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发生透水前的预兆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矿井透水事故的预兆

矿井透水事故的预兆

矿井透水事故的预兆井下透水事故的预兆口诀:一看二摸三四听,五汗六红硫化氢,七上八下九水沟,嘴尝手捏身体冷。

一看煤层是否发潮发暗、失去光泽,剥去一层是否是否还是发潮发暗、失去光泽。

二捏煤壁与否分电冰手。

三听煤层是否有“嘶嘶”或“吱吱”的水叫声。

四听到煤层与否存有“咕咕”的空洞泄水声。

五汗是指煤壁或巷壁是否“挂汗”,且挂汗水珠有欲滴之状。

六白就是指煤壁或巷壁与否“浮蚕科”,并存有硫化氢气体的臭鸡蛋气味。

七就是顶板来压与否加强,淋水与否加强且尤如落雨状。

八是底板是否发生底鼓,涌水量是否突然增大。

九就是水沟流水与否发生压力水流,这时必须特别注意流水的顔色,若较紫则表明距皱水源较离,若较混浊则表明距皱水源很将近,这时已经很危险了。

十是用嘴尝工作面上涌出的水或淋水是否发苦发涩。

十一就是用手指摩擦水珠或涌水与否存有发滑的感觉。

十二是进入工作面是否感觉身体冷。

出现沥青事故时,现场人员的打火措施现玚职工应立即戴好自救器,人往高处走,快速进入上水平和出井。

来不及逃离时,抓住顶梁,贴在顶帮,等待救援。

出现沥青事故时,现场人员恰当撤走灾区的注意事项1、撤离前,应设法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告知矿领导。

2、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当快速撤到突水地点以上的水平,严禁步入突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红小豆巷道。

3、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

4、例如因突水后毁坏了巷道中的照明设备和指路牌,沉沦了前进方向,落水人员应当朝着存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后撤。

5、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岔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

6、后撤巷道如是竖井,人员Bagalkot梯子间上下时,应当维持不好次序,严禁慌忙和抢夺。

7、撤退中,如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

在唯一的出口封堵无法撤退时,应组织好灾区避灾,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等冒险行为。

透水前的预兆

透水前的预兆

透水预兆知识(1)挂汗。

积水区的水,通过煤岩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

区别真假挂汗的方法是,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湿,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2)挂红。

矿井水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

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两壁磨擦会发出“嘶嘶”叫声,这就说明采掘土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己经很近了,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4)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工作面就有凉爽、阴冷的感觉;(5)出现雾气。

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6)工作面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采掘工作面顶板导水裂隙带、工作面底板破坏带波及到含水体时,会出现顶板淋水加大或底板渗水现象。

(7)水色发浑,有臭味。

(8)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9)裂隙出现渗水。

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10)工作面出现压力水流(或称水线)。

工作面出现呈一定压力的水流流出(或射出),这表明水源已经较近,应密切注意水流情况。

若出现水混浊,说明水源很近;若出水清澈,则水源尚远。

(11)煤层发潮、发暗。

原本干燥、光亮的煤层由于水的渗入,变得潮湿、暗淡。

如果挖去表面一层,里面仍如此,说明附近有积水。

(12)钻孔底发软或出水。

用探水钻探水时,发现钻孔底发软,就说明钻杆快到积水区,如继续钻就有出水可能。

另外,老空水有以下特征:用手指蘸水搓动有润滑感觉,用鼻嗅有腐臭,有时夹杂着臭鸡蛋气味,用口嚼有涩味,有腐朽质的悬浮物及沉淀物,详细观察比较时,透明度较低。

矿井下透水事故预兆及应急措施

矿井下透水事故预兆及应急措施

矿井下透水事故预兆及应急措施背景矿井下的透水事故是指地下水涌入矿井中,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透水事故是各种矿井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并且发生了透水事故之后,往往会引发更加严重的事故。

因此,对于矿井下透水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尤为重要。

预兆在矿井下透水事故发生前,通常会出现一些明显的预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矿井下透水事故预兆:1.矿井深部出现奔流声或响声。

2.矿井深部的大气压力明显变化。

3.矿井深部的氧含量明显下降。

4.矿井深部的温度明显上升。

5.水位上升或是地下水源的周期性变化。

6.地质构造发生变化。

如果在矿井工作中出现上述预兆,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矿井的安全排查和预防工作。

