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14•【字号】皖政办〔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5月14日目录第一章工作成效与面临形势第一节自然概况第二节工作成效第二章总体要求与目标策略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规划目标第四节总体布局第五节总体策略第三章重点任务与重大工程第一节长江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第二节淮河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第三节皖西大别山区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第四节皖南山区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第五节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第六节新安江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第七节江淮运河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第八节淮北平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九节江淮丘陵岗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第十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第十一节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与修复第十二节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第四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加强资金保障第三节加强实施管理第四节加强科技支撑第五节鼓励公众参与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前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要求,编制《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衔接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长江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明确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总体布局、修复分区和重大工程,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总纲领和空间指引,是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
阜阳煤矿塌陷区搬迁补偿标准

阜阳煤矿塌陷区搬迁补偿标准一、土地补偿对于因煤矿塌陷而导致土地受损的农民,政府将提供相应的土地补偿。
土地补偿标准主要根据土地性质、面积、地块等因素确定。
具体的补偿标准如下:1.耕地补偿:按照国家规定的补偿标准,每亩补偿金额是X元。
2.林地补偿:按照国家规定的补偿标准,每亩补偿金额是Y元。
3.草地补偿:按照国家规定的补偿标准,每亩补偿金额是Z元。
4.其他土地补偿:如果受损土地为其他土地(如建设用地、水域等),则按照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予以补偿。
二、住房补偿对于因煤矿塌陷而导致住房受损的居民,政府将提供相应的住房补偿。
住房补偿标准主要根据受损房屋的类型、面积以及其在市场上的实际价值确定。
具体的补偿标准如下:1.农民自建房补偿:按照市场价值的X%进行补偿。
2.商品房补偿:按照市场价值的Y%进行补偿。
3.廉租房补偿:提供政府补贴,提供适当的廉租房。
4.其他住房补偿:根据受损房屋的实际情况,政府会根据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予以补偿。
三、生活补助对于因煤矿塌陷而导致生活受到影响的居民,政府将提供相应的生活补助。
生活补助主要包括过渡期的生活保障、失业补助等。
1.过渡期生活保障补助:根据受损居民的家庭人口、居住面积等因素,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补助。
2.失业补助:对于因煤矿塌陷导致失业的居民,政府将提供失业补助金,确保其基本生活。
3.社会保险补助:将受损居民纳入社会保险体系,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
总之,阜阳煤矿塌陷区搬迁补偿标准主要包括土地补偿、住房补偿和生活补助三个方面。
具体的补偿标准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进行制定,并根据受损居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政府将尽力保障受损居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的生活环境。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将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到2020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引导塌陷区居民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先搬后采,土地置换。
采煤企业必须坚持“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切实保护采煤塌陷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益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将沉陷区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有机的结
合起来,是本市将需探索的方向。
2、国内和我省塌陷区治理的成功典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的大量开采,人面积土地塌陷,造成房倒路塌,灰尘漫天,沼泽滩涂遍布,生态环境恶劣。近20多年来,我国对塌陷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并涌现了一批典范。从1989年开始,在国家农业部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组织下,经安徽省相关部门领导和领导和专家的实地调研后,由省经委下达,安徽省农科院水产所和畜牧兽医研究所承担的“淮北市烈山塌陷区畜禽、水产综合开发利用”,在全国率先进行科技示范,在淮北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淮北市境内20多万亩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经过10多年的综合治理,相山森林公园绿色葱茏,烈山水上公园波光粼粼,奇石、古树、繁花、古刹和塌陷湖泊,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让人们在碧水青山新城之间领略着一份诗情画意的和谐。昔日的塌陷区,今天已经成为淮北人的“米袋子”和“菜蓝子”,淮北市烈山区养殖业80%都是在煤矿塌陷治理后的滩涂地上建起来的。淮北市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生态矿区示范区”、“全国园林先进城市”,国家已连续lO年将淮北市列入“土地复垦示范区”。
3、新集塌陷区域优越条件
某某镇位于淮南市风台县西部、凤凰台畔,地跨淮河中游,傍淮河,
临淝水,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镇内地势平坦,土
地淝沃,水资源充沛。地理坐标:北纬32033,-330,东经116021’-116056’。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5米以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16天,平均气温15.1摄氏度。距省会合肥140公里、淮南洞山50公里。
根据某某镇采煤塌陷区的特点,遵循“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29•【字号】皖政办[2009]86号•【施行日期】2009.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09〕86号)淮北、亳州、宿州、阜阳、淮南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安徽省阜阳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

