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工业自动化网络

合集下载

江苏开放大学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形考作业一

江苏开放大学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形考作业一

江苏开放大学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及答案*名:***课程名称: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1.CPU最多可以扩展()。

A.2个信号模块、3个通信模块B.2个信号模块、8个通信模块C.8个信号模块、3个通信模块D.8个信号模块、8个通信模块正确答案:C2.下列关于梯形图叙述错误的是()。

A.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B.所有继电器既有线圈,又有触点C.梯形图中的继电器不是物理继电器,而是软继电器D.一般情况下,某个编号继电器线圈只能出现一次,而继电器触点可出现无数多正确答案:B3.输出字节MB2的第3位是()。

A.MB2.7B.MB2.2C.MB2.3D.MB2.6正确答案:B4.MD100由()组成。

A.MW96和MW100B.MW98和MW100C.MW100和MW102D.W100和MW104正确答案:C5.MB.0的值为2#10110110,循环左移2位后为()。

A.2#11011011B.2#11011000C.2#10101101D.2#11011010正确答案:D6.下列指令中,当前值既可以增加又可以减少的是()。

A.TONB.TONRC.CTUD.D.CTU正确答案:C7.以下哪种编程语言不能用于S7-1200编程?()DB.FBDC.SCLD.STL正确答案:D8.立即输出指令可以用于下面那个量中。

()A.IB.QC.VD.M正确答案:B9.在PLC中,用来存放用户程序的是()。

A.RAMB.ROMC.EPROMD.EEPROM正确答案:A10.S7-1200CPU的系统存储位中不包括以下哪个内容?()A.首循环标志位B.常1信号位C.常0信号位D.2Hz频率位正确答案:D11.触摸屏的两个按钮单击分别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一般选择按钮事件函数()。

A.按下按键时置位位B.取反位C.置位位D.复位位正确答案:A12.触摸屏的元素动画设置中,下列不属于移位动画的是()。

A.直接移动B.水平移动C.圆弧移动D.对角线移动正确答案:C13.以下不属于文本域的外观属性的是()。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自动化专业课程2. 课程编号:AUT1003. 学分:3学分4. 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自动控制领域的综合能力,具备研究、设计和应用自动化系统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自动控制理论1.1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系统建模与传递函数1.3 时域与频域分析1.4 控制器设计方法2.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2.1 传感器分类及原理2.2 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2.3 执行器分类及原理2.4 执行器驱动电路设计3. 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1 控制系统设计流程3.2 控制系统硬件配置3.3 控制系统软件编程3.4 控制系统实时性与稳定性测试4. 自动化应用4.1 工业自动化概述4.2 工业自动化系统构成与特点4.3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4.4 智能控制与机器学习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四、课程组织1. 授课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堂讨论3.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实验设备、教材资料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30%考查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作者:欧冠英、梅立泉、曹润亮2.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导论》(第三版),作者:冯新亮、周光盛3.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第四版),作者:姜启源、张松仙七、课程评价与反馈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填写课程评价问卷,以提供对本课程教学质量和内容的反馈。

以上为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旨在确保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提升自己在自动化领域的综合能力。

工业网络技术课标

工业网络技术课标

工业网络技术课程标准成都市技师学院2014年2月一、课程名称《工业网络技术》二、课程管理系、部及教研室:电气与自动化系电路与电子教研室三、教材版本劳动版四、适用专业、使用范围(预备技师)修业年限一学期执笔:王文川审核:审批: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应用为目的出发,通过对网络组建,网络管理及网络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的学习,掌握企业网络拓补结构设计,网络设备选购以及IP地址的规划,掌握管理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方法及维护,理解企业网络中方便网络管理员管理企业网络,理解企业网的远程接入技术。

二、课程的任务和总要求:本着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强调理论结合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中采用板书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实验教学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掌握软件调试、硬件检测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强调理论结合实验,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学时分配表: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一)模块一网络组建准备阶段任务1、设计网络拓补结构:组建企业网,合理规划网络拓补结构式首要任务。

网络拓补结构分为三层: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根据层次化网络设计的思想选择相应的网络设备。

任务2、IP地址规划:要进行IP地址规划,需要结合各部门计算机终端数量,互联网络设备数量等来划分子网,根据子网分的方法,选用各类内网地址。

要求:了解层次化网络的设计,掌握如何选测网络设备。

(二)模块二实施网络任务1、网络布线阶段:网络布线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了解各种网络传输介质的性能,网络接口的类型及综合布线系统的相关知识。

任务2、连接到网络设备控制台:路由器、交换机没有输入输出设备,要配置路由器、交换机需要通过控制终端设备来实现。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是指对自动化专业各门课程的关系和组织进行图形化表示的一种工具。

它能够清晰地展示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
1. 基础课程
- 数学基础
- 物理学基础
- 电路理论基础
- 控制理论基础
- 信号与系统基础
2. 核心课程
- 电子技术与电路
-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
- 自动控制原理
- 数字信号处理
- 机器人学与控制
3. 专业选修课程
- 工业自动化
- 过程控制
-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 自动化系统设计
- 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
4. 实践课程
- 实验室实践
- 项目实践
- 实习实训
5. 毕业设计
- 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 自动化工程应用案例研究
以上课程体系图仅供参考,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名称可能因不同学校和教学计划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的课程体系图中,还可以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增加或调整相关课程。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的编制有助于学生规划学习路径,了解各门课程的重要性和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动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它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指导教学的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程内容。

总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性质:考试课时数: 48学分:3适用专业:工业互联网应用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西门子S7-200Smart和S7-1200 PLC作为控制器,以融合电机、灯、气动电磁阀、传感器等的实践项目为被控对象,将控制命令信号转化为执行机构的有序动作,从而满足装备的动作要求和设备的工艺要求。

