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放眼望去,六月的西湖一望无际。湖面上,片片 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动,好像在欢迎向来自天南地北 的游客。阳光下荷花盛放,花瓣上的露珠像水晶一样 闪闪发亮。清风吹来,湖面上的荷花在轻轻起舞。小 船在莲叶之间划过,你会发现小小的莲蓬可爱极了, 它们不时交头接耳,轻声说着快乐的心事,以至人们 舍不得惊扰它们的密谈呢!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5. 古诗二首
《古诗两首》
xiǎo
cí
日+尧
晓
jìng
慈
yìng
兹 + 心
bì
Hale Waihona Puke 毕jué比 + 十
竟
音 + 儿
映
日+央
绝
纟+色
单击汉字显示拼音, 单击拼音显示字理。
《古诗两首》
lí
míng
丽+鸟
háng
口+鸟
鹂
hán
鸣
lǐng
今 + 口
行
bó
xí ng 行走 háng 一行
《绝句》
●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
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
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 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流传下来的诗作约1400余首
,其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文讲解一、【多音字组词】重:chóng(重复、重新)只:zhǐ(只有、只好)zhòng(重量、重担)zhī(船只、一只鸡)二、词语解释:【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为。
【莫】不要。
【识】认识,了解。
三、释句导读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这是作者由看到的景象产生的联想,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它启迪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的意思是,来时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水,还以为前面没有了路,可是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村庄,于是悟到一条人生哲理: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突然出现坦途。
这句诗在写景中寓有一定的人生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课文解读(一)、《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路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
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睱接。
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荫天蔽日,从近处看则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庐山空间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4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送别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朋友的真切情意。
古诗二首绝句

古诗二首绝句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所作。
他在此诗中运用了极富感染力的自然景象来表达离别之情,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同身受。
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巨匠杜甫所作。
他用悲秋、独登高台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苦与沉痛,既展示了诗人自身的人生境遇,又表达了深层的社会关怀。
以上是古诗两首,都表达了离别、孤独、苦难等主题,通过自然景象
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原生态的情感。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传承中华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4.古诗两首

山 行
杜牧 唐代诗人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tínɡ
亭
tínɡ
停
雨
笔顺
儿歌
霜字雨头下加相,
lù jiànɡ
寒露过后是霜降;
biàn sì xuě fēi sǎ yán
遍地好像撒白盐,
似雪非雪这是霜。
霜
风霜雨雪 远走高飞
凉亭
停车
远近
车身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我会填
(远 )(上 )寒(山 )( 石) 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 )(坐 )( 爱)(枫)(林 )( 晚), 霜( 叶)( 红)(于 )( 二)( 月)( 花)。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苏轼
宋代诗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è ng
liú
qí ng
gà i
赠送
jú
姓刘
cá n
擎雨盖
yó u
菊花
jūn
残枝
bì xū
犹有
chéng jú
君子 必须 橙色 橘子
姓
刘 君
jūn
liú
jú
秋
cán
花
海
菊 橙
残
jú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bái yún shēnɡ chù yǒu rãn jiā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tínɡ chē zuî ài fēnɡ lín wǎn
《古诗两首》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 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 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 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 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 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 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 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 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 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 西湖迷人的风光。
夏天的清晨,杨万里把林子方送出了净 慈寺的。他们沿着西湖走着,看到与天连接 的荷叶是那样的碧绿,朝阳中的荷花又是别 样的鲜红。杨万里不禁大声感叹到,六月的 西湖景色与四季的景色是这样的不相同啊。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 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遮:( zhē )遮盖,掩盖。 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 般跳落。 远处天上涌来一片黑云,它们翻滚着像 泼洒的墨汁尚未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 珠乱蹦乱跳跳上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宗五年(公元1072年)当令。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 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 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与父苏 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 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 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所见 yuán méi
牧童骑黄牛,
mù
suǒ
袁枚
zhèn yuè
歌声振林樾。
yù bǔ chán lì
意欲捕鸣蝉,
bì
忽然闭口立。
古诗三读
一读 读准字音 二读 读出节奏 三读 读出感情
牧童
chán
mù
zhèn
yuè
振林樾
bǔ zhuō
bì
立正
suǒ
lì
蝉鸣
所以 闭口 捕捉
牧 蝉
所
立 闭
捕
闭
惜
柔
沙场点兵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泉眼 无声 惜细流, 树阴 照水 爱晴柔。 小荷 才露 尖尖角, 早有 蜻蜓 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会写
c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露
②路
1、老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路)上。 2、我走在美丽的小(
返回
①晴
②睛
睛)最明亮! 1、我的眼(
2、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返回
róu
柔
富有弹性、适宜作矛枪长柄的木材。
泉眼
泉水的出口
学习目标:
1、掌握“池、惜、阴、晴、柔、露” 这六个字,写好“立”字。 2、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备课本语文学科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备:王露)教学内容2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认读2个多音字“种、子”。
