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粉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主题: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及时、公正地检验客户送来的小麦粉样品。

出具准确、合格的检验数据。

2、范围适用于我所内检验人员对客户送检的小麦粉样品在检验过程中的控制,确保出具的结果准确、可靠。

3、依据----GB1355—1986《小麦粉》----GB/T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B/T18415—2001《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方法》4、工作流程4.1、水分测定4.1.1按要求填写业务传递卡,从样品室领取小麦粉样品。

4.1.2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

4.1.3按照要求填写实验记录,包括电热恒温箱、分析天平等设备的使用记录。

4.1.4按照GB5497—1985《粮食、油料水分测定法》规定的方法检测小麦粉样品水分。

----定温:使烘箱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离烘网 2.5cm左右,调节烘箱温度定在105±2℃。

----烘干铝盒:取干净的空铝盒,放在烘箱内温度计水银球下方烘网上,烘30min至1h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再烘30min,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即为恒重。

----称取试样:用烘至恒重的铝盒称取试样约3克,(准确至0.001g)。

----烘干试样:将铝盒盖套在盒底上,放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105温度下烘3h后取出铝盒,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后,在按以上方法进行复烘,每隔30min取出冷却称重一次,烘至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为止。

4.1.5按要求填写实验原始记录,计算结果。

4.2、灰分测定4.2.1按要求填写业务传递卡,从样品室领取小麦粉样品。

4.2.2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

作业指导书主题: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4.2.4按照GB5497—1985《粮食、油料灰分测定法》规定的方法检测小麦粉样品灰分。

----坩埚处理:用三氯化铁蓝黑墨水溶液将坩埚编号,然后送入500--550℃高温炉内灼烧30min至1h,取出坩埚放在炉门口处,待红热消失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再灼烧、冷却、称重,,直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02g为止。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一、概述小麦粉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面包、面条、糕点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匡助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小麦粉,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二、原料准备1. 小麦粉:选择优质小麦,经过清洁、磨制、筛分等工艺处理后的小麦粉。

2. 辅料:根据不同产品的需要,可能需要添加食盐、糖、酵母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无损坏,操作正常。

b. 清洁操作区域:保持操作区域清洁,防止杂质污染。

2. 配方制定a. 根据产品需求,制定合适的配方。

配方应包括小麦粉和辅料的比例、加水量等。

3. 面粉搅拌a. 将所需的小麦粉放入搅拌机中。

b. 按照配方要求,逐渐加入水和辅料。

c. 启动搅拌机,将面粉和辅料充分混合,直至形成均匀的面团。

4. 面团发酵a. 将搅拌好的面团放入发酵箱中。

b. 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使面团发酵。

c. 根据配方要求,控制发酵时间,通常为1-2小时。

5. 面团分割a. 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放在工作台上。

b. 使用切割工具将面团分割成所需大小的块状。

6. 成型a. 将分割好的面团块放在成型台上。

b. 根据产品要求,采用揉搓、滚动等方式将面团块成型为所需形状。

7. 烘烤a. 将成型好的面团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

b. 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烤。

c. 根据产品要求,控制烘烤时间,通常为15-30分钟。

8. 冷却a. 烘烤完成后,将烤好的产品取出,放在冷却架上。

b. 等待产品自然冷却至室温。

9. 包装a. 冷却完成后,将产品进行包装。

b. 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四、质量控制1. 原料检验:对购进的小麦粉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无异物、无霉变等问题。

2.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3. 产品检验:对烘烤好的产品进行外观、口感等方面的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面粉和辅料。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小麦粉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面食、糕点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

为了确保小麦粉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制定一份详细的小麦粉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二、作业目的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小麦粉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通过遵循本指导书的要求,可有效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三、作业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小麦粉的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采购、加工过程、包装和质检等环节。

四、作业要求1. 原料采购:a. 选择优质的小麦,确保无霉变、异味等问题。

b. 对小麦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

2. 加工过程:a. 小麦清理:对小麦进行清理,去除杂质和石块。

b. 磨粉:使用专业的小麦磨粉机进行磨粉,确保粉末细腻。

c. 筛分:对磨好的小麦粉进行筛分,去除杂质和大颗粒。

d. 包装:将筛分好的小麦粉进行包装,确保密封性和卫生安全。

3. 质检要求:a. 对小麦粉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异物和有色斑点。

b. 进行湿度测试,确保小麦粉的水分符合要求。

c. 进行蛋白质含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五、操作流程1. 原料采购:a. 与供应商协商小麦的品种、数量和交货方式。

b. 将采购的小麦送至仓库,并进行验收检查。

2. 加工过程:a. 将清理好的小麦送入磨粉机进行磨粉。

b. 将磨好的小麦粉进行筛分和包装。

3. 质检要求:a. 从每批小麦粉中取样,送至质检部门进行检测。

b. 根据质检结果,判断小麦粉是否合格。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和防护用品。

2. 使用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3. 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处理。

