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选择题1.最能直观表示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的图是( )A.等高线地形图B.分层设色地形图C.平面图D.地形剖面图2.下面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3.读右边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①处登山最省力B.这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C.从③处登山地势和缓,最省力D.③处地形为山谷4.读右边两幅等高线地形图,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反映的实地X围比乙图小B.乙图反映的内容比甲图简略C.EF的坡度陡D.DC的坡度陡读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7题。

5.图某某顶A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 250米B.1 350米C.1 450米D.1 550米6.某学校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到此地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计划从B处出发了解山谷河流的发育状况,你认为最好的考察路径(图中虚线所标注)应该是哪一条( ) A.甲B.乙C.丙D.丁7.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大致是( )A.1 000米B.900米C.1 500米D.1 350米读右图,回答8-11题。

8.小明说自己家在图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居民区里,那么最有可能的居民区是( ) A.甲B.乙C.丙D.都有可能9.图中等高线a的海拔高度为( )A.800米B.900米C.1 000米D.1 530米10.图中的公路走向为(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自西北向东南D.自东南向西北11.关于河段①和河段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段①比河段②流速慢B.河段②的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C.河段①的源头海拔比河段②低 D.河段②流过的地形部位是山谷二、非选择题1.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地图,用直线连一连。

确定假期去某某的旅游交通路线某某市政区图到某某市部分乡镇做社会调查大比例尺军事地图制定打仗时的作战方案中国交通旅游图向旅客介绍某某的主要旅游景点等高线地形图设计登山路线某某市旅游图2.读右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政治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导入:介绍政治生活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政府的职能与责任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选举、模拟听证会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综合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

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综合探究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综合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综合探究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综合探究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综合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课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综合探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综合探究的目的是什么?概念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综合探究的概念和特点。

可以使用示例和案例说明,引导学生对综合探究的理解。

•综合探究的概念:综合探究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对一个问题或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探究的过程。

•综合探究的特点:包括综合性、深入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

方法探究(20分钟)介绍综合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1.确定主题:选取一个与政治相关的研究主题,如政治参与、政治体制等;2.收集资料:通过查找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类资料;3.分析问题: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和矛盾;4.提出假设:基于问题和矛盾,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进行论证;5.实施实验和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6.数据分析和总结:对实施实验和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结论;7.结果验证和讨论:将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验证自己的观点;8.撰写报告:将整个综合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

实践探究(20分钟)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步骤,选取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实践探究。

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并进行实验和调查等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综合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如何选择研究主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分析问题和提出假设;•如何进行实验和调查;•如何分析数据和总结结果。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

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一、认知早期文明的区域1.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西亚的__ __、北非的__ __、南亚的__ __和__ __、东亚的__ __和__ __,以及欧洲的__ __地区。

2.早期文明的两大类(1)____。

古代四大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发源于___,称为“大河文明”。

(2)____。

欧洲文明(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发源于____(即源于海洋),称为“海洋文明”。

3.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环境(1)北非(古代埃及文明):在埃及东北部的茫茫沙漠中,尼罗河蜿蜒北流。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

国家在更大规模上利用尼罗河发展灌溉农业。

(2)西亚(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的河水定期泛滥,土地肥沃。

但因这一地区干旱少雨,河水流量也不稳定,两河沿岸的农业更多依靠人工修建的灌溉系统。

(3)南亚(古代印度文明):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4)东亚(古代中国文明):远古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丰富,地势平坦,易于开垦和耕作;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气候温暖,适于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5)欧洲爱琴海地区(古代希腊文明):海岸线崎岖,天然良港众多,岛屿星罗棋布。

二、辨识早期文明的异同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标志:___的出现,____的产生,____的出现。

三、探究文明繁荣的原因——比较古代四大文明与古希腊文明◆思维延伸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相同点?亚非四大文明古国都属于大河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水源充足,水力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都位于北纬30°附近,属于北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2.东、西方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有何不同?从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不同: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西方文明以海洋为依托。

道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起决定作用,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强。

苏科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的关系

苏科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的关系

苏科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综合探究一的关系苏科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的综合探究一是整个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篇综合探究一的关系,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实用方法进行学习。

一、综合探究一的主题概述综合探究一以“我国的政治制度”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我国的国体、政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同学们要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优越性,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综合探究一的内容结构1.国体:阐述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政体:介绍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和优势,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

4.公民权利与义务:讲解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5.我国的政党制度:介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能力,以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综合探究一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我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权利与义务、政党制度等。

2.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如何把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如何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等。

四、综合探究一的学习方法和建议1.深入学习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规定。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3.对比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加深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4.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发表观点,提高思辨能力。

5.做好笔记,整理归纳,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综合探究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住这一阶段的学习,为未来深入学习政治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一 综合探究1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高中政治必修一  综合探究1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 替的一般过程。
提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 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 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 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 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 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 代替封建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课标定位 1.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 2.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素养阐释 以“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是否有悖社会发展的一 般过程”为议题,探究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增强政治认 同和培养科学精神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教材探究点一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1.查阅文献,搜集素材,通过绘图、表演等方式再现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活动的场景,比较 这些场景,交流各自的感受。
提示:要抓住各种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再现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活动 的场景。从这些场景的比较中得出,由原始社会依次发展至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十年寒知导学

