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源工程(第1章冷源及冷源设备)

合集下载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冷热源设计初步资料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程设计题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程设计原始资料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

1 冷负荷和热负荷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

2动力与能源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3 水质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

4 气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制冷工程设计说明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冷水机组台数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3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和耗功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

4方案选择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

5 冷却塔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6 水泵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6.1 冷冻水泵选型计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冷热源设备课件

冷热源设备课件

第五章冷热源设备
第18页,共39页。
• (4) 操作维修简便,易损件少,控制系 统完美,排气均匀。
第五章冷热源设备
第19页,共39页。
4、离心式冷水机组
• 1)结构:离心式制冷压缩 机、配套的蒸发器、冷凝 器、节流控制装置 、电气仪表等
• 2)特点 • (1)单机制冷量大。国产空调用离心式 制冷机组的
第五章冷热源设备
第26页,共39页。
• (2)外形及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主要由机构部四大件(动盘、定盘、机架、
曲轴)与电机组成。结构紧凑、零部件少、具有高可 靠性。
• (3)特点
• 与其它形式压缩机相比
• 容积效率高。涡旋式压缩机无余隙容积
• 可靠性高。动盘旋转一周时,吸气、压缩、排气过程是连续 进行的,而且,各级压力腔对称分布,因此,其旋转一周时的
较低。
第五章冷热源设备
第7页,共39页。
第五章冷热源设备
第8页,共39页。
3)活塞式多机头冷水机组
• 定义:配 2台以上压缩机的称为多机头冷水机组。 目前,活塞式冷水机组配用压缩机的台数大多数 为l台。多机头冷水机组最多可配8台压缩机。
• 特点:
• 节能。机组在部分 负荷时仍有较高的效率。而且,机组起动 时,可以实现顺序起动各台压缩机,每台 压缩机的功率小, 对电网的冲击小,能量 损失小。
第32页,共39页。
3、分类
• 1)单筒单效:将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冷 凝 器全都布置于单一简体内的 机组。
• 2)双筒单效:将蒸发器、吸收器、发 生器和冷凝器 四种换热器分别布置在上、下两个简体内。布置方式 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将冷凝器和发生器布置在上 简(高 压筒),而将蒸发器和吸收器布置在下简(低压简)。

热源及冷源

热源及冷源

4
锅炉
基本 组成 及用 途
锅炉是由“锅”和“炉”两部分组成的。 锅是容纳水和蒸汽的受压部件,包括锅筒、受热面、集箱( 也叫联箱)和管道等。其中进行着水的加热,汽化及汽水分 离等过程。
5
锅炉房系统的组成
1.锅炉本体:是产生蒸汽的核心部分。 炉膛和锅筒是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 部件 2.锅炉辅助设备:燃料供应系统、除灰 系统、锅炉房送风排烟系统、汽和水系 统、热工监测不控制系统。 3.锅炉的运行 4.锅炉的总体布置:1.总平面图上的布置 2.区域布置3.工艺布置4.设计对土建与 业的技术要求
4.热力管道支架的形式
5.采暖系统不管网的连接
第四节制冷循环原理
一、制冷基本参数 1.温度 2.湿度 3.露点 4.热量和传热 5.比热、显热和潜热 6.焓和熵 二、常用制冷剂及其性质 三、制冷原理及制冷系统 1.制冷系统的组成 压缩 冷凝 膨胀 蒸发 2.制冷原理和过程
7
第五节制冷机组及制冷机房
技术。
3
冷源是空调系统冷量的来源。冷源主要为天然资源和人工冷源。(目前空调工 程中主要是人工冷源) 天然冷源:指低于环境温度的天然物质,例如地刀锋、深井水等。热蓄水和冰 蓄热地最常见的两种天然冷源利用形式。 人工冷源: 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 空调系统冷热源的组合方式: (1).电动冷水机组供冷、锅炉供热
(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冷、锅炉加热
(3).电动冷水机组供冷、热电厂供热 (4).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冷、热电厂供热
(5).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6).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作中央空调冷热源 (7)天然冷热源
第二节锅炉房系统的组成
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加热水或其他工质, 以生产规定参数(温度、压力)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 工质的设备。