4. 严禁在生产区域内吃东西、吸烟或乱丢废弃物。

七、应急处理1. 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

2. 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完好。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小麦粉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烘焙、面食制作等领域。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小麦粉,本文将从小麦粉的种类、质量检测、储存方法、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小麦粉的种类1.1 普通小麦粉:普通小麦粉是指通过磨碎小麦的内胚乳部分得到的粉末,适用于大多数烘焙和面食制作。

1.2 高筋小麦粉:高筋小麦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适用于制作需要较高韧性和弹性的面食,如面包和披萨。

1.3 低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适用于制作蛋糕、饼干等需要更加松软口感的糕点。

二、小麦粉的质量检测2.1 外观检查:观察小麦粉的颜色、细腻程度和均匀度,应为白色、细腻且均匀。

2.2 水分检测:通过烘干法或称重法检测小麦粉中的水分含量,合格的小麦粉水分含量应在12%以下。

2.3 蛋白质含量检测:使用氮定量法检测小麦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种类的小麦粉蛋白质含量有所差异。

三、小麦粉的储存方法3.1 密封保存:将小麦粉放入干燥、无异味的容器中,盖紧盖子,避免潮湿和异味对小麦粉的影响。

3.2 避光防潮:将小麦粉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防止小麦粉变质。

3.3 分装储存:如果购买的小麦粉较多,可将其分装成适量的小包装,以便使用时不会频繁开封,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四、小麦粉的使用技巧4.1 筛粉:使用筛网将小麦粉进行筛选,可以去除颗粒和杂质,使小麦粉更加细腻。

4.2 拌匀:在使用小麦粉制作面团或糕点时,应充分拌匀,使小麦粉与其他材料充分融合。

4.3 控制用量:根据食谱要求和个人口感,合理控制小麦粉的用量,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

五、小麦粉的注意事项5.1 避免受潮:小麦粉容易吸湿,所以在使用时要避免受潮,尽量保持干燥。

5.2 避免阳光直射:小麦粉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氧化,影响品质,所以要避免阳光直射。

5.3 注意保存期限:小麦粉一般有保存期限,过期的小麦粉可能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品质,所以要注意保存期限。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小麦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面食制作、烘焙等领域。

为了保证小麦粉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小麦粉的生产过程,从原料准备、磨制、筛分、包装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作业指导。

二、原料准备1. 原料选择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原料,确保其含水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符合要求。

2. 清洁处理将原料进行清洁处理,去除杂质、石块等。

3. 储存条件将清洁处理后的原料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受潮、发霉。

三、磨制1. 磨粉设备使用专业的小麦磨粉设备,确保设备的清洁和运行状态良好。

2. 磨制工艺a. 将清洁的小麦放入磨粉设备中,按照设备要求进行操作。

b. 控制磨粉设备的转速和磨盘间距,以获得理想的磨制效果。

c. 定期检查磨盘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盘。

四、筛分1. 筛分设备使用专业的筛分设备,确保设备的清洁和运行状态良好。

2. 筛分工艺a. 将磨制后的小麦粉通过筛分设备进行筛分。

b. 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筛孔尺寸,确保产品的质量。

c. 定期清洁筛分设备,避免积累杂质影响产品质量。

五、包装1. 包装材料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2. 包装工艺a. 将筛分后的小麦粉按照包装要求进行分装。

b. 严格控制包装时的环境卫生,避免杂质污染产品。

c. 包装密封,确保产品的保存期限和品质。

六、质量控制1. 原料检测对进货的原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原料符合要求。

2. 在线监测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合适的在线监测设备,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3. 产品检验对生产出的小麦粉进行抽样检验,检测产品的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七、安全与环保1. 安全操作员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操作规程,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2. 废弃物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小麦粉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原料,在烘焙、烹饪和食品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小麦粉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本指导书,以提供对小麦粉作业的详细指导。

二、作业环境1. 温度和湿度要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对小麦粉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 作业场所应保持清洁,避免杂质和异物的污染。

3. 作业场所应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避免异味和潮湿对小麦粉的影响。

三、原料准备1. 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原料,确保小麦的品质和纯度。

2. 小麦应进行筛选和清洁,去除杂质和异物。

3. 对小麦进行磨碎,获得细腻的小麦粉。

四、加工流程1. 将清洁的小麦放入磨粉机中,进行初步磨碎。

2. 将初步磨碎的小麦粉进行精细磨碎,获得细腻的小麦粉。

3. 对小麦粉进行过筛,去除大颗粒和杂质。

4. 将小麦粉进行包装,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五、质量控制1. 对小麦粉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和口感等方面的评估。

2. 对小麦粉进行化学分析,检测其营养成分和含量。

3. 对小麦粉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其不受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4. 对小麦粉进行储存条件的监控,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安全性。