安徽省阜阳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阜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六月目录1 总则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总体目标 (1)1.3规划原则 (3)1.4规划编制依据 (5)1.5规划范围 (8)1.6规划期限 (9)2 采煤塌陷区现状及变化趋势预测 (10)2.1煤炭资源开发现状及规划 (10)2.2采煤塌陷区范围、深度、积水情况 (11)2.3采煤塌陷区的变化趋势预测 (12)3 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大纲 (13)3.1采煤塌陷影响村庄状况 (13)3.2村庄搬迁时序及位置安排 (16)3.3村庄搬迁费用概算 (22)4 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 (25)4.1总体规划布局与治理模式分区 (25)4.2综合整治方案 (26)4.3重点整治项目 (31)5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37)5.1投资经费估算 (37)5.2经费来源分析 (39)5.3效益分析 (41)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2)6.1组织保障 (42)6.2资金保障 (42)6.3技术保障 (42)6.4社会保障 (43)1 总则1.1 规划背景煤炭资源开发易导致生态破坏,造成一些矿区土地塌陷,带来村庄搬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阜阳市煤炭资源丰富,由于煤矿近几年来大规模的开采,导致地应力减小,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
虽然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工作始终在推进,由于缺少治理总体规划,治理责任主体未落实,治理资金不到位等,致使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煤矿企业生产用地征用、村庄搬迁带来很大难度。
为了使矿区达到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地质环境整治及村庄土地整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安徽”的战略举措,重塑“蓝天、碧水、绿色”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生产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社会战略目标,规范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阜阳城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主要内容

《阜阳市城市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主要内容一、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为1078平方公里,东部为颍东区的插花镇、正午镇、袁寨镇行政管辖范围;南部为颍州区的王店镇、三十里铺镇、袁集镇,阜南县的三塔镇行政管辖范围;西部为颍州区的程集镇、西湖镇、三合镇行政管辖范围,包括颍州西湖风景区;北部为颍泉区的周棚办、宁老庄镇行政管辖范围,包括阜阳电厂和茨淮新河北岸500米陆域,包括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范围。
二、规划期限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
三、发展定位构筑以阜阳为中心的皖豫省际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以阜阳中心城区为引领,以城镇群发展为策略,建设成为产城融合、商贸发达、水网交织、开放低碳的城市规划区空间布局体系。
四、规划区空间结构规划区内建构城市组团发展的框架,以颍河、泉河、西湖、高速、高铁生态廊道聚合而成的生态区域为骨架,未来规划区将形成“一廊三环八轴”的城镇发展骨架、“一城两区十点”的城镇发展极核。
(1)一廊三环八轴:一廊:即以沙颍河、泉河为纽带的沿河生态廊道。
三环:内环,阜阳市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环;中环,中部城镇发展环,沿城市建设区外围规划建设环镇公路,串联规划区范围内10个特色城镇以及阜合产业园;外环,即绕城公路G105,形成强有力的城镇空间发展环,成为远景阜阳市主要的空间发展环和区域联动的交通环。
八轴:即由主城区向外围放射的八条交通轴,即S305插花镇方向、S339正午镇方向、S340袁寨镇方向、G105阜合产业园与三十里铺镇方向、新S305方向王店镇、S202三塔镇方向、S102颍州西湖方向、G103宁老庄方向。
(2)一城两区十点:一城指阜阳市中心城区。
两区指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片区和合阜产业园片区。
十点指十个特色乡镇(三十里铺镇部分用地已融入主城区、袁集镇城镇空间已全部融入主城区):指宁老庄、西湖、程集、三合、三塔、王店、袁寨、正午、插花、三十里铺十个特色乡镇。
五、规划区城乡用地规划规划区总面积1078.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434.17平方公里,占规划区用地面积的40.28%,非建设用地643.83平方公里,占规划区用地面积的59.72%。
安徽省阜阳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

安徽省阜阳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阜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六月目录1 总则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总体目标 (1)1.3规划原则 (3)1.4规划编制依据 (5)1.5规划范围 (8)1.6规划期限 (9)2 采煤塌陷区现状及变化趋势预测 (10)2.1煤炭资源开发现状及规划 (10)2.2采煤塌陷区范围、深度、积水情况 (11)2.3采煤塌陷区的变化趋势预测 (12)3 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大纲 (13)3.1采煤塌陷影响村庄状况 (13)3.2村庄搬迁时序及位置安排 (16)3.3村庄搬迁费用概算 (22)4 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 (25)4.1总体规划布局与治理模式分区 (25)4.2综合整治方案 (26)4.3重点整治项目 (31)5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37)5.1投资经费估算 (37)5.2经费来源分析 (39)5.3效益分析 (41)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2)6.1组织保障 (42)6.2资金保障 (42)6.3技术保障 (42)6.4社会保障 (43)1 总则1.1 规划背景煤炭资源开发易导致生态破坏,造成一些矿区土地塌陷,带来村庄搬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阜阳市煤炭资源丰富,由于煤矿近几年来大规模的开采,导致地应力减小,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
虽然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工作始终在推进,由于缺少治理总体规划,治理责任主体未落实,治理资金不到位等,致使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煤矿企业生产用地征用、村庄搬迁带来很大难度。