应急措施在矿井下透水事故发生后,必须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保障人员的安全和限制矿井事故的扩大。

1. 矿井自救在透水事故发生后,矿工应该迅速采取自救行动。

具体措施包括:1.立即向高处转移。

2.利用灭火器或消防水枪,尽可能地清除周围的水。

3.将布袋、钢堵等堵住裂缝和入口。

4.使用管道进行疏散。

2. 救援外援在矿井自救不力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外援。

具体措施包括:1.报告矿区指挥部,请求救援。

2.救援人员组织设备,及时赶往现场。

3.配合救援人员,安排逃生。

3. 紧急处置在救援过程中,需要对事故进行紧急处置。

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矿井疏散方案,保护矿工和救援人员的安全,并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2.向指挥部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向相关部门申请救援设备和物资。

3.进行事故调查、评估和分析,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总结矿井下透水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矿井中出现的预兆,采取防范措施,确保矿井安全。

如果透水事故发生,需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及时组织救援并进行事故处置,以保障人员和矿井的安全。

井下透水事故预兆及应急措施

井下透水事故预兆及应急措施

井下透水事故预兆及应急措施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井下透水事故预兆及应急措施》正文如下:井下透水事故虽然近几年大大减少,但由于在古窑、小窑、溶洞、断层及含水层等还可造成大量积水,当采掘工作面接近这些地点时,处理不好,就会使积水大量涌来。

因此,对透水事故不能存在丝毫的麻痹观念。

一、井下透水预兆1.巷道或工作面顶底板压力增大,岩石变软,出现掉渣、冒顶、支护变形或倾斜现象。

2.采场或巷道壁l出汗l,顶板淋水增大,底板突然涌水。

3.采场或巷道l挂红l,水的酸度大,有涩味或臭鸡蛋气味。

4.岩层里发出l嘶嘶l的水叫声。

5.出现压力水流。

6.工作面空气温度降低,出现雾气。

二、应急措施1.井下突然出现透水事故时,井下工作人员应绝对听从班组长的统一指挥,按预先安排好的退却路线进行撤退,不要惊慌失措、各奔东西。

万一迷失方向,必须朝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面撤退。

2.事故发生后,如果有人受伤,应积极进行现场抢救。

出血者立刻止血,骨折者要及时固定和搬运。

3.如透水事故发生并有瓦斯喷出可能时,探水人员带防护器具,或者在工作地点加强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和畅通。

不可把通风机关闭。

4.被水隔绝在掌子面或上山巷道的作业人员应清醒沉着,不要慌乱,尽量避免体力消耗。

全体井下人员还应做长期坚持的准备,所带干粮集中统一分配,不要无谓地浪费掉;关闭作业人员的矿灯,只留一盏灯供照明使用。

5.井下透水事故发生后,应尽快通过各种途径向井下、井上指挥机关报告,以便迅速禾取营救措施。

井下透水的八种常见预兆(2020新版)

井下透水的八种常见预兆(2020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井下透水的八种常见预兆(2020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井下透水的八种常见预兆(2020新版)煤层或岩层透水前,一般都会有一些征兆。

井下工作人员都应熟悉发生透水事故前的预兆,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透水前的预兆常有:1.煤层发潮发暗。

由于水的渗入,使煤层变得潮湿,光泽变暗淡。

如果挖去一层仍是这样,说明附近有积水。

2.巷道壁或顶板“挂汗”,它是积水通过岩石微小裂隙时,凝聚于岩(煤)壁表面的一种现象。

3.煤层变凉。

煤层含水时能吸收人体的热量,用手触摸时会有发凉的感觉,并且手放的时间越长,感到越凉。

4.工作面顶板淋水加大,或出现压力水头。

5.工作面温度降低。

工作面可见到淡淡的雾气,使人感到阴凉。

6.水叫。

煤岩层裂缝中有水挤出,发出“嘶嘶”的响声,有时还可听到像低沉的雷声或开锅水声,这都是透水的危险征兆。

7.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因积水区有气体向外散出,使工作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含量明显增大。

