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冶金行业)安徽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工程方案及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塌陷区域安全评估报告

塌陷区域安全评估报告
塌陷区域是指地面发生沉降或崩塌现象的地质区域。
在进行塌陷区域安全评估报告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条件评估:评估塌陷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情况等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2. 地下水动态研究:了解塌陷区域地下水位变化、水质状况等对地质稳定性的影响,评估地下水对塌陷区域的安全性的影响。
3. 建筑物安全评估:对塌陷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包括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等,以确定建筑物的安全性。
4. 土体稳定性分析:通过对塌陷区域土体的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评估土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5. 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塌陷区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侵蚀、水质污染等,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6.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建筑物情况等各项因素,定量评估塌陷区域的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
7. 应急预案制定:根据塌陷区域的特点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疏散方案、应急救援措施等,以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塌陷区域安全评估报告主要涉及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土体稳定性、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旨在评估塌陷区域的安全性,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将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到2020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引导塌陷区居民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先搬后采,土地置换。
采煤企业必须坚持“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切实保护采煤塌陷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计划的通知

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计划的通知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计划的重要通知尊敬的皖北六市居民们:您好!鉴于近年来采煤活动对环境和生活安全的影响,特别是采煤塌陷区对村庄及居民生活构成的潜在威胁,我市政府决定启动一项重要的村庄搬迁计划。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0.10.19•【字号】财建〔2010〕1548号•【施行日期】2010.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关于印发《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资金的管理,促进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二O一O年十月十九日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项目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是:经省政府同意,省财政将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采煤企业)上缴的有关矿的矿业权价款地方留成部分(即采煤企业应缴纳矿业权价款的80%)的95%,专项用于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省财政将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的资金,直接拨付至省财政厅设立的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省级专户。
省级专户实行专户管理、按各采煤企业进行分账户核算,利息收入全额缴入省级金库。
第四条省财政厅根据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或综合治理项目设计与投资预算批准文件,将项目资金从省级专户直接拨至采煤企业和项目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的共管账户。
项目预算超过省政府返还的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的部分,由申报项目的采煤企业自筹资金解决。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益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将沉陷区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有机的结
合起来,是本市将需探索的方向。
2、国内和我省塌陷区治理的成功典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的大量开采,人面积土地塌陷,造成房倒路塌,灰尘漫天,沼泽滩涂遍布,生态环境恶劣。近20多年来,我国对塌陷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并涌现了一批典范。从1989年开始,在国家农业部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组织下,经安徽省相关部门领导和领导和专家的实地调研后,由省经委下达,安徽省农科院水产所和畜牧兽医研究所承担的“淮北市烈山塌陷区畜禽、水产综合开发利用”,在全国率先进行科技示范,在淮北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淮北市境内20多万亩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经过10多年的综合治理,相山森林公园绿色葱茏,烈山水上公园波光粼粼,奇石、古树、繁花、古刹和塌陷湖泊,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让人们在碧水青山新城之间领略着一份诗情画意的和谐。昔日的塌陷区,今天已经成为淮北人的“米袋子”和“菜蓝子”,淮北市烈山区养殖业80%都是在煤矿塌陷治理后的滩涂地上建起来的。淮北市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生态矿区示范区”、“全国园林先进城市”,国家已连续lO年将淮北市列入“土地复垦示范区”。
3、新集塌陷区域优越条件
某某镇位于淮南市风台县西部、凤凰台畔,地跨淮河中游,傍淮河,
临淝水,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镇内地势平坦,土
地淝沃,水资源充沛。地理坐标:北纬32033,-330,东经116021’-116056’。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5米以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16天,平均气温15.1摄氏度。距省会合肥140公里、淮南洞山50公里。
根据某某镇采煤塌陷区的特点,遵循“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29•【字号】皖政办[2009]86号•【施行日期】2009.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09〕86号)淮北、亳州、宿州、阜阳、淮南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13•【字号】皖政办[2008]58号•【施行日期】2008.1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淮南、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全面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着力解决沉陷区群众居住和生活困难,促进矿区和谐稳定。
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不仅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而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2002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采煤塌陷地复垦及征迁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试行)》(皖政办〔2002〕44号)实施以来,全省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搬迁成本的上升和新井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有政策规定已不能适应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实际需要,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
