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基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课件马原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2021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课件马原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2021版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张立锋 学习交流使用
第一节 longduan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 longduan的进程,科学认识 国家 longduan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 盾与冲突,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 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1895年到1906年期间,美国出现了第一次并购浪潮。1895年前美 国合并的公司数每年仅几十家,合并公司资产顿仅几千万美元。 但在1895-1906合并浪潮中美国共有3393家公司,754亿美元的 公司资产被合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 longduan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 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 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 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 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 成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 longduan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 longduan
longduan 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
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 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生产和资本的
生产的高度集
生产集中后,使
集中使 longduan 中导致了

20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20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content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商品与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资本流通过程•分配过程与剩余价值的分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性波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目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阶级本质和局限性。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的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研究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过程和趋势。

03020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

阶级分析方法从阶级关系出发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既注重对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又强调对经济现象的价值判断。

商品与货币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矛盾,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这种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是指人们对商品所赋予的神秘性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这种崇拜掩盖了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和劳动价值。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货币的产生与职能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等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也逐渐出现。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种幽远而绵长的钟声回荡在我们灵魂的上空,招引着我们不断前行,那就是信念和信仰的力量。

20世纪人类生存体验从总体上讲,20世纪是“一个机械的世界,一个由工艺和技术制造出来的物质的世界,一个用各种语言来加以传递并且也是所有事物都变了形的信息洪流的世界,一个传统生活方式已无法维持下去的世界。

对于这个世界,人必须努力去加以忍受,去扩大自己生活情感,而人们对这个新的世界的忍受,却滋生了忧郁、荒谬、无聊、孤独、焦虑、绝望的情绪和情感,这是一种过去的世纪不常有的生存体验。

在现代社会,一方面是物质的极大的充裕与富足,另一方面则是精神的极度空虚与无助。

这就是20世纪的世界。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身体被从中间分裂开来,创伤性地分割为畜牲般的物质主义以及变幻莫测的理想主义,要么太缺乏理想,要么太异想天开,要么与骨骼分离,要么膨胀为堕落的情欲。

”(特里·伊格尔顿)人类在20世纪的生存体验,就是烦恼与焦虑,就是人类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

现代社会既是一个商品的社会,市场的社会,又是一个技术的社会,信息的社会。

商品社会、市场经济是以欲望为基础的社会,欲望是维持并推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人们在欲望的支配下去创造财富,占有财富,这就是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的作用,市场经济把人类的欲望魔鬼奇迹般大呼唤出来,但又无法控制它,人们既受欲望的指使和支配,又受欲望的折磨和控制,这就是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的心灵出现了恐惧和折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危机;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在技术世界和信息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激烈,这就是人类精神始终在极限边缘上挣扎,这就是人类精神危机的技术原因。

现代社会的特征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这就是:只有技术而没有思想,只有快感而没有美感,只有欲望而没有灵魂。

技术使我们强大,金钱使我们富有,思想使我们高雅,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人类只有技术的强大和金钱的富有,却失去了思想的高雅,灵魂的迷失,意义的缺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

马克思基本原理之原因与结果ppt课件

马克思基本原理之原因与结果ppt课件
提供了方法论前提,是认识事物本质、进 行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和必经阶段,否认 因果联系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也不会有真正的科学发明。
13
“谢谢大家”
14
一件事的缘故
7
3、霍布斯从哲学上研究了事物的因果联系
(1)哲学是关于原因 和结果的知识
(2)寻找原因的方法: 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
8
4、康德的先验因果观
(1)第一次明确把原因和结 果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收 入体系中
(2)因果范畴是人们先天就 有的、用来认识事物的, 否认了客观的因果关系 是用来合理感觉经验的
1、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原因”概 念
“火是赋有思想 的,并且是整个 世界的原因”
5
2、亚里斯多德提出了“四因”说
(1)他认为智慧就是关 于原因的知识 (2)“四因”说:宇 宙万物各有“四因”。
6
“四因”说: 质料因即物因: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 形式即式因:事物的模型、公式、主义(本
质因) 动力因即动因:事物变化或停止的来源 目的因即极因:事物所以成为事 物的目的,做
22为人们为人们改造世界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改造世界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33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因果观坚持因果观上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因果观坚持因果观上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原因与结果
1
一、 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二、 原因和结果范畴的历史考察 三、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四、 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11
四、把握因果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反对唯心主义作决 定论、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
2、为人们 改造世界,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 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 件。

【免费下载】马基第三章自在世界和自为世界关于

【免费下载】马基第三章自在世界和自为世界关于

第三章自在世界和自为世界(关于“实事”的存在哲学)一、主要内容:自在与自为世界;自在世界的哲学认识;自为世界的哲学认识。

二、目的要求:认识自在世界的物质论、运动论和时空论;社会自然环境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物质范畴的理解;2、社会自然环境结构;3、经济结构;难点:物质;两种生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五、参考书目:马克思《摩尔根一书摘要》;恩格斯《反杜林论》哲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序言;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摩尔根《古代社会》;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胡塞尔《现象学》。

