗。
传统手术疗法的不断改进,治疗药物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均大大增加了治疗方法的可选性,使得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优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目的。
但以上新兴疗法有待于通过更深层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并从中得到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研究表明,以上各种疗法单一治疗效果均有限,故根据病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中医治疗进展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从整体上调理气血阴阳、调整脏腑机能,恢复肠道正常传输功能,中医复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以益气温阳、养血润肠、疏肝理脾、补气益肺、行气润肠等为基本治则,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辨证加减,分别予以遣方用药。
目前用于治疗便秘的中成药种类繁多,疗效亦不错,如复方芦荟胶囊、新清宁片、麻仁润肠丸、麻仁滋脾丸、麻仁软胶囊、四磨汤口服液、六味安消胶囊麻仁丸、苁蓉口服液、通便灵等。
运用中成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需辩证施用,不可滥用。
文献报道,中药单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值得关注。
生白术、车前子、全瓜蒌、肉苁蓉、当归、白芍、草决明、牛蒡子、芦荟、女贞子单用均能有效促进肠蠕动,通便作用明显,疗效确切[10]。
又如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等润肠通便药,泻下力较缓和,用于治疗老年性慢性功能性便秘[11]。
李红对不同剂量车前子对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研究中发现,大剂量车前子通便作用明显传统的针灸推拿作为中医特色疗法,用于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其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
高希言教授针刺八髎穴,同时刺激骶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增强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13]。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刺八髎穴结合艾灸疗效满意[14]。
印淑均用针刺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根据疾病不同分型选穴,运用补泻手法,临床疗效显著[15]。
赵富生使用推揉、拿抖、挤压腹部、揉按背腰、滑按夹脊等手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6]。
左静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足底反射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腹胀痛指数,且临床随访复发率显著降低[17]。
随着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不断提高,治疗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用指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针刺腧穴配合中频治疗仪、针刺配合汤药治疗、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
另有用穴位注射埋线法、腰背部走罐加耳穴贴压法、耳针直肠穴、耳穴压丸加穴位贴敷法等,上述疗法均有相应的临床报道,临床疗效值得关注。
4小结目前中西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多样,各有优势和不足。
西医传统药物疗法短时疗效尚可,但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大,易造成药物依赖,甚至停药后出现疾病反弹现象。
另研究发现,促动力药临床疗效较好,但有诱发心律失常的可能,而微生态制剂疗效则十分有限。
手术疗法适应症严格,花费大、风险高,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且预后不甚理想,术后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的几率较高。
因此,应谨慎合理地使用。
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须辨明寒、热、虚、实、气、血、阴、阳,从整体上调节脏腑机能,调理气血阴阳,故不主张偏执一方一法,不一味追求疗效而妄用泻下药;加上成本低廉、灵活多变、极具特色的中医各式疗法,同西医疗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但中医疗法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临床分型标准和严格的疗效判定标准,缺少科学规范化的大型临床对照研究,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差;临床研究多停留在总结医家治疗经验和疗效观察层面,而在探索治疗机制、追踪远期疗效方面的研究甚为欠缺;有关复方制剂的药理研究较少,科研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尚有待提高。
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利弊,很难客观评价孰优孰劣,且单一疗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故我们不应把精力放在争论上面,而应该思考如何将西医治疗方法与中医辩证施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更好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1] George P,Vangelis GA,Eleni M,et al.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in Europe and Oceania:a systematic review[J].BMC Gastroenterology,2008,8(5):1-7.[2] 乔靖,林亮.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3] 孟玲,张迎泉.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9):2724-2725.[4] 辛海威,方秀才,柯美云.功能性便秘性别差异及其原因[J].协和医学杂志,2011,2(3):281-283.[5] 阚志超,姚宏昌,龙治平,等.天津市成年人慢性便秘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0):612-614.[6] 姜入铭,李毅平.慢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2,34(10):1585-1586.[7] 周峰,张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7):1310-1311.[8] 杨柳明,林济宝,赵延龙,等.慢性功能性便秘与生物反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202-204.[9] 梁仲惠,杜平,彭丽琼,等.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水疗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8,13(1):58-59.[10] 聂慧芳,黄亚娟.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3):166-167.[11] 杨静,张声生.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2007,26(1):61-62.[12] 李红.不同剂量车前子对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1):70.[13] 徐翠香,高崚.高希言教授八髎穴临床应用举隅[J].中医学报,2012,27(1730:1279-1280.[14] 向萍,张苏闽,方健,等.非药物方式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9):1147-1148.[15] 印淑均.针灸治疗习惯性便秘10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3):163.[16] 赵富生.按摩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7,24(4):15.徐洋,张素蕾,龚枚.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1(03):93-94.[17] 左静.足反射疗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8,24(8):33-34.[18] 马继征,刘绍能,吴泰相,等.中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医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0):1213-1221.[19] 王幸,杨关根.中医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1,42(342):74-75.雒福东,代述东,何涛,等.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041-1042.[20] 耿学斯,肖秋平.慢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经验性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J].陕西中医,2009,3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