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申请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项目竞合分析

合集下载

创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助推开发区工业转型升级,ppt,可编辑

创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助推开发区工业转型升级,ppt,可编辑

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 机械冶金等主导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推进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协同设计平 台、协同商务平台建设,在开发区的 引导和推动下,已建立以公共服务平 台为基础的产业链和产业联盟数量4个 ,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农化创新 基地联盟(覆盖企业19家)、###纺织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覆盖企业8家 )、国家抢险救援工程机械联盟(覆 盖企业7家)、###市高分子及硅材料 产业联盟(覆盖企业12家)。
范区”的创建工作,成立了两化
融合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负责
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并编制了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信 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纲
要》,出台了推进两化融合的工 作意见和行动计划,制定了推进
两化融合的扶持措施。
早在2009年开发区就设立 了财政性信息化建设专项资 金,支持引导区内经济社会 各领域两化融合,近五年用 于区内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 设的财政专项资金总额为 9600万元,涉及企业87家。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5家, 近三年用于信息化的投入 (包括信息技术改造、信息 系统建设与运维、信息化产 品研发、信息化培训与咨询 等)9.06亿元,占企业投资 总额的21.7%。
3大工程→ 3项融合
三、项目的社会成效
3个层面
一、项目的创新性
1、保障度强
(1)组织机制建立; (2)规划政策制定; (3)专项引导资金; (4)基础设施投入。
###市委、市政府早在2019 年就启动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和新兴产业培育做强”的新型工 业化建设工程,在此基础上,又 在2019年启动了“省两化融合示
依托江苏祥云智慧谷物联网 产业立的东陇海留学生创 业园的基础上,设立信息服务 产业园、软件服务外包园、物 联网创意园等分园,发挥集群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Value Engineering
· 15 ·
及产业集群的分布还不是特别理想。特别是医疗器械产业 就是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软勒,基础相对比较薄 弱,中等以上的规模企业比较欠缺。跟深圳相比,差距非常 大,深圳域内集聚了 700 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器 械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达到 8%,而且知名企业众多, 具体包括迈瑞、理邦、开立、先健、新产业等。反观石家庄, 医疗器械企业仅 100 多家,而且主要生产经营中低端医疗 器械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都偏低,企业完全自主 创新的高端产品极少,仅有不到 10 家企业拥有三类医疗 器械证书,产业发展不均衡且产品结构亟待优化。
0 引言 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出台诸多政策,推动生物 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已经由投入驱动发展模式转变 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然而,对标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 产业,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还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瓶颈需要 破除从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1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成就 1.1 产业整体规模大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在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产 业规模发生了质的变化。截止目前,基本搭建起来了以生物 医药为核心,包括生物医药研发、生物医药制造、生物医药 技术服务与生物医药商贸流通等为一体的全流程产业生态 体系。2019 年全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的呼应业务 收入就达到了 551.7 亿元,比上一年度同比增长 18.7%。科 技创新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石家庄高科技企 业的培育成效显,截止 2020 年 12 月,石家庄共有高新技术 企业 2499 家,其中 699 家为当年新增,名列全省第一。 1.2 产业加速集聚度高 凭借石家庄医药产业雄厚的前期建设基础,高新区通 过政策引导发力,将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打造为区内战略主 导产业,产业集聚能力与研究开发能力显著提升,吸引了 全国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入驻高新区产业园区,其中有三家 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了 50 亿元。 2018 年底的统计数据表明:石家庄高新区集聚了六 家上市公司,四家全国生物医药百强公司,1166 家生物医 药企业,形成了以华北制药的微生物与生物工程药物产 业、石药集团的新型制剂与辅料产业、石药集团的心脑血 管药物与维生素药物、以岭药业的现代中药产业、石家庄 四药的大容量注射剂、智同集团的生化药物产业、藏诺生 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

5G时代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

5G时代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

权威评说 AUTHOR 11 ATI VE COM M EM'5G 时代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文/曾剑秋曾剑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工信部科技委专家组成员工信部ICT 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著名宇宙学家和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在接 受BBC 采访时表示,无法与机器竞争,并将被取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

这一 “霍金之论”引 发了学界的热议和探索。

从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来看,人工智能、5G 等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人类的发 展进步起到了正向作用。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霍金之论”或许将在若干年后成为现实。

如何理解5G 与新基建的关系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2009年我国GDP 约34万亿元。