冷热源工程--绪论 ppt课件

冷热源工程--绪论  ppt课件

3、《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及应用》戴永庆
机械工业出版社
4、《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彦启森
建筑工业出版社
ppt课件
24
冷热源工程
ppt课件
1
绪论
内容提要
1.1建筑与冷热源 1.2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1.3建筑冷热源系统基本组成
ppt课件
2
1.1 建筑与冷热源
建筑物夏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ppt课件
3
1.1 建筑与冷热源
பைடு நூலகம்
建筑物冬季热量和湿量传递过程
ppt课件
4
1.2 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冷源种类
(一)消耗机械能实现制冷的冷源 (二)消耗热能实现制冷的冷源
ppt课件
12
1.2 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ppt课件
13
1.2 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ppt课件
14
1.2 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ppt课件
15
1.2 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ppt课件
16
1.2 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ppt课件
17
1.2 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ppt课件
18
1.3 建筑冷热源系统基本组成
ppt课件
19
ppt课件
5
1.2 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热源种类
(一)化学能-热能
1、燃煤型
1)燃煤锅炉
2)燃煤热风炉
ppt课件
6
1.2 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热源种类
2、燃油型
1)燃油锅炉
2)燃油暖风机
3)燃油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ppt课件
7
1.2 冷源与热源的种类
热源种类

1.冷热源工程概述

1.冷热源工程概述
建环专业认识实习 制冷工程讲座
主讲:张 治
冷源的种类:
1.天然冷源 如:地下低温水;冰块等等
2.人工制冷 制冷机 根据制冷机的工作方式,建环专业常见的可分为3 类: a.有压缩机的,叫压缩式; b.蒸汽喷射式(效率低,已基本淘汰); c.吸收式。
压缩式: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特征:利用制冷剂液体在气化时(沸腾时)产生 的吸热效应,达到制冷目的。
水渣——是锅炉给水中的一部分溶解盐类(主要 是钙、镁盐类)析出或浓缩沉淀出来并以悬游 的形式存在的杂质。
水垢——是锅炉给水中的一部分溶解盐类(主要 是钙、镁盐类)析出或浓缩沉淀出来,附着受 热面的内壁的杂质。
①水渣使管内流通截面减小,容易造成堵塞, 水循环受到破坏;
②水垢导热性能很差(比钢小30~50倍),使受热 面的传热情况恶化,从而使锅炉的排烟温度 升高,降低了锅炉的出力和效率;
要动力及供热设备 3.锅炉是能源工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火力发电站
4.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在节能、环保等科技改造及 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三、锅炉的分类
1.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 电站锅炉——在火电厂,蒸汽驱动汽轮机组发电 工业锅炉——用于工业及采暖 动力锅炉——驱动蒸汽动力装置
2.按载热工质的不同分为: 蒸汽锅炉
• ②炉子——锅炉本体中的燃烧设备,燃烧时将燃 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 ③安全附件——水位计、压力表、安全阀等。 • 2.锅炉金属钢架及平台楼梯 • 二、锅炉的工作过程 • 1. 燃料的燃烧过程
• 定义:燃料在炉内(燃烧室内)燃烧生成高温烟 气,并排出灰渣的过程

