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阶段综合实践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第2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第2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学习目标1、根据案例说明分析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

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教学思路: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影响学时建议:1学时教学资源建议1.本节教材及中图社教材中的图像、文字资料,教师教学用书、光盘、相关课件、影像资料等。

2.生活经验: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交通状况、聚落分布、商业网点分布的调查3.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铁路的修建对城市形态发展的影响。

指导学生分析“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案例,说明不同时期交通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交通发展如何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可补充案例(例如京杭大运河兴衰)说明交通兴衰引起聚落规模大小和形态的变化。

2.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2)调查、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在学校附近调查商业网点分布与交通的关系,课上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交通是如何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

利用我国的交通图来分析全国主要商业中心的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3)体验法:结合学生亲身调查,自己的亲身体验城市空间布局、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变化。

课堂评价建议1.用具体的实例或材料,分析比较某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密度等的影响。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1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1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自然 南昆铁路经过的地区,地势上有多次大的起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技术
在自然条件复杂的条件下修建铁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南昆铁路是 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之一
(2)建设南昆铁路的意义
意义
表现
①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
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桥隧式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 将按六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在中间段约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 岛,该处泥沙淤积厚度约6~13米。该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 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据此完成(1)~(2)题。
2016年6月,成都经阿拉山口到欧洲的蓉欧快铁打通,截止2018年7月,蓉 欧快铁开行2 000列,这是贯通“一带一路”的大走廊,全长9 826千米,是“陆 上丝绸之路”最快捷通道。目前成都直达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的铁路货运只需要 18天左右。在这之前,成都到欧洲的许多物流企业只有通过海路来完成运输。
(1)修建人工岛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①泥沙来源少 ②海上风浪大
(D)
③过往船只多 ④海底泥沙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在港珠澳大桥中间段修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B)
A.缩短通行证
B.方便大船通过
C.降低施工难度
D.利于珠江泄洪
【解析】 第(1)题,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入海口处,海底泥沙厚,海上风
运输 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设备运输
运具和________合二为一的新型运 输方式,运连量续大性、损耗小、安全性

2019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7

2019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7
教学后记:
P80案例探究南昆铁路的建设
(1)南昆铁路概况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全长898。6千米,于1997年建成通车。它是我国继成昆铁路之后在西南山区新开通的又一条铁路大动脉,也是西南地区通往我国沿海地区最便捷的一条出海大通道。
(2)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3)西南地区铁路运输为何不通畅造成西南地区铁路运输紧张,运输能力和运输需求不适应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铁路网密度低。西南区人口占全国的16%,面积占全国的25%,但铁路里程仅占全国的10。7%。铁路密度按面积计,全国平均每万平方千米拥有55千米铁路,而西南区按三省一区一市(西藏除外)计,只有铁路24千米;按人口计,全国平均每万人占有0。45千米铁路,西南区每万人只占有0。33千米铁路,西南区每万人只占有0。33千米铁路;西南区约有3∕4的县市不通铁路。②对外通道少。占国土面积1∕4的西南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铁路对外通道只有宝成线、襄渝线、襄黔线、黔贵线四条单线铁路,限制了西南区与外界的交往。1997年建成通车的南昆线,成为西南区的南出口通道,对西南区的经济腾飞意义非常重大。③技术设备标准低。西南铁路属山区铁路,自然条件恶劣、线路坡度大、曲线多、技术标准低,列车牵引重量小,线路允许速度低,运输能力小。④铁路病害严重。西南区的铁路穿越在群山峻岭中,桥隧相连,峰险壑深,水害、泥石流时常发生,造成线路断道、运输中断,因线路病害而慢行的地段增加,影响了运输能力的正常发挥。⑤铁路运输负担过重,西南区地势险峻,交通困难,影响了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尤其在长途货运和对外运输中,铁路以能力大、运价低等优势,使整个运量向铁路倾斜,加重了铁路运力和运量之间的矛盾。(4)南昆铁路的意义
政治意义

2019-2020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1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最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1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教师用书独具)
20xx年春节黄金周步入尾声,全国各地迎来返程高峰。但由于近日海南出现大雾,琼州海峡一度没有达到通航条件,海口秀英港、新海港、南港三大港口多次短暂停航,导致港口过海旅客、车辆出观大量滞留。截至2月20日上午8时,准备通过琼州海峡出岛过海车辆己滞留超1万辆,海口周边多个路段拥堵严重,滞留车辆一度排出10公里以外。与此同时,三亚机票价格猛涨,一票难求,这个春节让一些选择在海南过年的游客切身体会了一把什么是“意外”的返乡之路。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限制因素)
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现在的影响已经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题组2 交通运输布局分析
20xx年8月12日,兰新高铁乌鲁木齐站正式开通运营。兰新高铁全长1 776公里,于20xx年11月4日开工建设。这条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千里新丝路”的高速丝绸路正在轰轰烈烈、势不可当地铺就着新疆新宏途。读图回答6~7题。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外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①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②低云、雾和暴雨较少;③风速较小;④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⑤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方法技巧]
港口建设及发展条件的评价方法
(1)根据等高线或河流分析陆域地形条件,等高线稀疏、河流稀少的平坦地形,利于建港。
(2)根据海湾形状、大小分析水域停泊条件,港湾开阔,利于船舶停靠。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案 2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案 2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难点聚焦核心素养体现1。

