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对联

合集下载

乾隆皇帝的自贺联

乾隆皇帝的自贺联

乾隆皇帝的自贺联
过生日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写副寿联,这种对联叫自贺联。

乾隆皇帝在七十岁生日的时候,就写了一副自贺联。

他写的是:
七旬天子古六帝; 五代曾孙余一人。

十岁是一旬[xún],“七旬”就是七十岁。

“天子”是指皇帝。

上联是说,活到七十岁的皇帝,从古到今,只有六个人。

这六位“七旬天子”是: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活了七十岁;梁武帝萧衍[yǎn]在位四十七年,活了八十六岁;武周皇帝武则天在位十五年,活了八十二岁;唐明皇李隆基在位四十五年,活了七十八岁;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活了七十一岁; 加上乾隆皇帝自己一共是六个。

下联的“余”是代词,指“我”。

是说,这些七旬皇帝能够五世同堂的,就是能见到自己第四代孙子的,那只有我
一个人。

看来。

乾隆对自己的长寿,多子多福,是十分的得意。

到了一七九○年八月,他八十岁生日的时候,乾隆当皇帝已经长达五十五年。

左都御史窦光鼎特意给皇上写了一副寿联,献给了乾隆:
天数五,地数五,五十五年,五世同堂,共仰一人有庆,春八十,秋八十,八旬八月,八方万国,咸呼万寿无疆。

窦光鼎的对联把乾隆皇帝捧得浑身上下舒坦极了,乾隆赏给了他好多财宝。

其实,这副对联的内容,没什么可取之处。

不过,联里嵌上了乾隆的生日、年龄、在位时间,共有十四个数字,对仗工整,还是挺巧妙的。

据清·梁章钜《楹联丛话》。

乾隆皇帝的对联

乾隆皇帝的对联

乾隆皇帝的对联
1、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

这是乾隆题写故宫“三希堂”的对联。

三希堂,取自“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之意。

2、胜赏寄云岩,万象总输奇秀;清阴留竹柏,四时不改茏葱。

这是乾隆题写皇家园林的对联。

上联说,鬼斧神工比不上精心构造的“云岩”,此处风景的“奇秀”,令人啧啧称叹。

下联说,四时交替变化,但是这里却一直保持着青翠茂盛的草木,让人心旷神怡。

上联凸显人工,下联体现自然,两者相互辉映,颇见构思之妙,“结构”之精。

3、生全孝,死全忠,拚此身报答君亲,忍辱含冤,志士仁人今感泣;朝在潮,夕在汐,凭浩气流行江海,御灾捍患,吴山越水古英灵。

上联赞美的是伍子胥为了父亲报仇的孝心,和对吴国的“忠心”,生死之间,对比鲜明,让后人无比感动。

下联赞美的是伍子胥死后化为潮神,在天地间留下了浩然之气,为老百姓“御灾捍患”,造福人间。

对联高度赞美了伍子胥,体现了乾隆对于汉文化的吸收和服膺,也体现出乾隆不错的文学功底。

4、雉扇排云,花红鸣剑佩;莺簧送暖,柳绿拂旌旗。

这是乾隆写颐年堂的对联。

对联色彩鲜明,声色和谐,画面感十
足,令人见对联如见景色,水平颇为不凡。

5、指云际千峰,兴怀蜀道;听松间万籁,顿入梵天。

这是乾隆写梵香寺“来远斋”的对联,对联之妙,在于从“来远”二字兴发,巧妙融入名字而无痕迹,颇见用心。

对联体现了悠然念远和超然脱俗之意,与佛门的禅意相互贴合,松与云的意象,恰恰与作者心中的情思形成映照,足见功力。

乾隆皇帝对联绝句大全

乾隆皇帝对联绝句大全

乾隆皇帝对联绝句大全
乾隆皇帝,即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文化繁荣,尤其擅长诗词对联。

以下是一些乾隆皇帝的对联和绝句:
1.继往圣,开来学。

——题山东邹县孟庙
2.具神通力,生欢喜心。

——题故宫慈宁宫雨花阁
3.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题故宫竹香馆
4.水翻鸭绿,山叠螺青。

