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合集下载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默写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默写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默写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高级中学、萝北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表明周瑜的赫赫战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3)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直抒胸臆地点明“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曹操希望贤才穿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驾来问候自己,并且设想了大家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馨场景。

(5)《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6)《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运用了叠字,从听觉和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7)“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请你从《琵琶行》中举出运用“互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2)《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年轻时即使打拍子将银钗敲碎,饮酒弄脏衣服也不在意,借以表现她年轻时欢乐奢华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届重庆市新高考冲刺压轴联考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重庆市新高考冲刺压轴联考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重庆市新高考冲刺压轴联考卷(二)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诗、歌、舞与书画素有抒情传统,皆重于通过艺术堞介表达、显现主体的情感与心性。

较之诗、歌、舞,书画艺术的抒情观念相对晚出。

然而,当抒情观念被引入书画艺术之后,旋即便成为书画艺术的重要美学追求之一。

书画抒情观萌生于西汉时期,其标志是扬雄的“书为心画”说。

然而在书法艺术并未真正自觉的西汉时期,扬雄“书为心画”说对于书法艺术抒情性问题的阐发仍然是较为笼统的,其仅是基于此前“言”“象”“意”的哲学思辨而做的发挥。

虽然已经点明了书法艺术的抒情功能——“动情”,但是仍未将“情”作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美学特质来看待。

事实上,是否将“情”真正作为书法艺术的核心旨要,不仅与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相关,更与个体意识的自觉相关。

对于“情”的认识是个体意识自觉的关键性要素之一,正是在这种个体意识的自觉体认中,“情”自然地并真正地进入了作为个体人格表现的书法之中。

东汉是个体意识自觉的时期,也是“情”作为书法艺术重要美学特质确立的时期。

东汉时期个体意识的自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情”的自觉,这在汉末魏初刘劭的《人物志》中表现得十分明晰,如其云:“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刚柔明畅贞固之征,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

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

”在这种对于“情”的高度关注中,书法艺术便将“情”确立为重要的美学特质。

“情”在魏晋时期是哲学、美学的中心概念之一。

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说法,可以看作是对于魏晋以来,乃至自古以来,文艺活动抒情传统的高度概括。

在这样一种重“情”的思想、审美氛围中,书法艺术对于“情”的重视便是题中之意。

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已经全面成熟,实践经验的成熟不仅使得书法艺术中更加自觉地意识到“情”的地位与作用,更对于书法美学领域中“情”的酝酿、表达进行了步骤式的阐发。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高级中学、萝北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三①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③抗疏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寓夔州时所作,②信宿:再宿。

③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④刘向:西汉经学家,宣帝时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

14.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

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 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

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 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

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 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

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15. 杜诗和毛词《沁园春·长沙》都借“同学少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两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

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

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曹操攻破荆州,充实了水军,大军浩浩荡荡向夏口挺进,突出其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B. 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

精品解析: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重庆一中初2027届2024—2025学年度上期阶段性消化作业语文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如果你在秋天,来到重庆一中……你会偶遇秋日的迎霞湖,它静谧得仿佛能听见每一缕风的呢喃。

湖里的荷叶不再像夏日般精神抖擞,而是被qī()冷的秋风染上黄晕,仿佛是特意造访这个季节的沉默诗人。

倘若你从未去过项家书院,或许,你会以为那是一个在岁月长河中已然沉寂的老者。

直到你真的走进——徘徊在银杏树下,抚摸静默的木门,凝望低垂的屋yán(),感受它们在对历史的应和中绽放的崭新光彩。

你还不能错过艺术楼前的柿子树。

在每一个如约而至的秋天,它们都喜出望外地迎来期待中的丰收。

柿子树上的鸟儿,也在枝头呼朋引伴,烂màn()地歌唱着秋天的旋律。

1. 请给加点字注音。

抖擞()徘徊()应和()2. 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ī()冷屋yán()烂màn()3. 文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静谧B. 造访C. 喜出望外D. 呼朋【答案】1. ①. sǒu ②. huái ③. hè2. ①. 凄②. 檐③. 漫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抖擞:dǒu sǒu,振作;奋发。

