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联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收集对联的活动感想

收集对联的活动感想

收集对联的活动感想我从小就对对联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过年或者节日,我都会特意准备一些对联来贴在门上,给家里增添一份喜庆。

而且我也喜欢在诗词比赛或者书法展上,写一些对联来展现自己的才艺。

因此,当得知有一次对联收集的活动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这次对联收集活动举办得异常火热,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爱好者纷纷报名参加。

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对联艺术”为主题,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对联文化,参与到对联的创作和收集当中。

对联收集活动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进行线上投稿,决赛则是在现场进行对联展览和评选。

在初赛的时候,我特意翻阅了很多对联的资料,了解了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的题材,然后开始着手撰写自己的对联。

在我看来,对联的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

我首先是选择了一些家喻户晓的成语或者诗句作为对联的句子,然后开始构思上联和下联的内容,力求情理通达、寓意深远。

经过反复修改和润色,终于完成了一批我认为还算满意的对联作品。

在初赛投稿的截止日那天,我激动地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了对联收集的官方网站上,并且还邀请了一些朋友和亲戚来帮我投票。

我也花了不少时间翻看其他人的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对联佳作,让我非常受益。

经过一个星期的线上评选,我的作品顺利入围了决赛,并且成功获得了一等奖的资格,我更是开心不已。

当天的决赛现场格外热闹,各地的对联爱好者纷纷携带自己的作品前来参展。

我看了很多的对联作品,有的人题材新颖,有的人的语言优美,还有的人的对联意境深远,让我深感自己的对联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决赛的评选环节,我着实感到了一些紧张,因为我希望我的对联作品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最终,在评委们的一致推崇下,我的对联作品获得了冠军,并且还有奖金奖品相赠。

我无比激动,因为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还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通过这次参加对联收集活动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联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国粹。

写对联的感受200字左右

写对联的感受200字左右

写对联的感受200字左右
快过年了,教我写毛笔字的吴老师,叫我们写两幅春联,因为可以增加过年的气氛,还可以看我一年学习的情况,我写的春联上联是:“万古春浩荡”,下联是:“四海龙飞腾”,横批是:“龙年大吉”,这幅春联是祝福我们全家快快乐乐,平平安安,龙年大吉。

过年了,我把一幅春联带到了乡下,爷爷奶奶把它贴在门上,看到这幅春联的人都夸奖我写得好,我心里美滋滋的,下定决心,认真练字,写出更好的春联。

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

过年的这些事让我度过了一个开心、快乐的新年。

对联感悟心得300字

对联感悟心得300字

对联感悟心得300字
对联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源于唐代,流传至今。

它被誉为“诗中的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我学习对联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对联的魅力和精髓。

对联需要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一副好的对联应该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能够表达出独特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在练习对联的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对仗的基本技巧,如平仄、押韵、字数相等等。

这些技巧使我在写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对联需要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一副好的对联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润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修改对联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

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使对联更加完美,发挥出最大的艺术价值。

对联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对联,我不仅掌握了对仗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对联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对联,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对联是一种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通过练习和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对联的魅力和精髓。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对联将继续陪伴我成长,为我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学习对联心得体会

学习对联心得体会

学习对联心得体会学习对联心得体会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对联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对联心得体会篇1我受五期班委之托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交流学联的心得体会。

说实话,比较汗颜。

因为觉得自己学得不好,怕有负老师和各位学友的期望。

但是要说收获肯定是有的。

回顾学联这一路,我大致做了一下总结:分为心得篇和实战演练篇。

一、心得篇:我想简单说两点,一是学联如做人,一个端正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必须的。

二、学联如爬山,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能到达希望的彼岸,不断积累,循序渐进才能厚积薄发。

(因为时间关系,此处省略一千字。

)总体来说就是对东风老师提出的'四心三多'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这里有两点我觉得不能省略,一是关于'多练'的问题。

有的同学想,我对的句子不好,怕别人笑话,因此索性只做个旁观者。

我想说,我们要勇于做那只'过河的小马',你不下水,永远不知水的深浅,不知下水后的精彩。

或许因为我是工科生,喜欢用数字来制定目标和考核目标完成。

从2014年十一月至今,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定,每天对句最少五个。

东风老师的对句三百已经完成一半,自己出句二百多个。

加上临屏对句早就超过了一千个,且不论好坏,多炼才能锻炼我的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你对不出,你就会想办法去阅读,去学习他人的句子。

