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02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A.日晷B.沙漏C.电子手表D.铯原子钟2.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是()A.40次B.140次C.70次D.200次3.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D.量程15cm,分度值0.5mm4.下列情况中只是由于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5.正常情况下,人每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A.3分B.3秒C.300秒D.0.1时6.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A.18nmB.18mmC.18cmD.18dm7.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近代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述各项贡献中属于爱因斯坦发现的规律是()A.狭义和广义相对论B.日心说C.万有引力定律D.阿基米德原理8.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米B.分米C.厘米D.微米9.用一根直尺和一把三角尺测量球的直径,如下图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B.C.D.10.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是测量长度的仪器B.打点计时器是测量质量的仪器C.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均匀的D.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相邻两点的距离总是相等的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32分)11.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
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________;一节课的时间约为40________;一场电影的时间约为1.5________;燃完一炷香的时间约为60________。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1章综合测试试卷02及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俄罗斯曾使用X-101巡航导弹对叙利亚进行了轰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可以把它看成质点B.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C.研究该导弹飞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D.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2.如图所示,2018年12月9日,海军第31批护航编队从湛江某军港解缆启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时。
进行了伴随护航、随船护卫、编组协同和武力营救、直升机搭载特战队员空对海射击等实战课题演练,强化“舰、艇、机、特”之间的协同配合,不断提升应对海上多种威胁的能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队员在维护直升机时直升机可看作质点B.确定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作质点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作质点D.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3.关于质点的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只要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一定相等C.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总是在变化D.平均速率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4.做直线运动的一质点经过某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在经过该点后的1 s内的位移是1 mB.它在经过该点前的1 s内的位移是1 mC.它在以过该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 s内的位移是1 mD.若从该点开始匀速行驶1 s,它在1 s内的位移是1 m5.某中学组织了一次迷你马拉松比赛,男生组的路线设置是“起点(校田径场主席台前发令处)出发→绕田径场1圈→绕校园1圈→绕田径场1圈→终点(校田径场主席台前发令处)大约2 000 m”。
有位男生的成绩是10 min,在跨越终点线时速度是9 m/s。
关于上述情景,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2 000 m 是指位移的大小B .该同学的平均速度约为3.3 m/sC .9 m/s 是指瞬时速度D .在整个过程中该男生一定不能被看作质点6.一物体以6 m/s 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 后,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 ;若增大木板的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 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 后,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 。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综合测试卷+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10题每个2分,11-20题每个4分,每题可能存在多个答案,答错或多答不给分,全部选对的得2分或4分,答不全的得1分或2分)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位移是5m B.路程是5mC.位移大小是3mD.以上均不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9.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76km/h是平均速度B.76km/h是瞬时速度C.600m/s是瞬时速度D.600m/s是平均速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 .2/)(21v v -B .2/)(21v v +C .)/()(2121v v v v +-D .)/(22121v v v v +12.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相等C .平均速度变化量相等D .位移变化量相等14.某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1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6.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1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 .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 .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 .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 .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 .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 .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20.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 为第Ⅰ段,第3、4s 为第Ⅱ段,第5s 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s 与第5s 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s 的加速度大于第5s 的加速度C .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 .第Ⅰ段和第Ⅲl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21.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4m/s ,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8m/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期第一章 综合测试

第一章综合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起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则前、后两次乘客采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站台,对面火车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C.两次都是对面站台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答案】D【点拨】运动是相对的,前、后两次乘客采用的参考系分别为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答案】A【点拨】由v-t图象可知,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3.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C.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答案】C【点拨】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当物体做其他形式的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总小于路程.4.子弹以900 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使,时快时慢,20 min行使了18 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 km/h,则()A.900 m/s是平均速度,54 km/h是平均速度B.900 m/s是瞬时速度,54 km/h是瞬时速度C.900 m/s是平均速度,54 km/h是瞬时速度D.900 m/s 是瞬时速度,54 km/h是平均速度【答案】D【点拨】由题设可知,900 m/s是某位置的速度,属于瞬时速度,54 km/h是某过程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5.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飞往火星宇宙飞船的最佳运行轨道B.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C.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D.跳水运动员完成跳水动作【答案】BD【点拨】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必须要考虑卫星的大小,此时卫星不能看成质点;跳水运动员完成跳水动作时,身体在空中有翻转动作,也不能看成质点.6.如下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答案】AD【点拨】由图可知,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7.