8.煤壁或巷道壁“挂红”。

如老空水,一般积存时间较长,水量补给少,通常称为“死水”,所以酸度大,水内含有含铁的氧化物或硫化矿物。

这是接近老空积水的征兆。

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煤矿透水征兆

煤矿透水征兆

煤矿矿井透水八种预兆
矿井透水事先都有预兆,可根据八种不同的透水象征,辨别其是否有透水的危险。

(1)发潮:煤本身是不透水的东西,但当受到一定压力的水的作用,仍会有部分的水分浸到煤体里去。

因此,当采掘工作面临近积水区时,就会发现局部的或大面积的发潮现象,这种发潮现象不完全是由于接近水区的缘故,遇到底板岩层为透水岩层时,也常使煤体有发潮现象。

(2)发汗:当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受水压作用,通过煤的层理、节理、水就透过煤壁并聚成水球现象,看起来就像人出汗一样。

这里必须指出,上述两种象征,无论发潮和发汗,有时都会出现假象,这种发潮和发汗的真假,往往采用“浅剥皮”的办法加以鉴别,就是将发潮或发汗的煤面,剥去一薄层,观察探试新暴露的煤层是否也发潮,如果发潮,就证明这是透水象征。

(3)流水或滴水:这种现象是发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证明工作地点与积水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也证明隔水煤墙越来越软,隔水性越来越差,抗压能力越来越少,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4)挂红:这种现象往往是流水现象出现后产生的。

这种现象说明水内含有铁的氧化物,或硫铁矿物等,出现“挂红”一般认为是接近老空积水的象征。

(5)空气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区以后,影响工作面气温降低,感到发凉。

(6)硫化氢气味加大:二硫化氢气体也是老空区的产物。

因此,当工作面接近老空区时,有时可嗅到硫化氢的气味。

(7)水叫:一般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嘶嘶”的声音,这种声音,很象低沉的雷鸣声或不开锅的声音,这是因为水位有了变动或受滚动岩石撞击影响的结果。

(8)钻孔底发软或出水:用探水钻或钎子探水时,如发现钻孔底发软,钻屑发潮,就说明钎子快到积水区,如继续钻就有出水可能。

透水征兆、工作面避灾路线、应知应会知识

透水征兆、工作面避灾路线、应知应会知识

矿井透水征兆、工作面水害避灾路线、防治水应知应会知识一、矿井透(突)水征兆1、煤壁“挂汗”,多成尖形水珠。

2、煤壁“挂红”,呈铁锈色,这是老空积水的征兆。

3、空气变冷,煤壁发凉(水的导热系数比煤岩体大)。

4、采掘工作面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岩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这预示着煤岩壁前方或侧面不远处有含水体。

5、工作面煤岩壁发出水叫声,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在向煤岩壁裂隙挤压时,与煤岩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声响,有时能听到“哗哗”的空洞泄水声,这是突水的危险征兆。

