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哈尔滨市省实验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哈尔滨市省实验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遗言杨蕾村长突然倒地,躺在饭桌底下一阵抽搐,紧抓女人的手,嘴里喊了两声:纲!纲!便永远闭上了双眼。
陶瓦村的人们听说了这事,老榕树下站着黑压压的一片人,人人为之唏嘘。
人们帮村长的儿子纲把村长隆重安葬了,就埋在陶瓦河边。
陶瓦河边多了一座坟茔,陶瓦村的人们也多了一份心事。
大伙聚在一起,目光齐刷刷地拉远,望着那座坟茔一眼,再慢慢收回,投影一样放大到各自的脸,好像要在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都想开口说什么或问什么,最终没人吭声。
看着看着,就散了。
三天前,温州香料商开着几部加长车来到陶瓦村收购八角,价钱可喜。
大伙手上有了钱,有人提议把建桥的集资款交了,村长负责收款文书负责记账。
村长办事喜欢趁热打铁,因此也就爽快地同意了。
村长站在大榕树下的石桌上,兴奋地宣布:“今天收到集资款总共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元。
村会计去成都参加儿子的婚礼,明天回到了我马上把钱款交给他,由他拿到银行存进村委对公账号。
有了这笔钱,再加上地方财政的扶持项目,大家放心,明年我们一定能告别渡船过河的历史!”大伙听了个个眉开眼笑。
陶瓦村的田地大部分都在陶瓦河对年,一艘机动船是主要交通工具,那种劳作的艰辛,只有陶瓦人自己知道。
可是,村会计没有按时回村,打个电话说难得出远门一趟,想逗留一段时日,去看看汶川地震遗址。
二十多万的建桥集资款还在村长的手里,不,是在村长家里!陶瓦村的人心照不宣。
村长的儿子纲在南宁开出租车,喜赌,欠债几十万。
陶瓦村的人也心照不宣。
陶瓦村的人静默了几天,终于着急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记忆相关角的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2.()A. 2B. -3C. 7D. 1【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根式的性质及对数的运算性质直接化简求值即可.【详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根式的运算性质,考查了对数的运算性质,考查了计算能力.3.已知集合,,,则()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借助余弦图像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交集概念及运算,考查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属于基础题.4.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为()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令函数f(x)=0得到,转化为两个简单函数g(x)=2x,h(x),最后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g(x),h(x)的图象,进而可得答案.【详解】令0,可得,再令g(x)=2x,,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g(x),h(x)的图象,可知g(x)与h(x)的交点在(,1),从而函数f(x)的零点在(,1),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求法.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5.下图给出四个幂函数的图象,则图象与函数的大致对应是()① ② ③ ④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②的图象的对称性判断出②对应的函数是偶函数;①对应的幂指数大于1,通过排除法得到选项【详解】②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②应为偶函数,故排除选项C,D,①由图象知,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下凸,递增的较快,所以幂函数的指数大于1,故排除A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幂函数的图象取决于幂指数.属于基础题.6.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再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单调减区间.【详解】∵x2+2x﹣3>0,∴x>1或x<﹣3;又∵y=x2+2x﹣3在(﹣∞,﹣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且y=log2x在(0,+∞)上是增函数;∴函数y=log2(x2+2x﹣3)的单调递减区间为(﹣∞,﹣3);故选:A.【点睛】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复合函数y=f[g(x)],若t=g(x)在区间(a,b)上是单调函数,且y=f(t)在区间(g(a),g(b))或者(g(b),g(a))上是单调函数,若t=g(x)与y=f(t)的单调性相同(同时为增或减),则y=f[g(x)]为增函数;若t=g(x)与y=f(t)的单调性相反,则y=f[g(x)]为减函数.简称:同增异减.7.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则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即可解得.【详解】∵∴,即,∴,又a<b,A三角形的内角,∴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注意利用大边对大角进行角的限制,属于基础题.8.已知则()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先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求出和,然后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展开代入即可求出cos(α+β).【详解】∵∴,∴。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0—2021高二学年第一学年度第二学段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高二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答案】1. D 2. C 3. A【1题详解】A项,选项内容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和“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因果关系。
B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选项缺少“主要”二字。
C项,C项,张冠李戴,原文第七段中写朱熹访问张栻,属于“会讲”而不是“讲会”。
故选D。
【2题详解】C项,“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分析”无中生有。
结合文本内容“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行为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于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分析可知,本文并未“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故选C。
【3题详解】A项,“并非在于培养人的阅读、写作能力并借此追求功名利禄”以偏概全。
原文第三段中“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一句里“徒”字的含义是“只,仅仅”。
故选A。
4. C5. B“永初四年”应为农历庚戌年6.B “邓骘使任尚及从事中郎河内司马钧率诸郡兵与滇零等数万人战于平襄,大败,死者八千余人,羌众遂大盛,朝廷不能制”【参考译文】永元十四年冬季,十月辛卯日,汉和帝下诏立邓贵人为皇后。
邓贵人表示推辞,不得已,之后才即位。
汉和帝每当想要给邓氏家族封官加爵时,邓皇后总是苦苦哀求表示谦让,因此在和帝生前,他的哥哥邓骘的官职都没有超过虎贲中郎将。
自从和帝驾崩之后,邓骘兄弟一直住在皇宫里。
邓骘不愿长久住在宫中,一再请求回家,太后答应了这件事。
永初元年,邓骘被封为车骑将军,享有一万户的食邑,因协助册立皇帝有功,增加三千户,邓骘推辞谦让但未获批准,于是他躲开朝廷的使者,辗转前往皇宫,上书陈述自己的请求。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青山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青山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nZ(g)+2W(g),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01 mol·L-1·min-1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A.1 B.2 C.3D.4参考答案:A2. 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①在沥青公路上翻晒粮食;②香肠中加过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③用无烟煤直接烧烤鸡、鸭;④用“瘦肉精”喂养生猪;⑤用小苏打做发酵粉制面包;⑥用乙烯催熟水果。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C略3. 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xC(g),符合下列图象(Ⅰ)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Ⅱ)的正确说法是( )A.p3>p4,Y轴表示A的质量 B.p3<p4,Y轴表示B的百分含量C.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密度 D.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参考答案:D4. 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结构简式为。