能正确读准字音,正确使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5.在反复诵读古诗中,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学会9个生字;2.理解古诗的意思;3.体会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古今意义的不同,能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4个生字,认读绿线内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锄禾》;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4个生字,认读绿线内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锄禾》;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过程修改栏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还记得古诗《鹅》吗?谁能把这首诗背出来?(指名背诵)你们还能背诵哪些古诗?(尽量鼓励多背几首“课程标准”中推荐的适合低年级读背的优秀诗歌,注意相机指导)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就是古体诗。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学习《锄禾》这首诗。
二、初读指导1. (板书:锄禾) 领读。
解释:锄:翘舌音,锄头的“锄”意思是锄头,一种农具,可以松土锄草。
禾指禾苗。
“锄禾”就是用锄头在庄稼地里锄草、松土。
2.教者范读、领读全诗。
3.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出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三、学习古诗《锄禾》。
1.看图。
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指名说。
(太阳火辣辣地当头照着,一位农民用锄头在庄稼地里锄草、松土。
)2.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1)弄懂词语意思。
盘中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辛、盘”是前鼻音。
(3)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禾:“木”字上面加一撇;午:“牛”字,不出头;粒:“米”加“立”;辛:“立、十”,老农夫锄草在田里站立十小时是多么辛苦呀!“辛”;苦:“斗”、“古”“苦”)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重音:日、汗、盘、皆。
停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自由读文。
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是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交流。
(一轮红日当头照,一位老农夫拿着锄头弯着腰在地里锄草,头上的汗珠一滴一滴地往下滚,真辛苦啊!)3.“当”,“正是”的意思。
“午”,指中午。
“日当午”是太阳当头照的时候,也就是中午的时间。
“盘”,“盘子”,就是碗。
“餐”是“饭”。
“皆”是“都”的意思。
出示板书如下: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4.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试讲,同座互讲,共同纠正。
5.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着,农民在地里给禾苗松土、锄草,汗水一滴一滴地掉进泥土里。
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6.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辛、苦”3.生描红、临写。
(用锄头在庄稼地里锄草、松土。
)(农民种田真辛苦。
)(2)指名试讲。
锄:锄头,可以松土、锄草。
禾:禾苗。
稻、麦、玉米等庄稼地里锄草、松土。
什么叫锄草?(3)谁能讲出第一、二两行诗的意思?小结: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锄草、松土,汗水一滴一滴地掉进泥土里。
)指名读第三、四行诗句(4)这两句诗是诗人写他所看到的。
他看到了什么?3、诗人还想到什么呢?板书设计:锄禾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作业设计:用自己的话说说《锄禾》的意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5个生字,认读绿线内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悯农》;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体会古代农民生活的悲惨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5个生字,认读绿线内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悯农》;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修改栏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悯(mǐn)农。
领读。
讲:“悯”是怜悯、同情的意思。
“农”是农民。
“悯农”,觉得农民可怜,值得同情。
那么,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者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shōu)闲(xián)田农夫(fū)粟(sù)犹(yóu)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绅。
怎样记住“农、收、闲、夫”?(“农”,“衣”字去掉点和横,套上秃宝盖;“收”,“叫”字去掉“口”,加上反文旁*“门”里“木”,就是“闲”;“天”字出头就是“夫”)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重音:一、万、无、犹。
停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 饿死。
多音字:种,读zhòng;子,读zǐ。
出示:多音字组词。
种 zhǒnɡ ( ) 子 zi ( )zhònɡ ( ) zǐ ( )(3)自由读文。
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一)学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粟:小米。
泛指谷类。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
(指导朗读)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二、学习《悯农》指名读,齐读。
1.板书课题。
教“悯”悯:怜悯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后质疑。
解答:粟:小米。
无:没有。
犹:还要。
四海:全国。
(播种)3.学习第一、二两行诗。
(1)看图。
农民在干什么?(2)理解“一粒”与“万颗”并非实数。
(前者表示“少”,后者表示“很多”。
说的是春天播下了少量的种子,到秋天收上了许许多多的粮食,获得丰收。
)指名读。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过渡: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二)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海:普天下,全中国。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指导朗读。
2.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3.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4.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
结合讲解出示板书如下:春一粒秋万颗饿死(三)总结背诵1.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试讲,同座互讲,共同纠正。
2.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春天种下了很少的种子,到了秋天,收上了许许多多的粮食。
处处地方都没有荒着的不长庄稼的地,可是种田的人还是要饿死。
3.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4.为什么丰收了农民还要饿死呢?(在古时候,农民受地主的剥削,租税很重。
农民交了租税之后,剩下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到头来还得饿死)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万、夫、农、收、闲”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四、课堂训练。
出示生字:禾午夫农收辛闲苦粒(1)学生说。
禾:(一撇下面加“木”)午:(一撇在“干”的短横上)辛:(“立”和“十”组成,“立”的一横长于“十”的一横。
)苦:(草字头下面加“古”)粒:(米字旁加个“立”。
认识“米字旁”。
比较“米”和“米字旁”的区别。
)闲:门字里加木字板书设计:悯农春一粒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一、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粟一()田一()米一()球一()歌一()花一()种子一()星星二.比一比,再组词。
有()死()乐()上()放()外()三、选一选。
1.“粒粒皆辛苦”中的“皆”是()1普遍 2都 3是2.《悯农》的作者是()1杜甫 2杜牧 3李绅3.“农夫犹饿死”中“犹”是()1还 2如,同 3好像4.“四海”的意思是()1四个海 2天下 3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