各有关市、省直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矿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二、做好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总体要求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各有关市和煤矿企业要认真落实《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劳动合同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积极主动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
煤矿塌陷区工程施工方案

煤矿塌陷区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本项目是位于XXXX省XXXX县XXXX煤矿塌陷区,总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项目包括XXXX、XXXX、XXXX等多个施工工程,总投资额为XXXX万元,预计施工周期为XXXX年。
本项目旨在对煤矿塌陷区进行修复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工程施工范围1. 煤矿塌陷区土地治理工程:包括绿化、固碎、排水等工程。
2. 塌陷区房屋修缮工程:对塌陷区内有需要修缮的房屋进行修缮。
3. 道路改造工程:包括道路硬化、平整、排水等工程。
4. 其他相关工程:对塌陷区内的相关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改造。
三、工程主要内容1. 土地治理工程1.1 绿化工程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植树造林、草坪种植等,以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塌陷区环境。
在进行植树造林时,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确保植树成活率;在进行草坪种植时,应选择适应当地土壤条件的草种,确保草坪质量。
1.2 固碎工程固碎工程主要包括植被覆盖、土石方填筑、石方混凝土护坡等,以改善塌陷区土地的稳定性。
在进行土石方填筑时,应遵循土方开挖、运输、填筑流程,确保工程质量;在进行石方混凝土护坡时,应选用质量优良的石材和混凝土材料,确保护坡牢固耐用。
1.3 排水工程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渠道开挖、排水管道铺设等,以改善塌陷区内的排水条件。
在进行渠道开挖时,应选用合适的施工机械,确保渠道开挖质量;在进行排水管道铺设时,应选用耐腐蚀的排水管材料,确保排水管道不会因腐蚀而损坏。
2. 房屋修缮工程房屋修缮工程主要包括墙面粉刷、屋顶维修、门窗更换等,以改善塌陷区内房屋的使用条件。
在进行墙面粉刷时,应选用质量优良的涂料,确保墙面色泽持久;在进行屋顶维修时,应选用防水、隔热材料,确保屋顶不会因受潮或受热而损坏。
3. 道路改造工程道路改造工程主要包括路面硬化、平整、排水等,以改善塌陷区内道路的使用条件。
在进行路面硬化时,应选用质量优良的路面材料,确保路面平整耐磨;在进行排水工程时,应根据地形地貌情况合理设置排水设施,确保道路排水顺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行业)安徽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工程方案及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宿州市埇桥区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第壹批次先行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及实施影响评估报告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宿州市埇桥区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第壹批次先行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及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报告复核人:报告编制人:报告编制日期:目录第壹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壹、规划调整的背景和缘由1(壹)规划局部调整涉及区域的基本情况1(二)工程概况2(三)工程建设必要性3(四)项目用地规划情况4(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缘由5二、规划调整的原则和依据6(壹)规划调整的原则6(二)规划调整的依据8三、现行规划基本情况10四、规划调整方案11(壹)规划农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12表1 农用地调整为规划建设用地统计表12(二)规划建设用地调整为农用地12表2 规划建设用地调整农用地为统计表13(三)基本农田补划13(四)耕地占补平衡14五、规划调整方案总结15六、实施规划局部调整的保障措施15 (壹)公示规划局部调整方案15(二)树立节约集约用地意识16(三)落实规划局部调整的相关措施16七、其他问题说明17第二部分规划调整方案实施影响评估壹、评估概述19(壹)评估背景19(二)评估目的19(三)评估依据20二、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实施影响评估22(壹)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影响评估22(二)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评估23 (三)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对土地利用布局的影响评估24 (四)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24(五)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对当地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评估25三、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可操作性分析26四、评估结论及建议26(壹)评估结论26(二)建议27第壹部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壹、规划调整的背景和缘由(壹)规划局部调整涉及区域的基本情况宿州市地处黄淮平原南端、淮海经济区腹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西缘,是陇海经济带的龙头,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
宿州市和苏、鲁、豫3省11县接壤,是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辐射的前沿,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汇的要冲。
宿州市埇桥区,即原宿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为省辖宿州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华烧鸡之乡”。
全区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万公顷,辖25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325个行政村、43个社区,人口180万。
埇桥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西北(曹村、夹沟、符离)和东北部(褚兰、栏杆)五个镇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均是平原。
平原地区,海拔高度壹般在23—26米之间,低山地区壹般标高150—300米。
主要河流有奎、濉、沱、浍新汴河等,水系支流繁多,自西北流向东南丘陵入淮河或直入洪泽湖。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红芋、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等,多为壹年俩熟和壹年壹熟。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光、热、水、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冬季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雨雪稀少。
春季冬转夏的过渡季节,北方冷高压势力衰退,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气温回升快,雨水增多。
由于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有时连阴对春种不利。
夏季盛行偏南风,天气炎热多雨。
雨季壹般从6月下旬结束,雨量集中,暴雨日数不多,但强度大,常易造成洪涝灾害。
秋季为夏转冬的过度季节,太平洋付高压南撤东退,北方冷高压加强,气温降低,雨水减少,经常出现秋旱,但也有壹些年景秋雨绵绵,影响秋收。
埇桥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畅达。
它襟临沿海,背依中原,北连古城徐州,直通山东半岛,南接之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汇区,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最先承接区,可集南北之长,借东西之利。
京沪、陇海铁路和连霍、合徐高速公路纵横贯穿,104、206、310、311四条国道和9条省道四通八达,北上南下、东进西出方便快捷,从埇桥区上合徐高速,往北可直达北京、沈阳,往东到连云港,往西直到郑州、西安、兰州,往南可直达上海、杭州、武汉等地。
水上运输从新汴河经洪泽湖可达长江入东海。