苹果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①与NaOH溶液反应②与石蕊试液作用变红③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④一定条件下与乙酸酯化⑤一定条件下与乙醇酯化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D略5. 已知有如下转化关系:H3CHO←C2H5OH←C2H4→C2H5Br;则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A.取代、加成、取代B.取代、取代、加成C.氧化、加成、加成D.氧化、取代、取代参考答案:C6. 已知25℃、101 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ΔH=-2834.9 kJ/mol4Al(s)+2O3(g)===2Al2O3(s)ΔH=-3119.1 kJ/mol,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参考答案:A略7. 用石墨电极电解100 mL H2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 mol·L-1B.2 mol·L-1C.3 mol·L-1D.4 mol·L-1参考答案:A略8. 由碳、氮、磷、硫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酸根,对应的酸根不正确的是A、碳→碳酸根B、硫→硫酸根C、氮→硝酸根D、磷→磷酸根参考答案:C略9. 肼(N2H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 溶液.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2H4+4OH﹣﹣4e﹣=4H2O+N2↑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C.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D.溶液中C﹙OH﹣﹚保持不变参考答案:A解:A、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为N2H4+4OH﹣﹣4e﹣=4H2O+N2↑,故A正确;B、在碱性环境下,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B错误;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C错误;D、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原电池反应生成水,溶液浓度降低,故D错误;故选A.10. 某高聚物结构简式,则其单体不可能为()A、CH2=CHCH3B、CH2=C(CH3)2C、CH2=CH2D、CH2=C-CH2CH3参考答案:D11. 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铜与盐酸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C.Na2CO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3与硝酸溶液D.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参考答案:D12. 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分液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D、加入FeCl3溶液后,过滤参考答案:B略13. 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 Z、M同主族; 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第二次验收考试 生物 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2.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 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坎农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4.图1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抗体、血浆蛋白和尿素 ②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④激素、神经递质和氨基酸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B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7.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是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血清8.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反射弧结构是A .传出神经B .传入神经C .神经中枢D .感受器 9.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 10.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B.消化酶的合成C.受精作用 D.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11.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A.W区B.S区C.V区D.H区12.新生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一般不易发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13.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A.过敏反应增强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C.浆细胞数量减少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14.下列关于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A.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C.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D. 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15.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 .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 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③上有特异性受体16.下列选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B.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C.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D.泪液中的杀菌物质杀灭细菌17.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A.大脑功能异常 B.缺乏促性腺激素C.缺乏促甲状腺激素 D.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18.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19.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时,主要是K+外流,流出方式为协助扩散B.氧气由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经过6层生物膜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20.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A.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C.是针对各种抗原的D.能在人体内长期存在21.下列激素中,对几乎全身细胞都起作用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抗利尿激素22. 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合成并分泌抗体23.患侏儒症的原因是人在幼年时期缺乏A.肾上腺素B.生长激素C.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24.