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方案文档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3 第三讲 课后达标训练 Word版含解析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及性质》复习提纲及高考分析.docx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及性质》复习提纲及高考分析归纳整理:索会锋2016.元月前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门课虽然是选修课程,但是在高考中作为选考题之一,占得分值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工艺》一样多,但内容比另两门选修课程要少,题型单一易解,所以复习方便,得分容易,是高考复习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复习的捷径之选,所以经郭校长和高三化学组研究决定,特归纳整理了有关该课程的知识点及高考题型分析,便于同学们寒假回家自我复习,请同学们给予重视。
高三化学组索会锋一 . 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 . 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 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 . 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 L、 M、N、 O、 P、 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 d、 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 轨道呈球形、p 轨道呈纺锤形, d 轨道和 f 轨道较复杂 . 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 3、 5、 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 36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 亚层 ) 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 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 泡利不相容原理: 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 洪特规则 : 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 :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 14)、半充满( p3、d5、f 7)、全空时 (p0、d0、f 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 54s1、29Cu [Ar]3d 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金教程高中化学高考一轮总复习(经典)课件: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33

2.现有几组物质的熔点(℃)数据:
A组
B组 C组
D组
金刚石:3550 Li:181 HF:-83 NaCl
硅晶体:1410 Na:98 HCl:-115 KCl
硼晶体:2300 K:64 HBr:-89 RbCl
二氧化硅:1723 Rb:39 HI:-51 MgO:2800 ℃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1)Ti 的氧化物和 CaO 相互作用形成钛酸盐,其晶 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 Ca2+的配位数是___1_2____,该 晶胞的化学式为__C_a_T__iO__3__。
(2)M 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s23p5,与铜形成化合 物的晶胞如图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__C__u_C_l__。
2.如图是 a、b 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①a 是晶体 ②a 是非晶体 ③b 是晶体 ④b 是非晶
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由图 a 来分析,中间有一段 温度不变但一直在吸收能量,这段就代表 a 晶体在熔化;由 b 曲线可知,温度一直在升高,所以找不出固定的熔点,b 为非晶体。
(6)非长方体晶胞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石墨晶胞每 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 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 共有,每个六边形占 1/3。
【基础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 (2)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排列。(√ ) (3)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测定其有无固定 熔、沸点。( × )
(5)D 组晶体中 NaCl、KCl、RbCl 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习题附答案

(word完整版)⾼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习题附答案《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步复习第1讲原⼦结构1题⾯(1)34.969是表⽰__________;(2)35.453是表⽰__________;(3)35是表⽰_______________;(4)35.485是表⽰__________;(5)24.23%是表⽰__________;答案:(1)34.969是表⽰同位素35Cl 的相对原⼦质量;(2)35.453是表⽰氯元素的相对原⼦质量;(3)35是表⽰35Cl 原⼦的质量数;(4)35.485是表⽰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质量;(5)24.23%是表⽰同位素37Cl 在⾃然界存在的氯元素中所占的原⼦个数百分⽐。
5题⾯已知A 、B 、C 、D 和E 5种分⼦所含原⼦数⽬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
⼜知B 、C 和D 是由两种元素的原⼦组成。
请回答:(1)组成A 分⼦的原⼦的核外电⼦排布式是;(2)B 和C 的分⼦式分别是和;C 分⼦的⽴体结构呈型,该分⼦属于分⼦(填“极性”或“⾮极性”);(3)若向D 的稀溶液中加⼊少量⼆氧化锰,有⽆⾊⽓体⽣成。
则D 的分⼦式是,该反应的化学⽅程式为;(4)若将1mol E 在氧⽓中完全燃烧,只⽣成1mol CO 2和2molH 2O ,则E 的分⼦式是。
答案:(1)1s 22s 22p 63s 23p 6 (2)HCl H 2S V 极性(3)H 2O 2 2H 2O22H 2O+O 2↑(4)CH 4O1题⾯答案:①1s 22s 22p 63s 23p 5 ②3s 23p 5 ③3 ④ⅦA ⑤10 ⑥2s 22p 6 ⑦2 ⑧0 ⑨24 ⑩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 ⑾4 2题⾯(1)砷原⼦的最外层电⼦排布式是4s 24p 3,在元素周期表中,砷元素位于_______周期族;最⾼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砷酸钠的化学式是。
最新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三化学一轮物质结构与性质学案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例1.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例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

