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1725U】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专利】
一种河岸生态护坡[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河岸生态护坡[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441052d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b.png)
专利名称:一种河岸生态护坡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来斐,吕晓芳,叶红丽申请号:CN202121980788.9申请日:20210823
公开号:CN215758834U
公开日:
202202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申请公开一种河岸生态护坡,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包括绿植倾斜层、压持层和阻挡层,压持层设置于绿植倾斜层的顶部,阻挡层设置于绿植倾斜层的底部,阻挡层靠近河岸设置,阻挡层的上表面高于绿植倾斜层最低上表面;绿植倾斜层包括收集管道、砂土层和草坪,砂土层铺设在收集管道的上方,收集管道朝向砂土层的端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通槽与收集管道内腔连通,草坪铺设在砂土层的上方;通过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减少雨水全部流失,收集到的雨水还可以用于草坪生长,通过将草坪覆盖在砂土层上,减少砂土被雨水冲走,并且由于阻挡层高于草坪,从而降低草坪整体被雨水冲走的现象发生,进而降低护坡的水土流失。
申请人:杭州兴业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南北商务港大厦1幢1001室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CN210216357U】一种河流蓝藻清理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541315.5(22)申请日 2019.04.20(73)专利权人 曾玉君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进港大道308号604房(72)发明人 曾玉君 (51)Int.Cl.E02B 15/10(2006.01)B01D 29/01(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河流蓝藻清理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辅助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河流蓝藻清理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河流蓝藻清理装置从操作不便,无法有效的对蓝藻进行清理,容易出现误捞鱼虾等河流生物,从而影响河流生态平衡的问题,其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侧面固定有放置板,放置板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有吸收管,支撑杆位于吸收管底部的一端安装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的侧面啮合有驱动杆,驱动杆的另一端啮合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的中部固定有电机,吸收管的内腔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安装有延伸管,延伸管贯穿至水泵输入端内腔一端的侧面固定有加固块;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便捷,利用效率高,有效防止鱼虾误捞,造成生态不平衡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210216357 U 2020.03.31C N 210216357U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0216357 U1.一种河流蓝藻清理装置,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侧面固定有放置板(2),放置板(2)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一端固定有吸收管(4),支撑杆(3)位于吸收管(4)底部的一端安装有传动齿轮(5),传动齿轮(5)的侧面啮合有驱动杆(6),驱动杆(6)的另一端啮合有驱动齿轮(7),驱动齿轮(7)的中部固定有电机(8),吸收管(4)的内腔安装有限位杆(9),限位杆(9)的一端安装有延伸管(10),延伸管(10)贯穿至水泵(11)输入端内腔一端的侧面固定有加固块(12),加固块(12)的顶部安装有固位杆(13),水泵(11)的输出端安装有输水管(14),输水管(14)的一端安装有固管块(15),船体(1)的底部固定有定位块(16),定位块(16)的侧面固定有活动杆(17),活动杆(17)的一端安装有定位杆(18),定位杆(18)的底部固定有收集框(19),收集框(19)的外部安装有滤网(20)。
生物滞留池[实用新型专利]
![生物滞留池[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5595cd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f.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623330.X(22)申请日 2018.04.28(73)专利权人 安徽工程大学地址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北京中路8号(72)发明人 孙俊伟 包亚晴 陆青杰 张明 李征 刘雪晴 黄海宁 袁杨春 (74)专利代理机构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代理人 朱顺利(51)Int.Cl.E03B 3/02(2006.01)E03F 5/1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生物滞留池(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滞留池,包括用于收集地表径流的集水斗、滤水池、蓄水池、设置于滤水池中且与集水斗连接的雨水进水管、设置于滤水池中的填料层和配水系统、与滤水池和蓄水池连接的溢流管、用于向滤水池中输送反冲洗水的反冲洗进水管以及与滤水池连接的反冲洗出水管,溢流管位于填料层的上方,反冲洗进水管位于配水系统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滞留池,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处理和收集,经过处理的雨水可以用于反冲洗填料,避免了填料频繁更换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了对雨水的处理能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208152137 U 2018.11.27C N 208152137U1.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地表径流的集水斗、滤水池、蓄水池、设置于滤水池中且与集水斗连接的雨水进水管、设置于滤水池中的填料层和配水系统、与滤水池和蓄水池连接的溢流管、用于向滤水池中输送反冲洗水的反冲洗进水管以及与滤水池连接的反冲洗出水管,溢流管位于填料层的上方,反冲洗进水管位于配水系统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池中设有与所述雨水进水管连接且用于均匀分布水流的布水器,布水器插入所述填料层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池中设有承托层,承托层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下方。
