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改革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史前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思想主张
百 墨家
家
争
鸣 法家
战国时期人, 墨子
墨家的创始人
战国末期人, 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
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 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 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 民慑服。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
图片、影像史料 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史料
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史实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 分类
文献(文字)史料 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 志、信件等
历史学习
①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 ②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获取途径 ③观看纪录片等影视资料 ④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⑤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实迹复原) 认识 研究历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历史,以相互佐证,这样更科学
【设问】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答案】确立县制;奖励耕织。
历史学习
3.【材料】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 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设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 方。
四羊方尊
历史学习
利簋: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 周青铜器之一,出土于陕西临 潼,因其铭文中有“珷征商”字 代表 样,又称为“武王征商簋”。腹 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 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 价值
利簋及铭文
历史学习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1.商鞅变法的启示
专题15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讲练)-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②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
②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共同经营
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即:“包产到户,
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
自负盈亏”。)( 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的所有权归
③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 集体,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习汉礼
(4)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孝文帝
魏主下诏,认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 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本命公孙鞅,因为他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所以又叫卫鞅。
线索一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
返
回
(1)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目
(2)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鲜卑贵族统治,顺应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
录
(3)内容:494年他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
(4)结果:收到一些成效,如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水利得到修建;但最终被废除
(5)败因: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 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 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6【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考点解析及精练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3
1689 年 英国君主立宪制
1921 年 苏俄新经济政策
1933 年 美国罗斯福新政
民享受到比较广泛的权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 年颁布 《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 加以限制,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在
英国确立
开创了君主立宪制
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 济,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大 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戊戌 变法
1898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 级维新派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主张发展资 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是一场资产
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 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
1
3.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
步发展
1978 年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主
2
改革开放
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 策;对内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进
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义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现代历史上的4 年人民代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
实行的,以“富国强兵”为目 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
的,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 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
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次自 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
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
革
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改革使社 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 4.改革的启示。
初中历史所有改革整理教案

初中历史所有改革整理教案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中
课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历史改革整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改革的定义和意义;
2. 熟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事件;
3. 能够分析改革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历史改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改革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历史改革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要改革,如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五四运动等,介绍这些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第三步:讨论(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各个改革事件展开讨论,分析其意义和影响,并且探讨改革的成功因素和失败原因。
第四步: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历史改革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鼓励学生对历史改革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次历史改革事件,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讲解、讨论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历史改革并分析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对历史改革的兴趣和热情。
2019年福建省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二十世纪重大改革回眸共24张

说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迅速发展。(2分) 建议: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减少对外出口的依赖,扩
大内需;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2分)
2.作用和影响: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 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我国已形成了“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而1918年开 始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 2.内容: 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经营中小企业;
材料五பைடு நூலகம்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2683亿美元,猛增到 2010年的5.879万亿美元,30余年间增长了20余倍, 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16年1月18日,国家统 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67.67万亿元(10.4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自 1990年来首次跌破7%。
课堂演练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 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 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
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 结合,双层 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
加强对工业的 和指导
现代资本主义 都有创新
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复习专题卷(有答案)