高温烟气


给煤斗
• 燃料(煤)
二、 制冷剂分类

热源及冷源PPT课件

热源及冷源PPT课件

三、冷热源的组合方式 ⒈电1种、动低以势冷热热水能能为机和动废组力汽供,、电冷废能热、耗,锅用如较炉高少于供,2热且0k对Pa热表源压要饱求和不蒸高汽。、能高利于用75各℃
应的用热水最以广及泛地、热较、传太统阳的能冷等,热有源利组于合热方源式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好的
⒉ 溴夏方节2、3无、、化季便在。机电 噪 爆整 以有这组、声炸用;锂个溴空不在节低危电需吸机化气仅真能、险动要组锂收的影空效运、冷占除溶情响下果行安式水据功液况机运,比全冷率为机 一下 组 行经 较 可很 工组 定水,的.济安靠小质供 的溴寿空性静、机的,冷 建化命气好。无组屏机锂,容。公、 筑蔽器供溶而易害冬 面泵在液且漏、冷季 积外真对影入有、用 、,空普响。利锅 对没状锅通机即于有态炉 环碳组使满炉其下供 境钢的漏足供他运暖 有具性入环运转热。 影有能微境动,强和量保运 响部 无烈正的护行。件臭的常空的、,、腐运气要维振无蚀转,求护动毒性。也。小、和管理 以4、热会冷严能量重为调地动节损力范害、围机宽水组。为的随制性着冷能外。剂界为、负此溴荷,化变制锂化冷,为机机吸要组收求可剂严在格,1密0制%封取~,01℃这00就%以的上的冷
2、除灰系统
炉渣从锅炉炉排、下渣斗和烟灰从除尘装置的灰斗到锅 炉房灰渣场之间的灰渣输送系统。包括:灰渣浇湿、运 输和堆放等过程。
3、锅炉房送风排烟系统
(1)送、引风系统 送风系统:鼓风机、冷风道、热风道、消声器等 引风系统:烟道、引风机、烟囱等。
(2)烟气净化系统 去除锅炉烟气中的尘粒和有害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除尘器、脱硫(脱氮)、装置等。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却剂 (1)制冷剂: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
压缩式制冷:氨、氟利昂(卤代烃)
吸收式制冷:水-溴化锂溶液

冷热源工程课件.ppt

冷热源工程课件.ppt

c
(1-3)
值越接近于1,说明实际循环越接近
可逆循环,不可逆循环损失越小,经济 性越好。
只有采用加以比较才是有意义的。
例1.1,1.2。
1.1.4 具有变温热源的理想制冷循环— 劳伦兹循环 在制冷循环实际工作时,有时会遇 到热源的温度是变化的。例如,利用 窗式空调器向房间供冷时,随着时间 的延续,房间温度会降低。考察如图16所示的劳伦兹循环。
T T T T T T
0 m
3 '
2 km 3
2
2 '
3 1
1
T
4
4 6 5 7
4 ' s

1 -6
变 温 热 源 逆 向 循 环
为了达到变温条件下耗功最小的目的, 制冷剂的循环过程应为12341,让制冷剂在 吸、放热过程中其温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做到制冷剂与热源之间的热交换过程为无温 差传热,不存在不可逆换热损失。1-2和3-4 过程仍分别为可逆绝热压缩和可逆绝热膨胀 过程。这样,1-2-3-4循环为一个变温条件下 的可逆逆向循环—劳伦兹循环。实现这一循 环所消耗的功为最小,制冷系数达到给定条 件下的最大值。
q h 0 1 h 5 0 w h 0 2 h 1
(1-12)
7、热力完善度
图(1-9)表示的理论循环仍是一 个不可逆循环,它在制冷剂的冷却(23)过程及节流过程中仍存在不可逆损 失,其不可逆程度用热力完善度表示。
h h T 0 1 5T k 0 h h T c 2 1 0
q q T 0 0 0 c w q q T T 0 k 0 k 0
(1-1)
此外,逆卡诺循环也可用来获得供 热效果,例如冬季将大气环境作为低温 热源,将供热房间作为高温热源进行供 热。这样工作的装置称为热泵,也就是 向泵那样把低位热源的热能转移至高位 热源。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概述】冷热源工程课程,简称“冷源工程课程”,是一门将温度控制、能量利用和节能服务融入到建筑中的工程课程。

冷热源工程课程不仅包含传统的物理定律,物质的特性及能量的传输,还包括物理-化学-机械专业的综合知识和应用技能,主要以冷热源技术及其应用环境学、建筑学、电气与自动化、制冷与空调、暖通空调、节能、给排水和新能源等专业为基础。

根据《室外设计标准》和《气象要素条件》等国家统一规范,课程将使用教室设计、技术概念、工程原理以及实践技能等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培养未来社会新兴行业强大的技术人才。