6、工作面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并出现渗水现象。

7、工作面出现压力水流(或称水线),工作面出现呈一定压力的水流流出(或射出),这表明水源已经较近,应密切注意水流情况。

若出水浑浊,说明水源很近,若出水清澈,则水源尚远。

8、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有臭鸡蛋味,说明工作面附近有采空区积水。

9、煤层发潮、发暗,煤层变湿。

10、底板鼓起,产生裂隙,裂隙并逐渐增加,由于承压水作用,使巷道或采掘工作面底板出现鼓起现象。

11、煤壁片帮、溃水、水色发浑。

12、在探放水过程中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钻孔喷水和顶钻。

13、底板涌水,水量由小变大。

二、各采掘工作面水害避灾路线1、4102工作面—4102轨道顺槽/胶带顺槽—4#煤轨道下山/4#煤胶带下山—4#煤轨道大巷/4#煤胶带大巷—行人斜井/副斜井—地面2、4103胶带顺槽—4#煤轨道下山/4#煤胶带下山—4#煤轨道大巷/4#煤胶带大巷—行人斜井/副斜井—地面3、4104胶带顺槽—4#煤轨道下山/4#煤胶带下山—4#煤轨道大巷/4#煤胶带大巷—行人斜井/副斜井—地面4、15101-1工作面—15101-1轨道顺槽—15#煤轨道下山—15#煤行人平巷—15#煤行人斜井—地面5、15101-1工作面—15101-1轨道顺槽—15#煤轨道下山/北回风大巷—15#煤轨道大巷/回风大巷—副斜井/回风立井—地面6、15101-1工作面—15101-1胶带顺槽—15#煤轨道下山—15#煤轨道大巷—15#行人斜井(行人平巷)/副斜井—地面7、15101-1工作面—15101-1胶带顺槽—15#煤轨道下山—15#煤轨道大巷—15#行人斜井(行人平巷)/副斜井—地面8、15101-1工作面—15101-1胶带顺槽—15#煤胶带下山—15#煤胶带大巷—15#行人斜井(行人平巷)/副斜井—地面9、15101-1高抽巷—15101-1轨道顺槽—5#煤轨道下山—15#煤行人平巷—15#煤行人斜井—地面10、15101-1高抽巷—15101-1轨道顺槽—15#煤轨道下山/北回风大巷—15#煤轨道大巷/回风大巷—副斜井/回风立井—地面11、15101轨道顺槽—15#煤轨道下山/15#煤胶带下山—15#煤轨道大巷/15#煤胶带大巷—15#行人斜井(行人平巷)/副斜井—地面12、15101胶带顺槽—15#煤轨道下山/15#煤胶带下山—15#煤轨道大巷/15#煤胶带大巷—15#行人斜井(行人平巷)/副斜井—地面13、15102底抽巷—15#煤轨道下山—15#煤轨道大巷—15#行人斜井(行人平巷)/副斜井—地面三、防治水知识应知应会1、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可编辑)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可编辑)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可编辑)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按照一般的透水规律,积水区水头越高,压力就越大,因此,在处理水头高的积水时,必须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将高水头和积水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地放水。

现在普遍采用的“分段下行探放水”的方法,可避免一次处理时煤壁被压破的危险。

实践证明,凡是与地面上下汇水区互相贯通,互为补给水源的老空、断层裂缝等,都必定有水,因此,遇到有补给水源的老空、断层、裂缝、钻孔时,特别要提高警惕,并采用周密的防水措施,防止透水。

矿井透水事先都有预兆,可根据八种不同的透水象征,辨别其是否有透水的危险。

(1) 发潮: 煤本身是不透水的东西,但当受到一定压力的水的作用,仍会有部分的水分浸到煤体里去。

因此,当采掘工作面临近积水区时,就会发现局部的或大面积的发潮现象,这种发潮现象不完全是由于接近水区的缘故,遇到底板岩层为透水岩层时,也常使煤体有发潮现象。

(2) 发汗: 当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受水压作用,通过煤的层理、节理、水就透过煤壁并聚成水球现象,看起来就象人出汗一样。

这里必须指出,上述两种象征,无论发潮和发汗,有时都会出现假象,这种发潮和发汗的真假,往往采用“浅剥皮”的办法加以鉴别,就是将发潮或发汗的煤面,剥去一薄层,观察探试新暴露的煤层是否也发潮,如果发潮,就证明这是透水象征。

(3) 流水或滴水: 这种现象是发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证明工作地点与积水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也证明隔水煤墙越来越软,隔水性越来越差,抗压能力越来越少,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这时必须百倍警惕,加紧处理。

(4) 挂红: 这种现象往往是流水现象出现后产生的。

这种现象说明水内含有铁的氧化物,或硫铁矿物等,出现“挂红”一般认为是接近老空积水的象征。

(5) 空气变冷: 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区以后,影响工作面气温降低,感到发凉。

(6) 硫化氢气味加大: 二硫化氢气体也是老空区的产物。

因此,当工作面接近老空区时,有时可嗅到硫化氢的气味――刺鼻的臭鸡蛋气味,可导致人迅速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发生透水前的预兆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矿井发生透水前的预兆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般说来,矿井透水前主要有几种预兆:
(1)挂汗。

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
岩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结成许多水珠的现
象,叫挂汗。

井下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的煤体,有时也
可能聚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

区别真假挂汗的方法是,仔
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湿,若潮湿则是透水预
兆。

(2)挂红。

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
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
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

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壁裂隙
挤压时,与两壁磨擦会发出“嘶嘶”叫声,这就说明采掘
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4)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工作面就有凉爽、阴冷的感觉;但应注意,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的温度偏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气温反而升高。

(5)出现雾气。

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6)顶板淋水加大。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8)水色发浑,有臭味。

(9)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0)裂隙出现渗水。

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