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验收暂行办法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0.10.19•【字号】财建〔2010〕1548号•【施行日期】2010.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关于印发《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资金的管理,促进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二O一O年十月十九日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项目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是:经省政府同意,省财政将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采煤企业)上缴的有关矿的矿业权价款地方留成部分(即采煤企业应缴纳矿业权价款的80%)的95%,专项用于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省财政将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的资金,直接拨付至省财政厅设立的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省级专户。
省级专户实行专户管理、按各采煤企业进行分账户核算,利息收入全额缴入省级金库。
第四条省财政厅根据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或综合治理项目设计与投资预算批准文件,将项目资金从省级专户直接拨至采煤企业和项目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的共管账户。
项目预算超过省政府返还的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的部分,由申报项目的采煤企业自筹资金解决。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益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将沉陷区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有机的结
合起来,是本市将需探索的方向。
2、国内和我省塌陷区治理的成功典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的大量开采,人面积土地塌陷,造成房倒路塌,灰尘漫天,沼泽滩涂遍布,生态环境恶劣。近20多年来,我国对塌陷区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并涌现了一批典范。从1989年开始,在国家农业部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组织下,经安徽省相关部门领导和领导和专家的实地调研后,由省经委下达,安徽省农科院水产所和畜牧兽医研究所承担的“淮北市烈山塌陷区畜禽、水产综合开发利用”,在全国率先进行科技示范,在淮北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淮北市境内20多万亩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经过10多年的综合治理,相山森林公园绿色葱茏,烈山水上公园波光粼粼,奇石、古树、繁花、古刹和塌陷湖泊,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让人们在碧水青山新城之间领略着一份诗情画意的和谐。昔日的塌陷区,今天已经成为淮北人的“米袋子”和“菜蓝子”,淮北市烈山区养殖业80%都是在煤矿塌陷治理后的滩涂地上建起来的。淮北市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生态矿区示范区”、“全国园林先进城市”,国家已连续lO年将淮北市列入“土地复垦示范区”。
3、新集塌陷区域优越条件
某某镇位于淮南市风台县西部、凤凰台畔,地跨淮河中游,傍淮河,
临淝水,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镇内地势平坦,土
地淝沃,水资源充沛。地理坐标:北纬32033,-330,东经116021’-116056’。大部分地区在海拔25米以下,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16天,平均气温15.1摄氏度。距省会合肥140公里、淮南洞山50公里。
根据某某镇采煤塌陷区的特点,遵循“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29•【字号】皖政办[2009]86号•【施行日期】2009.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09〕86号)淮北、亳州、宿州、阜阳、淮南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13•【字号】皖政办[2008]58号•【施行日期】2008.1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淮南、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全面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着力解决沉陷区群众居住和生活困难,促进矿区和谐稳定。
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不仅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而且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2002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采煤塌陷地复垦及征迁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试行)》(皖政办〔2002〕44号)实施以来,全省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搬迁成本的上升和新井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有政策规定已不能适应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实际需要,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
各有关市、省直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矿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二、做好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总体要求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各有关市和煤矿企业要认真落实《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劳动合同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积极主动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
安徽省阜阳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

安徽省阜阳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阜阳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六月目录1 总则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总体目标 (1)1.3规划原则 (3)1.4规划编制依据 (5)1.5规划范围 (8)1.6规划期限 (9)2 采煤塌陷区现状及变化趋势预测 (10)2.1煤炭资源开发现状及规划 (10)2.2采煤塌陷区范围、深度、积水情况 (11)2.3采煤塌陷区的变化趋势预测 (12)3 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大纲 (13)3.1采煤塌陷影响村庄状况 (13)3.2村庄搬迁时序及位置安排 (16)3.3村庄搬迁费用概算 (22)4 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大纲 (25)4.1总体规划布局与治理模式分区 (25)4.2综合整治方案 (26)4.3重点整治项目 (31)5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37)5.1投资经费估算 (37)5.2经费来源分析 (39)5.3效益分析 (41)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2)6.1组织保障 (42)6.2资金保障 (42)6.3技术保障 (42)6.4社会保障 (43)1 总则1.1 规划背景煤炭资源开发易导致生态破坏,造成一些矿区土地塌陷,带来村庄搬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阜阳市煤炭资源丰富,由于煤矿近几年来大规模的开采,导致地应力减小,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
虽然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工作始终在推进,由于缺少治理总体规划,治理责任主体未落实,治理资金不到位等,致使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煤矿企业生产用地征用、村庄搬迁带来很大难度。
为了使矿区达到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地质环境整治及村庄土地整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安徽”的战略举措,重塑“蓝天、碧水、绿色”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生产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社会战略目标,规范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淮南矿区是国家13个亿吨煤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
随着大批现代化高产矿井相继投产和先进煤炭开采技术的快速应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不断扩大,因采煤导致地面农田和住房沉陷引发的矛盾日益加剧,沉陷区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
为切实解决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必须建立健全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 总体思路,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计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沉陷区居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煤矿企业生产稳步发展,从而达到企业愿意、农民乐意、社会和谐、政府满意。
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支持企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依法办事,确保社会稳定的原则;——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先征后用,先搬后采的原则;——统筹规划、集中安置、统建为主的原则;——谁沉陷、谁负责,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三、建立健全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一)建立责任体系1、市级政府:履行综合管理服务职能。
――制定规划。
