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四大名著与中国社会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及其代表作分析

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及其代表作分析

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及其代表作分析本文将介绍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即《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并分析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1. 《红楼梦》1.1 简介《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为中心,描绘了封建社会内部矛盾和灭亡的悲剧。

1.2 主题与意义•揭示了封建社会内外在战争、经济和政治方面存在的种种危机,并反映出满清王朝执政时期社会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的尖锐现实。

•引发读者对于人性、情感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冲突的思考。

2. 《西游记》2.1 简介《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通过描绘孙悟空等主要人物的西方取经之旅,展现了佛教与道教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探讨了人性的善恶、修行的归向以及对于追求真理和救赎的渴望。

•传递出正能量,强调团结、友爱、勇气和努力顽强拼搏等价值观。

3. 《水浒传》3.1 简介《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史诗小说,也称为《忠义水浒连环图》。

故事讲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联合起来反抗压迫,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壮举。

3.2 主题与意义•强调了公義正義,在人物塑造上赞美真实坚持正义良知者,并批判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提倡民主平等思想,鼓舞人民勇敢反抗不公不义。

4. 《三国演义》4.1 简介《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背景,描述了刘备、关羽、张飞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展现了英雄豪杰的忠诚和智慧。

•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历史变革时期,并探讨了人性、权谋、忠诚和军事战略等议题。

•强调团结合作、智勇双全以及文化胜于武力的重要性。

总结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与深刻的思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

通过分析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并从中汲取启示和智慧。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反映社会基本形态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人们只关注到四大名著的艺术成就,实际上四大名著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及晋朝开国历史。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三国演义》反映的政治斗争或是权力斗争的你死我活,提示出政治斗争的极其残酷性。

这种斗争,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所不同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而已。

《红楼梦》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内容“大旨谈情”,所写之事皆为贾家、王家、薛家、史家四大封建贵族的家庭生活,实际则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富裕阶层或是贵族阶层的生活。

这些富裕家庭或是贵族们一边是锦衣玉食,一边是欺压百姓,奴役人民。

这样的阶层,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所不同的是,各个历史时期富裕阶层或是贵族阶层的具体生活形式有所差异而已。

《水浒传》与《红楼梦》形成鲜明对比,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反映了当时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往往最为不幸,要承受着上层社会的压榨与欺凌,当走头无路时,他们只有聚合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于是与统治阶级水火不容。

这样的阶层,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所不同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底层人们的具体生活形式有所差异而已。

国学常识四大名著解说

国学常识四大名著解说

国学常识四大名著解说国学常识四大名著解说引导语:四大名著又称四大小说,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国学常识四大名著解说,欢迎阅读!四大名著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四大名著说法起源“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并把《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著”。

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叫王世贞,他最先提出了”四大奇书“这个名词,但他讲的“四大奇书”,指的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而冯梦龙在王世贞之后,也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而他指的则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李渔则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演义》)卷首作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

冯犹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

两人之论各异。

愚谓书之奇当从其类。

《水浒》在小说家,与经史不类;《西厢》系词曲,与小说又不类。

今将从其类以配其奇,则冯说为近是。

”可以看出,李渔并不赞成昔弇州先生(即王世贞)的说法,他认为《史记》、《南华》(即《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并不是同类著作,其中《史记》为历史散文,《庄子》是哲学散文集,《西厢记》则属戏曲剧本,因此不能放在一起并称“奇书”;而冯梦龙所评“奇书”,则属于同一个类型的书,都是长篇通俗小说,同样反映了共同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普通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可以放在一起并称为“四大奇书”。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分析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分析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分析引言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是由《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组成的四大名著。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杰作,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析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1.《红楼梦》1.1 红楼梦的情节和人物塑造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作品,被誉为中华文化的巅峰之作。

小说通过宏大的情节和精致的人物塑造,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爱情纠葛。

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对人性、爱情、宗法制度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2 文化价值《红楼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作品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让人们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在描述爱情和婚姻问题上,小说探讨了自由婚姻和妇女权益的重要性,对后来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红楼梦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如写意画、诗词风格等,对中国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3 社会影响《红楼梦》不仅在文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社会层面掀起了广泛的讨论。

小说中展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封建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也被人们所喜爱,成为了社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红楼梦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国国内,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研究。

2.《西游记》2.1 西游记的故事背景《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是民间故事《大话西游》的前身。

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进行西天取经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善良。

2.2 文化价值《西游记》通过对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刻画,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对社会的批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孙悟空,他的形象不仅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