——题杭州玉泉
5.丹心托月,赤手擎天。

——题杭州于谦墓
6.道启东南,贤诣升堂。

——题杭州仲子祠
7.帝出乎震,人生于寅。

——题泰山岱庙
8.保泰常钦若,调元益懋哉。

——题故宫东暖阁
9.九畴勤省岁,万宝协书云。

——题故宫弘德殿
10.心爽天宇豁,情欣理境融。

——题故宫弘德殿
11.得句因新意,耽书是宿缘。

——题故宫弘德殿
12.斯干咏松竹,天保颂升恒。

——题故宫某处(具体地点待查)。

古今十大绝妙对联

古今十大绝妙对联

古今十大绝妙对联古今十大绝妙对联包括:1.岳王庙前绝对: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幅流传千古的绝对,作者是清乾隆朝十七年的状元秦大士。

2.明人名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是明代万历年间文人洪应明写的对联,意境深邃,直抒胸臆,为历代人们熟知喜爱。

3.左宗棠题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是晚清左宗棠的述志联,表达了其胸怀天下、勤奋好学的志向。

4.乾隆题联:事可对人语,福向俭中求。

此联为清代寒雪梅所作,表达了崇尚节俭、坦荡无私的情怀。

5.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此联为清代上海人李熙所题,表达了上海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庶之地,春申是战国时楚相黄歇的封号。

6.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此联为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的配套联,意为瑞雪化去后梅花便凋零了,初春的杨柳又新叶成荫了。

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

7.百年推甲子,诗画动江山。

此联意为甲子年是一个轮回的开始,江山代表着祖国的美好河山。

用诗画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8.事可对人语,寒雪梅中尽。

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这两句对联被拼在一起,表达了人生百态、岁月流转的哲理思考。

同时也体现了寒梅傲雪、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精神。

9.寒雪梅中尽,百年推甲子。

这两句对联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沉淀,同时也体现了坚韧不拔、历久弥新的精神境界。

10.苔石随人古,山事拂面新。

这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的自题联,表达了其追求古朴、创新的艺术理念。

纪晓岚和乾隆的妙趣对联

纪晓岚和乾隆的妙趣对联

乾隆说:两碟豆,晓岚答:一瓯油。

乾隆说:我念的是:林中两蝶斗,晓岚道:我念的是:水上一鸥游。

乾隆说:白龙寺内撞金钟晓岚道:黄鹤楼中吹玉笛乾隆说: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晓岚道: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清代北京人个叫“天然居”的酒楼。

一次乾隆路过这家酒楼,称赞楼名的高雅,遂以楼名为题作对联,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但下联却苦索不得。

因为下联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后五字是前五字的颠倒,既要语意完整,又要平仄协调,还要意境美好,的确困难,他便指令群臣属对。

正当大家大伤脑筋之时,纪晓岚已经对出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此联对丈工整,意境完美,博得随得群臣的称赞。

据说后人对此也有一副对联是: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乾隆皇帝率群臣登泰山祭祀岱庙。

当时庙前正有野台梆子戏上演《西厢记》,乾隆灵机一动,对纪晓岚说,朕有一联,卿试对如何?乾隆的上联说道: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晓岚略加思索对道:春和坊,卖夏布,秋收冬藏。

联以春夏秋冬四季,对东西南北四方,信手掂来,贴切非常。

群臣游至“观音阁”,乾隆又出一联请晓岚属对: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日扬帆离古寺,晓岚确实不含糊,应声对道:两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山林。

这一联对的可以说是在衣无缝,最后一句用《孟子》现成的语句,贴切自然,甚为难得。

乾隆五十年(1785年),于乾清官开千叟宴,赴宴者三千九百人。

内有一叟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以此为题,与晓岚对句。

乾隆作上联云: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六十岁为花甲,两个花甲共一百二十岁,三七岁月,即二十一岁,相加恰好一百四十一岁。

晓岚相加思索,就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七十岁为古稀,双庆古稀是一百四十岁,再加一度春秋,便是一百四十一岁,可谓妙对。

乾隆皇帝命纪晓岚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后,觉得任务繁重,深感朝中人员不足,缺乏得力助手辑定总目纲要。

他想,自古江南多才子,不如到江南走一遭。

主意打定,便独自南下了。

乾隆对状元的对联

乾隆对状元的对联

乾隆对状元的对联文学类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文学大师。

在他的治下,文化繁荣,文学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对状元的对联也是一件文学佳品。