第十二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一节原子结构与性质本节共设计1个学案[高考导航]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及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能层、能级、原子轨道和容纳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原子轨道的形状和能量高低(1)轨道形状①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
②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
(2)能量高低①相同能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 s<n p<n d<n 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2s<3s<4s<…。
③同一能层内形状相同而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n p x、n p y、n p z轨道的能量相等。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三个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构造原理示意图:②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
③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
如24Cr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而不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思考]Mn的电子排布式能否书写为1s22s22p63s23p64s23d5?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能。
当出现d能级时,虽然电子按n s、(n-1)d、n p的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 s前,如Mn:1s22s22p63s23p63d54s2正确,Mn:1s22s22p63s23p64s23d5错误。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复习教学课件(第1-5课时)

③基态、激发态及光谱示意图
对点集训
1.(2019·河南洛阳期末)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数目越多 B.某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中最高能级的符号为 3f C.3d3 表示 3d 能级上有 3 个轨道
D.ns 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
解析: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出现的机 会多,A 错误;第三能层具有的能级只有 s、p、d 三种,B 错误;3d3 表示 3d 能级上有 3 个电子,C 错误;ns 能级的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原子轨道
图可表示为
,D 正确。
2.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D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解析:①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②不符合洪特规则;④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3.(2019·河南鹤壁模拟)第四周期的元素基态原子中,4s能级只有1个电子的元 素共有( C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填充顺序——构造原理 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如图所示的排布顺序,人们把它称为 构造原理。它是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依据。
(3)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达式)
电子排布式 简化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图 (或轨道表示式) 价电子排布式
以硫原子为例 1s22s22p63s23p4
1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 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17.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课时设计] 本模块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 知学科素养落实主阵地。共设计5个课时,第1、2、3、4课时为基础梳理课, 鉴于高考中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问题难度较大,独设第5课时,通过讲 练重点突破。
2019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方案文档: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4模块综合检测(选修3)含解析.docx

模块综合检测(选修3)(时间:90分钟,满分:105分)1.(15分)(2018•山西走点中学协作体期末)现有前四周期T、X、Y、Z、W、M六种元素,已知W、Z、X、T、Y五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其中W原子的S电子总数等于p电子总数的2倍。
M原子的M能层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
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W、Z、X、T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基态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3)根据VSEPR理论,推断出由W与X两元素组成的最简单二价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 , W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 0(4)Y与T、X、Z、W所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W原子的s电子总数等于p电子总数的2倍”可知,W的电子排布式是ls22s22p2,则W是碳元素;又知“W、Z、X、T、Y五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根据元素周期律可推知Z是氮元素,X是氧元素,T是氟元素,Y是氢元素;“M 原子的M能层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则M的电子排布式是ls22s22p63s23p63d64s2,即M 是铁元素。
(1)C、N、0、F四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反常,因此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F>N>O>C o(3)C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二价阴离子是CO芥,该离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孤电子对数是0,因此其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杂化。
(4)H与F、0、N、C所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分别是HF、H2O> NH3、CH4,其中HF、出0、NH3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它们的沸点都比没有氢键的CH。