下列物体运动的情况中,可能存在的是()A.某时刻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不变B.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速度仍变化C.物体速度恒定,但其速率有可能变化D.物体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在减小【答案】BD【点拨】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时,速度的方向可以变化,因此,速度仍可以变化;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减小,但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的速度仍在增大.8.如下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线做出的以下几个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答案】BD【点拨】由图可知,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速度为负值),在t=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在t=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位移最大).9.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B.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答案】BC【点拨】由于打点的时间间隔相同,因此,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位移小),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三、实验题(18分)10.(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 V的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的____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2)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C、……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如下图所示.①由图可以知道,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s,纸带做的是______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②可求出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D点到G 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即小数点后应保留几位小数).【答案】交流交流(2)①0.1加速②0.1370.217说明:后两空必须有三位有效数字,但估读位允许±0.002.四、计算题(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8分)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他的平均速度只有30 km/h,如果他仍然打算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那么在后半段路程里他开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2.(18分)在距离斜坡底端10 m的山坡上,一辆小车以4 m/s 的速度匀速向上行驶,5 s后,小车又以2 m/s的速度匀速向下行驶.设小车做直线运动且位移和运动方向都以沿斜坡向下为正方向,试作出小车在这20 s内的s-t图象和v-t图象,并由图象再确定小车在20 s末的位置.【点拨】在前5s内小车运动的位移x1=v1t1=(-4)×5 m=-20 m,方向沿斜坡向上;在后15 s内小车运动的位移x2=v2t2=2×15 m=30 m,方向沿斜坡向下;以小车的出发点作为坐标原点,在这20 s内小车的s-t图象和v -t图象如下图(1)和图(2)所示.由图可知小车在这20 s内的位移s=10 m,方向沿斜坡向下,即第20 s末小车处于斜坡底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选择题1.下列有助于我们减少摩擦力的做法是____。
A.交换位置B. 涂润滑油C. 手插手尝试答案:B2.力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有引力、弹力、重力、摩擦力等。
下面的说法可信的是____。
A. 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一种力B. 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物体的施力方向C. 摩擦力总是指向物体的运动方向答案:A3.消除火灾的方法有很多,什么方法最基本、最有效?A. 泼水B. 打气枪C. 滚地毯答案:A填空题1.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受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移动____答案:距离2.当下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f=80N 时,物体受到上拉力的大小为 Fg=__N,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为向上/向下。
答案:80,向下解答题1. 请分别说明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发生的条件及其特点。
答案:静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但未发生相对运动的状态。
当我们用力推物体,物体表面所受的摩擦力和我们推的方向相反,直到我们的用力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才会开始运动。
静摩擦力发生的条件为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接触,且有不为零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使物体不能相对运动。
静摩擦力大小最大值和物体间压力成比例,其最大值为静摩擦力系数和物体间垂直压力的积。
动摩擦力:当我们用力推动物体时,摩擦力大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直到减少到了一定程度,使得物体定速运动。
动摩擦力只有物体进行相对运动时才会产生,且一般小于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没有最大值。
动摩擦力方向总是相反于物体的运动方向。
2.请简述炭疽病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分别是什么,应如何做好预防工作?答案:炭疽病传播途径:通过与受感染的动物接触、吃或接触到受感染的肉、吸入炭疽杆菌孢子等方式感染。
炭疽病的预防工作应主要通过加强畜牧业生产管理,防止和治疗动物疾病、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等措施,增强公众对炭疽病的防范和认识。
艾滋病传播途径:血液(输血、毒针)、母婴传播、性行为以及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试题(满分100分, 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远山C.动车D.树木2.小明和家人在湖里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垂柳B.他乘坐的船C.河岸D.天上飞过的飞机3.如图所示,“神舟十六号”正在靠拢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交会对接。
我们说景海鹏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天舟六号B.天和核心舱C.神舟十五号D.神舟十六号4.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作为国际友好使者,在对外友好关系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熊猫宝宝刚出生时体重仅有100 g左右。
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刚出生的熊猫的头部直径约为 ( )A.2.5 mmB.2.5 cmC.5 cmD.10 cm5.小明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大拇指和中指两指尖之间的最大距离,实验中,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16.50 mmB.16.50 cmC.16.5 cmD.16.50 dm6.关于平均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表示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把几个物体的速度相加求平均值C.平均速度只能用来描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D.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7.汽车以6 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 m的斜坡,经10 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0 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6 s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7.5 m/sB.8 m/sC.6.25 m/sD.3.75 m/s8.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 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9.A、B是一条平直公路上的两块路牌,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由右向左经过B路牌时,一只小鸟恰好自A路牌向B路牌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度飞回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
人教版初一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是力的基本单位?A. 安培B. 牛顿C. 焦耳D. 瓦特【答案】B2. 下列哪种现象说明了物体具有惯性?A. 抛出的篮球会落地B. 正在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C. 推动静止的箱子需要较大的力D. 骑自行车时,若紧急刹车,人体会向前倾斜【答案】D3. 下列哪种情况下,两个物体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力?A. 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B. 相互接触但接触面光滑C. 有相对运动或趋势D. 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答案】B二、填空题1. 力的国际单位是____,符号为____。
【答案】牛顿,N2.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____。
【答案】惯性3.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____;两物体接触面____;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____。
【答案】接触,粗糙,趋势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请简要说明惯性的概念及作用。
