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合集下载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流程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流程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流程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是一家专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医院,因此其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流程,对于医院的安全、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下面,本文将简单介绍感染性疾病科医院的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流程。

一、感染管理1.感染控制委员会为了保证医院的感染控制和管理,感染性疾病科医院必须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医院的医疗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临床专家、质量管理人员等组成,负责制定各类感染控制方案、指导实施、评估效果等。

2.感染管理系统为了更好地管理感染性疾病患者,医院必须建立全面的感染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感染案例管理、疾病监测和检测、有害事件管理和药物利用监测等内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感染预防和控制除了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和管理系统外,医院还需加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在此方面,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隔离措施、实施正确的手卫生和防护措施、规范消毒和灭菌等操作、及时诊断和排查感染性疾病等。

二、消毒隔离1.隔离措施为了避免医院内部的交叉感染,医院必须建立隔离措施。

隔离措施分为气溶胶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和接触传播隔离三类,根据检疫标准和感染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程度的隔离措施。

2.消毒制度为了防止医院内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除了建立隔离措施外,还必须执行消毒制度。

这包括对各类医疗设备和器具的消毒、对医疗废水、医疗废物等的处理、对空气的净化和消毒等。

3.个人防护在医院内工作的医护人员,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

这包括佩戴口罩、戴手套、穿防护服、勤洗手等,以确保自己不会感染和传染疾病。

在感染性疾病科医院内,为了确保医院的环境卫生和感染管理,上述的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六篇)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六篇)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1)按照《卫生____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____》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设置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2)严格遵循____部《隔离技术规范》相关管理要求,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3)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

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5)如接到____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芜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如果感染科不具备对某种特殊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二)是指为了预防医院感染传播和保护医护人员,对感染性疾病科病房进行的一套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一、背景感染性疾病科是指专门接收、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医疗机构。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区域,其内部管理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二、目的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是防止疾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具体目的包括:1.清除病原体和污染物2.防止交叉感染3.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三、内容1. 消毒流程感染性疾病科的消毒标准应高于常规医院,消毒流程应严格执行以下流程:1.预处理:清洁和杀菌消毒前的准备工作2.准备工具:用多个器具,避免污染同一器具3.清洁器材表面:用肥皂水清洁,擦干4.保持潮湿处理:用甲醛或氨纶消毒5.分别消毒器材表面:将器材分别浸泡在消毒液中,保持一定时间6.清洗消毒液:将消毒液排液并清洗器具表面7.臭氧处理:用臭氧波消毒8.暴露处理:窗户打开蒸汽消毒2. 隔离措施感染性疾病科严格实行患者隔离制度,以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

具体措施包括:1.必须穿戴严密手套、面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2.不同程度的隔离措施:严重病人实行单独隔离、中等病人实行探视限制等3.确定离开隔离区条件和程序4.各隔离区均需设置污染物处理设施四、责任感染性疾病科的消毒隔离制度需通过院感专家指导制定和监督执行。

医疗机构领导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管理,明确责任,建立完善的检查和考核制度。

五、总结感染性疾病科作为医院内医疗卫生的关键区域,其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应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健康安全。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穿戴整齐,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下班后或就餐及开会、进图书馆时不应穿工作服;外出应换工作服、鞋。

二、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病房内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应分区明确。

四、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放,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除特殊感染外)均应先清洗后消毒,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五、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每天消毒2次,遇有污染随时消毒。

六、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须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七、严格陪护及探视制度。

八、所有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并在出病房前加套一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并贴“特殊感染性废物”标识,装在防渗漏、耐刺透的容器内,只能装3/4,应采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闭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并注明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做好交接登记工作,资料应保存3年。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1.布局流程合理,做到有效分区(三区、两道),三区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两道为: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2.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措施2.1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2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时应戴防护口罩。

2.3疑似传染病,按下列途径管理。

2.3.1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

2.3.2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3.3收住感染性疾病科,按传染病要求住院或转院治疗。

3.留观病人预防控制3.1普通病人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3.2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但需要抢救或病情危重,暂无法转传染病院的:3.2.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离一一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3.2.2避免转科,并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检查,以防在转送过程中造成感染的播散。

3.2.3病房尽量配备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用品相对固定,各种器械、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不得与他人共用。

3.2.4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3.2.5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3.3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人用过的被单、床单、枕套等必须全部更换,经消毒后再清洗;病人污染的环境必须作终末消毒处理。

4.医务人员的防护4.1医务人员应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每诊治一位病人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消毒,严重污染时随时更换消毒。

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鞋套。

4.2医生检查、换药时必须戴手套,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

4.3严格探视制度。

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戴口罩,有条件者根据病种隔离的需要提供隔离服。

4.4非该病区工作人员需进入时,应经该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范文为了保障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公众的健康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我科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环境的洁净与安全。