小说中抱持善良和正直的主题,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 社会影响《西游记》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小说中描绘了师徒四人的团结合作和互相帮助,这一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广为流传。

四大名著究竟对中国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四大名著究竟对中国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笔迹学家韩进
越是自卑的人,越需要向世人显示自己的尊贵。

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越少,我们就越渴望拿出些好货色向全世界炫耀,四大名著就是我们念念不忘的宝贝。

可是,四大名著究竟宣扬了些什么内容,对中国社会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
用?
中国在汉代、唐朝时期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后来就步伐慢下来了。

为什么发展慢了呢?因为别国、别民族走的是直线路,而我们走的是圆圈路,我们像磨道的驴,总是在老地方转圈儿。

在我们转圈的过程中,四大名著起了不小的作用。

《三国演义》,宣扬的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合——分,合——分——合,反正是一个圆圈,反复循环,结局没有变化。

《水浒传》,宣扬的是顺民——造反——招安后的顺民,也是一个圆圈,没
有变化。

《西游记》,宣扬的是造反大闹天宫——赎罪取经——终成正果,其实与《水
浒传》一样,也是一个圆圈。

《红楼梦》是虚无——真实——虚无,一切都没有意义,什么都是空的。

我认为,四大名著里缺乏一种向上的精神,积极进取的品格!这种圆圈规律的世界观,使中国人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土里刨食,鼠目寸光!
我们需要突破圆圈路,像切线一样飞射出去!像太空探测器那样飞出“地球”
的轨道!
四大名著确实是很有价值的文学名著,但如果我们只是沾沾自喜,不认识其
缺陷,恐怕于改造民族的落后性很不利。

四大名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四大名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四大名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杰作,更是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面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红楼梦》。

这部小说以贾府和荣府两个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衰落。

小说中的贾府是一个富有世家,代表了封建社会的贵族阶层。

贾府内部的宴会、婚礼等场景描写了封建社会的奢靡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

另一方面,小说中的荣府则代表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荣府的破败和荣府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和家族衰落。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西游记》。

这部小说以唐朝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等人的西天取经之旅。

小说中的西天取经其实是对唐朝历史的一种寓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而西天取经则象征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小说中的各种妖魔鬼怪以及孙悟空等人的斗争,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动荡和战乱。

而唐僧的智慧和慈悲则代表了唐朝文化的博大精深。

接着,我们来看看《水浒传》。

这部小说以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宋江等英雄的故事。

小说中的水泊梁山是一个农民起义的根据地,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反抗和斗争。

而宋江等英雄的形象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薄云天和忠诚精神。

同时,小说中的官府和黑社会的斗争也反映了宋朝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三国演义》。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的故事。

小说中的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小说中的各种战争和政治斗争,反映了三国时期的乱世和英雄豪杰的崛起。

同时,小说中的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臣关系和忠诚精神。

通过对四大名著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它们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面貌。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文化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文化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文化影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化和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对文化的影响。

一、《红楼梦》的文化影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描写而脍炙人口。

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首先,《红楼梦》塑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

这些角色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形象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

其次,《红楼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说中大量运用诗词歌赋和隐喻,使作品的艺术性得以提升。

这种优雅的叙事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方向。

二、《西游记》的文化影响《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主人公的取经之路。

它以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和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

首先,《西游记》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夸张的幽默表达,给人以欢乐愉悦的感觉。

小说中的孙悟空以其机智聪明和顽皮调皮的性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种轻松幽默的叙事风格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并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其次,《西游记》通过描绘各种神话传说和传统民间故事,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小说中的妖怪、佛祖、真君等神话人物充斥着整个故事,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传统元素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水浒传》的文化影响《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古典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宏大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首先,《水浒传》通过塑造一批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英雄主义的追求。

小说中的武松、林冲等英雄人物以其勇敢和正直的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典型人物。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与其文化解读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与其文化解读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与其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演变,留下了众多经典之作。

其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精彩的文学创作,更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这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要背景,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角色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沉沦凋落。

《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堕落,对婚姻、家族、礼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同时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存在价值。

这部作品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作,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难得的文化财富。

《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在16世纪创作的。

这部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主要角色的西天取经之旅为故事主线,通过一系列的奇幻冒险和战斗,展现了人性的善恶与道德的力量。

《西游记》结合了佛教、道教、民间故事等元素,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中国古代神话文化的重要解读。

它意味着人们对自身与命运的思考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种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又一部经典之作,是元代施耐庵所创作的。