从而反思自己的句子,如果只是旁观,能收获到什么呢?我一直坚信两句话,也把这两句话作为自己学习的座右铭,那就是:'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

东风老师在国粹搞的对句联赛中,我坚持参加对句,其中一个句子被有幸选入到优秀对句赏析里,这让我着实窃喜了一番呢。

二是练习方法问题。

偷偷告诉你们一个学习流水对的诀窍哈,这个秘密我可是第一次爆料哦。

楹联文化心得

楹联文化心得

楹联文化心得楹联文化心得(优秀5篇)楹联文化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楹联文化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楹联文化心得篇1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在于对仗工整、平仄相协,通过精炼的文字和丰富的内涵表达出一种意境和情感。

我深受楹联文化的吸引,并在此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首先,楹联的构造讲究对仗和工整。

一副好的楹联,上下联需要做到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衬,这既体现了楹联的对称美,又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彼此种豆弦。

”,这一联不仅在词性上对应得当,而且在含义上也富有诗情画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楹联的表达形式丰富多样。

它可以用来抒发情感、寄托希望,也可以描绘风景、赞美人物。

例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壮丽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又如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则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充满了豪迈的气概。

最后,楹联的文化内涵深厚。

它既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乡之情”和“家园情怀”。

总之,楹联文化是一种深具魅力和内涵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称美、对仗美和内涵美。

我深感其艺术价值之高,并愿意继续学习和探索楹联文化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楹联文化心得篇2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练、寓意深远的特点,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我对楹联文化的几点心得:一、注重形式美感楹联的形式美感是其最鲜明的特点。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同,平仄相对,让人感受到一种音乐般的韵律。

对联的心得体会

对联的心得体会

对联的心得体会对联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作为一种写作形式,对联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因此在平时练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在我学习和创作对联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对联的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对联是通过对语言的驾驭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达到情感表达的目的,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

平时可以多听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和感受情绪来进行创作。

只有在文学修养和艺术感觉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对联作品。

其次,对联的创作还要注重用词和句式的选择。

对联的用词要求准确、简洁、有力,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切忌使用模糊的词汇和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同时要注重句式的多样性,避免重复和单调。

可以尝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倒装等,来增加对联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另外,还应该注意对联的整体结构和韵律的安排,力求整体的美感和和谐感。

再次,对联的创作还需要注重词义的深思熟虑。

对联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因此在选择词语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表达的意思。

要注意避免使用常见的词语和俗套的表达方式,力求独特和新颖。

可以通过扩大联想、寻找词语的内涵和谐音来进行创作。

同时要注重对联的内涵和意义的把握,力求表达出深远的思想和哲理。

最后,对联的创作需要勤于练习和不断的积累。

对联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耐心。

可以通过每天练习写对联,观察他人的优秀作品,参加对联比赛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同时要注重积累,多读书、多看报,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素材,为对联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

总之,对联是一种能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短短的几个字传递出深远的意义。

在学习和创作对联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选择准确的词语和句式,深思熟虑词义的选择,勤于练习和积累。

有关对对联的心得体会

有关对对联的心得体会

有关对对联的心得体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联的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对联的心得体会篇一:对联研究心得关于对联写作方法的研究对联,俗称对子,就字面意思而言它讲究对仗。

所以对于对联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对仗工整。

对联有格律,骈文有规矩。

就我组翻阅的书籍总结而言,一下有六项对仗格律要求:1. 字数相等。

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否则如果字数不相等就无法成对。

这也是对联的基本要求。

2. 句式一致。

这里的句式一致是指节奏形式一致,也可表示为音译的停顿。

如五言的节律就不止一种:“二三式”“二一二式”“二一一一式”“一四式”。

对于稍长的对联,半联不止一句,单上下联的句式也要相同。

3. 词性相当。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

名词还分为若干小类,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

而宽松的是不需要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

4. 结构相应。

这也就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相互照应。

就算不能做到结构相同但也要做到结构相似,5. 平仄相对。

这也符合了中国具有抑扬顿挫之感的音乐感。

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应该平仄声相对,这样才具有抑扬顿挫之感。

而上联必须是仄声而下联则一定要是平声。

这会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是多年积淀下的传统。

6. 内容相关。

内容相近,相互配合;内容相反,相互衬托。

如果上下内容不相连的话就只能是对偶句了。

以上就是对联的基本创作方法,也是本组同学通过研究而得到的。

篇二:综合实践案例:对联的文化研究走进对联,传承文明——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案例山东省泰安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小学张金兰一、活动背景及总体介绍: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发展至今,更显其精妙与独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逢过年还保留着贴春联的习俗,在一些旅游地也经常能见到对联,但现在的孩子由于对这种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显得莫不关心。