下面将就我科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一、洁净与消毒1. 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与消毒医疗设备和器械是感染传播的重要源头,对其进行有效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感染传播的关键。

我们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器械清洁与消毒,并定期进行设备巡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2. 室内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医疗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求每日对病房、手术室、诊疗室等区域进行细致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区域,要加强消毒频率和设备,确保环境的洁净与安全。

二、隔离措施的执行1. 隔离病房的设置与管理我们设立有专门的隔离病房,用于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隔离病房在硬件设施上具备完善的隔离条件,包括空气净化系统、隔离门、专用垃圾处理设施等。

我们要求医护人员在进入隔离病房前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隔离服等,以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2. 患者的隔离与接触控制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我们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接触控制措施。

首先,对于确诊病例,我们将其安置在隔离病房,并指定专人进行管理。

其次,对于疑似病例或接触史的患者,我们要求他们佩戴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以避免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三、感染控制与监测1. 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医护人员是防控感染传播的重要环节,他们的健康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公众的安全。

我们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体温测量。

2. 患者的感染监测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我们会进行定期的感染监测,包括对体温、呼吸、血液指标等进行监测,并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扩散和恶化。

四、教育培训与宣传为促进医护人员对于消毒隔离制度的有效落实,我们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专业技能。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模板(四篇)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模板(四篇)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模板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

2、传染病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除了按普通病房管理外,病房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设有“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

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应严格防护规定着装。

工作人员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应洗手→戴帽子→戴口罩(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去手套→消毒双手→摘掉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于专用污染容器内)。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去口罩→去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下班)6、非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传染病区时,应经传染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

进入传染病区的化验人员、会诊医师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隔离衣应专室专用,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用过用后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和擦拭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8、病室内内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在无人情况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____分钟进行消毒,地面和物表(如凳、柜、门把手等)保持清洁、干燥,地面每天湿试拖地,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具要专区专室专用、标记醒目,用后分别洗净、消毒(抹布用250mg/l、拖布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____分钟以上)、冲净凉干备用。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是制定在医院防控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

该制度主要在感染性疾病科内执行,旨在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该制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污染控制
在感染性疾病科内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同时,科室内需要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保持科室清洁卫生。

二、隔离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在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对病患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三、消毒措施
在感染性疾病科内,各种医疗器械和用品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保证其安全无菌。

氯和醛类消毒剂是常用的消毒剂,医护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
行消毒处理。

四、通风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内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以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通风系统功能并做好清洁维护工作。

总之,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是医院防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需要医院管理部门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执行,以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效日期:2007年3月20日
修订日期:2011年5月12日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门诊管理
(一)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二)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三)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

(四)入口处有专人分诊、进行检诊、测体温和介绍就诊须知,发热病人带口罩,家属及陪同者在诊区处等候,如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同意可留一人陪同。

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空气消毒
(一)无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3•动态紫外线循环风定时开启
(二)有传染病人时
1 •开窗自然通风。

2•有人情况下,动态紫外线循环风持续运行。

三、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一)地面要湿式拖扫,有疑似病人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每日2次。

(二)桌、椅、窗台、柜、门(把手)、治疗车等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

四、其它物品的消毒
(一)每个诊室备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二)呼吸治疗装置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反复使用的接头等部件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三)病人吸氧用一次性湿化瓶、鼻导管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四)运送传染病人的平车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五)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刷手衣等,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密闭车交洗衣房集中处置。

(六)排风系统过滤网、空气净化器过滤网定期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洗。

五、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一)留观病人床旁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2000mg/L含氯消毒液,用做病人呕吐物、分泌物
的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倒入厕所。

(二)排泄物:
YG- 019: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生效日期:2007年3月20日修订日期:2011年5月12日
1.尿液:每1份尿液加2000mg/L含氯消毒液1份混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2.粪便:每1份粪便加漂白粉5份搅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六、污物的处理
(一)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所有垃圾均为医疗垃圾。

(二)用后的防护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它废物装入黄色垃圾袋内,不可超过3/4满,扎紧袋口。

(三)交接时在污染口,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然后套第二层黄色垃圾袋,扎紧袋口
(四)注明警示标识。

(五)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七、终末消毒
留观室病人出院、转院后,留观室空气、物体表面、床单位等按照上述有关具体消毒方法进行终末消毒。

八、医护人员防护
(一)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着装要求,并执行区域性防护流程,各区要明确标出防护服的穿戴步骤。

(二)与病人近距离操作时戴护目镜,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时,要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三)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马上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包括收费、化验、药房工作人员)。

(四)严格洁、污路线,不得逆行,避免造成污染。

(五)下班要沐浴更衣后方能离开感染性疾病科门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