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轮复习第1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第一轮复习第1讲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②对象: 同姓亲族 功臣 姻亲 殷商降族 古方国 ③内容: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旳人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
用以拱卫周王室;受封旳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旳命令,诸侯有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旳义务; 诸侯对下继续分封。
历 史 典 故
一、夏商两代社会旳政治制度
二、西周旳政治制度——天下共主
15、(2023潍坊)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
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度
16、《史记》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应了当初 A、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旳挑战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旳安危 C、想了解九鼎旳轻重大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旳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旳加强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旳影响
本讲内容在近3年高考中所占分值统计
年份省份
考点内容
题型 分值
• 23年湖南 分封制 • 23年北京 • 23年广东 宗法制
• 23年上海 • 西周旳政治经济
• 单 8分 项 选 择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8.(2023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 后是自己人旳……”。这反应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旳思想 B.固守老式旳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旳宗法观念 D.遵照长幼有序旳婚姻礼俗
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互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旳活动地域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4、(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 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 《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 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对后世的影响: 积极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没用,影响深远。
消极影响:
①政治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②思想文化: 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三公: A、丞相:
地位:“百官之首” 职能: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御史大夫: 地位:副丞相; 职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C、太尉: 职能: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演变历程:郡 秦始县皇之把设郡,县源于制春度推秋行战国全。国秦。统一后,
(行2政)区内划容::分 郡之全内国又为分36郡若,干由县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官僚机构:郡守(上受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定期向
丞相汇报工作)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作用:
本课小结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2011年江苏)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 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科举制。旨在考查读图 能力。从图中进士的出身构成可以看出,官员的选拔不 再局限于世家大族,庶族、小姓子弟均有涉及,由此体 现出科举制打破原来的门第观念,兼顾了各阶层,但是 士族子弟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其还有不足的地方,因此 正确的答案是D。 答案:D
(2)消极作用 ①政治: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 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 产生和发展。 ③文化: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 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限制古代科技的进 一步发展。
1.(2011年全国课标)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 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 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 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演变过程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2)秦朝正式建立; (3)西汉巩固; (4)隋唐完善; (5)北宋加强; (6)元朝新发展; (7)明清达到顶峰。 6.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 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 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对应学生用书P8)
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认识 1.含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 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军、政、财权归属 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 令。 2.基本矛盾 (1)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 人专断独裁。(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 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中央与地 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章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件人民版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章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件人民版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 随堂训练
互动课堂
自主学习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家国同构,其本质就是家、家族、国家在 结构上的同一性,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庭的延伸。 (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 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 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 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系统认知] 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1)周灭商后,其人口和军力无法控制全国的广阔区域,所以需要诸 侯国来镇守。
(2)当时还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各个地区差异较大,需要 通过分封来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
(三)读图明史——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有哪些?
[系统认知]
分封制的特点
(四)史料探史——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史料 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 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①,逐渐建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②……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变革③,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④,分封同姓、异姓诸 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⑤,进而演变成 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⑥。……总体来看,周天子虽 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
政治实体⑦。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分封制的影响。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对后世的影响: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 简称晋等。
探究二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史料一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吕氏春秋》 史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及解读
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清代设
结合起来,形成“家 题 ” , 巩 固 了 中 央 构、以科举制为主 置军机处,专制
国一体”的政治框架 集权
的选官制度
皇权发展到顶峰
(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其特点是以血缘为纽 主 带,“家国一体” 旨 (2)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其特点是皇权至上,权力高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问题:(1)依据史料一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 的统治策略?
(2)依据史料二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 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史料导读]
(1)根据史料一图片中康叔、召公奭、姜尚、微子启身份,总结分封的对象;根 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的分布特点。
度集中
考情分析
最新考纲
课标试题
2019全国Ⅰ卷·24
商周时期的 政治制度
2019全国Ⅲ卷·24 2018全国Ⅱ卷·25 2017全国Ⅰ卷·24
2016全国Ⅲ卷·24
秦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
2019全国Ⅱ卷·24
考点呈现 西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
宗法制 商朝的建立 西周的分封制度 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秦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

•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父子方相式传
有__________和兄终弟及。 •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神有秘 ________色彩。
(3)夏商的行政制度① ②中 地央 方: :设 封有 侯相 和、 伯卿 ,士 定等 期, 向掌 商管 王政 纳务 贡。 , 并奉命征伐。
• (2)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具有 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二 宗法制问题 主题1 大宗与小宗
• 图解:

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
的亲疏、嫡庶之别,大宗、小宗是相对的,
并不是一成不变,每一宗都实行嫡长子继承
制。
主题2 宗法制的影响
• 导读 (1)注意材料的来源(出处);(2)注意材 料中的显性信息;(3)注意图例表示的内容。

本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
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从布局上,王
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
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主题3 分封制的作用
• (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 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 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 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 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一 分封制问题 主题1 分封制的目的
• 史料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 蔽周室。
• ——顾炎武