【内容】1. 传热原理:全面讨论不同的传热原理,从物理定律、物质的特性及能量传输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热机制;2. 冷热源技术:介绍传统的冷热源技术,包括储存式传热、热交换/循环、采暖/制冷技术、太阳能回收、涡旋回收和太阳能直接利用;3. 环境学与建筑学:分析现代建筑的能源效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节能服务融入建筑中的各种新技术;4. 电气与自动化:教授环境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和自动化系统,例如环境传感器与处理器系统,建筑能耗监测与控制系统;5. 制冷与空调:介绍冷水系统和冷负荷计算,以及空调系统的原理、制冷剂的性质和可再生制冷技术;6. 暖通空调:学习暖通空调的设计、管道泵设计、管网制订、水处理设备等;7. 节能:分析能源效率管理技术,智能能源系统、照明和通风设备周边节能技术,高效节能燃烧器应用,常见的节能材料以及能量可再生利用技术;8. 给排水:学习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例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特种灌溉系统;9. 新能源:学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如水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生物质能的存储,利用气态燃料发电;10. 安全与环境教育:提供安全和环境友好型工程服务,特别是在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综合设计中,重视可持续发展和安全技术方面的保护。

【总结】冷热源工程课程,将传统的物理定律、物质特性及能量传输知识、冷热源技术、环境学与建筑学、电气与自动化、制冷与空调、暖通空调、节能、给排水和新能源等知识综合,旨在培养未来社会新兴行业的技术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冷源及冷源设备§1 制冷的基本知识§1.1 概述一、制冷的概念:制冷—使某物体或空间达到并维持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的过程。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制冷过程必然要消耗能量。

二、制冷的方法及分类:另外,还有很多利用物理现象的制冷方法,这里就不讲了。

工程中,按制冷达到的温度把制冷的技术分为四类:(1)普通制冷:环境温度~-100℃;(2)深冷:-100℃~-200℃;(3)低温:-200℃~-268.95℃;(4)极低温:<-268.95℃(4.2K)。

制冷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

本专业主要用于空调工程、冷库的冷源,最常用的是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三、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形式液体气化制冷产生的蒸气,经压缩、冷凝后,再次成为液体,经节流降压,回到蒸发器中再次气化制冷,形成一种制冷的循环,这就是工程中最常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右图是完成上述循环所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基本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蒸气压缩式装置能够制冷的基本条件:1、必须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依次完成四个热力过程;即:蒸发器—蒸发过程—作用:让低压液体气化吸热制冷;压缩机—压缩过程—作用:给蒸气加压升温,并使其流动;冷凝器—冷凝过程—作用:让高温高压的蒸气放热冷凝液化;膨胀阀—节流过程—作用:使高压液体节流降压。

2、在装置中必须有能发生相变的制冷剂;3、必须给制冷装置的压缩机输入能量。

所以,满足上述条件,不断向制冷装置输入能量,推动其中的制冷剂依次进行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制冷循环过程,就能够把某物体或空间的热量源源不断地送到高温环境中去,使某物体或空间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

为了进一步研究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规律和性能,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

§1.2 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一、逆卡诺循环的前提条件及定义卡诺循环分为正卡诺循环和逆卡诺循环,均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

它们都是理想的循环,组成循环的各热力过程,与外界既无传热温差,其内部又无摩擦阻力。

我们定义:由绝热压缩、等温放热、绝热膨胀、等温吸热四过程依次进行而组成的循环,称为逆卡诺循环。

由上述可以得出,逆卡诺循环运行所需的条件:(1)传热过程无温差,制冷剂与热源温度相等;(2)绝热过程无漏热;(3)循环系统无任何摩擦阻力和能量损失;(4)制冷剂能在等温条件下发生相变。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制冷剂的T-S图(温熵图),是否有适合逆卡诺循环运行条件的地方?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在《工程热力学》中学习过的T-S图。

二、制冷剂T-S图的构成制冷剂T-S图中有 “一个点、三个区、七条线” (见下图),它们分别是:x=0线—饱和液相线;x=1线—饱和气相线;上述两线相交于K点,把T-S图分为三个区域:过冷液区、湿蒸气区(两相区)、过热蒸气区;dx=0线—等干线,在饱和液、气相线之间;dT=0线—等温线,垂直于T轴的线;ds=0线—等熵线,垂直于S轴的线;dp=0线—等压线,折线,在湿蒸气区与等温线重合;dh=0线—等焓线,下斜曲线;由于在湿蒸气区,制冷剂气体与液体能在等温条件下相互转变,其它两区不具备此条件,逆卡诺循环只能在该湿蒸气区进行。

