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科学》实验记录单
(完整版)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2研究杠杆指导教师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或药品铁架台杠杆尺钩码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反之费力。
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3 天平的使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或药品天平砝码实验设想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天平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用天平称量。
1.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称、平衡螺母、分度盘、游码组成。
2.称物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实验结论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4 研究轮轴作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认识轮轴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实验器材或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实验设想定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在轴上挂重物测力计读数小,反之则大。
1.组装一个轮轴。
2.在轮上用力,轴上挂重物。
在轴上用力,轮上挂重物。
实验结论轮上用力省力,轴上费力。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1.5 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实验器材或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设想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组装定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杠杆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平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验报告撰写水平。
二、实验器材1. 杠杆(含支架):一根,长度适中,两端可挂钩码。
2. 钩码盒:一套,包含不同质量的钩码。
3. 弹簧测力计:一个,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4. 细线:若干,用于悬挂钩码。
5. 刻度尺:一把,用于测量力臂长度。
6. 记录本:一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原理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四、实验步骤1. 将杠杆放在支架上,确保其水平并静止。
2. 在杠杆两端分别悬挂钩码,并调整其位置,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3.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端钩码的重量,记录数据。
4. 使用刻度尺测量两端钩码到支点的距离,即力臂长度,记录数据。
5. 改变一端钩码的质量或位置,观察杠杆是否仍处于平衡状态。
6. 重复步骤3-5,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动力(N) | 动力臂(m) | 阻力(N) | 阻力臂(m) | 平衡条件------- | -------- | -------- | -------- | -------- | --------1 | 2.0 | 0.5 | 1.0 | 0.5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2 | 3.0 | 0.6 | 1.5 | 0.6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3 | 4.0 | 0.7 | 2.0 | 0.7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4 | 5.0 | 0.8 | 2.5 | 0.8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5 | 6.0 | 0.9 | 3.0 | 0.9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在多次实验中,杠杆均处于平衡状态,满足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的平衡条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部分]《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研究杠杆尺的实验实验材料:底板1块、长支架1个、杠杆尺1根、钩码若干。
(学具中有)操作方法:(1)按学具中的图组装好实验装置;(2)师介绍组装方法及支点、阻力点、用力点的位置及阻力点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如何测量;(3)在杠杆尺两边各选一个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直至杠杆尺平衡为止,并记录相应数据到P6记录表中,判断其用力情况;(4)交流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类工具的比较实验实验材料:撬盖的铁片(或螺丝刀)、开瓶器、夹子(或镊子)、罐头、啤酒瓶。
(自备)操作方法:(1)用撬盖的铁片去撬罐头、用开瓶器开啤酒瓶、用夹子夹东西;(2)在课本P7图上分析三点位置及用力情况。
2、小杆秤的观察与制作(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材料:1根长竹筷(称)、螺帽或钩码(重)、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盘(称)、砝码(50g)、剪刀。
(自备)操作方法:(1)如课本P9图片,把一支竹筷打磨光滑,其中一个螺丝帽或钩码用钓鱼线系好做秤砣;(2)自制一个秤盘,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并固定在秤杆上;(3)在秤砣与秤盘间选择适当的位置系上一个绳套,作为初次实验的平衡点;(4)利用平衡原理制作托盘小杆秤刻度,在称盘内每次加一个砝码(50克),移动秤砣使秤平衡,并在秤杆的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1根轴、1根销钉、24个钩码、2段棉线、1个底板和1个长支架。
(包含在学习工具中)(或机械实验盒中)操作方法:(1)如学具中的图组装轮轴装置;(2)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直至平衡,反复做4种,并记录实验数据到课本P10表中。
(3)交流分析数据。
(4)得出结论。
2、研究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准备可能较难)实验材料:添加1个轮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杠杆的科学

关于银河系,你知道多少呢?
1、银河系的主要居民是谁? 2、银星是什么? 3、银河系的结构是怎样的?
(武藏):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 (小次郎):我们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武藏):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 (小次郎):为了守护世界的和平; (武藏):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 (小次郎):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武藏):武藏! (小次郎):小次郎! (合):我们是穿梭在银河的火箭队!白洞, 白色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喵喵):就是这样~喵~~~~
费力
趣 味 科 学
我们来自星辰 终将归于星辰
(19422033)
前言
宇宙是怎么产生的?银河系里有什么?看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关于地球的知识包罗万象而趣味十足。 科学领域是一个新奇而又充满诱惑力的世界。
斯 蒂 芬 威 廉 霍 金
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 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 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 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 球各界悼念。
1.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2.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3.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
4.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5.活着就有希望。 6.时间有没有尽头。
霍金语录:
重300千克
用力点
用力点
阻力点
支点
重阻点 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图一
《杠杆的科学》公开课实验报告单(含答案)

实验结论
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是省力杠杆 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是费力杠杆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 杆
家乐园小学科学分组 )
组长(
)任课老师(
)
2
实验名称
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目的 通过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我的猜测 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
1.将杠杆 尺调节到 平衡状态 后,首先 让学生在 杠杆尺左 边的第二 个孔上挂 两个钩 码,试一 试分别在 杠杆尺右 边的第 一、二、 三、四个 孔上挂上 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 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滑轮实验1.定滑轮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2.动滑轮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动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滑轮组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名称:斜面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高15厘米)、斜面三块(长15、20、30厘米各一块)、钩码一个。
我的猜想:斜面可以省力我这样做: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2、组装器材。
3、通过测力计将钩码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一、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实验过程:1)组装杠杆尺,左边看做阻力点,中间的螺丝代表支点,右边看做用力和用力点2)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一格挂六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1个1个挂直到平衡)3)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4)左边的第二格挂两个钩码,右边的三格挂二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二、定滑轮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猜测: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器材: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实验过程:①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②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三、动滑轮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动滑轮有什么作用猜测: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测力计实验过程:a组装好动滑轮;b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 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分别在动滑轮上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3次);d比较直接提升和用动滑轮提升升重物用力的不同,实验的结果: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四、滑轮组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滑轮组有什么作用猜测: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需要的材料: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步骤(方法)a组装好滑轮组;b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分别在滑轮组上提升1个钩码、2个钩码、3 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3次);d比较直接提升和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力的不同,结论: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五、轮轴作用的研究提出的问题:轮轴有什么作用猜测:轮轴能够省力。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必做实验活动记录单

六年级上册
学生必做实验活动
评
价
细
则
活动一:杠杆尺的研究(小组活动)
杠杆尺的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
2
3、分析上面实验数据,我发现:
省力的情况有;费用力的情况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有。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二:研究动滑轮的实验(小组活动)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组装动滑轮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
活动三:纸的宽度/厚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小组活动)纸的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搭纸桥模型:
3、实验操作:
活动四: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塑料瓶不容易倒的秘密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实验操作:
活动五:奥斯特实验(小组活动)
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变化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3、在桌子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
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
4、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重合或平行):5分
活动六: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实验记录
1、写出实验器材:。
2、研究铁钉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操作:
结论:。
3、研究电磁铁南北极与电流方向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