我国政府实施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拯救经济计 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我国2019年GDP 突破了 100万亿元,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

而新基建就是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提出的。

5G 是什么?在此引出三个观点。

第一,5G 是千兆宽带技术,是构建立体宽带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石和推动 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

第二,5G 是连接技术,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的万物互联,是物联网应用的助 推器。

第三,5G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5G 应用的方向是全场景化,是智能化发展的高速公路。

国家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信息化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化建设要全面提 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通过梳理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对5G 和新基建发展提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中国创新政策试点能有效驱动企业创新吗——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经验证据

中国创新政策试点能有效驱动企业创新吗——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经验证据

收稿日期:20201225;修回日期:20210218作者简介:郭金花(1991—),女,山西朔州人,通讯作者,管理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科技政策评估;郭檬楠(1992—),男,山西晋城人,管理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企创新;郭淑芬(1970—),女,山西长治人,哲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张枢盛(1975—),男,山西太谷人,管理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Y0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9YJA7900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8YJA630144)中国创新政策试点能有效驱动企业创新吗———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经验证据郭金花1,郭檬楠2,郭淑芬3,张枢盛1(1.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西太原030006;3.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协同创新中心,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创新政策试点是增强微观企业创新活力、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对2007—2019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及地级市数据的匹配,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试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

研究发现,创新政策试点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增加;区分专利类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创新政策试点提高了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对策略性创新产出影响不显著,即创新质量显著提升。

进一步地,创新政策试点可通过加强政策激励、促进良性市场竞争、增加企业管理交易成本、降低资本市场交易成本等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提高创新产出。

异质性检验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越高的城市,创新政策试点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越明显;相比于国有企业,创新政策试点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来看,创新政策试点对成长期与成熟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年)农业部二〇〇六年五月目录一,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 1 (一)有利于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1)(二)有利于构建区域主导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1)(三)有利于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1)(四)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广泛参与国际竞争 (1)二,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1 三,特色农产品发展总体思路.. (2)(一)指导思想 (2)(二)基本原则 (2)(三)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 (2)1,产品选择 (2)2,优势区确定 (2)(四)发展目标 (2)四,10 类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3 (一)特色蔬菜.. (3)(二)特色果品 (3)(三)特色粮油 (4)(四)特色饮料 (5)(五)特色花卉 (6)(六)特色纤维 (6)(七)中药材 (7)(八)特色草食牲畜 (7)(九)特色猪禽蜂 (8)(十)特色水产 (8)五,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建设重点 (9)(一)特色农产品品种选育 (9)1,特色农产品品种保护 (9)2,特色农产品品种创新 (9)3,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 (9)(二)特色农产品产业标准化与管理 (9)1,特色农产品标准制定与完善 (10)2,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监控 (10)3,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建设 (10)(三)特色农产品技术创新与推广 (10)1,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研发 (10)2,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研发 (10)3,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 (10)(四)特色农产品加工 (10)1,特色农产品传统加工 (10)2,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 (10)(五)特色农产品营销 (10)1,建设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 (10)2,建设特色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 (10)六,促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保障措施............................................................ 10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宏观引导. (10)(二)完善相关政策,创新发展机制 (11)(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11)(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名牌 (11)(五)实施原产地保护,强化资源基础 (11)附件 1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表...................................................................... 12 附件 2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图(略) (59)根据2005年以来3个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为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特色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快形成国内外知名的优势产区,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特制定本规划。

产业集群视角下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视角下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视角下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周俪郑立文摘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融合”是方向,产业是支撑。