三、逆卡诺循环现在,我们把逆卡诺循环表示在T-S 图上,如下图所示。

我们来分析一下逆卡诺循环1-2-3-4。

设:高温热源温度为T K ,低温热源温度为T 0,冷凝器中制冷剂温度为T K ’,蒸发器中制冷剂温度为T 0’,∵传热过程为等温传热过程,⊿T=0;∴T K =T K ’;T 0=T 0’;从《工程热力学》可知:在T-S 图上,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了过程的能量大小。

对于在湿蒸气区进行的逆卡诺循环1-2-3-4,每循环1kg制冷剂,有:(1)制冷量q=面积1-4-S4-S1=T0(S1-S4) kJ/kg(2)放热量q=面积2-3-S4-S1=T K(S1-S4) kJ/kgk(3)循环的耗功量w=面积1-2-3-4=q k-q0=(T K-T0)(S1-S4)=S1 (T K-T0)-S4 (T K-T0)= w c-w e kJ/kg其中:w= S1 (T K-T0)--压缩机压缩制冷剂所消耗的压缩功,kJ/kg;cw e= S4 (T K-T0)--制冷剂绝热膨胀得到的膨胀功, kJ/kg;(4)制冷系数εc=q0 / w0=T0 / (T K-T0);(5)供热系数μ=q k / w0=T k / (T K-T0)=1+ εc;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a) 由q0 / w0=T0 / (T K-T0),得 w0= q0(T K-T0)/ T0∴循环的耗功量w0与q0(T K-T0) 成正比;与T0成反比。

b) ∵等温传热 T K=T’K,T0=T’0,∴εc= T0 / (T K-T0)= T0’ / (T K’-T0’)∴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εc与制冷剂无关,只与T K、T0有关;一般,T0对εc的影响比T K对εc的影响大。

四、有温差的逆卡诺循环根据传热公式:Q=K·A·⊿T,若传热过程无温差,即⊿T→0。

若Q、K为定值,则⊿T→0, A→∞,即传热所需的换热面积无限大。

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温差对逆卡诺循环有什么影响?对于逆卡诺循环1-2-3-4,我们假设传热温差为⊿T。

则制冷剂蒸发温度T’=T0-⊿T;制冷剂冷凝温度T’=T K+⊿T;K为了便于比较,令逆卡诺循环1-2-3-4与有温差的逆卡诺循环1’-2’-3’-4’制冷量相等,即面积1-4-S-S1=面积1’-4’-S4-S1’,4从T-S图中可以看出,有温差的逆卡诺循环1’-2’-3’-4’增加了耗功量⊿w,其制冷系数εc’为:εc’= (T0﹣⊿T) / [(T K+ ⊿T) ﹣(T0﹣⊿T)] <T0 / (T K﹣T0) = εc 由于传热温差而使制冷系数降低的程度,称为温差损失。

由于实际的制冷循环存在各种损失,所以其制冷系数都小于逆卡诺循环。

因此,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εc是相同T0、T K条件下的各种制冷循环中最大的。

为了衡量各种实际制冷循环的不可逆损失程度,我们定义热力完善度η来衡量其大小:η=ε / εc其中:ε--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c--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εc=T0 / (T K-T0)。

η→0,说明制冷循环的不可逆损失很大,应改善循环;η→1,说明制冷循环的不可逆损失很小,经济性好。

§1.3 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虽然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最大,经济性好,但在技术上存在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得这种循环不能在工程上实现:(1)无温差的传热过程无法实现;(2)膨胀功很小,无法使用膨胀机;膨胀机是一种保持工质物态,依靠工质体积膨胀,压力降低,对外作功的机械。