“金榜题名时,举头望明月;皓首苍颜后,抬眼仰天笑。

”这是乾隆皇帝为状元所作的对联。

这对联表达了乾隆皇帝对状元的赞扬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历史类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的治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在他的治下,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他对状元的对联也是历史的见证。

乾隆皇帝的这个对联,不仅表达了他对状元的赞扬和祝福,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个对联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

文化类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文化人物,他对文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他的治下,文化繁荣,文学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对状元的对联也是一件文化佳品。

这个对联不仅表达了乾隆皇帝对状元的赞扬和祝福,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个对联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被后人传颂不衰。

教育类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非常注重教育,提倡读书。

在他的治下,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他对状元的对联也是一件教育佳品。

这个对联表达了乾隆皇帝对状元的赞扬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个对联也成为了中国教育的一部分,被后人传颂不衰。

总结乾隆对状元的对联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它不仅表达了乾隆皇帝对状元的赞扬和祝福,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个对联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教育的一部分,被后人传颂不衰。

乾隆书法对联大全

乾隆书法对联大全

乾隆书法对联大全
乾隆皇帝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书法家,他善于描绘和创作各种书法作品,被誉为“大清乾隆书法”。

以下是一些乾隆书法的对联大全:
1. 南楼秋色好,北阁春风暖。

2. 水上青山碧,松间白雪寒。

3. 醉看红尘世,笑对翠楼人。

4. 霜簟轻尘满,花门绣幔重。

5. 风动龙笔舞,云开虎步长。

6. 地闺芳径入,山院柳声啼。

7. 鱼游青水碧,鹤舞紫云飞。

8. 风静猿啼处,云闲鹿起时。

9. 霞飞山色远,雨过草堂幽。

10. 明月飞碧渚,流花落绿苹。

11. 美酣春醉后,饮散夜光新。

12. 金炉香得重,玉座宴清贫。

13. 林深谁见月,井暗已无烟。

14. 兰竹香中溜,柳荷绿里飞。

15. 花开蝶自乱,鹭立鱼翔稀。

16. 清风吹绿柳,细雨打红花。

17. 庭前石暖和,门外林寒斜。

18. 瑟瑟山风起,沉沉海月明。

19. 孤舸逢雨湖,双雁共云屏。

20. 冲天飞蜃岛,出水舞龙宫。

以上是一些乾隆书法的对联,乾隆皇帝在书法创作中将自然景
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其作品具有深深的韵味和内涵。

这些对联不仅表现了乾隆皇帝的艺术造诣,也展示了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乾隆661副对联欣赏

乾隆661副对联欣赏

乾隆661副对联欣赏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擅书画,兼长诗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诗人和学者。

他不仅精通新满文,而且熟知老满文;不仅对汉语汉文十分精通,还懂蒙、藏、维等多种语言文字。

乾隆喜爱书法,造诣精深自内廷到御苑,从塞北到江南,园林胜景,名山古迹,所到之处,挥毫题字,墨,迹之多,罕与伦比。

乾隆撰写了大量文章,仅编成文集的就有《御制文初集》、《御制文二集》、《御制文三集》、《御制文余集》,共1350余篇,还有《清高宗圣训》300卷。

乾隆尤喜爱作诗。

他的御制诗集,登极前有《乐善堂全集》,禅位后有《御制诗余集》,凡750首。

在位期间的《御制诗集》共有5集,434卷,有人统计,其初集4166首,二集8484首,三集11519首,四集9902首,五集7792首,共计41863首。

他的诗总计42613首。

乾隆帝是个业余诗人,其数量之多,有史以来,首屈一指。

他说:“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诗。

”又说:“每天余时,或作书,或作画,而作诗最为常事,每天必作数首。

”也许是数量太多了,因此他的诗文让人耳熟能详的并不多,但他的对联作品却时放光彩,有不少联作直到现在也经常被人传诵,甚至列入到教科书当中;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皇帝,在创建康乾盛世的同时,还留下这么多的诗联,实属难得!最后再八卦一句台词: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1、继往圣;开来学。