徘徊:pái huái,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

应和:yìng hè,应声唱和。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凄冷:qī lěng,意思是凄凉冷落;凄清寒冷。

屋檐:wū yán,房屋前后坡的边缘部分。

烂漫:làn màn,颜色鲜明而美丽;也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静谧: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一、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

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

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

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

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

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

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

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

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

徙山南道。

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

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

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

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

顷之,以疾家居。

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

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

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

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

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

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文言文阅读答案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

2017-2018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福州一中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学科必修三模块考试(试题卷)一、语文基础知识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阜.盛(fù) 湮.没(yān) 朱拓.(tà) 捺.上(nà)B. 黏.液(nián) 脊髓.(suí) 贾.人(gǔ) 藩.篱(fān)C. 聒.噪(guō) 狗彘.(zhì) 旋.涡(xuàn) 伺.候(cì)D. 逡.巡(qūn) 臭.迹(chòu) 汲.取(jí) 跬.步(kuǐ)【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注意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同时一定要关注音调。

B项,脊髓suǐ;C项,旋涡xuán;D项,臭迹xiù。

故选A。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颚形骸杜撰奄奄一息B. 谬种斑斓嘻闹晕眩战栗C. 膏腴须臾疯颠瓮牖绳枢D. 鞭笞璀璨囊括撒手人鬟【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靠学生平时对双音节词语和成语的积累。

同时,可结合字词的意义来判定字形是否正确。

B项,嬉闹;C项,疯癫;D项,撒手人寰。

故选A。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危.乎高哉:高所守或.匪亲:有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离开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B.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此情可.待成追忆:可以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C. 可以横绝.峨眉巅:越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在这里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喜欢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D. 士大夫之族.:类君子不齿.:并列、排列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而闻者彰.:清楚【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校完美打印版)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共36分)太子头上的博客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感喟/慰藉盘桓/城垣模样/模仿悲恸/恫吓B.媲美/包庇回溯/塑料圈/圈养大阪/皈依C.纨绔/跨越市侩/污秽强迫/倔强粳米/菁华D.痉挛/靓妆噱头/戏谑开拓/拓本档案/当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B.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3.将下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台湾当局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第62届联大议程,中国政府对此坚决反对。

中国历史悠久,一些旧的观念在有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在今天这个型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如何换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生活。

王瑶先生为《中古文学史论》撰写《自序》时提及:“在属稿期间,每一篇写成后,我都先请朱佩弦老师过目,得到的启示和指正非常多。

已故的闻一多老师,也曾给过我不少的。

”A.唆使捉摸教正B.支使琢磨校正C.支使捉摸校正D.唆使琢磨教正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

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

B.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C.商务快车一直致力于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行业,十一年的栉风沐雨,商务快车已经足够的强盛,为众多的企业带来商机,是企业应对金融寒冬最有效的利器。

D.《百佳专辑》主编马世芳说:“老实说当初真的是想抛砖引玉。

结果我们1994年抛的砖,却成了秦砖汉瓦,还是没人接着做。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郑州一中2021—2022学年上期中考24届高一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这个字人人敬而远之,但就它的字形结构看,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

“役使”这种行为是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是人类智慧与社会进步的体现。

在我国古代,牛早已成为可供人们役使的一种富力。

比如在“犁"字中,“牛”表示犁这种农具以及用农具耕田都与役使牛有关。

《诗经》有一句:“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其中“睆”的意思是明亮。

“服箱"是驾车、拉车,因为“箱”最初指古代的大车,这两句诗说的是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它虽然名叫“牵牛”,却并不是被用来驾车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牛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负重、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了。

大文豪苏东坡在一首题为《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的词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首词既写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是一幅立春时节的民俗风情画卷,其中的“春牛”,是传统民俗中人们用泥土、芦苇或纸于立春前一日做成的“牛”,在立春那天用“春杖"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劝农和催耕,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比较有趣的是“耕牛"从古至今指的都是耕田的牛;可是与之相对的“犁牛”,在许多古代的工具书中却被解释为“杂色牛"。

因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犁牛之子骍且角。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句中“骍"原本指赤色马,随之也指赤色牛等,后来还表示赤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