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3节晶体结构与性质考纲点击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一、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晶体非晶体结构特征结构微粒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____序排列结构微粒____序排列性质特征自范性熔点异同表现各向异性无各向异性区别方法熔点法有固定熔点无固定熔点X射线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2.晶胞(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______________。
(2)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
1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____________;2并置:所有晶胞________排列、________相同。
即时训练1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1凡是有规则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2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否有自范性3熔融态物质凝固就得到晶体4晶体有一定的熔沸点5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否具有固定的熔沸点⑥晶胞为的示意图:为阳离子,为阴离子。
以M代表阳离子,N代表阴离子。
化学式为MN2二、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1.分子晶体(1)结构特点1晶体中只含分子。
2分子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也可能有氢键。
3分子密堆积:一个分子周围通常有12个紧邻的分子。
(2)典型的分子晶体1冰:水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__________,也存在______________,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______个紧邻的水分子。
2干冰:CO2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每个CO2分子周围有____个紧邻的CO2分子。
2.原子晶体(1)结构特点1晶体中只含原子。
2原子间以____________结合。
3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2)典型的原子晶体——金刚石1碳原子取________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碳碳键之间夹角为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晶体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24D项中玻璃为非晶体。
2.(2018·衡水中学高三调研)据某科学杂志报道,国外有一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球形分子,它的分子式为C60Si60,其分子结构好似中国传统工艺品“镂雕”,经测定其中包含C60,也有Si60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有很高的熔点、很大的硬度B.该物质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该物质分子中Si60被包裹在C60里面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解析:选B。
由分子式及信息可知该物质为分子晶体,A错误,B正确;Si的原子半径大于C,所以Si60的体积大于C60的体积,C错误;相对分子质量为(12+28)×60=2400,D错误。
3.(2015·高考上海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A.溶解度:小苏打<苏打B.密度:溴乙烷>水C.硬度:晶体硅<金刚石D.碳碳键键长:乙烯>苯解析:选D。
A.小苏打能溶于水,苏打易溶于水,因此溶解度:小苏打<苏打,正确。
B.溴乙烷密度>1g/mL,而水的密度等于1g/mL,因此密度:溴乙烷>水,正确。
C.晶体硅、金刚石都是原子晶体,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由于原子半径:C<Si,所以共价键的强度:C—C>Si—Si,共价键越强,原子结合得就越牢固,物质的硬度就越大,所以物质的硬度:晶体硅<金刚石,正确。
D.乙烯分子中碳碳键是碳碳双键,而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所以键长:乙烯<苯,错误。
4.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B .固体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000℃左右C .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D .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解析:选B 。
A 项,属于分子晶体的性质;C 项,属于原子晶体的性质;D 项,属于离子晶体的性质。
5.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极性(极性或非极性)皆相同的是( )A .CO 2和SO 2B .CH 4和CH 2Cl 2C .BF 3和NH 3D .HCl 和HI解析:选D 。
A 项,CO 2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SO 2为极性分子;B 项,CH 4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CH 2Cl 2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C 项,BF 3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NH 3为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D 项,HCl 和HI 都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6.(2018·盐城高三模拟)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
钛酸钡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化学式是( )A .BaTi 8O 12B .BaTi 4O 5C .BaTi 2O 4D .BaTiO 3解析:选D 。
仔细观察钛酸钡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Ba 2+在立方体的中心,完全属于该晶胞;Ti 4+处于立方体的8个顶点,每个Ti 4+为与之相连的8个立方体所共用,即每个Ti 4+只有18属于该晶胞;O 2-处于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每条棱为4个立方体共用,即每个O 2-只有14属于该晶胞。
则晶体中Ba 2+、Ti 4+、O 2-的个数比为1∶(8×18)∶(12×14)=1∶1∶3。
7.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
如图所示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 2,每个晶胞含有4个K +和4个O -2B .晶体中每个K +周围有8个O -2,每个O -2周围有8个K +C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8个D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6个解析:选A 。
由题中的晶胞结构知:有8个K +位于顶点,6个K +位于面心,则晶胞中含有的K +数为8×18+6×12=4个;有12个O -2位于棱上,1个O -2处于中心,则晶胞中含有O -2数为12×14+1=4个,所以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 2;每个K +周围有6个O -2,每个O -2周围有6个K +,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12个。