六、安全措施1. 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手套、口罩和工作服等。

2. 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接触,避免发生化学反应和污染。

3.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粉尘的产生和扩散,以防止粉尘爆炸和呼吸道问题。

4.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七、总结本指导书提供了对小麦粉作业的详细指导,包括作业环境、原料准备、加工流程、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遵循本指导书可以确保小麦粉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给消费者优质的食品原料。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安全措施,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作业指导书一、概述小麦粉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小麦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操作规范以及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的详细指导,以确保小麦粉的生产过程符合标准,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和安全。

二、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选择优质小麦作为主要原料,确保小麦的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2. 清洁除杂:使用清洁设备对小麦进行除杂处理,去除杂质和异物。

3. 磨制加工:将清洁后的小麦送入磨粉机进行磨制加工,确保磨制过程中温度适宜,不影响小麦粉的品质。

4. 筛分分级:将磨制后的小麦粉进行筛分分级,确保产品的粒度均匀。

5. 包装储存:将小麦粉按照一定的包装要求进行包装,然后储存于干燥、通风、无异味的仓库中。

三、原料选择1. 小麦: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麦,确保品质优良,无霉变、异味等问题。

2. 辅料:根据产品需要,选择适当的辅料,如添加剂、增稠剂等,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四、操作规范1. 设备清洁:在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对所有与小麦粉接触的设备进行彻底清洁,以防止交叉污染。

2. 温度控制:在磨制加工过程中,控制磨粉机的温度,避免高温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

3. 筛分分级:根据产品要求,对磨制后的小麦粉进行合理的筛分分级,确保产品的粒度均匀。

4. 包装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和企业内部要求,对小麦粉进行包装,确保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和密封性。

5. 仓储条件:储存小麦粉的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无异味,避免潮湿、高温和阳光直射。

五、质量控制要点1. 原料检验:对进货的小麦进行外观、气味、湿度等方面的检验,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生产过程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如磨制温度、筛分分级粒度等,及时调整操作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 产品检验:对生产出的小麦粉进行全面的检验,包括外观、色泽、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4. 检测设备校准:定期校准检测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小麦粉,应及时进行处理,如重新加工、退货等,以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检验作业指导书质量方针:坚持标准,客观公正,科学检测,精益求精1、目的:使小麦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能正常进行,预防出现错误检验结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商品小麦粉各项指标的检验。

3、引用标准:适用于商品小麦粉各项指标的检验。

4、职责:4. 1检验人员应全面执行程序。

4. 2室主任审核,技术负责人审定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和检验报告。

4. 3质量负责人负责本程序的实施和监督。

5、工作程序5. 1检验前的准备:将所有仪器擦拭干净,放在规定的场所。

5. 2检验步骤:5. 2. 1小麦粉加工精度的检验GB54945. 2. 1. 1仪器和用具1985进行检验。

a 搭粉板:5~30cmb 粉刀c 电炉d 天平:感量0.1ge 烧杯100mlf 铝制蒸锅,白瓷碗,玻璃棒号试剂、酵母液:称取5g 鲜酵母或2g干酵母,加入100ml 温水(35℃左右),搅拌均匀备用。

5. 2. 1. 2操作方法:共有五种方法,仲裁时以温烫法对比粉色,干烫法对比粉色麦量。

本所采用,湿法。

a、干法:用洁净粉刀取少量标准样品置于搭粉板上,用粉刀压平,将右边切齐,再取少量试样置于标准右侧压平,将左边切齐,用粉刀将试样慢慢向左移动,使试样与标样相连接。

再用粉刀把两个将试样紧紧压平(标样与试样不得互混)打成上厚下薄的程度(上厚约6㎜,下与粉板拉平)切齐各边,刮去标样左上角,对比粉色麦量。

b、湿法,将干法检验过的粉样,连同搭板倾斜插入水中,直至不起泡沫为止,取出搭粉板,待粉样麦面微干时,对比粉色麦量。

5. 2. 2小麦粉灰粉按GB5505一1985进行检验5. 2. 3小麦粉感官按GB5492一1985进行检验5. 2. 4小麦粉粗细度按GB55072一1985进行检验5. 2. 5小麦粉面筋值按GB5506一1985进行检验5. 2. 6小麦粉含沙量按GB5508一1985进行检验5. 2. 7小麦粉磁性金属物按GB5509一1985进行检验5. 2. 8小麦粉水份按GB5497一1985进行检验5. 2. 9小麦粉脂肪酸值按GB5510一1985进行检验5. 3检验记录:5. 3. 1在检验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将数据记录在原始记录单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面粉粉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测定面粉的吸水率及其面团的揉和性
2、范围:
适用于小麦、面粉检测
3、名词解释:
a)、吸水量:指以14%水分为基础,每百克面粉在粉质仪中揉和成最大稠度为500BU的面团时所需的水量,以“%”表示。

