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物理高考命题趋势分析报告及相关备考策略建议
核心素养下“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高考物理教学研究及二轮复习策略2019年1月

(一)2018年考纲的变化分析
• 与2017年比较,只有“Ⅰ.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 ,在标点、个别文字上有五处变化,整体上没有 实质性的改变,这说明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 纲》的修订和内容调整是科学的,今年把2017年
考纲修订和调整的成果固化了下来。
(二)从新考纲变化透视高考动向
2017年高考物理新考纲的变化 ① 考试内容的调整; ② 主题模块的变化: 电路;必考实验;分子动理论 与统计观点;单位制;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 振荡与电磁波;相对论;题型样例; ③ 物理五种能力解读;
(三)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备考策略
1.复习教学操作方案
• 做好规划,按程序操作,注重实效,适当 调整; • 归纳归类,及时整理,学科知识模块化; • 错题、典型题规整和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 阶段性检测的操作方略。
2.专题模块归纳归类
专题1、质点的直线运动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 运动图像反映的信息 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12公式 追击相遇问题
3、第三阶段三轮模考复习安排
2018.4~2018.5。
4月份综合卷规范答卷训练;审题能力、建模能力、综合
分析能力训练、解题速度和准确度训练; 5月份答题顺序、选考训练;
(二)研读高考准确把握各阶段复习重心
1、第一轮复习是由教学大纲向考试大纲的转变:全面落实 考点 (1)《教学大纲》特点:面向大众、侧重素质,知识的学 习具有阶段性和不系统性。《考试大纲》特点:侧重知识 与能力的考查,更注重选拔性。 (2)落实一轮高考复习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轻知识重现, 重知识重组;有效提炼知识考点,形成二级结论。 (3)全面复习不留死角,注重知识迁移训练。
2017年试题分析
• 考虑到动量,近代物理的内容首次纳入必考范畴,考生复 习备考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适度控制
2019年高考物理 经典问题的妙解策略 专题05 机械能

专题05 机械能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非质点类机械能守恒问题 选择题 与生产、生活相了解的能量守恒问题 选择题、计算题 运用动能定理巧解往复运动问题 选择题、计算题与滑轮有关的功和功率的计算选择题考点一 非质点类机械能守恒问题像“液柱”“链条”“过山车”类物体,在其运动过程中将发生形变,其重心位置相对物体也发生变化,因此这类物体不能再视为质点来处理了.(2)设链条质量为m ,可以认为始、末状态的重力势能变化是由L -a 段下降引起的,高度减少量h =⎝ ⎛⎭⎪⎫a +L -a 2sinα=L +a 2sinα◆典例三:“过山车”类问题如图所示,露天娱乐场空中列车是由许多节完全相同的车厢组成,列车先沿光滑水平轨道行驶,然后滑上一固定的半径为R 的空中圆形光滑轨道,若列车全长为L(L>2πR),R 远大于一节车厢的长度和高度,那么列车在运行到圆形光滑轨道前的速度至少要多大,才能使整个列车安全通过固定的圆环轨道(车厢间的距离不计).【答案】gR ⎝⎛⎭⎪⎫1+4πR L★考点二:与生产、生活相了解的能量守恒问题◆典例一:列车车厢间的摩擦缓冲装置如图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答案】B【解析】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过程中,由于要克服摩擦力做功,且缓冲器所受合外力做功不为零,因此机械能不守恒,A项错误;克服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B项正确;撞击以后垫板和车厢有相同的速度,因此动能并不为零,C项错误;压缩弹簧过程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并没有减小,D项错误.★考点三:斜面上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典例一:往复次数可确定的情形1.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 是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开始下滑(图中小物块未画出).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A.0.50 m B.0.25 mC.0.10 m D.0【答案】D◆典例二:往复次数无法确定的情形2.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的距离为x0,滑块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则滑块经过的总路程是( )A.1μ⎝⎛⎭⎪⎫v202gcosθ+x0tanθ B.1μ⎝⎛⎭⎪⎫v202gsinθ+x0tanθC.2μ⎝⎛⎭⎪⎫v202gcosθ+x0tanθ D.1μ⎝⎛⎭⎪⎫v202gcosθ+x0cotθ【答案】A◆典例三:往复运动永不停止的情形3.如图所示,竖直固定放置的斜面DE与一光滑的圆弧轨道ABC相连,C为切点,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斜面的倾角为θ.现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D点无初速下滑,滑块可在斜面和圆弧轨道之间做往复运动,已知圆弧轨道的圆心O与A、D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滑块第一次滑至左侧弧上时距A 点的最小高度差h ; (2)滑块在斜面上能通过的最大路程s. 【答案】(1)μRcosθtanθ (2)Rμ【解析】(1)滑块从D 到达左侧最高点F 经历DC 、CB 、BF 三个过程,现以DF 整个过程为研究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h -μmgcosθ·R tanθ=0,解得h =μRcosθtanθ.(2)通过分析可知,滑块最终至C 点的速度为0时对应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最大,由动能定理得:mgRcosθ-μmgcosθ·s=0, 解得:s =Rμ.2.(2017·天津卷)“天津之眼”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是天津市的地标之一。
2019年高考全国卷物理命题趋势分析及复习策略研究