根据当前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情况,运用GEMS模型评估得出,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竞争力遥此外,也发现宁德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仍在制度、园区内生增长力、产业链、创新能力、融资渠道、人才资源等方面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产业园区内生增长力、建立协同创新平台、破解资金瓶颈、实施人才保障工程等对策来促进宁德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军民融合;宁德;产业集群当前,军民融合的号角已经吹响,宁德正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步伐,积极引导和扶持一批企业“民参军”,大力引进优质军工企业落户宁德,努力打造军工产业集群”可见,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无论是对宁德自身,还是福建乃至全国,都是意义非凡”一、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概述(一)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内涵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内,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军工资源和军民两用产品,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联动、一体化经营以及社会化协作,集聚相关企业与政府、中介等机构所形成的产业集群[1]”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看,军民融合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加强军民双向技术转移,开发军民共用的产品和技术,实现军民两用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二是国防采购向商业市场开放,使得民营技术、产品和劳务服务于军事;三是形成军民共有资源;四是培养军民两用人才;五是剥离军队的非核心保障任务,将其转移给地方,以提高其保障效益”(二)军民融合产业的集群效应军民融合产业集群通过调动纵向的资源,有效提升了集聚效率,进一步扩大了区域优势,从而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关系,加速了知识的外溢和信息、技术的共享;产业集群吸引来的人才形成了共享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集群内企业集约并升级生产要素,优化并发展军民整体产业结构”此外,竞争基础上的交流合作与持续提高,也有利于深化专业分工与协作”由此可见,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二、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现如今庁德以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契机,加快培育军民融合产业的步伐,产业融合、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已在福安建成宁德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645公顷,已建成315公顷,已作者简介:周俪,宁德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郑立文,宁德师范学院教授;收稿日期:2020-10-05基金项目:宁德师范学院校级科研经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T05)。

关于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篇_可行性报告_

关于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篇_可行性报告_

关于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篇篇一: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山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名称山庄二、项目地址自然村域内。

三、项目内容根据项目区自然地形地貌、资源的分布状况,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实际,本着因地制宜、文化为魂、错位发展的原则,将本项目建设成为以农耕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集田园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农家餐饮、乡野休闲、郊野养生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山庄,使园区成为**市民乃至域外游客投身自然怀抱、体验农耕文化、找回童年记忆、获得身心健康的全国知名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成为**市和xx省的“悠游”经典景区。

从功能上,一是打造成本地及周边城镇居民的第三生活空间,成为人们观光旅游、感受农耕文化、丰富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民生活、享用农业成果、利用田园休闲度假的场所和农业深层次开发的样板。

二是充分利用凤凰沟风景区的社会认知,发挥其边际效应,与凤凰沟风景区形成明显反差、集聚成片的景群,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要。

从文化上,打造成传播宝玉石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中心,弘扬中国农业文明。

从品牌上,通过循序开发,日臻完善,打造成**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旅游新名片;xx省著名、全国知名的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xx省AAAA级乡村旅游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四、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在原始古朴的乡村生态环境中放松自己,越来越多的人有着强烈的回归大自然的愿望。

另外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生活,休闲农业旅游恰恰以其返璞归真的体验吸引了大量的消费群体,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旅游度假时尚,发展势头迅猛,并受到政府和社会各个部门的鼎力支持。

本项目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区内地形平坦开阔,有山有水,交通便利,农业生产资源丰富。

优越的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之势为本项目的建设带来无际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要进展情况面临的形势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要进展情况面临的形势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要进展情况,面临的形势、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当前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要进展情况,面临的形势、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20 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 201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占比接近 30%,但离制造强国仍有较大距离,症结就在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主要进展情况一是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我国高新技术是从 1956年制定的《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起步的,从核能、火箭、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和精密机械六大高新技术突破,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攻关”、“863”、“火炬” 等系列计划的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统计数据表明,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十二五” 初的 52.2%提高到57.5%,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达到 11.7%。

大飞机、量子通信、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5G 通信、轨道交通装备、语音识别、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重要技术应用引领世界潮流。

二是科研经费投入实现新突破。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9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19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 22143.6 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连续 4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R&D 经费投入强度(与GDP 之比)为 2.23%,再创历史新高。

2013 年以来我国 R&D 经费投入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与美国差距逐步缩小, R&D 经费投入强度逐步提升,已经接近欧盟15 国平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名称地理位置主要特色1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贵州湄潭以茶产业为特色2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江苏淮安农业科技成果培育涉及果蔬、渔业、园艺等多方面3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四川宜宾以茶为特色、带动其他产业发展4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突出“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主题5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成都温江都市农业+医养健康+文创旅游6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内唯一一家以玉米、肉牛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7张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甘肃张掖核心区突出技术源动力功能,打造玉米种业全产业链8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宁夏银川葡萄产业9临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临沂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都市农业10滦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北承德生态养殖11周口农业科技园区河南周口郸城甘薯产业12云南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云南红河州特色水果、反季蔬菜、优势种子种苗生产、优质稻等13河源灯塔盆地示范区广东河源市岭南特色农产品,循环农业,忠信河流域治理,农业服务14井冈山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西吉安柑橘、蜜柚产业为主简介含湄江、兴隆、永兴三个镇(街),农业人口11.2万人,国土总面积411平方公里,以茶产业为主导,以建设“全国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茶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为发展定位,按“一环三园多基地”(茶旅融合发展环,茶产业加工园、茶产业商贸园、茶产业科技与服务园,20个规模化绿色茶园基地20万亩茶园)规划布局。