8.根据表中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沸点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3)A .SiCl 4和AlCl 3都是分子晶体B .单质B 可能是原子晶体C .NaCl 和MgCl 2在熔融状态和溶于水时均能导电D .NaCl 的键的强度比MgCl 2的小解析:选D 。
由表中所给熔、沸点数据可知,SiCl 4和AlCl 3都为分子晶体,A 项正确;单质B 的熔、沸点很高,可能为原子晶体,B 项正确;NaCl 和MgCl 2都是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和溶于水时均能导电,C 项正确;NaCl 的熔、沸点高于MgCl 2,表明Na +与Cl -的键断裂比Mg 2+与Cl -的键断裂难,即NaCl 的键的强度大于MgCl 2,D 项错误。
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甲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B .CaF 2晶体的晶胞如图乙所示,每个CaF 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 2+C .H 原子的电子云如图丙所示,H 原子核外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D .金属Cu 中Cu 原子堆积模型如图丁所示,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每个Cu 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解析:选C 。
电子云是用来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但不代表有一个电子在那里,C 项错。
二、非选择题10.(2018·湛江毕业班调研)短周期元素X 、Y 的价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序数之比等于1∶2;元素Z 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
(1)Y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预测Na 2Y 、H 2Y 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 与X 可形成YX 2-3。
YX 2-3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Y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杂化。
写出一种由Y 的同周期元素Q 、V 形成的与YX2-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4)Y 与Z 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其晶胞边长为540.0pm ,密度为____________g·cm -3(列式并计算)。
(5)2mol 配合物[Z(NH 3)4]SO 4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N A 。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推知X 是O 元素,Y 是S 元素,Z 是Zn 元素。
(2)乙醇是极性溶剂,H 2S 是极性分子,Na 2S 是离子化合物,可看成极性很强的“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H 2S 和Na 2S 在乙醇中都应有一定的溶解度,由于Na 2S 的“极性”比H 2S要强,因此Na 2S 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比H 2S 大。
(3)YX 2-3是SO 2-3,S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孤电子对数是1,所以SO 2-3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S 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sp 3杂化。
等电子体是指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也相等的微粒,在第三周期中Cl 和P 形成的PCl 3与SO 2-3互为等电子体。
(4)晶胞中S 的个数是8×18+6×12=4,Zn 的个数是4,因此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S 。
1pm =10-10cm ,1个晶胞中有4个“ZnS ”,所以晶胞的密度ρ=m V =97g·mol -16.02×1023mol -1×4(540.0×10-10cm )3≈4.1g ·cm -3。
(5)[Zn(NH 3)4]SO 4中Zn 2+和N 原子形成4个σ键(配位键),N 和H 之间共形成12个σ键,S 和O 之间形成4个σ键,所以1个[Zn(NH 3)4]SO 4中共有20个σ键,2mol[Zn(NH 3)4]SO 4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40N A 。
答案:(1)3s 23p 4 (2)Na 2S>H 2S (3)三角锥形sp 3PCl 3 (4)ZnS 97g·mol -16.02×1023mol -1×4(540.0×10-10cm )3≈4.1(5)4011.如图为CaF 2、H 3BO 3(层状结构,层内的H 3BO 3分子通过氢键结合)、金属铜三种晶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所示的CaF 2晶体中与Ca 2+最近且等距离的F -的个数为________。
图Ⅲ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形成晶体后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数为________个。
(2)图Ⅱ所示的物质结构中最外层已达8电子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H 3BO 3晶体中B 原子个数与极性键个数比为________。
(3)金属铜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对此现象最简单的解释是用________理论。
(4)三种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晶体受热熔化时,克服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为________。
(5)已知两个距离最近的Ca 2+核间距为a×10-8cm ,结合CaF 2晶体的晶胞示意图,CaF 2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aF 2晶体中Ca 2+的配位数为8,F -的配位数为4,Ca 2+和F -个数比为1∶2;铜晶体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为上层的1、2、3,同层的4、5、6、7、8、9,下层的10、11、12,共12个。
(2)图Ⅱ中B 原子最外层三个电子形成三条共价键,最外层共6个电子,H 原子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只有氧原子形成两条共价键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H 3BO 3晶体是分子晶体,相互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每个B 原子形成三条B —O 极性键,每个O 原子形成一条O —H 极性键,共六条极性键。
(3)电子气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可以用来解释金属键的本质,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4)H 3BO 3晶体是分子晶体,熔点最低,受热熔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5)一个CaF 2晶胞中实际拥有的离子数:Ca 2+数为8×18+6×12=4,而F -数为8,从而确定1个晶胞实际拥有4个“CaF 2”,则CaF 2晶体的密度为4×78g·mol -1÷[(2a ×10-8cm)3×6.02×1023mol -1]=183.2a3g·c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