市区距徐州观音机场仅70公里,和全国20多个大城市通航。
移动、联通、电信网覆盖全市,为沟通五湖四海架起了“空中桥梁”。
埇桥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
公元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其后千余年间壹直是历代州府治地。
悠久的历史使这块土地人才辈出。
古有闵子骞、稽康等历史名人,近有杨再葆、李炳淑等艺术大师,白居易、苏东坡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涉及埇桥区蕲县镇。
蕲县镇距宿州市区22公里,南眺蚌埠,北抵宿州,东连固镇,西接濉溪。
蕲县镇气候适宜,资源丰富,历史人文景观众多,农林牧副产品丰富,是埇桥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二)工程概况宿州市埇桥区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第壹批次先行用地位于蕲县镇忠陈村、刘圩村、白陈村,主要用于蕲县镇西刘圩子、马炮楼、小邱家、大邱家、王文庄、张庄和王糖坊7个村庄的搬迁安置。
用地申请单位为淮北矿业集团X公司祁南煤矿。
(三)工程建设必要性(1)是加快宿州市煤矿产业发展的需要煤炭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且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
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
为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大力提倡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且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采煤塌陷区村庄的搬迁和科学合理整治,有利于祁南矿业发展,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
(2)是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的的需要俩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村庄密集,人口众多。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目前,俩淮矿区塌陷区面积仍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长期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对采煤塌陷区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治理,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可是,由于对采煤塌陷区治理缺少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村庄先采后搬和“二次”搬迁、土地重复治理、治理项目和相关建设项目不衔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现象依然存在,总体上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
本次采煤塌陷区村庄应急搬迁,能够改善矿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使他们脱离晴天粉尘飞扬,雨天到处泥水的恶劣环境;搬迁后的新村庄,统筹规划、统壹标准、尊重群众、方便生活、节约用地、合理压占、经济合理、避免重搬。
在村庄搬迁选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执行“先搬迁、后开采”,最大限度的保证矿区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
(3)是建设民生工程的需要民生工程范围在不断延伸,弱势群体得到更多保障。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印发至皖北五市及省政府有关部门,明确提出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省民生工程事项。
根据《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今年淮北、亳州、宿州、阜阳、淮南有200多个村庄近16.6万人从采煤塌陷区搬出。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2009年对皖北五市200多个村庄进行搬迁,涉及16.6万人。
综合治理工作将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综合运用土地复垦整理、建设用地置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整合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多路资金,促进治理工作加快实施。
为保障综合治理工作有序、扎实推进,省政府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省民生工程事项。
由此可见采煤塌陷区村庄应急搬迁是建设民生工程的需要。
(四)项目用地规划情况宿州市埇桥区采煤塌陷区村庄应急工程第壹批次先行用地(村庄安置点)拟选址在蕲县镇忠陈村、刘圩村、白陈村。
根据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该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6.8681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36.8681公顷,其中耕地35.6916公顷。
根据蕲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项目拟占用的规划农用地22.8134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22.8134公顷。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缘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应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以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耕地保护、生态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宿州市埇桥区蕲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8年,编制时没有考虑到宿州市埇桥区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的用地需求。
宿州市埇桥区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第壹批次先行用地不符合蕲县镇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符合《关于2009年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先行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皖国土资[2009]200号)文件规定的先行用地条件。
因此按照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建设用地报批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2008]134号),《关于2009年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先行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皖国土资[2009]200号)的文件要求,在不改变相关约束指标的前提下,对宿州市埇桥区蕲县镇和大营镇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局部调整,以满足宿州市埇桥区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第壹批次先行用地项目的用地需求。
二、规划调整的原则和依据(壹)规划调整的原则1、按照法定程序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42号令)以及《关于印发<关于完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报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7号)规定和要求,各类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用地涉及修改规划的,按法定程序修改调整规划后,规划修改调整方案在报批用地时壹且报批。
宿州市埇桥区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第壹批次先行用地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相关规定,但涉及到埇桥区蕲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的,依法定程序进行调整。
2、可持续发展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本质目的是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条件,以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规划局部调整是对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进壹步完善。
因此,规划局部调整应始终坚持从全局出发,应用科学的发展观,本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来进行。
3、指标平衡原则本规划局部调整方案主要涉及俩个指标的平衡:耕地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