1.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趋势的决定因素 (1)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 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 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023年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2023年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思想政治(必修3 RJ)
5.回顾探究过程,与同学交流你对这一论述的理解。 提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正如恩格斯这句话中反复提及的“目 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足以说明,中国共 产党就是这样一个目标坚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 谋复兴的政党。在新时代,应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 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实现伟大梦想而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 大工程;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工作方式、作风形象有新变化,素质能力有新提升。我们的事业越前
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
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这尤其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
党,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形势下,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综合探究一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 中国共产党
探究提示•研要点 探究结语•悟素能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思想政治(必修3 RJ)
探究提示•研要点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思想政治(必修3 RJ)
探究一 党在不同时期的廉政建设(教材P33) 1.如果要为改革开放时期廉政建设展览推荐展品,你会推荐哪 些?说明理由。 提示:本问题有两个关键词:“改革开放时期”和“廉政建设”。 本问题要求学生基于这两个关键词推荐合适的展品,学生推荐的展品可 以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实物,如严肃查处严重违纪 违法案件的资料、照片等,也可以是优秀共产党员的相关实物等。推荐 理由可结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1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部编版必修1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1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部编版必修1

资本主义社会: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 工业;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加速了工 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化;机器大工业由于在工场 内部实行劳动分工,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家们为了 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科学技 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一般来说,不同的民族都是依据本民族的利益、历史传统以 及国际环境来选择、设计、创造自己的社会存在形式,这里 无疑体现着自觉能动性。但是任何民族都不能违背社会发展 规律,相反,只能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 动性,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历史选择。
议题·探究
探究一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②感受:略。可从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进行比较,也可从生产 关系中人与人关系等角度比较,还可从生产力、人与人的关 系、产品的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等角度列表加以比较。
2.结合教材中的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 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
提示: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 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 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植根于中 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进步 要求的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
③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可以更加 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 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 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 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 000多年 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 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 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 摇走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1课时)
学生姓名
主备人
徐来昌
集体备课时间
2014-9-18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早期文明的区域:对比分析古代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所在的位置及诞生时间。
2、辨识早期文明的异同:从文字、工程、城市、国家机构与制度及文化上进行对比。
3、从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科学技术、制度的变化等角度探究文明繁荣的原因。
2、结合教材P28的表格,概括出三项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3、从五大文明区域中,各选出三项你认为最有特色的文明成就,并分别设计展现其特色的名片。
4、议一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文明繁荣的原因。
【分层助学】:
课内精练
1、下列地区出现奴隶制小国或城邦的先后顺序是()
①两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尼罗河流域④黄河流域
A.③①②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④①D.①②③④
2、下列考古发现可以证明我国迈入文明时代的有()
①北京人生活过的洞穴里发现厚厚的灰烬堆②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象征权力的玉器
③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宫殿④河南安阳出土的刻有甲骨文的龟甲碎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合理的解释是()
E



1、从纬度位置看,这些文明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理环境看,这些文明都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辨识早期文明的异同
文字
大型工程
城市
国家机构与制度
文化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中国
(夏商周)
西方(古希腊、罗马)
④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推动其文明高度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反思促学】:
【课后作业】:
作业本: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学习重点:对比分析古代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所在的位置及诞生时间
学习难点:辨识早期文明的异同:从文字、工程、城市、国家机构与制度及文化上进行深入对比。
学习过程
学教记录
【自主预学】:
一、认知早期文明的区域(结合图1——38)
古代文明名称
周边的河流、海洋
诞生的大致时间
诞生的地理区域
A
B
C
D
A.这是历史的巧合B.大河流域有许多城市
C.大河流域自然环境比较适宜人类居住与生产D.大河流域降水比较充沛
4、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征有()
①都处于大河流域附近②都曾经是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大帝国
③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④土地肥沃,以农业经济为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
①农耕、畜牧业的产生②文字的发明③定居生活的实现④国家的产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七天一星期制度源自()
A.两河流域的先民B.尼罗河流域的先民C.恒河流域的先民D.印度河流域的先民
7、下列关于古希Βιβλιοθήκη 文明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古希腊文明的高度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②没有奴隶劳动,就不可能有高度发展的古希腊文明③在古希腊,人人充分享有自由、平等和快乐
三、探究文明繁荣的原因(以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中国文明发展为例)
古希腊
古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繁荣时间
地形特征
周边河流或海洋
文明发展的原因
归纳
影响文明繁荣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堂导学】:
1、结合图1-38,回忆七年级学过的“五带”的划分。说说这些文明大致位于“五带”中的哪一个带内?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尝试说明为什么这些地域会成为孕育人类早期文明的摇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