以“基地绿色发展、加工提质增效、品牌创新突破、产业高度融合”为产业园创建基本目标,至2019年8月,园内高标准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茶叶总产量增加到2.75万吨,茶产业总产值增加到9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园内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家,各类经营主体1066家,园内总产值达到111亿元。

已整合各类资金24亿元,圆满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防控体系、茶品牌提升、加工业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等一揽子项目,取得了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技术装备水平一流,科研能力日益增强、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带动农民作用显著、产业融合成效突出的建设成果,为湄潭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层次布局的淮安农科园,核心区位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韩侯故里淮阴区码头镇,示范区建成了优质稻麦、特色蔬菜、健康畜禽、特种水产、农产品加工5个科技示范区。

立足资源禀赋,“鱼趣园”“菜趣园”“兰趣园”和12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初具规模,年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这里形成。

立足淮河流域地域特点,目前,已形成具有“淮”特色系列科研成果。

“淮麦”种植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苏淮猪”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获中华农业科技奖,“淮安红椒”等26件农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

园区总体定位为西部一流,以茶为特色、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核心区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总体结构呈“一轴、三区、四园”的布局形态。

具体包括:金秋大道景观轴,科研总部、交易展示、精深加工3个核心区域,茶叶科技文化实验园、金秋湖公园、林竹复合经济实验园、特色果蔬定制农业园4个特色产业园。

一轴:金秋大道景观轴。

三区:科研总部区,交易展示区,精深加工区。

四园:茶叶科技文化实验园、金秋湖公园、林竹复合经济实验园、特色果蔬定制农业园。

2004年,园区被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具备国际化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的最佳条件。

园区通过以川茶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利用企业在园区开发的核心技术,向宜宾各区县辐射示范。

其中包括茶叶、林竹、花卉及果蔬产业等多个领域的示范带动作用。

例如:川茶集团在叙州区黄山的茶叶良繁种植基地、卉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在翠屏区赵场、金坪等乡镇的花卉种植示范基地等。

园区聚集了各类科技成果、专利100余项。

利用园区企业与各级科研机构的合作契机建设科技创新集成与成果转化生态总部基地,有效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示范。

农高区规划设计总面积137.8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8.8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6.2平方公里。

将突出“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主题,着眼于“协同京津冀、联通中蒙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升科技供给体系与质量,聚焦高新技术引领和农牧融合绿色发展,全力推动引智聚资、集企提质、创新创业,以优质粮油、精品肉羊、绿色果蔬、蒙中药材、饲草产业、生物质能源为重点,以“天赋河套”公用品牌为抓手,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主导,培育壮大“智慧循环农牧业、生物科技产业、现代农牧服务业”。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夯实产业基础。

目前农高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科研工作站5个,产业创新战略联盟1个,涉农企业28家,产值92.3亿元。

围绕农高区主导产业科技需求,巴彦淖尔市科技系统在肉羊、小麦、向日葵等农畜产品加工、生物科技、智慧循环农牧业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凝练科成都农高园位于温江‘北林’区域,聚焦都市农业、医养健康、文创旅游三大主导产业,规划布局“1+6+N”产业集群,即“1”条北部绿道特色精品产业环,按照国际马拉松赛道和自行车赛道的标准建设65公里温江绿道,利用环线周边1700余亩空间资源,打造一条北部绿道特色精品产业环;沿生态旅游环线布局以龙头项目为带动的“6”个百亿级项目组团;并利用成熟的集体建设用地,区域内点状布局“N”个林盘及田园综合体。

1、三大主导产业:成都农高园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医养健康、文创旅游三大主导产业。

2、四座特色小镇:以产业组团为基础,根据各组团的产业特色,成都农高园内将建成四座不同功能定位的特色小镇:“康养小镇——寿安”、“文养小镇——和盛”、“乐活小镇——万春”、“农旅养融合小镇——临鲁新区”,小镇中更有诸多田园综合体错落其间,秩序井然、特色鲜明。