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反映
出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主题2 分封制的对象与布局
• 史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 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创新设计】201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1-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配套课件

【创新设计】201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1-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配套课件

郡县制的建立 (2010· 新课标全国)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 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 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题思考: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 到卿大夫、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 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 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故答 案为D项。 答案:D ( )
研判
宗法制、郡县制、分封制和科举制的比较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 (2009· 山东文综)在《红梦楼》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 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题思考: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被贾母视为“外人”,贾宝玉是贾母的孙 子,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故 答案为 C 项。 答案:C ( )
解析:材料中提到的封建帝国为西周,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答案:C
(南京模拟)《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 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又 《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 《孔子家语· 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上述材料涉及的政治 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监察制度 ( )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历史概 念的理解要准确。如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了选项中的皇帝制 度、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即D项包含A、B、C三项。 答案: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课

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第二页,共35页。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 央集权(zhōnɡ yānɡ jí quán)制度的
形成
第三页,共35页。
最新考纲展示 (zhǎnshì)
知识系统(xìtǒng)整 合
要点(yàodiǎn)史料 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第四页,共35页。
【典例】 (2015年江苏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tiānzǐ)南 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 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框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秦汉时期,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政治体系;唐宋时期,形成以三省六部制、二
府三司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jīgòu),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
完备的监察制度,古代政治制度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的出现,
第十二页,共35页。
【深化(shēnhuà)拓展】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 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解析:C 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受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 地方割据势力等”的制约,这实质(shízhì)上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后果,故 选C项。君主专制被推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A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 涉及中央集权体制被破坏,B项不正确;D项与题干中“实质(shízhì)”这一限 定 不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CCESS
THANK YOU
2019/7/5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不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同 点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管理由皇帝任免调遣,官位 概不世袭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
推行郡县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加强(宋元)
宋加强皇权 元实行行省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 明废丞相,创立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
到顶峰(明清)
清设军机处
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两汉: 中央:内、外朝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地方:郡、国制
隋唐: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
• 请回答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分封制
目的——为什么“分”?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对象——分给谁?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方法——怎么“分”?
诸侯、卿大夫、士
内容——“分”什么?
土地、人口
诸侯承担的义务 (权利 )
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
作用——“分”了以后的效果
加强、开发、扩大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回答宗法制 的含义,目的、 内容、作用

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
范围
管理权
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家的统一
相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同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要点解说】
一、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及其特点
(一)演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始皇帝”的来历
三公九卿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刺史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
回答皇帝制度的内容、皇帝制度的 重要特征;
秦朝中央官制是怎样的,做具体解 释;
秦朝地方制度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有何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
皇帝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名称、各自的职责见课本) 用:互不相属、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掌握在皇 手中,否认了世卿世禄制。 地方制度:郡县制(春秋已经出现了县,秦朝是第一次在 国范围内推行) 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无封地, 特权,无独立性(废除世卿世禄制)。 义:⑴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志着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划时代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复习要点解说】 一、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
清朝:军机处(职责、作用)
二、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1、进步性: 巩固统一 、经济建设、文化交流、抵御侵略 专制易成暴政、政治腐败;
权力地位可世袭。
不同
地方与中 郡县制:郡、县绝对服从中央政府,郡守、
央关系
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行省制: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地方
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分封制:长期以来的割据势力破坏了
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作用 影响
维护了国家统一,经后世继承、补充 善,积极作用日增。
必修(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复习本单元要抓住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一条主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 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制度。两 个重点:一是“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 制的建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及其影响;二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 度的加强。高考会着重考查我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 表里的关系,同时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和发中呈现的趋势。
中朝:决策机构 1、西汉 外朝:执行机构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名称、职责
2、隋唐:三省六部制
运行机制 作用
中书门下省(行宰相职权)
3、北宋 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枢密使(分割军权)
三司使(分割财权)
4、元朝:废三省,只设中书省。
相权一分三,保证了皇权 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
削弱了相权,皇帝得以 总揽大权;皇权与相权 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
(二)演变趋势及特点:制度不断完善;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北宋中书门下省相当于唐朝哪一机构?(尚书省,均掌行政权)
▲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异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同
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为巩固统治
结果: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
盛行的时 代
分封制:奴隶制时期的西周 郡县制、行省制:封建制时代
分封制: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
2、消极性: 妨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文化专制阻碍科技文化发展。
妨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早期的国家政治 制度(夏商周)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形成王位世袭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完善(隋唐)
建立三公九卿制
确立皇帝制
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 权的稳定。 (2)内容: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 ②按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 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 (3)作用:
①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 ②以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有利于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的统 治,进而形成一套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 集中。
宋:
中央:二府三司三衙 地方:路、州县
元: 中央:一省二院 地方:省、路、府、州、县
单 元
明: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清: 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小结
SUCCESS
THANK YOU
2019/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