小学语文第七册有《春联》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提出来,他们还发现有些人家墙壁上也挂着类似春联的句子,砌新房上梁时也要贴,那么这些是不是也叫春联呢?他们觉得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还想进一步了解。

关于对联的作文

关于对联的作文

关于对联的作文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的形式简洁、内容丰富,可以用来表达情感、赞美美好、祝福祝愿等,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场合都能看到对联的身影。

对联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它的形式是一句话分成上下两联,上下联的字数一般是相等的,而且上下联的内容要相互呼应、相互对应,形成一种韵律美。

对联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节日祝福、人生感悟、社会风气等等,因此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联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才华和文学修养。

首先,对联要求用词准确、贴切,要求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深厚情感和思想内涵;其次,对联要求形式优美、韵律和谐,要求上下联的字数和音韵能够相互呼应,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对联要求寓意深刻、言简意赅,要求能够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对联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楣上贴上对联,以祈求新年吉祥、平安;比如婚礼,新人的喜庆之日也会少不了对联的点缀,以祝愿新人幸福美满;比如寺庙祈福活动,对联也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可以说,对联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

对联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和含蓄,它能够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继续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流传下去。

总之,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我们应该珍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继续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流传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对联心得体会各位老师,各位学友:我受五期班委之托今天有幸和大伙儿一起交流学联的心得体味。

说实话,比较汗颜。

因为觉得自己学得不行,怕有负老师和各位学友的期望。

但是要说收获确信是有的。

回忆学联这一路,我大致做了一下总结:分为心得篇和实战演练篇。

一、心得篇:我想简单说两点,一是学联如做人,一具端正仔细的学习态度是必须的。

二、学联如爬山,足踏实地,持之以恒才干到达希翼的彼岸,别断积存,循序渐进才干厚积薄发。

(因为时刻关系,此处省略一千字。

)总体来说算是对东风老师提出的"四心三多"正确理解和灵便运用。

这个地方有两点我觉得别能省略,一是对于"多练"的咨询题。

有的同学想,我对的句子不行,怕别人笑话,所以索性只做个旁观者。

我想说,我们要勇于做那只"过河的小马",你别下水,永久别知水的深浅,别知下水后的精彩。

兴许因为我是工科生,喜欢用数字来制定目标和考核目标完成。

从2014年十一月至今,我给自己定下一具规定,每天对句最少五个。

东风老师的对句三百差不多完成一半,自己出句二百多个。

加上临屏对句早就超过了一千个,且别论好坏,多炼才干锻炼我的考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你对别出,你就会想方法去阅读,去学习他人的句子。

从而反思自己的句子,假如不过旁观,能收获到什么呢?我向来坚信两句话,也把这两句话作为自己学习的座右铭,那算是:"勤能补拙"和"天道酬勤".东风老师在国粹搞的对句联赛中,我坚持参加对句,其中一具句子被有幸选入到优秀对句赏析里,这让我着实窃喜了一番呢。

二是练习办法咨询题。

偷偷告诉你们一具学习流水对的诀窍哈,那个隐秘我可是第一次爆料哦。

那算是除了正常的课堂练习外,经常研读学习东风老师的对句三百、出句三百,同时尝试去对句,专心去领悟他的对句思路和意境流转。

三期清浅师姐三百句对完了,我曾经下过决心,五期毕业前要把三百句对完,因为懒散,目前我完成了对句一半。

七期学弟学妹们那么厉害,一定有超越的我们的,加油哦!二、实战篇(因为中高级要学习出句和成联,因此我在这两方面多费一些笔墨)1、分析出句:解析联意,是一切对联的开始。

分析出句包括推断出句的节奏、平仄、词性、结构等格律咨询题;分析出句的修辞手法、用典。

分析出句句意、感情色调及其字外之意,寻出出句的关联点即联眼;我们要经过文字感知出句要表达的是什么。

然后,我们再由出句给出的条件联想起某一具恰当的画面来呼应出句。

下面我以我特别喜欢的两个老师的经典对句为例说一下析联。

一棹撑开烟水阔==只身隐去姓名无【再嫁东风】应景分析:看到此联,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一副山水闲淡,一具隐者悠然世外,或看花赏月,或夜舟垂纶,把酒青天的画面。