这部小说以108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他们的成长、奋斗和牺牲,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水浒传》以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入的人物描写而闻名,同时也传达了许多正能量的价值观念,如忠诚、正义和勇敢等。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描写历史的小说,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精神世界的一次重要解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创作的。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乱世为背景,通过刘备、曹操、孙权等一系列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示了权谋和智慧之间的较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传统路子,对人世生活和大转折的反思
▪ 西游记的宗教性反思
➢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 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 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 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 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 创作与作者的生活体验的关系 ➢ 作品的反思性与宗教性 ➢ 作品的时空深邃感 ➢ 文化实践的总结和思考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五)小说的文化价值
➢ 文化实践的总结和思考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 《水浒》被列入禁书,挂羊头、卖狗肉,讲的是忠义,做得是 杀人放火、拦路抢劫、开黑店、卖人肉包子、劫法场。 什么叫“替天行道”?关于“道”的理解,已是人言言殊, 更何况如何“行道”,又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四)小说的社会价值
➢ 世俗生活的舞台展现,世情世态的历史记载
世俗争斗百态,世俗式宗教,终极人生的宗教反思 平民、精英、贵族与神魔的生活理念与追求
➢ 稗官野史的价值 ➢ 宗教、信仰、饮食、文化在生活中的践行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五)小说的文化价值
走出传统路子,对人世生活和大转折的反思
▪ 水浒传
➢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 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 然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
➢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3、演变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一样,由民间口头文学
发展演变最后由文人改写成鸿篇巨制,它的成书经 历了自宋至明数百年。 中国古代社会中浪荡底层的游民价值思想 水浒世界奉行江湖道德而非法制观念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六)名著作者及版本流变
➢ 《三国演义》的主题创作背景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三)小说的流变
➢ 小说主体的变迁 ➢ 举例:红楼
“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 此套者”,“不比那些胡 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 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 套之旧稿.”
“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 女, 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 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 可胜数.至 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 以致满纸 潘安, 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 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 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 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 即理.故逐一 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孔明)
前言:戏说四大名著
▪ (三)四大名著主题什么?
➢ 最黑社会的答案:
西游:(俺们天上有人) 红楼:(俺们朝廷里有人) 水浒:(俺们江湖上有人) 三国:(俺们有的是人!)
前言:戏说四大名著
▪ (三)四大名著主题什么?
➢ 最“批判”的答案:
西游:(公款旅游) 红楼:(公款嫖娼) 水浒:(公款吃喝) 三国:(为了公款旅游、公款嫖娼、公款吃喝而奋
走出传统路子,对人世生活和大转折的反思
▪ 红楼梦
➢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 净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二)中国小说的创作背景
➢ 说唱艺术到文人创作:传唱到文人生活经历的 融入
元末的话本 说唱艺人 文人与艺人的地位 正统文人的“事业”与非主流文人的创作 小说地位的变迁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三)小说的流变
➢ 小说主体的变迁
志怪小说到世情小说:从鬼神妖魔——超世俗的人情——世 俗世态
➢ 神魔小说,英雄传奇,世情生活
神魔之战、草莽英雄、乱世豪杰,贵族生活。
➢ 小说取材,都经历了由写神鬼怪异到写英雄传奇最后 到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三个大的阶段。