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复习专题卷(有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 ( 2分)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周平王迁都洛邑B.商鞅变法C.张骞通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2. ( 2分) 和下图中人物有关的事件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C.迁都洛阳D.淝水之战3. ( 2分)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魏主决定()A. 推行移风易俗的政策B. 迁都洛阳C. 采取措施统一中原D.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4. ( 2分)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 促进了民族融合B. 学习了汉族先进的文化C.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 ( 2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是()A. 鲜卑语B. 汉语C. 氐族语D. 羌族语6. ( 2分) 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的问题。
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
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A. 长安B. 洛阳C. 应天D. 燕京7. ( 2分)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学习汉族礼法。
”这些内容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管仲B. 商鞅C. 秦孝公D. 北魏孝文帝8. ( 2分) “由平城迂都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讲汉语,穿汉服。
”材料反映的是()A. 齐国管仲改革B. 秦国商鞅变法C. 楚国吴起改革D. 北魏孝文帝改革9. ( 2分) 下图反映了北魏经过改革以后出现的“胡人汉服” 的社会风尚。
这次改革的领导人是()A.商鞅B.秦始皇C.汉武帝D.孝文帝10. ( 2分) 西晋灭亡后民族大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
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赫、 戈)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性质
中外
改革
社会性质根本性变化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 治维新、戈尔巴乔夫 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新经济 政策、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夫改革
2
国运---改革走向
工业潮流的追赶者----俄国和日本
买。
体现
性质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进入资 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本主义社会;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异同点?
(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影响)
对比改革
相同点 1.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2.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局限性: 改革都不彻底。
不同点
1. 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日本是幕府 统治,且面临民族危机。 2. 内容不同:俄国是废除农奴制,日本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 3. 目的不同:俄国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是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中考例题:
(2015年山西中考)12.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
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大国崛起》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
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山东省广饶县2016届中考历史专题十一改革中求发展复习素材

专题十一改革中求发展简明资产阶段和改革史:一、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几个阶段(1)14-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
表现: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17-19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表现: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封建国家的改革。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表现:帝国主义对亚、非、拉的侵略。
(4)一战―――二战,帝国主义的发展和危机时期。
表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革命和战争不断。
(5)二战后―――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
表现: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形成“冷战”局面,及世界人民的反抗。
(6)20世纪后期,新旧世界政治格局交替。
表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形成,殖民体系瓦解,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
二、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文艺复兴(14-16世纪)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新航路开辟迪亚士1487年到达好望角达·伽马1497-1498到达印度哥伦布1492年到达西印度群岛麦哲伦1519-1522年环球航行意义: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因、背景)A.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尊颜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并壮大B.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国王控制日用商品的专卖权2.革命经过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革命开始标志: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1645年纳西比战役:议会军击溃王军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英国宣布为共和国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1660-1688年封建王朝复辟1688年宫廷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贵族统治确立1689年君主立宪制确立《权利法案》颁布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改革线索一中外古代史上的改革
区域改革概况
中国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奖励耕战、土地私有、建立县制;(3)性质:新兴地主阶级进行的封建性
质的改革;(4)影响: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魏孝文帝
改革
(1)内容: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学
汉礼、与汉族联姻、学汉族文化;(2)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线索二中外近代史上的改革
区域改革概况
中国
洋务运
动
(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口号:“自强”“求富”
(3)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筹建海军(4)影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
法
( 1)时间:1898年
(2)内容:改革政府机构、发展工商业、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训练新式军队(3)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制度的开始
区域改革概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改革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改革 2 2 世界
俄国农奴
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赎买份地 (3)影响: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明治
维新
(1)时间:1868年 (2)内容: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建立常备军 (3)影响:使日本由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
家 线索三 中外现代史上的改革
区域 改革
概况 影响/评价 中国 土地改
革
(P38)
(1)1950~1952年底
(2)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大改
造
(P39)
(1)1953~1956年
(2)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赎买政策、公私合营
标志着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改革开放 (P42) (1)1978年,十一届三中
全会
(2)内容:对内改革: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
改革;对外开放
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
地位日益上升
区域 改革 概况 影响/评价
3
3世
界
苏
联历史
上
的改革
(1)1918年开始,“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2)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
在特定时期保卫了十月革命的
伟大成果,但它不符合客观经
济发展规律
(1)1921年,新经济政策(P68)(2)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
展商品经济
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
发展
(1)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
(P76)(2)内容:取消义务交售制、
精简管理机构、批判个人崇拜、“解
冻文学”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
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P76)
(2)内容:多党制、“新思维外交”
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区域改革概况影响/评价
世界
罗斯福新
政(P71)
(1)背景:1
929~1933年的经
济大危机
(2)内容:
《国家工业复兴
法》、以工代赈、
田纳西水利工程
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
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