比较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线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3.学会分析港口、飞机场等交通运输点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

2.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影响因素。

3.铁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及对发展交通运输的影响.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交通线和点布局的区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输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悠久,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管理方便、运量大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1)公路运输是最机动灵活的运输方式,适合短途运输。

(2)水路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适合大宗货物长途运输。

(3)航空运输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

2.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错误!(2)主要类型错误!2.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因素。

3.典型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1)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2)重要意义: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1.交通线建设中的“以桥代路"(1)山区线路“以桥代路”的作用是减小道路坡度,缩短道路长度.(2)京沪高铁等线路的“以桥代路”是为了节约耕地。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主要交通线变化的影响(1)表现①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2)典例⎩⎪⎨⎪⎧ 株洲:沿铁路发展武汉:沿江分布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1)原因: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交通原则。

(2)表现①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②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③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1.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特点,为什么城市形态大多沿河延伸?[提示] 水运是我国古代南方主要的运输方式,南方地区水网稠密,水运便利,至今仍为重要的运输方式,所以我国南方城市多沿河设城,城市形态也沿河伸展。

2.社会发展至今,为什么在广大山区还存在着“货郎担”“大篷车”这种流动式的商业网点?[提示] 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商品流通量小,难以维持固定的商业网点存在,因此流动形式的商业网点在今天的广大山区里仍然发挥着商品流通的作用。

知识点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材料石家庄市原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广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广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百万,而正定县城仍是座小城。

[问题] 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提示]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章末整合提升教案 2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章末整合提升教案 2

章末整合提升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材P78读表思考例如,将天然气从乌鲁木齐市运至上海市需采用管道运输.教材P81活动以京九铁路为例京九铁路(北京—香港九龙)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修筑的一条现代化铁路。

下面对影响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

(1)合理布局交通网。

我国的铁路运输一直非常紧张,特别是南北向铁路尽管有京广、京沪两条铁路,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往华南方向运输货物,其运量只能满足计划的30%~40%.修建京九铁路,可以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活跃整个路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4)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了京九铁路自北向南穿越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穿过崇山峻岭。

沿途地形各异,地质情况复杂。

京九铁路在线路设计科学化、施工设备现代化和施工手段自动化等方面均创造出了国内铁路建设的一流水平。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建设京九铁路最大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这说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对铁路区位的影响,已经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材P83活动尽管各地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不同,但能得出一般规律:水运地位相对下降,而公路、铁路及其他现代化运输方式的地位明显上升;聚落由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变为面状分布。

教材P84读图思考地区不同点相同点自然环境交通人口网点密度山区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较差线路少、方式单一、闭塞稀少小都分布在人口稠密、交通相对方便的地方平原地势平坦,自然线路多、方稠密大环境较好式多、方便教材P86活动1.(1)了解情况后,完成图示.(2)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发展使交通网络更加完善,通达性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出行范围不断扩大.现代商业发展对市场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品流通速度的快慢影响着商机,商业场所的布局对交通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为了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提高经济效益,新型商业场所对交通干线有重要的依附关系。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高中地理 第五章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一个地区主要交通方式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实例1:浙江省的城市形态,是随着和的发展而变化的。

说明了。

实例2:我国清末大运河的淤塞,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扬州、济宁、临清)发展缓慢。

说明了。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线成为聚落的主要。

株洲(石家庄、郑州、宝鸡等)是典型的“”。

武汉位于的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航道,城市空间形态呈现的特点。

②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将各聚落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

例如,位于美国东部的。

[自主探究]读课本P83图5.6“株洲城市略图”回答下列各题:(1)1949年以前株洲城市用地规模小,主要沿着呈带状分布。

(2)株洲市现有街区主要沿分布。

(3)根据以上结论分析,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典型例题]1.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 )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B.大庆玉门邯郸包头C.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D.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2.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反映了( )A.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B.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C.军事、政治对城市区位的影响D.宗教活动对城市区位的影响3.下列关于嘉兴市城市形态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由于城区河流频繁淤塞,城市沿环城河道向东、西两个方向发展B.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沪杭铁路通车,城市沿铁路迅速发展C.20世纪70年代后期,公路的快速发展,城市沿四条对外公路及大运河伸展演变成星状D.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水陆交通的大发展,城市向外扩散成松散状4.读“我国A城市区位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答案①空间形态②管道③大型化④点⑤层次⑥密度⑦边缘
交通线路布局图的判读
[图表方略]
1.读图流程
(1)判断地理位置
(2)分析区域特征
(3)明确交通类型
(4)判断交通特征
(5)分析区位因素
(6)分析交通影响
2.实例分析
同样是修高架桥,京沪铁路主要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青藏铁路则主要是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下图),主要因该地区多高山、断崖和深谷等,为减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修建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桥梁、隧道。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可巧记为:“低、高、大、小”。

(1)成本低——山区地形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下图为老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示意图,当年修建的时候,受技术和经济的限制,老成昆铁路在修建的过程中,为减小坡度,降低修建的难度,使得铁路线路较长。

(2)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3)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4)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3.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宏观选线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往、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

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呈“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管道应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

当然,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是共同原则。

(3)线的评价
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

从自然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

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

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④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

[迁移应用]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