包括全市沉陷区村庄搬迁安置和沉陷区治理规划等;――制定政策。
包括补偿搬迁安置办法等;――统筹协调。
协调县区政府、相关部门、上级机关及煤炭生产企业的关系;――督促检查。
督查县区政府与煤炭生产企业职责落实情况。
——监督审计。
负责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各项资金的管理、监督、审计。
2、县(区)政府:承担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主体责任。
――根据煤炭生产企业的通报,及时(20个工作日)发布搬迁公告,告知沉陷区范围、搬迁村庄名称、补偿搬迁安置标准、禁止建设等内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严厉打击“三抢”行为;――组织有关部门完成沉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和新村选址、规划、用地报批等工作(自通告之日起1年内);――协调煤矿与沉陷涉及乡镇之间关系。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问题分析与建议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问题分析与建议李太启;高荣久【摘要】China is the largest coal producer. Due to the long term coal mining,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surface sub-sidence,building collapse,farmland damage,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and bad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er and farmer ap-pear in the mining area andthe surrounding,which affect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seriously. Although China has done a lot of work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s,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because of great difficulty and heavy task. On the basis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the principle,focuses and status quo of control technology for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are analyzed from two region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In-depth study on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of the coal villages relocation and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land subsidence and their impact are carried out. Then,some proposals and suggestion are put for-ward in terms of policy,models,technology in site selection,planning,implementation related to the village relo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land. 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about mining subsidence.%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长期的煤炭开采导致矿区及周边出现了地表沉陷、房屋倒塌、农田损毁、生态环境恶化、工农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关于采煤沉陷区与火烧隐患区综合治理工作政策建议-精品

关于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综合治理工作政策建议神木县小规模开采民用煤已历史久远,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神木早期的煤炭开采,主要采用资源回收率低、安全可靠性差的“房柱式”或“残柱式”的炮采采煤方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
原来较为落后的开采方式回采率低(平均45%左右),造成资源严重浪费,随着时间推移,残留的煤柱和顶板开始风化,引发煤层上部土岩覆盖层大面积垮塌,地表出现裂缝,残留煤开始自燃,大量有害气体泄露,环境污染严重,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经初步统计,目前我县矿区已形成采煤塌陷地面积324平方公里,其中塌陷面积158平方公里,悬空面积166平方公里。
中央宜属企业煤矿采空塌陷面积105平方公里,省市政府直属企业煤矿采空塌陷面积30平方公里,地方煤矿企业采空塌陷面积189平方公里。
据测算,我县每年新增采空区面积41平方公里(按年产2亿吨煤算,包括上下煤层重叠区域)。
另外,据初步统计我县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压覆煤炭资源约10亿吨,主要分布在大柳塔、中鸡、孙家岔、店塔、永兴、西沟、麻家塔、高家堡、锦界等9 个镇办。
一、采空区现状一是地质灾害频发。
矿区大面积悬顶多次诱发地表塌陷,道路时常因塌陷而阻断,地而裂缝和塌陷坑随处可见,引发多起人、畜坠坑。
塌陷性地震频发(矿震),根据陕西地震信息网统计,从2004年起神木县因煤矿塌陷冒顶已累计发生45次地震,仅2010年以来就发生30次。
二是大气污染严重。
地表塌陷、裂缝引发残留煤自燃,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外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引发多起人、畜一氧化炭中毒事件。
目前,全县火烧隐患面积达45平方公里,其中易燃区21处,着火区13处。
三是生态环境破坏。
随着塌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的不断扩大,耕地与草地面积逐年减少,群众的生产空间日益缩小,生活爱到严重威胁。
目前,我县因采煤塌陷损毁旱耕地26460亩、水浇地6247亩、林草地126179亩;悬空面积中悬空旱耕地9401亩、水浇地591亩、林草地116742.98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
目验收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
理项目验收工作,根据《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皖采塌治办…2010‟9号)、《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
行办法》(财建…2010‟154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使用省政府返还的矿业权价款,实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
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下发后立项的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项目和综合治理项目,以及使用“以奖代补”资金的基础设施项目验收。
本暂行办法仅对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项目进行验收,不包括村庄建设质量验收,村庄建设质量验收按照住房建设部有关规定,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第三条项目验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验收情况、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情况等。
第四条项目验收技术标准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 1013-2000)、《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程汇编》、《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试行)和其他相关规范执行。
第五条验收程序:项目竣工后,县(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项目自查,自查合格后,由各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管理机构组织本级财政等相关部门进行初验。
项目初验合格后,由项目承担单位将验收成果及图件报请省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
第六条申请验收材料包括:
(一)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主要包括:项目申报立项材料及有关批复文件、经批准的项目初步设计与预算以及相关文件、省厅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相关合同、协议书和委托书、安置点用地批准文件、项目招投标有关材料、项目工程监理检验有关材料、项目投资预期效益分析情况报告、有关影像资料和原始凭据(复印件)等。
(二)项目竣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组织实施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及文档管理情况等。
(三)附图:工程项目规划图、工程竣工图、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规划图和竣工图。
(四)项目财务决算与审计报告(含工程决算审计与财务决算审计)
(五)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第七条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收到申请验收相关资料后,组织财务、工程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专业人员,依据市级通过的验收成果,组织开展项目验收。
第八条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或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项目验收。
受委托的单位对验收结果承担责任。
第九条验收组通过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实地查验项目工程建设情况、查阅项目档案资料后,由验收组出具验收意见。
第十条经审定验收不合格或验收资料不齐全的项目,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整改意见,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整改,整改结束后,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进行项目验收。
第十一条各级验收机构及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验收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出具验收报告。
项目验收有关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开展项目验收工作。
在验收中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
弊行为,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