3、农业科创“五中心”作为成都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1+6”体系中的核心区,成都农高园将以“一圈四院五中心六平台”为支撑,实现对其他六大园区的科技领航、创新引领作用。

其中“五中心”,即西部花木交易中心、西部农技产权交易中心、四川省农业大数据资源库、西部农业金融服务中心、西部都市现代农业孵化中心。

园区紧紧围绕创新引领、产业集聚、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坚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农牧民增收致富相结合,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层次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截止2018年底,园区核心区投入45.14亿元,完成“一核四园一带”建设,园区规划的18项指标任务全部完成。

核心区主导产业规模达到园区规划总面积100万亩, 核心区6万亩,示范区94万亩,辐射区以张掖为中心向河西走廊、新疆及我国玉米主产省和中亚地区辐射。

核心区突出技术源动力功能,打造玉米种业全产业链;示范区突出技术与产业示范功能,开展高质量种子繁育与基地建设;辐射区突出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功能。

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联动,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叠加为手段,以种植、畜牧、加工三产融合为动力,以玉米种业为基础,带动种植、养殖、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

目前,产区已建成酒庄近90家,年产葡萄酒1.2亿瓶,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

为进一步增强酿酒葡萄产业核心竞争力,宁夏将依托该产区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下一步,宁夏将对标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申报标准,进一步升级葡萄酒产区基础设施,完善核心区“七通一平”、废弃物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设施;在葡萄种植、酿造、休将农高区建设成为农村深化改革的先行区、农业科技进步的引领区、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区,构建以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都市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鲜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先进、示范作用显著的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立足于河东区农业优势和产业特色,构建“一城、三带、五片”的建设布局。

以太平街道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休闲、农业为主题元素,打造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独具科技生态特色的“农科量城”;以八湖、汤河、郑旺为主体,结合镇域特色,坚持产业带动,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镇;围绕沂沭汤“三河四岸”,打造沂河东畔旅游产业隆起带、汤河湿地景观带、沭河田园风光带。

规划核心区面积1.2万亩,示范区面积19.1万亩,总投资46亿元。

园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领、科技支撑、模式创新、三产融合”的理念,围绕“生态养殖、绿色果蔬、道地药材”三大主导产业,实施“信息化、品牌化、标准化”三大战略,搭建“科技特派员创业、信息化电商、投融资服务、成果转化孵化”四大平台,实施建设基础设施、科技服务、产业带总体规划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级逐步推进,核心区位于郸城县汲冢镇、胡集乡、李楼乡,占地2.2万亩,将重点建设“四园三基地一中心”,即四园:农业科技研发园、甘薯加产业工园、物流产业园、甘薯文创园;三基地:甘薯种植实验基地、甘薯养殖试验基地、绿色果蔬种植试验基地;一中心:城乡统筹中心,充分发挥核心区农业科技研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现代农业生产典型示范、产业孵化、休闲观光、产业经营模式创新等园区完成核心区建设面积1.82万亩,示范区99.87万亩,辐射区345万亩, “三区”合计完成446.69万亩;核心区、示范区实现总产值18.03亿元;累计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增值73亿元。

园区确立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立足产业发展园区,依托园区提升产业;走出围墙办园区,让群众看得到、学得会、用得起、能增收”的园区发展思路,采取“一区多园,重点抓园、以园带区”的布局方式,选择特色水果、反季蔬菜、优势种子种苗生产、优质稻、以畜禽良种繁育与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以生物制药及生物化工、葡萄酒和乳制品加作为河源市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的主战场,灯塔盆地示范区堪称深圳产业东进的“首选地”。

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东江中上游,河源市市中心腹地,涵盖东源、和平、连平3县20个镇,总面积2291.24平方公里,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生态优良,是穗深港澳绿色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

按照规划,灯塔盆地核心区规划采用了“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的发展模式,建设以就“循环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产业形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

核心区以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联合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八角楼区、永新现代农业示范园、吉州现代农业示范园,按照“一核三区一带”总体布局,加快推进农高区建设,规划面积11.4万亩。

园区坚持以特色富民产业为引领,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强化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目前已建设高档连栋大棚10万平方米,特色果业示范基地1000亩,井冈蜜柚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220亩,蔬菜良种繁育和设施栽培示范基地100亩,珍稀花卉苗木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1500亩,奶肉两用井冈黄牛养殖示范基地200亩,观光茶园300亩,即将启动500亩休闲度假区,800亩农产品生态观光加工区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