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
梅花 教案

梅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梅花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梅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优美意境。
(2)介绍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使学生对梅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以及学生对梅花
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梅花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课件

读准字音
数(shù) 凌(líng)
读出节奏
《梅花》诵读
读出节奏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读通诗意
Hale Waihona Puke 数枝:几枝。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 为:因为。 暗香:淡淡的花香。
读通诗意
墙角有几枝梅花, 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而是花, 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过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梅 花
作者简介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 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一生主张变法,试图改变国家贫 困落后的面貌,但遭到大官僚、大 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
王安石
读准字音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读准字音
墙(qiáng)角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教学研讨: 说课与反思
1.上课教师说课。 2.上课教师做教学反思。
教学研讨
感谢你的参与 期待下次再见
赏梅悟情
白梅
赏梅悟情
红梅
赏梅悟情
梅花图
耐寒 清香 素雅 高洁
赏梅悟情
诗人借梅花表达自己做人理想:
表达了作者坚持自我的信念,诗人通过 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 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 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 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 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美丽,培养学生对梅花的观察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通过学习梅花,引导学生品味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课文《梅花》的教材。
2.一瓶梅花和一盆盛满水的花瓶。
3.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工具。
4.学生用的毛笔和墨水或水彩画。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10分钟)1.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梅花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师介绍课文《梅花》,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Step 2: 梅花特点讨论 (15分钟)1.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梅花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梅花的颜色、形状、花瓣等特点。
2.学生观察梅花的图片,并通过口述形容梅花的特点。
Step 3: 听读课文 (15分钟)1.教师放音频或朗读课文《梅花》。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教师解读生词和生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Step 4: 梅花的写作 (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用毛笔和墨水或水彩画,画一朵梅花。
2.学生观察梅花的图片,并试着用画笔模仿梅花的形状和花瓣。
3.学生观察梅花的图片,并试着用文字描绘梅花的特点和美丽。
可以用诗歌、散文或自由句的形式表达。
Step 5: 分享和展示 (10分钟)1.学生将他们的作品贴在黑板或课堂展示区。
2.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的观察和描述,教师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Step 6: 梅花的赏析 (15分钟)1.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名家对梅花的诗词赏析,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和艺术之美。
3.学生根据自己对梅花的感受和观察,自由发挥写一段关于梅花的文字。
Step 7: 总结与评价 (5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他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等。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在家中再次观察梅花,并用诗歌、散文或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感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精选13篇)《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设计篇1(一)兴趣导入1、引言(PPT1)。
同学们,大家喜欢花吗?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花在百花凋零的寒冷的早春季节,迎风傲雪独自开放,它是什么花?它,就是梅花。
我们来认识梅花。
2、简介梅花(点击PPT2、3、4,出示梅花图):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
湖北地区2至3月开花。
武汉磨山有座梅园,每年梅花开放季节都会举办“梅花节”。
大多数的花都是在春天天气暖和了才开放(春暖花开),而梅花却不一样,它不畏寒冷,越是天寒地冻,它开得越好,它是最有骨气的花!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梅花曾经被定为我国的“国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因而,梅花为历代诗人所吟诵。
3、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赞美梅花的诗中,王安石的《梅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点击PPT5、6)2、介绍作者(PPT7)王安石是距今900多年前的江西抚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两次担任宰相,他积极推行革新,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
他的诗作内容充实,语言精炼,艺术造诣极高。
请打开书P125,生自由读,边读边学习生字,指名读、领读、记字形。
3、讲解生字(PPT8)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为”是多音字,因为的“为”,在这里读作wei,另外一个读音“为什么”的“为”;诗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hù,不读shǔ。
“梅、角、寒、雪”,可用熟字换偏旁(梅);讲故事(寒:房子里一个人,身上盖了一层又一层的草,还是结冰了。
表示寒冷。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梅花》教学设计

《梅花》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
)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梅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对于梅花的欣赏能力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理解并朗读课文。
3.写句子描写梅花。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朗读课文。
2.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描写梅花。
3.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本《梅花》的教学挂图。
2.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梅花的形态和花色。
3.一些已经剪好和摆放在花瓶中的梅花。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问答引入梅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简要介绍梅花,并询问学生对梅花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通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 (1)教师呈现《梅花》的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梅花的美丽。
(2)教师读一遍课文,引导学生听读。
(3)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梅花特点的句子。
3.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1)教师提问:"学过《梅花》这篇课文后,你们了解了哪些梅花的特点?”(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引导。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生长环境。
4.观察及口头表达(让学生观察并用简单句子描写观察到的梅花。
)(1)教师展示摆放在花瓶中的梅花,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梅花有什么特点?"(3)学生依次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提问引导。
(4)教师鼓励学生用简单句子描述梅花的形态、香味等特点。
5.书写小练习(让学生完成书写练习,巩固对梅花特点的理解。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在练习纸上书写描写梅花的句子,帮助学生将观察到的特点用语言描述出来。
6.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互相分享。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写的描写梅花的句子,并互相分享彼此的成果。
7.家庭作业(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布置植物图画比赛,鼓励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图画,并写上对植物的独特描写。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梅花》教学教案-word文档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梅花》教学教案导语:教案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很重要的地位,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梅花》教学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2.通过创编《春晓》,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3.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学重点:学习歌谱。
教学难点: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教材分析: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
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乐句的“墙”字,用了切分节奏,在以mi为主的一拍半中,又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的 fa,强调了第一个字的语气,使音乐显得有生气。
第二乐句在节奏上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保持了旋律进行的统一。
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同前一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把情绪推向了**,表现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第二乐句旋律逐渐下行,结束在主音上。
第二乐段又反复了一遍,更加突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梅花》欣赏,(从形状、种类、香味、特性等方面加以介绍)导入新课教学。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
如:毛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梅花》,就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2.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教学要求: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老师朗诵王安石的诗《梅花》,同学们对梅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梅花》歌曲学习1.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初中语文二年级《梅花》教育教学课件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 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高 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 一样,处于艰巨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
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画,却自有深 致,耐人寻味。立在偏僻乃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 放,远远地向众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 世之人。
感谢观看
叁
梅花丨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由于。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肆
梅花丨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 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 由于模糊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伍
梅花丨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意气消沉,舍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 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巨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未琢极简国潮国风诗词赏析梅花
目录
壹·原文 贰·作者 叁·注释 肆·译文 伍·赏析
பைடு நூலகம் 壹
梅花丨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贰
梅花丨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
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众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 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 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 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xx》教学
反思
《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
以下为您带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花》教学反思,欢迎浏览!
一、在精心创设情境中,引入诗境。
古诗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是古诗的生命,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爱憎和感叹。
要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那就得把古诗描写的诗境先推到学生面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一种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百花凋零的情景,接着又出现了美丽的梅花,与前面创设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梅花》的诗境。
二、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体会诗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我也注重了读的层次性,从读准、读通顺到读出诗的节奏),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接着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
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
情。
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
二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三、在富有个性的表演中,感悟诗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
我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
再加上音乐渲染,让学生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四、突出语文的实践性。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动口、动脑、动手,读、画、议、写,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多种能力,如:朗读能力、识字能力、思维能力等。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
力、朗读能力等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时间的分配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在识字环节中用了较短的时间,写字环节指导上还未十分到位,希望以后在教学上能多研究,多琢磨,让古诗教学更具有魅力,使学生爱上古诗,感受中国诗歌文化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