从某被子植物体上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选材是A.老叶B.幼嫩种子C.果皮D.成熟种子25.植物茎产生向光性是因为A.单侧光照促进生长素合成B.单侧光照抑制向光侧细胞生长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D.单侧光照使背光侧生长素合成加快26.按照现代观点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A.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运动系统 D.免疫系统27. 下图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40道选择题60分)读北半球经纬线俯视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如果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近的飞行的方向是()A. 一直向东B. 一直向西C. 一直向东南D.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2. 如果AB所在的纬度为60度,则纬线段AB的长度为()A. 10000kmB. 5000kmC. 2500kmD. 3000km【答案】1. D 2. B【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球面上最近距离的走向,是大圆的劣弧。
所以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选择C项。
【2题详解】把地球看成正球体所有纬线线都算大圆,赤道是一个最大的大圆,长度为4万千米,经度60°是赤道圈的长度的一半2万千米,AB占纬线的四分之一,即5 000 km.【考点定位】经线和纬线【名师点睛】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起(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节气那一天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回答下列各题。
3. 国务院批复发布农民丰收节的当天,太阳直射点接近下图中的哪个位置()A. ①B. ②C. ③D. ④4. 全国农民在庆祝首届丰收节时,我国昼夜情况接近哪幅图()A. B.C. D.5. 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种麦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哪个位置()A. AB. BC. CD. D【答案】3. B 4. B 5. B【解析】【3题详解】国务院批复发布农民丰收节的当天为6月21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B正确。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那截树枝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
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在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
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试题来源】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那截树枝一只小鸟,仅靠一截小树枝就可以穿过辽阔的太平洋。
在生活中,我们都属于自己的那截树枝,我认为那是——自信。
爱德华曾说过:自信可以融化所有困难,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它。
人生的旅途上处处长满了荆棘,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鼓起你的勇气,大步向前。
请相信,路总是人践踏出来的,谁一生下来便会走路,便会写字?别说“不行”,自信——让你成功。
知识靠积累,勇气靠磨练。
我们在学习或事业的攀登中,总要超过险峻的高山,渡过茫茫的阔水,而自信心就是登山的云梯,渡水的飞舟。
课堂上,有问题时只管站起来发言,不必紧张,不必害怕,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即使未必正确,没有人会讥讽你,同学们只会在心理为你鼓掌,在暗地里为你鼓劲。
一个生活的勇士,是敢于在别人面前展露自己缺点的;禁不起波浪的鱼儿永远不能跃出水面;只会躲在安乐窝中的雏鹰终究无法在茫茫的天际中任意翱翔。
世界上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自信的。
爱迪生发明电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始终如一的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最终让世界上第一台电灯诞生了。
困难和挫败,在强者的眼里根本就是微不足道,因为强者视自信为坚强的后盾,靠这个后盾能克服艰难险阻,能激发起千钧力量,能抹平逆境的创伤。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哈师大附中2019-2020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夏文明第一次系统、深刻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展开一场文明自我更新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主要就体现在战国时代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
墨法学说,可谓此后一切中国改革、变法思想的源泉。
墨法两家,成于魏,归于秦。
墨翟、孟胜、吴起、商鞅这些人之所以艰辛辗转,四处碰壁,这主要就是由于当时“魏康楚富,齐淫吴巧”,即发达地区民风奢华,文明积习太深,听不进批评意见,更不愿展开自我批评,特别是墨子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这一条,在文明发达的地区,非但难行,而且难听。
能够接受墨法思想的,最终证明是被文明核心区视为“戎狄”的秦。
正因为秦在七国之中开化最迟,尚不存在六国那样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贵族世家集团,因此,墨法“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为则上,无能则下”的平等政治主张,方才能够在秦地得以实行。
正因为贵族、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形成,正因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乃是秦的民风,以至“王亦不爱其家”,故“上同而下不周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制度,亦方才能够在秦地顺利推进。
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秦开化最迟,百姓极不善言辞文饰,不存在一个靠巧言令色、舞文弄墨发达起来的智识阶级,故商鞅那一套以“农战”立国的思想,方能在秦地大受欢迎。
吴起自鲁赴魏,又去魏适楚,而商鞅亦自中原最发达的魏亡命入秦,他们所献出的强国之策,首先就是对华而不实、只说不练的中原文明弊端的诊断和分析,在文明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方才转而倡导一种埋头苦干、只练不说的新文化品质。
于是,开化最迟、民风淳朴的戎狄秦地,便这样成为他们培植新文明的试验田。
这是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起源,这更是秦走向富强的动力。
商鞅在《商君书·农战》中,曾比较“境外”的秦地与“境内”的中原文明。
他认为由于中原地区文明发达,方才养成了盘根错节的贵族世家势力,方才铸成了导致阶级分化的富豪大贾集团,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说不练的智识阶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
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
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受,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
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
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
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
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
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
”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
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
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
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
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
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如古松苍翠。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