为了使矿区达到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地质环境整治及村庄土地整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安徽”的战略举措,重塑“蓝天、碧水、绿色”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生产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社会战略目标,规范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阜阳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阜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六月目录1 总则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总体目标 (1)1.3规划原则 (3)1.4规划编制依据 (5)1.5规划范围 (8)1.6规划期限 (9)2 采煤塌陷区现状及变化趋势预测 (10)2.1煤炭资源开发现状及规划 (10)2.2采煤塌陷区范围、深度、积水情况 (11)2.3采煤塌陷区的变化趋势预测 (12)3 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大纲 (13)3.1采煤塌陷影响村庄状况 (13)3.2村庄搬迁时序及位置安排 (17)3.3村庄搬迁费用概算 (23)4 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 (26)4.1总体规划布局与治理模式分区 (26)4.2综合整治方案 (27)4.3重点整治项目 (32)5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38)5.1投资经费估算 (38)5.2经费来源分析 (40)5.3效益分析 (42)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3)6.1组织保障 (43)6.2资金保障 (43)6.3技术保障 (43)6.4社会保障 (44)1 总则1.1 规划背景煤炭资源开发易导致生态破坏,造成一些矿区土地塌陷,带来村庄搬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阜阳市煤炭资源丰富,由于煤矿近几年来大规模的开采,导致地应力减小,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
虽然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工作始终在推进,由于缺少治理总体规划,治理责任主体未落实,治理资金不到位等,致使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煤矿企业生产用地征用、村庄搬迁带来很大难度。
为了使矿区达到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地质环境整治及村庄土地整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安徽”的战略举措,重塑“蓝天、碧水、绿色”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生产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社会战略目标,规范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精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塌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阜阳市人民生活、生产的环境质量,促进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前实现社会战略目标,为进一步推进阜阳市煤矿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决定编制《安徽省阜阳市采煤塌陷地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1.2 规划总体目标1.2.1 综合整治规划的对象和拟解决的问题阜阳市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采煤塌陷地的整治问题,本次综合治理规划以土地复垦为中心,将阜阳市区域内的7座煤矿作为整体对象进行综合治理(其中以已开采或即将开采的刘庄煤矿、谢桥煤矿和口孜东矿3座矿井为重点),以采煤塌陷地复垦为主线,结合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和土地复垦规划、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村镇搬迁与小城镇或中心村建设、土地恢复与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矿区生态重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因地制宜地应用先进的生态工程措施和生物技术等措施,通过沟、渠、田、林、路的全面规划和综合整治,利用生态学的生态位原理、群落生态原理、食物链原理和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对复垦区域进行生态重建,科学规划各煤矿采煤塌陷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将塌陷区建设成物质、能量、信息良性循环和立体共生的生态系统,为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整治探索一条新的高效持续利用技术模式,为实施阜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提供基础和保证。
同时,在科学的开采沉陷预测基础上,以“实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保障矿区居民生活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稳步提高”为具体目标,系统、协调地进行村庄土地整理规划,可有效避免村庄重复搬迁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切实促进矿区环境改善,以期达到保障矿区居民安居乐业和建设和谐工农关系的目的。
1.2.2 综合整治规划的总体目标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合理布局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耕地质量,重建农田水利设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高灌溉效率。
提高和改善矿区的环境质量,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建立田水林路互补、和谐、美好的矿区景观。
依据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值判断地表塌陷范围以及建筑物的破坏等级,确定受影响村庄范围,进行合理的村庄布局,以达到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的目的。
具体目标主要有:1)根据阜阳市采煤塌陷地开采沉陷预计结果分析,计划对各矿已达到稳沉的区域进行复垦。
刘庄煤矿,复垦耕地2790.83hm2、荷塘152.79hm2、精养鱼塘623.99 hm2、湿地2133.71hm2、湿地景观区142.06hm2、特色果园101.12hm2、生态防护林239.12hm2;谢桥煤矿,复垦耕地1734.85hm2、荷塘0hm2、精养鱼塘246.90hm2、湿地2026.78hm2、湿地景观区0hm2、特色果园0hm2、生态防护林100.80hm2;其他区域在2020年前均尚未达到充分采动,计划于采煤塌陷地达到沉稳以后将陆续进行复垦。
2)对规划区内采煤塌陷涉及到的8个镇的57个行政村(包括281个自然村),进行土地整理,其中拟规划整理为耕地4525.68hm2、荷塘152.79hm2、精养鱼塘870.89hm2、湿地4160.49hm2、湿地景观区142.06hm2、特色果园101.12hm2、生态防护林339.91hm2。
1.3 规划原则1.3.1 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土地复垦规定》规定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用地单位和个人承担土地复垦义务,土地复垦费用可以列入基本建设投资或生产成本。
同时,土地复垦还采取“谁复垦、谁受益”的政策,复垦土地者可以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
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
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单位投资集资,多渠道、多途径筹集采煤塌陷地复垦资金。
目前的待复垦土地,应制定优惠政策,将土地复垦行为纳入市场机制,切实做到全区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农地面积不减少、土地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趋于合理。
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总结,积累经验,同时结合企业用地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临时用地”和“以地换地”政策,来推动土地复垦工作。
1.3.2复垦土地优先用于农业原则采煤塌陷地是阜阳市最主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有效复垦和综合利用采煤塌陷地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土地开采沉陷前多为高产粮田,因煤炭开采塌陷后成为积水农田、季节性积水农田或中低产田,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退化,粮食产量降低。