➢ 古代小说思想倾向千差万别。大抵神鬼志怪小说出现在封建社 会前期,总的思想倾向是宣传天道有常的循环报应思想,与封 建社会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期是相合拍的。
➢ 英雄传奇出现在封建社会中晚期,虽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某些方 面的揭露与抗议,总的倾向却脱不了“惩恶扬善的大框子,到 了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的现实生活和时代的思想潮流,都在否 定着这个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前言:戏说四大名著
▪ (三)四大名著主题什么?
➢ 最点题的答案:
西游:(疯狂的猴子) 红楼:(疯狂的石头) 水浒:(杀杀人,喝喝酒) 三国:(大哥,我们动手吧)
前言:戏说四大名著
▪ (三)四大名著主题什么?
➢ 最时尚的答案:
西游:(三藏的团队管理艺术浅析) 红楼:(败家子是怎样炼成的) 水浒:(兄弟连) 三国:(记实文学:是金子总会发光---记农村青年
▪ (七)红楼梦的成书、学术地位和宿命情结 ➢ 红楼梦的社会地位
艺术成就
➢ 人物是类型化还是典型化,这是古典小说与近代小说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大体上由《红楼梦》作为分水岭的。
➢ 布局首先必须服从于表达主题的需要。
《三国》的主题,从政治方面去看,是民众对仁政的向往; 从历史方面来看,是要表达一种“天下惟有德者居之”的观 念;从道德方面来说,是要称扬一种生死相托、患难与共的 人际关系。
主题通过全书“尊刘贬曹”的总体倾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种主题与三国纷争的实际结局相比较,不能不给小说带来 浓郁的悲剧色彩,天下最后竟统一于窃国大盗,邪恶战胜了 仁义。人谋不敌天命,人不能与命争。这就规定了《三国》 全书的悲剧色彩。
➢ 英雄、好汉权术与造反的可操作性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六)名著作者及版本流变
➢ 《水浒传》作者、版本及题材演变
1、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 罗贯中著: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 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李贽《忠义水浒传序》 ➢ 施耐庵著、罗贯中序:金圣叹《水浒传序》 ➢ 施耐庵著: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七)红楼梦的成书、学术地位和宿命情结
➢ 红楼梦的社会地位:现实主义的重要转向
《红楼梦》与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终结 红楼梦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中介,为近代小说开了先河,首先
是因为它是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汲取题材。
➢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
施耐庵生平事迹至今知之甚少,只知与罗贯中同时, 据传曾参加过农民起义。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六)名著作者及版本流变
➢ 《水浒传》作者、版本及题材演变
2、版本
➢ 一百五十回《忠义水浒传》,前署“东原罗贯中编辑” ➢ 明崇祯末与《三国演义》合刻《英雄谱》,称“英雄谱”本 ➢ 一百十回《忠义水浒传》,亦称“英雄谱”本,内容与百十五
▪ (四)四大名著告诉我们什么?
➢ 西游:(猴子被人驯服) ➢ 红楼:(男人被女人驯服) ➢ 水浒:(好汉被官府驯服) ➢ 三国:(和平被战争驯服)
前言:戏说四大名著
▪ (四)四大名著告诉我们什么?
➢ 红楼:(亲戚靠不住) ➢ 西游:(神仙靠不住) ➢ 三国:(战友靠不住) ➢ 水浒:(老大靠不住)
《三国演义》,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历史长篇小说,同时也 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
乱世题材取向:
➢ 宋元讲史话本,譬如《新编五代史平话》、《武王伐纣书》、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三分事 略》、《吴越春秋平话》,写的都是乱世。
➢ 宋元时的戏曲也是如此,元杂剧优秀作品也多是以乱世作背景, 如《窦娥冤》、《鲁斋郎》、《单刀赴会》、《赵氏孤儿》、 《陈州粜米》。南戏中的《琵琶记》、《拜月亭》
➢ 通俗小说戏曲不是文人自我欣赏、自我陶冶的工具,它是艺人 谋生的手段,它所面对的是广大的文化程度有限的民众,这就 决定了小说必须主要依靠请及偶尔的曲折离奇来吸引听众和观 众。乱世可以打破常规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六)名著作者及版本流变
➢ 《三国演义》的布局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的布局受到了历史原貌的巨大牵制, 这是和世情小说、神魔小说不同的。具体来说,受到《三国 志》的制约。
《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故事已 蜕尽了荒诞离奇的色彩,生活本身已成了作家所要描写的主 体,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真实性成为小说的生命,是 由《金瓶梅》开创了先例,而由《红楼梦》划了一条明显的 界线。从此,人们衡量小说的尺度,不在于是否炫奇标异, 而在于是否再现现实生活。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讲:名著简介
第一讲:名著简介
▪ 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四大名著对于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意义 ▪ 四大名著的解读方式与研究方法
一、四大名著的成书和社会历史背景
▪ (一)何谓四大名著?名著评定
➢ 名著构成
《红楼梦》:清初,曹雪芹、高鹗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水浒传》:明末,施耐庵 《西游记》:明末,吴承恩
➢ 四大名著走出传统小说的路子
小和山樵评大团圆的结构陈套:
➢ “凡小说中,才子必遭颠沛,佳人定遇恶魔。花园月夜,香阁 红楼,为勾引藏奸之所。再不然,公子逃难,小姐改妆,或遭 官刑,或遇强盗,或寄迹尼庵,或羁栖异域。而逃难之才子, 有难必有遇合,所遇者定系佳人才女,极人世艰难困苦,淋漓 尽致,夫然后才子必中状元,作巡按,报仇雪恨,娶佳人而团 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