【答案】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 请简要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答案】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两物体相互挤压且有相对运动或趋势。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四、计算题1. 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受到一个力为10N的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所以a=F/m=10N/2kg=5m/s²。
2. 一个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摩擦力为2N,求木块的最大静压力。
【答案】最大静压力等于摩擦力,所以最大静压力为2N。
五、实验题1. 实验目的是什么?【答案】实验目的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请简述实验步骤。
【答案】(1) 将木块放在水平面上,测量摩擦力大小;(2) 在木块下垫上不同粗糙程度的纸张,重复测量摩擦力大小;(3) 分析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2023年12月5日7时33分,星河动力航天公司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顺利将天雁16号和星池一号A星同时送入500 km高度的晨昏轨道,在该轨道上卫星可以永沐阳光,获得持久动力。
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若认为天雁16号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发射架C.星池一号A星D.太阳2.2023年7月,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其各项性能指标国际领先,为我们国家的空天往返系统以及超高声速飞行器的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超高速风洞可复现约30倍声速飞行条件,在飞行器研制过程中,需要将飞行器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行器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关于这一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B.风相对于飞行器模型是静止的C.飞行器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D.飞行器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3.[真实情境题航天科技]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如图为工作人员在返回舱外的情景,请你估测图中返回舱的高度为()(第3题)A.0.5 mB.2.5 mC.5 mD.10 m4.[真实情境题日常生活][2024南宁校级期末]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八年级体育测试。
关于小明的成绩,以下记录符合实际的是()A.实心球的成绩为40 mB.立定跳远的成绩为10 mC.在1 s时间内跳绳100次D.1 000 m跑步用时为4 min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5.[2023鄂州期末]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的公式v=st()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此物体的速度就越大B.物体用时越短,此物体的速度就越大C.此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D.此物体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6.如图所示,是货车师傅驾车送货时所经过的两个交通标志牌,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重庆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第6题)A.15 minB.75 minC.120 minD.90 min7.[物理思维]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做法对于减小误差没有帮助的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B.使用分度值更大的测量工具C.改进和优化测量方法D.使用分度值更小的测量工具8.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2 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运动员10 s跑完100 m,三者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羚羊、运动员、汽车C.羚羊、汽车、运动员D.汽车、运动员、羚羊9.[2023成都校级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且测得通过AB段的时间t AB=2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A·课程标准检测(60分)
一.精心选一选(3分×10=30分)
1.1999年8月17日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2.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3.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A.提高装饰的效果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减小声音的反射 D.增加声音的响度
4.如图6-1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5.全班同学在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唱歌同学的声带在振动
B.歌声宏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D.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
6.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6-2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7.“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8.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B.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C.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朵的噪声
D.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谈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9.如图6-3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10.(多选)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二.耐心填一填(3分×6=18分)
11.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显示,如图6-4是测量船利用超声测位仪测定海深的示意图,测量中,探测系统
必须探测的物理量是_______和_______,而中央处理器只需运用______这一简单公式进行运算就能显示出海深.
12.如图6-5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6-6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
14.一名男低音歌手正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歌手.的音调高,的响度大.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效应.
15.用鼓锤敲鼓,鼓就发出声音,这时将细砂放在鼓面上,会看到砂粒在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声音通过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当鼓面发声也停止了.
16.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中国传统中医中“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__.
三.实验探究(6分)
17.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6分)
18.有一首校园歌曲《童年》中,歌词是这样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吱吱喳喳嗄嗄写个不停.”分析歌词的内容异找出哪些物体发出了声音,发声体分别是什么?
B·创新思维拓展(40分)
五.认真选一选(4分×2=8分)
19.下列实验活动,不能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能够听到清脆的声音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雨天先看到闪电,几秒钟后才听到远处的雷声
D.把一个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20.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雷电后,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反射 B.多次打雷的原因
C.双耳效应 D.雷声分裂所致
六.细心填一填(4分×2=8分)
21.如图6-7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你会发现
.
22.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吸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_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
七.科学探究(8分)
23.如图6-8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
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
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
(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
(3)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竹笛相似?请你举出一例_________.
八.综合应用(4分×4=16分)
2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6-9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窗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能看见室外的鸟儿,而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5.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能不能在听见枪声时按下跑表,若不能,应该如何记时,为什么?
26.英模报告团在礼堂里作报告,同时用播音器直接播出.试问坐在离报告人40m远处的听众和离礼堂400km远的收音机前的听众谁先听到报告(
已知s
m
v/
340
=
空气,s
m
v/
10
38
⨯
=
电波
)
27.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时候,如图6-10所示,注意听能听到“嗡嗡”的声音,整个灌水过程中声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