例 :《磁场》补充习题 2015江苏卷15题
一位可以随时找得着、可以暂停和快进、可以无限重复、 不会生气、不会批评人、不会不耐烦---------的物理老师!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12.针对性的作业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12.针对性的作业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12.针对性的作业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8.三个重要的辅助工作 (1)建立工作QQ群、建立快盘(易方云)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8.三个重要的辅助工作 (2)作图---扫描全能王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3)调查问卷 *6月做的一轮调查 *1月做的二轮调查 铺垫,了解学情,学生参与,仪式感----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9.学科方法的渗透与循环
2019年高考全国卷命题趋势分析 及复习策略研究
2019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一、备考背景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三、学生层面需要做的事 四、年级层面给予的支持
一、备考背景
1.河北省备考压力大
考 出 河 北 省 !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1.复习计划
(1)一轮复习(2018.5.31~2019.1.31) (2)二轮复习(2019.2.1~2019.4.14)
10.命题依据及分工
(2)依据考试反馈命题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10.命题依据及分工 (3)调查反馈
二、老师层面需要做的事
10.命题依据及分工 (4)由上一届尖子生答题反馈带来的思考 对尖子生的难点题型: ①临界范围类题目(推理,思维严谨性的体现) ②复杂图象(往返,方向变化,数形结合思想) ③多过程分解(复合场,分析推理能力的体现) ④系统误差分析(力电均有,分析能力的体现) ⑤新实验原理(分析能力的体现) ⑥实际背景提取信息(理解推理能力的体现)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策略研讨(衡水中学)