上联以景入情,"阔"是联眼,这个地方的"阔"别仅仅是看到的水面阔,更是心里放下后的一种"阔".下联延伸和递进了上联的意,原来是卸下世俗的功名,云淡风轻,才使得视野更加开阔。

再如:旧事有时归纸篓==相思照样降眉弯【东风】应景分析:满腹的心事向谁诉,知心的话语几人听?无人可听,无人可寄,只好写进纸里,丢进纸篓,散入风中——但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多读几遍东风对联,便能够发觉流水对普通遵循如此的规律,这和诗词有很大的相似,算是,情景结合,以景带情,以情入景。

上联一般的叙事,下联以情致胜。

一具联,算是一副画面,一具故事。

这正是流水对最出彩和最吸引人的地点。

笛外烟村花簌簌[东风]=堂前旧燕影双双[柒米]析联:暮春时节,悠扬的笛声阵阵,放眼望去,远处的村舍在轻轻的薄烟缭绕下显得如梦如幻。

四周的绿树红花随着微风摆动,宛然通了灵气普通,伴着音乐婆娑起舞,那成双成对的燕子还是细语呢哝……这是一副多么灵动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啊。

绕树炊烟迷倦鸟[东风]骑牛稚子弄笛声(今)[柒米]析联:出句给的物像,树,炊烟,倦鸟。

从这个地方能够看出,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副黄昏暮景。

村庄里炊烟袅袅,倦鸟归林。

牧童也牧牛归来,弄一曲柳笛,童真无限……2、对句:(一)造景与修辞:析完出句后,我们脑海里就会得到一具大致的色调和意境。

然后依照那个意境迅速在脑海里设置一具场景和画面,在这副画面里,利用出句给出的物像身边去寻物像应对。

另外对句是离别开修辞的。

修辞又和造景造境密别可分的,它能将一句很寻常的句子,凝炼成精,从而达到意境丰满,让句子更具诗意,更具可读性,观赏性。

举例如下分别用"月"和"雁"做为境像,出一七言上联,准确的表达你的某种意像。

我选用了两种别同的色调,一冷一暖(这个地方的暖兴许别算暖,算中性吧,但是经过别同的修辞手法使句子呈现别同的色调,后一具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则使句子一下子充满了生动性和趣味性)。

月:冷色调:出句1:凄清月下何堪恨【柒米】对句1:寂寞杯边已忘年【柒米】暖色调:出句2:蛙跳莲台惊月醒【柒米】对句2:风摇柳线逗鱼忙【柒米】雁:冷色调:出句1:云捎雁字秋声远【柒米】对句1:酒慰离人月色陪【柒米】暖色调:出句2:雁阵排兵秋点将【柒米】对句2:金风挂帅月登台【醉翁】(二)对句的流转:流水对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但流水对拒绝平行并列关系的。

这就需要你把出句转化为你对句的铺垫,思维的流转,要顺势而为,回扣有力。

有例如下:出句:虚名累我十年久【再嫁东风】对句:何处忘机一棹闲【柒米】先来说说那个"国粹论坛意境联流水对再嫁东风专题优秀对句赏析"里的句子。

出句说"我"被虚名羁绊多年,名利缠身,利欲蒙心,有种厌倦和无奈的情感在里头,那么对句该怎么流转呢?出句厌倦了繁华和喧嚣,对句是别是该从他的憧憬和梦想入手呢?憧憬什么?确信是山水之乐,怡情怡性。

这个地方我还对了一具工对的句子。

大伙儿能够比较一下:出句:虚名累我十年久【再嫁东风】对句:浊酒浇身镇日愁【柒米】大伙儿看看,是别是就没有流水对的这个灵动劲呢?再多举几个如此的例子。

江风鼓浪催舟醒==[白衣]羁客无眠对月思=柒米出句是说江风很大,掀起的浪花把舟拍打醒了,对句就应该从醒了后如何样呢?假想舟上的是一位羁旅的游子,睡别着望着天边的月亮会思念视力故乡的亲人。

才过溪山春乍现==[白衣]恰闻柳岸燕初啼=柒米那个对句是从出句的后三延伸开来的,春乍现后,会有什么发觉呢?展开联想,可能会有红花,有绿树,有莺燕,有农家。

我这个地方用了"燕"那个物像来展现春的勃勃生机。

再如:出句:惟有青山别负我[如昔]对句:再无名利可拘人【柒米】出句:已是秋心宁似水【蘅芷】对句:任由岁月淡如茶【柒米】从上面的对句能够看出,对句基本上对出句内容的补充、拓宽和丰盈,和出句形成一副生动和谐的画面。