——题山东邹县孟庙2、具神通力;生欢喜心。

——题故宫慈宁宫雨花阁3、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题故宫竹香馆4、水翻鸭绿;山叠螺青。

——题杭州玉泉5、丹心托月;赤手擎天。

——题杭州于谦墓6、道启东南;贤诣升堂。

——题杭州仲子祠7、帝出乎震;人生于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对联
1、清代著名学者刘风诰,当年参加科举考试,以他的才学,殿试及第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是,他却偏偏给自己“争来”了一个第三名,即“探花”。

这其实也是咎由自取。

这天,刘风诰来到金殿之上,准备接受皇帝的面试。

想来,刘风诰应该是胸有成竹,或者,是因为对于皇宫禁地的好奇,只见他东瞧瞧西望望的。

乾隆皇帝发问了,你看什么呢看?刘风诰一看皇上有点不高兴了,急中生智,忙说是欣赏殿前对联,还脱口背出几联,竟然一字不差。

乾隆转愠为喜,一时兴发,便要出一联与刘风诰对来。

刘风诰当然是叩首应允。

乾隆帝的上联是: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众星主。

刘风诰的下联是: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刘风诰的下联对得妙,不由得乾隆皇帝也连声叫好——当然就是充分肯定的意思了。

这一“肯定”,把“臣是探花郎”也肯定了。

金口玉言,还是你自己“要”的,所以刘风诰就只能是“探花”了。

正好,殿试的第三名就是“探花”。

一个很有可能中状元的种子选手,却借花巧对为自己“争”了个第三名的头衔。

2、有一次,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对对联,乾隆说出了上联:“两碟豆。

”纪晓岚稍一想,说:“一瓯油。

”乾隆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说:“纪爱卿你对错了,朕说的是‘林间两蝶逗’。


纪晓岚聪明过人,早已料到乾隆的对联暗含玄机,于是不慌不忙地应道:“万岁,臣对的是水上一瓯油”
乾隆又出第二联: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

纪晓岚对曰:我说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3、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泛舟城南宝塔湾。

陪同官员有个叫阮云扬州人。

此人后来官至中堂,后人称他阮中堂。

当乾隆皇帝问起有关扬州的风土人情时,阮云道:“我们扬州古城是历史的文化中心,仕农工商、渔樵耕读,上自八十老太公,下至七岁小童,都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


乾隆皇帝心想:你这不是说大话吗?就随手指指船尾老船公问道:“这个老头也能作诗对联吗?”
阮云点头说能。

乾隆就对老船公说:“我说老翁,我们眼下无事,弄付对子对对好不好?”
老船公说:“哎呀,我这个大老粗,连扁担长的一字都不认识,哪会对对子!”
阮云笑道:“老翁不必客气,你就对吧!”
说时,船已荡到宝塔附近。

那塔叫做文峰塔,相传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

乾隆触景生情,脱口吟了一句上联:“一塔峨峨,七层四面八方。


说罢就对老艄公说:“你这就对下联吧。

”老艄公沉思半晌,只是摇摇手,并不回答。

乾隆看在眼里,取笑阮云道:“你的大话未免说得太过了吧。

”阮云一拍大腿说:“人家不是早把对子对出来了吗?”乾隆真象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阮云道:“他不是摇着手吗,那就是下联‘只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说着,他就如此这般地解释了一番。

乾隆皇帝明知这是阮云即兴编造出来的,但也不禁为他的敏捷才思而拍手叫好。

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代明君,经常微服私访。

这一天,他来到乾县明光村,见一农家门前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便上前打听原委,原来是一农户正给儿子办喜事,接送来往客人。

于是乾隆灵机一动,就给农户开玩笑送贺礼。

他送了三枚铜钱,并写一上联送去。

上联写道:“三枚铜钱贺喜,嫌少莫收,收则爱财。

”农户收了不识字,更不懂来意,就叫儿子看了。

别看农户家贫,他儿子却聪明过人,读过几天书。

看了以后就回了一幅下联。

上写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

”乾隆看了以后,觉得这青年不同凡响。

又问几句,对答如流。

皇帝非常满意地走了。

过了几天就下旨将这一青年召到宫里,封为翰林学士,参加皇帝科选。

谁料想一幅玩笑对联竟成了青年青云直上的阶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