基于阜阳市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考虑到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及本地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局面,复垦的土地用途应优先用于农业,将增加耕地作为采煤塌陷地复垦的主要目标,在确保耕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充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提高土地产出率,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以缓解矿区人多地少的紧张局面,促进矿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1.3.3 因地制宜、合理改造原则阜阳市地处平原,塌陷区综合治理利用目标优先用于农业的同时,土地复垦稳定后部分区域也可作为搬迁村庄新址,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确定了“以耕地恢复为主,兼顾搬迁用地+水产养殖”作为矿区沉陷区综合治理主导模式。
在治理过程中,为改善矿区面貌,以采煤塌陷区治理为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强调统一规划,加强中心村建设。
对散乱的村庄进行归拢集中,对多占、乱占建设房的不良现象加以整治,对原来的空心村、废坑塘、废荒地等一并进行开发整理利用,增加可耕土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复垦,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副则副等,使之达到可利用的状态。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争取以最低投入实现高效产出又是关键。
把无积水、积水较浅的采煤塌陷地及部分塌陷沼泽地,以优先发展农业为重点,通过工程措施修复整平,并改善水利条件,复垦治理恢复耕种,让农民种粮、种菜,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具有现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体系。
对邻近集镇、塌陷较浅稳沉区域,结合村庄搬迁、新农村建设,绿化植树,新建居民小区,从而达到节约耕地的目的。
对于远离矿区集镇的常年积水区,宜渔的则开挖鱼塘,深水区可发展网箱养殖或建设以提供水源为目的的平原水库;毗邻集镇、矿区的塌陷地可建造风景怡人的水上公园或湿地公园,扩大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
1.3.4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原则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整治是项系统工程,不只是单一的充填和开挖新增耕地,而是应该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做好这项利民利国工程,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和造成新的生态危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对遏制塌陷区土地资源的继续恶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义重大。
因此,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治理带来的环境影响,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不利影响,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以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1.3.5 与当地总体规划相一致原则土地复垦规划要与当地的城镇(村)、道路、河流等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布局规划相协调,以便做到地区建设布局的合理化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
1.3.6 土地复垦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坚持增加耕地作为综合整治主要目标的同时,还要坚持综合开发,打破传统农业体系,构建具有现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体系。
既要考虑以较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使复垦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最佳,保证土地复垦综合效益最大。
因此,对复垦的经济效益分析,不仅要看经济效益本身,而且还要从矿区、社会的角度来衡量其贡献和影响,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1.3.7 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将农村村庄、村民住宅和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尽可能的相对集中,提高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通过科学设计和综合利用,推广新技术,新式样和新建筑材料,建设节能型住宅。
应当根据各地自然地理和人口居住分布状况,充分考虑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的因素,科学规划村庄布局,宜聚则合,不宜聚则分,防止一味搬迁并村。
1.4 规划编制依据1.4.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规定》《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第116号令)《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2号)《安徽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4.2 国土资源部规定和文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1.4.3 标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程》(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估算标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城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安徽省土地开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规程》《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标准》1.4.4 地方性文件与规划《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09】86号)《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通知》(皖政【2006】111号)《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农工【2006】3号)《关于加强全省小城镇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意见》(安建村【2006】118号文件)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阜政办【2009】82号)《安徽省阜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安徽省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阜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9-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9-2020)》《阜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0-2020年)阜阳市其他相关规划1.5 规划范围目前,阜阳市境内有7对煤矿,其中生产矿井2对(谢桥煤矿、刘庄煤矿),在建矿井3对(口孜东煤矿、板集矿、杨村矿),规划矿井2对(口孜西煤矿、罗园煤矿),具体参见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