而别是两条别相干的平行线。

3、出句和成联:"辞能达意"是对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成联创作的要紧步骤能够分为:立意、取象和章法。

所谓立意,算是确定主题思想,环绕主题思想构思。

没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辞、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

在选取意象时特别要注意两个咨询题:一是要选取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意象;二是要选取蕴意丰富的意象:因此说选取意象必须精确。

更要注意某种现象的基本含义,幸免勉强附会,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古诗词中一些常用物象的基本含义。

如月,山,云,松,竹,梅,寒鸦,降日等。

★比如我想表达一种淡泊宁静,别争名利的隐世情怀心态和处世原则,我会选取"山或云",1、青山与我相看久【柒米】2、一角湖山堪养性【柒米】3、负手山巅云作伴【柒米】★我想表达别流俗,品性清高、雅趣,我会选取"梅、竹或月"1、幸有梅花开院左【柒米】2、诗砚一池邀月住【柒米】3、虚心堪比竹【柒米】4、诗心开画境【柒米】5、梅边香透骨【柒米】★我想表达一种闲愁,我会选取"雨、灯花或酒"1、披衣檐下细听雨【柒米】2、剔尽灯花人别寐【柒米】3、策马归来香染履【柒米】4、清嘉月色惜无酒【柒米】关于成联内容的创作,还有关键的一点算是,必须有感而发,有感而写。

切忌"假、大、空".有情感的作品才干打动人心,无情感则作品苍白。

下面列举我的几个成联例子(需要说明一点,算是有的句子词性宽些,有的用词略为粗糙,需要再斟酌和修改,大伙儿勉为其难将就看下吧)。

★题"络情缘"[一]无声线连千里一段情缘痛几回[二]海无波,任心事如潮每因君起降知音有几,叹情缘似水总为爱伤悲郑重申明哈,本人尽管没有恋的记忆,但是看得多听得多,因此也就是有感而发。

★题"濮阳印象"濮水涓涓,奔腾别止洪荒辟,阅尽千年变幻大平切切,源远流长古韵徊,唱出人世悲欢(今)(濮水:流经春秋卫地,即所谓"桑间濮上"之濮。

是濮阳一条很古老的河流。

大平:具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濮阳大平调是特别出名的一具戏种,它传承了数百年、在黄河两岸颇有妨碍。

)★题爱情天梯[一]六千级石阶,一诺因她,糙手劈开天堑路五十年风雨,痴心共我,奇情铸就此生缘[二]历历风霜,唯石阶可证痴心别悔浓浓眷恋,愿来世仍延真爱传说这是一道作业题,但我仍然被男女主人公的那种情比金坚的信念与力量所深深震撼,当前社会物欲横流,浮躁别堪,对爱情与真情能坚守到底的又有几人?节省时刻,大伙儿过后能够去寻度娘娘★感恩1.题母爱十月苦怀胎,养儿更觉慈恩重一生难报德,反哺莫言今日迟恰逢亲孩子生日在即,回想自己人一辈子中的那段艰苦历程,更觉母亲的伟大。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是多么的精准和具有哲理,联想到时下对于"孝顺"的话题,有感而写。

2.赠再嫁东风老师[一]情牵国学,再嫁东风终别悔笔骋联坛,频拈妙句总宜人[二]心中自有清凉地笔下常来锦绣文古风学苑东风校长涉脚联坛十余载,文采出众,博学多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开办联班义务教学,传承国粹,把楹联艺术中最靓丽的一朵奇葩--意境联,流水对这一表现形式得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爱好者感觉流水对的独特魅力,我被他人格魅力所感染,写了上面的成联。

3.题清洁工帚写春秋霜两鬓情牵巷陌爱无声每天上班看到路边环卫清洁工辛勤忙碌的身影,感受他们才是我们日子的那个都市中最无私的幕后英雄★题看海看潮起潮平鹭隐霞飞,海边牵手心相印任花开花降寒来暑去,一世长情爱更坚这是一幅题图成联作业,降日,晚霞,海边,一对牵手并肩的老夫妻共看夕阳,我宛然闻到海风的气味,我宛然听到了海浪的声音,但是我宛然更加感觉到了他们那携手一世的幸福絮语和真情誓言!最后以一幅成联和一阙喝火令作为结束语。

尽管面临毕业,但是学无止境,我将会把与文字的这份特殊情缘进行到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