一种生态滞留塘[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生态滞留塘[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23632a3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c.png)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66779 U(45)授权公告日 2012.10.03C N 202466779 U*CN202466779U*(21)申请号 201120563503.1(22)申请日 2011.12.30E03F 1/00(2006.01)C02F 9/14(2006.01)(73)专利权人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南丹东路106号3楼(72)发明人李彤 肖峻(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3代理人王敏杰(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生态滞留塘(57)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滞留塘,包括池塘本体,池塘本体包括种植水生植物的雨水调蓄区、以及与雨水调蓄区相连通的雨水进水区和雨水溢流区,池塘本体周围设有生态边坡,生态边坡包围在雨水进水区、雨水调蓄区和雨水溢流区外;雨水进水区包括连接池塘本体上雨水进水口的进水管和进水槽,进水管与进水槽相连通,进水管上还设有沉泥井,进水槽与雨水调蓄区相连通;雨水溢流区包括溢流槽和连接池塘本体上雨水出水口的出水管道,雨水调蓄区和雨水溢流区之间设有溢流堰,溢流槽与出水管道相连通,雨水溢流区内还设有出水格栅井,出水格栅井设置在雨水溢流区雨水出水口边。
(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1/1页1.一种生态滞留塘,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本体,所述池塘本体包括种植水生植物的雨水调蓄区、以及与雨水调蓄区相连通的雨水进水区和雨水溢流区,所述池塘本体周围设有生态边坡,所述生态边坡包围在雨水进水区、雨水调蓄区和雨水溢流区外;所述雨水进水区包括连接池塘本体上雨水进水口的进水管和进水槽,所述进水管与进水槽相连通,所述进水管上还设有沉泥井,所述进水槽与雨水调蓄区相连通;所述雨水溢流区包括溢流槽和连接池塘本体上雨水出水口的出水管道,所述雨水调蓄区和雨水溢流区之间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槽与出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雨水溢流区内还设有出水格栅井,所述出水格栅井设置在雨水溢流区雨水出水口边。
一种用于岸坡生态土壤的快速堆肥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岸坡生态土壤的快速堆肥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a49779c6453610661fd9f49b.png)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岸坡生态土壤的快速堆肥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代娟,王家生,何苗,李荣辉,郝婕妤,毛冰,周建银申请号:CN201910742837.6
申请日:20190813
公开号:CN110447333A
公开日:
201911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岸坡生态土壤的快速堆肥方法,包括:(1)将不含油脂和盐分的厨余废弃物和农作物剩余产品混合,经过高温脱水、杀菌后的混合物与高温杀菌后的废弃蘑菇菌棒混合、粉碎为颗粒;(2)在容器内,将混合物颗粒与少量生物碳颗粒分层铺置;(3)容器以60‑80摄氏度的温度进行半通风发酵一天再降至常温;(4)发酵完成后,将容器内的物体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得到堆肥生态土;
(5)经发酵处理的堆肥生态土进一步粉碎成为1‑2微米的团粒状结构。
本发明所处理得到的岸坡生态土壤可为岸坡生境提供微生物及养分,同时又能增强土壤透气性,稳固岸坡结构,坡面径流净化土壤水体,减少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申请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地址:430010湖北省武汉市黄浦大街2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孔敏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堤[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堤[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3e29f869d4d8d15abf234e11.png)
专利名称: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堤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刘源,华怡雯
申请号:CN201921362301.3
申请日:20190821
公开号:CN210459118U
公开日:
202005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堤,为栖息其中的多种鸟类提供具有不同水位深度和植物配置的觅食区域,并向该觅食区域内输送营养物质以吸引、喂养鱼虾供鸟类觅食;包括设置在鸟类栖息地水体内由若干层构造叠加的护坡堤,种植在挡土墙外侧的水生植物,由水平的堤顶至堤脚沿护坡堤的纵向设置在堤面上若干级平置的阶梯,栽植在阶梯上的耐水淹植物,凹设在阶梯上用于蓄水后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鱼虾、在枯水期储存营养物质、在丰水期将储存在其中的营养物质扩散至周围水体内的敞口的滞留池,设置在护坡堤内用于由堤顶往高度降低的滞留池内依次输送营养物质用于喂养鱼虾的养料输送装置。
申请人:南京林业大学
地址: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汤东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CN210065316U】一种具有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生物滞留池【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83821.3(22)申请日 2019.04.10(73)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72)发明人 贾海峰 郭宏凯 陈正侠 刘滋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代理人 赵天月(51)Int.Cl.C02F 3/34(2006.01)C02F 3/32(2006.01)C02F 3/30(2006.01)E03F 5/10(2006.01)E03F 5/14(2006.01)C02F 101/16(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具有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生物滞留池(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生物滞留池,生物滞留池包括:池本体,内设有土壤层和砾石层,池本体上设有出水口,砾石层位于土壤层的下方,出水口位于砾石层的下方;储水槽,在竖直方向上储水槽的内顶面的高度小于等于砾石层上表面的高度,储水槽与池本体构成U型连通器,砾石层具有厌氧状态和好氧状态且厌氧状态和好氧状态交替出现以去除水中的氮元素;引水件,一端设在土壤层内且另一端设在储水槽内以将储水槽内的水引导至土壤层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生物滞留池具有无需能源、无需维护、可靠性高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CN 210065316 U 2020.02.14C N 210065316U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210065316 U1.