追求卓越
研 究 考 纲 说 明 ︐ 分 析 命 题 趋 势
2018年中国社会热点事件: 1. 2018年5月21日,成功将嫦娥四 号任务中继星“鹊桥”发射升 空, “鹊桥”是世界首颗运行 于拉格朗日-2点的通信卫星 2. 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 射,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 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3.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 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 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
河北衡水中学
追求卓越
研 究 考 纲 说 明 ︐ 分 析 命 题 趋 势
杠杆的平衡,《墨经》中有精辟的论述:衡木加重于其一旁,必锤一重相若也。 先于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平衡原理,且3000年前,中国人就应用杠杆来捣谷、汲 水,并制作出了精密的测量质量的天平和杠杆。 东汉古籍《尚书纬》 “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之中,闭窗而坐,舟 行而不觉也”描述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比伽利略原理早1000多年。
研 究 考 纲 说 明 ︐ 分 析 命 题 趋 势
变化3: 18年: “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 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9年:“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 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突出:综合性和创新性
河北衡水中学
追求卓越
研 究 考 纲 说 明 ︐ 分 析 命 题 趋 势
河北衡水中学
追求卓越
1
“研考”之思——适应新形势
目录
2
“备考”之策——实现高效率
3
“人和”之道——再创新战绩
河北衡水中学
追求卓越
一、“研考”之思——适应新形势
研究考纲说明
分析命题趋势
河北衡水中学
横纵精研考题 明确备考方向
新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及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3 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7
4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4 理解能力、模型构建能力 科学思维
8
多项
选择 9
题
10
4 电荷守恒、电场线、等势面、电势和电势能相关概念的理解 4 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 4 力学:动量和能量综合
2 理解能力
科学思维
3 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5 模型构建、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实验 11 7 光学实验:测玻璃的折射率 题 12 10 竖直方向上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测重力加速度及误差分析
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和备考策略
真题剖析
关联探寻
二、试卷命题立意及总体评价
2、阅读量较大,2021 年和2022年高考湖北物 理卷都是11道选择题(其中 7道单选4道多选),202 3年和2024年高考湖北 物理卷都是10道选择题(其 中7道单选3道多选),都是 两道实验题和3道计算 题.3400~3600字左右 (选择题约1800字,主观 题约1700字)(全国卷约 3000字),文本阅读能力和 计算能力要求很高。
知识点
氢原子能级跃迁 天体运动规律 点电荷电场的性质 机车功率 感生电动势的计算 折射、全反射 机械波、振动图像 运动图像(a-t) 动力学分析、摩擦力做功
学业质量水平 1 3 2 2 2 2 3 2 3
考查关键能力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理解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4 力电综合、临界极值问题
4
推理论证能力
科学思维
7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竖直面部分圆周运动
3
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
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卷命题趋势预测及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自编材料
• 注重突破教学的难点、重点。 • 针对典型模型系统,分工到人 。 • 精选试题,注重典型性、新颖性,避免出现错
题、 怪题、题干叙述不严密、有漏洞的题。 • 精选部分质量较高的高三练习卷 。
习题教学
•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目标指向:高考 • 在特定的时间内、特定的环境中、解答特定的习题 •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的习题教学非常重要
• A.运动就是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动(原文:动,或徙也) • B.力是物体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的原因(原文:力,刑之所以奋也) • C.重量也是力,物体下坠、上举,都是重量作用的结果(原文:力,重之谓,下、舆,
重奋也) • D.时间可以是有限长度的,也可以是没有长度的时刻(原文:时,或有久或无久)
D .时,可以是有限长度的时间,也可以是没有长度的时刻
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
聚焦立德树人 上好“一课堂” 着力凸显价值引领
注重服务选才 做精“一把尺” 全面提升选拔效能
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积极引导教学 树好“一面旗” 大力助推素质教育
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刘桔——教育部考试中心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3日第5版
19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四个坚持
四个服务
四个认识
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服务大局 坚持改革创新
为人民服务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的习题教学
• 例题难度要适度,不能过难或过易,因为过 难或过易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实验题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物理实验题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作者:李献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9期广西玉林高中(537000)李献在近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考查的内容早已跳出单纯的学生实验范畴,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逐步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
实验题的类别也在不断扩展,除了基本仪器的使用和验证性实验等传统考查内容外,还扩充了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强化了对考生创新能力及探究能力的考查。
分析试题特点,对高考备考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题特点分析1.试题结构相对成熟,呈现“一小一大” 模式近三年的实验题基本由“一个电学”变为“一大电拖一小力”,或“一大力拖一小电”模式(如2012年安徽卷、海南卷、广东卷),基本体现“力电均衡”,各省市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变化。
小实验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注重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的考查;大实验考查探究的过程,关注对能力的考查,常常是大纲规定实验的适度迁移与创新。
从近几年实验题的命题趋势来看,实验题第2小题往往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
2.信息量大,且题型多变,注重对步骤及仪器使用的考查近三年各个省市的实验题字数都在400字以上,且都配有表格或图像,呈现方式灵活,以选择、填空、作图或计算等形式出现,题型多变。
在2012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仪器使用的考查3次,力学部分实验考查7次,电学部分实验考查了10次。
全国14套试题几乎覆盖了考试说明中的所有学生实验及重要规律的演示实验。
注重对实验操作步骤、基本仪器的使用考查。
命题者试图创设一种真实的实验情境,通过纸笔型的考试,考查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深入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仪器与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如2012年江苏卷对“多用电表”操作的考查独具特色。
2012年的14套试题中对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均有涉及,如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高考题特点、命题趋势与高三一轮备考策略

【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则】 1.高屋建瓴
第四、努力开创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时代
(1)进入近代最好的历史时期 (2)面临不少艰难险阻 (3)走符合国情和实际的路 (4)继续解放思想 (5)政治文明的探索和发展 (6)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则】
2.细节操作
【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则】
2.细节操作
【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则】
(一)二轮复习专题的构建
▪ 2、用新史观重新构建专 题
▪ 现代化史观 :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生活
▪
(一)二轮复习专题的构建
▪ 2、用新史观重新构建专题 ▪ 全球史观:
从分散到整体、机遇、挑战
▪
(一)二轮复习专题的构建
▪ 2、用新史观重新构建专题
社会史观:(社会问题、主要措施) ▪ 社会组织、社会运动、妇女儿童、家庭风俗、 ▪ 人口迁移、自然灾害、战争动乱、社会危机、 ▪ 阶级阶层、贫困化、城市化、人口与就业等
第四部分:
高考题特点、命题趋势及 高三一轮复习策略
一、研究高考题命特点,把握高考 题命题基本规律 二、制定全年复习计划 三、制定一轮复习计划
四、制定二轮三轮复习计划
第一章 研究高考题命特点 把握高考题命题基本规律
(一)对历史试题相关项目的统计
1.专题分布
政治史 经济史 文化史 合计
2015年 28分 分值
正如有专家所说: “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决定性意义, 越是基础的就越有区分度”。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主要表现:
知识认识理解不到位。 知识内在联系不明确。 知识的动态把握薄弱。 知识整体性把握欠缺。 知识迁移运用力薄弱。 知识表述机械不完整。
总分的高低也取决于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