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
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
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
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
尽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节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明朝之前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只是主流思想的补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 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有着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 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人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
D. 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亲自然、空物我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或有着一批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孔孟的儒学为主,以老庄的道学为辅,又佐以诸子百家,使到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得到了整体呈现。
B. 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 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的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谨严。
D. 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修辞效果突显,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语言鲜活,感染力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在“艺术人生”观念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高蹈的精神追求,比如诗歌中的王维《山居秋暝》。
B. 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巾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和实践的理性精神。
C. 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
D. 清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
【答案】1. C 2. B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C项,扩大范围,原文是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成分得到淡化,而非所有成分都得到淡化。
【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B项,罗素的话是过渡句,承上启下。
证明“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以及证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一方面高旷幽远,一方面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章的观点。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以偏概全,偷换主语。
儒学与道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原文“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
“一直”表述有误,原文的陈述主语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而非“中国文化”。
C项,原文的意思应是“孔子庄子在艺术上追求精美,生活上追求情理”。
D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低俗化”,理解错误,相反,是“时有抬头的高贵精神”的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下铁凝①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
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
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②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
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
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
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
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
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③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
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
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
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
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④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市长家。
他被一个面孔清秀的小阿姨让进客厅。
然后项市长出现了,和老于面对面落座在两张小沙发上。
谈话一开始老于就觉得浑身燥热,他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的缘故。
在他那没有炉火的家里,他需整日这样穿戴,老婆和女儿甚至整日把毛线帽扣在头上。
而在项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
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
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
他于是就谈文学。
⑤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
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
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
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
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
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⑥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
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
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
项珠珠没有再问。
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
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
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
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⑦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
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
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⑧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
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副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B. 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罄香……老于自感寒磣,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C. 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 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