从T-S图可看出,膨胀功由液体膨胀功和气体膨胀功两部分组成。

液体几乎不可压缩或膨胀,因而液体膨胀功为零;而气体膨胀功很小,不能推动膨胀机;另外,体积很小的膨胀机制造技术又十分困难,因此,无法使用膨胀机。

(3)压缩机不能吸入湿蒸气;压缩机吸入了湿蒸气后,会产生:①液滴从压缩机气缸壁吸热,迅速膨胀,使压缩机吸气量、制冷量下降;②液滴不能吸热气化时,会发生压缩液体的“液击”现象,损坏压缩机。

总之,理论上逆卡诺循环可行,但现有技术却无法实现它。

因此,必须根据技术现实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这样就产生了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定义及特点由定压吸热、绝热干压缩、定压放热、绝热节流四过程依次组成的制冷循环,称为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与逆卡诺循环相比,有三个特点:(1)用定压换热过程代替定温换热过程;(有温差的传热)(2)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3)用绝热干压缩代替湿压缩。

上述“三代替”使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能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得到工程应用,成为目前冷源工程的主流。

但是与逆卡诺循环相比,每一“代替”,都必然伴随相应的不可逆损失。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样的“代替”有些什么样的损失。

(一)定压换热过程代替定温换热过程定温换热过程是无温差的换热过程,定压换热过程是有温差的换热过程,由于存在传热温差,就会产生不可逆的温差损失,这在前节已作分析,就不再重述。

(二)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节流阀内进行的绝热节流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由于这一过程是绝热的,故节流阀进、出口的焓值相等;又因为存在摩擦损失、涡流损失等,绝热节流过程必然产生不可逆损失。

在这一过程中,膨胀功因克服摩阻转变为热量,被制冷剂吸收,引发部分液体制冷剂气化,过3点的等焓线与等T线相交于4’点,3-4’连线就是绝热节流过程线。

与逆卡诺循环的绝热膨胀过程3-4相比,采用节流阀后:(1)过程由绝热膨胀(等熵)变成绝热节流过程;(2)制冷量q0减少⊿q;(3)循环的耗功量w=w c,增加了w e;(∵w0= w c-w e,w e= 0;∴ w0=w c)(4)制冷系数ε = (q0-⊿q0) / w c< q0 /(w c-w e) = εc。

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其制冷系数降低程度,称为节流损失。

(三)干压缩代替湿压缩干压缩—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为饱和蒸气或过热蒸气的压缩过程。

在T-S图上,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状态点应在 x =1线上或过热蒸气区。

现以吸气状态点在x =1线上为例,1点为吸气点;过1点的等熵线与等P K线相交于2点,2点就是压缩机的排气状态点,该点位于过热蒸气区,温度高于T k,压力为P k;然后制冷剂沿等P K线冷凝放热到饱和液体状态点3。

现对比一下湿压缩循环1’-2’-3-4和干压缩1-2-3-4,可以得出:(1)制冷量增加⊿q0=面积1-1’-S1’-S1;(2)循环的耗功量也增加⊿w c=面积1-2-2’-1’;(3)制冷系数ε =q0 /w c降低。

(∵⊿q0<⊿w c)采用干压缩代替湿压缩,其制冷系数的降低程度,称为过热损失。

总之,虽然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与逆卡诺循环相比,存在温差、节流、过热等不可逆损失,但设备简化,因此可行。

二、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一)lgP-h(压焓)图的构成热力计算是制冷工程计算的基础,工程中常用压焓图来进行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

通过与T-S图的对比,能更好地了解lgP-h图。

压焓图中有“一点、三区、八线”(见上图),它们分别是:x=0线—饱和液相线; x=1线—饱和气相线;两线相交于K点;把压焓图分为三个区:过冷液体区、湿蒸气区、过热蒸气区。

dP=0线—等压线,垂直于lgP轴的线;dh=0线—等焓线,垂直于h轴的线;dx=0线—等干线,在x=0线、x=1线之间,从K点发出的曲线;dT=0线—等温线,折线,在湿蒸气区与等压线重合;ds=0线—等熵线,斜率较大的上斜曲线;dv=0线—等容线,斜率较小的上斜曲线;我们来看一看R22的压焓图(P398 附录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