一种具有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本体,所述池本体内设有土壤层和砾石层,所述池本体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土壤层适于种植植物,所述砾石层位于所述土壤层的下方,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砾石层的下方;储水槽,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储水槽的内顶面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砾石层上表面的高度,所述储水槽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排水口与市政排水管相连,其中,所述储水槽与所述池本体构成U型连通器,所述砾石层具有厌氧状态和好氧状态且所述厌氧状态和所述好氧状态交替出现以去除水中的氮元素;引水件,所述引水件的一端设在所述土壤层内且另一端设在所述储水槽内以将所述储水槽内的水引导至所述土壤层内。
【CN210001725U】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55151.4(22)申请日 2019.04.04(73)专利权人 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地址 212431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郭庄镇空港新区19(72)发明人 李秀玉 王淼 胡玖坤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代理人 尹慧晶(51)Int.Cl.C02F 9/14(2006.01)C02F 101/20(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包括若干级净化结构,每级净化结构自上而下呈多梯级阶梯式串联连接,各级净化结构通过底部的出水管对外输出净化水至下一级净化结构直至河湖终端水体;所述的净化结构为生态树池或生物滞留池,实现污染多重拦截、水体净化和储水功能,最终将干净的水源补给到河湖水体,解决了导致河湖水质污染的面源输入问题。
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不同景观层次的河湖堤岸梯级污染物拦截净化系统,实现了全方位拦截来自于河湖岸坡的径流污染输入,拦截和净化效果得到极大地增强,并且很好地解决了过量漫流雨水无法得到很好的拦截净化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CN 210001725 U 2020.01.31C N 210001725U1.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级净化结构,每级净化结构自上而下呈多梯级阶梯式串联连接,各级净化结构通过底部的出水管对外输出净化水至下一级净化结构直至河湖终端水体;所述的净化结构为生态树池(1)或生物滞留池(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级为2-3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55151.4
(22)申请日 2019.04.04
(73)专利权人 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地址 212431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郭庄镇
空港新区19
(72)发明人 李秀玉 王淼 胡玖坤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14
代理人 尹慧晶
(51)Int.Cl.
C02F 9/14(2006.01)
C02F 101/2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包括若干级净化结构,每级净化结构自上而下呈多梯级阶梯式串联连接,各级净化结构通过底部的出水管对外输出净化水至下一级净化结构直至河湖终端水体;所述的净化结构为生态树池或生物滞留池,实现污染多重拦截、水体净化和储水功能,最终将干净的水源补给到河湖水体,解决了导致河湖水质污染的面源输入问题。
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不同景观层次的河湖堤岸梯级污染物拦截净化系统,实现了全方位拦截来自于河湖岸坡的径流污染输入,拦截和净化效果得到极大地增强,并且很好地解决了过量漫流雨水无法得到很好
的拦截净化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CN 210001725 U 2020.01.31
C N 210001725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0001725 U
1.一种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级净化结构,每级净化结构自上而下呈多梯级阶梯式串联连接,各级净化结构通过底部的出水管对外输出净化水至下一级净化结构直至河湖终端水体;所述的净化结构为生态树池(1)或生物滞留池(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级为2-3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湖岸坡10°<坡度<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树池(1)和生物滞留池(2)内部均装有过滤介质并种植植物;过滤介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过滤层(3)、过渡层(4)和排水层(5),过滤层(3)上方留有用于存储雨水的滞留层(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滞留层高度为100~250mm,过滤层高度为300~600mm,过渡层高度为100~300mm,排水层高度为50~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层主要组成为粒径0.15~2mm细砂,过渡层主要组成为粒径2~3mm粗砂,排水层主要组成为粒径3~5mm砾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级净化结构中均设有出水管(6);出水管的进水端平铺于排水层(5)内,出水管(6)的末端伸出本级净化结构,连接相邻次级净化结构侧壁的进水槽(7),依此串联连接,最后一级净化结构的出水管(6)的末端连接出水汇集总管或输出至河道终端水体;其中,出水管位于排水层(5)内的部分,开设若干个进水孔或者割缝。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树池(1)中种植的功能性植物包括刺竹属植物或柏科树木;所述生物滞留池(2)中种植的功能性植物包括千屈菜科植物、小檗科、菖蒲科、天门冬科或禾本科植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级净化结构间的高度差大于等于上一级净化结构侧壁上表面至出水管出水末端之间的垂直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湖岸坡的生态树池和生物滞留池联合梯级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态树池(1)中的过滤介质内设有能够引导树木根部生长方向的根部障碍结构,表面覆盖栅栏结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