第一节自在世界与自为世界的含义一、自在世界与自为世界的含义。

自在世界是相对于人为世界而言的自己存在的世界。

它按照自然规律起作用。

自为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人类社会以及人化了的自然。

它包括环境、社会和人本身。

二、区别和联系:(一)区别:1、一个在人之前产生,一个随人而产生和发展;2、一个是无目的、自发的,一个是有目的、自觉的;3、一个是无主体,一个是“属人”的,具有价值取向的;4、一个是以自然尺度无标准,一个是以自然尺度和人为价值尺度为标准,即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二)联系:一是具有客观性;二是具有相互作用性。

三、马克思的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与作为环境的第三自然的关系。

即人与自然的客观性、对象性和历史性问题。

第二节关于一般存在的哲学认识一、物质论(一)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列宁的物质定义。

2、重要的意义(1)理论意义。

(2)现代意义。

二、运动论(一)运动的含义、形式和相互关系。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

芝诺的命题;克拉底鲁的问题。

三、时空论(一)时空的概念及各自的特点。

投资市场的时空(二)时空的共同特性。

牛顿的时空观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0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工程ppt课件

第0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工程ppt课件
劳动和语言不仅是人类意识得以产生的主要推动力, 而且还是人类意识不断发展并日趋复杂和严密的主要 推动力。
意识是不能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 意识是物质 的特殊属性, 即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意识就 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 而就其反映的对象和 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
最新课件
25
二、意识的构成与功能
(2)总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最新课件
17
时间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 本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 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 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最新课件
空间
18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是同物 质运动不可分离的:
20
社会存在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 人的活动则 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的目的性将人 与其他存在物区别开来, 使之成为物质世界中 最高级的存在物。
社会存在是从自然存在发展而来的。在现实世 界中, 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并不是互不相干的 两个部分, 而是相互交叉和相互包含的。人类 社会产生之前, 只有单纯的自然存在。人类社 会产生之后, 一部分自然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 动进入社会生活领域, 成为社会存在。社会存 在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在。
第二, 物质运动服从客观的规律。
第三, 人的活动集中地体现了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进化 系列和运动规律。
最新课件
33
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性的前提,是人类来 自于自然界, 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最高产物。 人本身就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新课件
34
最新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优质课件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优质课件PPT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 、 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
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马哲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发展普 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1)旧哲学的研究对象:科学之科学、知识的总汇 (2)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社会、人类思
维 2.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
7
3.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可知论 三、哲学的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特点:运动变化、直观性和整体
性、对物质抽象能力较低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
义) 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特点:辩证的、
彻底的、科学的
8
2.唯心主义其历史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本原是与个人主体 相关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 观念、意志等。 (2)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本原是独立于个人 主体之外,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 的精神。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 精神”等。
9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看问题的 方法)
4
一、唯物论:包括物质观、实践论、意识
二、辩证法:包括两大总特征(即联系观、发展观)、 三大基本规律(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 定之否定规律)和五大范畴
三、认识论:包括认识的产生和本质、发展过程、真 理观及辨证思维方法四个部分
四、唯物史观: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历史问题和人的 问题
5
第一节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立场:实现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演示课件

用来购买劳 动力的资本, 叫做可变资本。
20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只发生价值转移
能使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 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 分新价值。
21
资本
依生据资产本资在料剩余价值生产劳中动的作力用不同
不变资本
原有价值 转移,价值
量 没有k 变化
可变资本
2
※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 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
※劳动者一无所有,为了生活,只能把自 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
“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 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 卷
3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 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使原有价值 增殖,,产 生 剩余价值
22
例题 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 40元
8小时
生产资料 布4米 100元 120元 辅料2套 20元
160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人 劳
具体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0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8小时,创造新价值80
价值 200元
动 商品价值20元0元 =120C +40V +40M 23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劳动产品全为奴隶主占有。
奴隶社会 青铜器广泛使用
10
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民或农奴; 农民以地租形式遭受剥削。
封建社会 铁器广泛应用
11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工人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 追求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亏损

正常补偿

多盈利 甲
1
1 0 小 时
8 12 小0小 时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Part 1 资本主义的形成
Part 2 商品经济的矛盾
Part 3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Part 4
•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 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演讲人:生态09赵子君 制作人:生态09杨帆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5
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商品的价值量
❖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 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 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 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二)价值规律
❖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
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 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 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
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此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
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
社会劳动的浪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Part 1 资本主义的形成
•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两把斧子是一只

羊的交换价值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二、商品经济的矛盾
具体劳动
(三)劳动的二重性
抽象劳动
同一生产商品的劳动 的两种规定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 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 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它的高低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 量来测量;也可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 时间来测量。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二、商品经济的矛盾
•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 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 用价值,而是价值 。
•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 和体力的耗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
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 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复杂的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价格
价值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
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 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基课件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Part 1 资本主义的形成
Part 2 商品经济的矛盾
Part 3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Part 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 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 论指导。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二)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途径
•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 新的界定。
•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 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二、商品经济的矛盾
Hale Waihona Puke (五)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 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
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
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二、商品经济的矛盾
(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社会分
社会总劳动的一部
社会劳动








条 件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者的私 事
私人劳动
•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Part 2 商品经济的矛盾
Part 3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Part 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亚当.斯密 (1723-1790)
•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 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 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