公司规定:以测定水分值校正曲线至500BU处吸水率作为记录值。

b)、稳定时间:面团揉和过程中粉质曲线达到峰值前第一次与500BU线相交,以后曲线下降,曲线第二次与500BU线相交并离开此线,两个交点的时间差值称为稳定时间,以“min“表示。

以上数值指的是最大稠度在500BU线时的判定,如最大稠度在490或500时,则在490或510处画一条平行于500BU的直线,以此来判定稳定时间。

c)、12分钟弱化度:从面团形成获得的最大稠度时粉质曲线的中线值与面团稠度衰变到12分钟时的粉质曲线的中线值的差值,以“BU”表示,读数准确至5BU。

d)、形成时间:从面团加水开始到曲线达到和保持最大稠度所需要的时间,以“min“表示”。

如曲线出现双峰情况,以第二峰即将下降前的时间计算面团形成时间。

e)、评价值:又称为软化指数,是通过评价板进行测定。

4、职责:
由面粉制程检验人员负责检验
5、作业内容:
5.1、实验试剂的制作:
蒸馏水或纯度与之相当的水
5.2、实验仪器:
a)、粉质仪:主要由揉面钵(包括和面刀及处外套罐)、测
力计、杠杆系统、由阻尼器、滴定管、记录器、恒温水浴等部
分组成,其主要参数如下:
A 和面刀转速:63±2r/min
慢和面刀转速:31.5±1r/min
B 揉面钵中两个和面刀转速比 1.5±0.01
C 记录纸行进速度 1.00±0.03cm/min
D 粉质单位(BU)的转距(9.8±0.2)Mn.m/B.U
用于300g揉面钵的滴管,起止刻线为135-225mL,刻度间隔
0.2ml,225ml。

排水时间不超过20S。

c)、天平(感量为0.1); 软塑料刮片
5.3、实验步骤:
a)、仪器准备
①打开恒温水浴和循环水开关,调节水温并保持在30±0.2℃,
应预热半小时以上,实验中要经常检查温度。

②用矽膏润滑和面刀和后壁间的细缝,开动揉面器,借助仪器左侧的零位调节器使测力计指针指到零位,如指针零位偏差超过5BU,进一步清洗揉面钵或寻找其他原因,调整笔壁使记录笔在图纸的读数与测力计指针读数一致,关闭揉面器。

③用手抬起杠使记录笔停在1000B.U.的位置,松手放开杠杆,秒表测量从1000BU摆至100BU的时间,测出时间应为1.0±0.2S,否则调节油阻尼器连杆上的滚化螺冒。

调节时按顺时针方向调节,可降低摆动速度,使曲线波带变窄;按反时针方向调节,可加快摆动速度,使曲线波带变宽。

控制曲线峰值宽度以70-80BU为宜。

④检查滴定管是否洁净,否则应认真清洗,用30±0.5℃的蒸馏水注满滴定管。

b)、面粉水分测定
按130℃测定面粉水分,或用近红外线水分仪测定面粉水分。

c)、仪器操作
①将检测样品的水分值输入电脑,显示屏上显示样品应称重数量精确至0.1g。

②将样品倒入300 g揉面钵中,盖上盖,(除短时间加蒸馏水和刮粘在内壁的碎面块外,实验中不要打开透明塑料盖)。

③将转速开关放在“1”档,放下记录笔,启动揉面钵,揉和1min后打开盖,立即用滴定管自揉面钵右前脚加水(加水量按能获得峰值中线值于500±20BU的粉质曲线而定),蒸馏水
必须在25S内加完,盖上透明覆盖,用刮片快速将粘在揉面钵内壁的碎面块刮入面团(不停机)。

面团揉和至形成峰值后,观察峰值中线是否在480-520BU之间,如不在范围内,立即停止揉和,清洗揉面钵后重新测定。

峰值过高,可增加水量,峰值过低,则减少水量。

应用300g揉面钵时,每改变中心线20BU,约相当于1.92ml,(相当于0.64%吸水量)。

④如形成的峰值中线在480-520BU之间,则继续揉和,一般
面粉的曲线峰值稳定一段时间后逐渐下降,开始明显下降后,继续揉和12分钟,实验结束,记录仪绘出粉质曲线(揉和过程)。

⑤清洗揉面钵。

取下揉面钵外套件,放于温水中浸泡。

取下和
面刀,弃取面团,用湿纱布(或软毛巾)擦洗和面刀及揉面钵,必要时用软塑料刮片刮出粘在揉面钵内的碎面团。

清洗干净后将揉面钵和面刀用纱布擦干,并用少量矽膏润滑和面刀和后壁的缝隙,装于仪器固定位置,待用。

(勿用酸、碱或金属件刮洗)。

6、其他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