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阅读设备的电气控制图纸、阅读控制程序、设计PLC控制电路提供良好的基础。

它需要以《电工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电机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运动控制技术》、《智能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置依据:企业中所用的自动化设备是由一些运动部件有序的运动来实现特定的功能,这些有序的运动是由控制器控制执行机构得失电来实现的,占据主流市场的PLC就是实现设备有序动作的一种控制器。

本课程作为机电类学生直接面向企业应用的一门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机电控制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维修员,用电管理员、机电设备的生产管理员,发展岗位有等。

《PLC 应用技术》课程的主要功能正是培养学生PLC硬件调试、软件编程、系统设计调试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机电类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知识,并培养职业能力。

本课程将从五个章节展开讲解:S7-200 PLC的应用基础、交流电动机的PLC控制、灯的PLC控制、气动设备的PLC控制、S7-1200 PLC的应用基础。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进行,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充分考虑村田、博世等订单企业任职要求和任务需求,并融合了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内容。

自动化专业课程表

自动化专业课程表

自动化专业课程表
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8:00-10:00
授课教师:张老师
课程内容:自动化基础理论、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PLC编程等。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
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10:10-12:10
授课教师:王老师
课程内容:电子电路理论、电子元器件、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课程名称:自动化系统设计
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13:30-15:30
授课教师:李老师
课程内容: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控制策略的选择、系统建模与仿真、控制器选型与编程、系统调试与优化等。

课程名称:工业通信技术
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15:40-17:40
授课教师:张老师
课程内容:工业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工业以太网、CAN总线、PROFIBUS、Modbus等工业通信协议的应用与配置等。

课程名称:智能控制技术
时间:星期六至星期日,8:00-10:00
授课教师:王老师
课程内容: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智能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机器人技术
时间:星期六至星期日,10:10-12:10
授课教师:李老师
课程内容:机器人结构与运动学、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视觉与感知、机器人应用等。

(完整word版)工业控制网络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工业控制网络教学大纲

《工业控制网络》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业控制网络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40 学分: 2.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制定人: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工业控制网络》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

本大纲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2015年教学计划的要求制订,可作为高中后大专学生的教学参考。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以现场总线基本技术及其节点设计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场总线通信与网络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并理解现场总线协议/规范,能够设计一般设备的现场总线通信接口,掌握典型现场总线系统的基本应用技术,并为学生进行现场总线系统设计和现场总线分析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西门子S700平台学会使用工业以太网络协议完成设备间数据传输。

(2)对RS232/485串行总线协议、工业以太网ethernet、控制器局域网CAN等常用工业协议有系统概念认识。

(3)初步掌握使用工业组态软件工具完成SCADA数据采集监控系统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

2、能力目标(1)使学生具备在PLC、单片机平台掌握2-3种不同工业控制网络协议在自动化设备控制中的应用。

(2)掌握在工业现场网络通讯故障检测与判断的方法,使用特定仪器对网络性能进行测试。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与现场总线的基础知识、国际标准现场总线及其它主流现场总线协议/规范、现场总线节点设计以及现场总线系统应用技术基础。

第一章绪论现场总线的发展历程、概念、组成、技术特点与优点,标准及应用领域。

第二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编码方式、信号传输方式、通信方式等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硬件组成与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协议分层、接口和服务、服务原语等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及其优缺点,OSI 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第三章控制器局域网——CANCAN总线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CAN总线的技术特点,CAN节点的分层结构,CAN 的一些基本概念,报文传送及其帧类型,错误类型及其界定,位定时要求,CAN总线基本技术阐释与分析,CAN控制器及接口芯片:SJA1000、82C250,CAN节点设计,CAN 系统应用实例。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是一个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专业核心课程, 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通过学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达到对工业控制要求完成编程设计, 调试的能力。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于传统的顺序控制、闭环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以及复杂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工厂自动化网络等。

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技术, 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之一。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急迫任务。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相衔接, 与后续课程《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等相衔接, 共同培养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三、设计思路通过教师到企业对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必备的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调查, 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为服务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岗位能力, 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 设计教学内容。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意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思维习惯,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使学生掌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理论的精髓。

本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模块以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主要应用方向分为以下四类: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特点、结构组成、工作原理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指令系统、编程方法、PLC系统的设计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调试和维护方法4.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网络连接等可编程序控制技术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施教, 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一个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角度下手分析问题并解决, 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应用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通过各项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122105 课程名称:工业自动化网络一、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工业自动化网络》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实验是学好该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基本理论并获得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课程实验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WINCC的结构与组成以及利用它开发简单的工业监控软件;掌握PROFIBUS-DP硬件组态和软件组态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设备构建简单的工业控制网络模型,能够利用WINCC开发出简单的工业控制界面并能和PROFIBUS-DP组成简单的工业控制网络监控系统模型。

二、课程容提要
1.本课程容
1)工业控制网络基础;
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PROFIBUS、CANBUS现场总线、WINCC组成与应用;
5)设计简单的工业控制画面和网络通信程序。

2.本课程实验容
1)熟悉WINCC的结构与组成,掌握使用WINCC和PLC通信进行简单的动态控制的画面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2) 巩固、加深对WINCC工业组态软件和PLC进行工业监控的理解;
3)掌握使用WINCC和PROFIBUS-DP构建一主一从站点和一主多从站点组成简单的工业控制网络监控系统模型,包括:工业控制画面设计和网络组态以及系统调试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THSMS-C网络型可编程控制器高级实验装置 21套
计算机 21台
网络通信电缆 1套
PLC控制对象多个
四、实验项目与提要
五、说明
六、本大纲修订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