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常用于需要长期卧床或手术后无法排尿的患者。
导尿管的留置增加了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和尿液漏失的风险。
尿液漏失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皮肤破损和感染。
减少留置导尿患者的漏尿率,提高导尿操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在品管圈活动中,通过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制定具体的降低漏尿率的策略和方案。
该活动侧重于改善导尿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通过持续的培训和监测,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研究旨在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供实践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品管圈活动来观察其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的效果。
目前,留置导尿患者发生漏尿的情况较为常见,不仅给患者带来不便,还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验证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漏尿率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的品管圈活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进行观察,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为临床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和改进的路径。
1.3 研究意义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是患者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漏尿的情况。
漏尿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增加护理工作量和医疗资源消耗。
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本研究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的效果,可以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研究结果还将为进一步探索如何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的效果。
在介绍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概念和降低漏尿率的方法后,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漏尿率有显著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讨论了实验结果的可行性和推广性,并对品管圈活动在未来的应用进行展望。
结论部分指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为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指导。
在综述了研究的主要观点后,得出结论指出品管圈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患者的漏尿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效果观察、降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介绍、方法、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一直是医院品质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排尿障碍患者的引流,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留置导尿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特别是漏尿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不便。
由于漏尿问题的存在,一些医院推行了品管圈活动,以改进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漏尿率。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医疗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团队协作、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针对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较高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漏尿率的有效方法,提高留置导尿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治疗服务。
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本研究力求找出解决漏尿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进行品管圈活动,观察其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品管圈活动来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漏尿事件的发生频率。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摘要】神经外科患者在留置尿管时容易出现漏尿问题,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
本文旨在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
通过对品管圈在降低漏尿发生率中的作用、具体实施措施、结果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品管圈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漏尿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总结了品管圈在降低漏尿发生率中的效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改善神经外科患者的留置尿管管理提供借鉴和指导,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漏尿、品管圈、降低发生率、具体实施措施、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分析、效果、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留置尿管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措施,目的是保证患者术后排尿正常。
一些患者术后仍然会出现漏尿的情况,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便,还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的漏尿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具体实施措施和结果,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评估品管圈在该领域的效果,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品管圈的引入将为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漏尿发生率的影响。
2. 分析品管圈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品管圈团队的构建、工作流程设计等方面。
3. 评估品管圈在降低漏尿发生率中的效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验证品管圈的有效性。
4. 深入分析影响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的各种因素,包括患者个体特征、医疗操作风险等因素。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我们旨在为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背景和目的:
在医院里留置导尿是常见的治疗措施,但是留置导尿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漏尿的情况。
这种情况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会增加医院的治疗成本。
因此,我们希望能
够在品管圈活动中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问题,并且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评估活动
的效果。
方法:
本次品管圈活动采用PDCA循环模式,包括定位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估效果。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避免在留置导尿时对患者尿管的损伤。
医院培训部门通过
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讲座和交流讨论,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防范意识。
2. 采用尿管导管技术,减少留置导尿所导致的患者不适感。
尿包导管的造型结构更
加人性化,减少了尿包压迫导致的病人不适,使得患者更加舒适。
3. 通过严格执行常规清洗和消毒程序,确保留置导尿器的卫生安全。
按照规定的消
毒规范,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改善医疗环境,减少留置导尿期间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结果和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发现经过品管圈活动的推动,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明显降低。
通过PDCA模式的运用,结合现实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达到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这次品管圈活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义务
感和职业素质。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引言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常常需要留置尿管来排尿,但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情况还是相当普遍。
漏尿不仅会导致患者不适,而且还容易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
品管圈(QC circle)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团队合作、持续改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组织提高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
问题分析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留置尿管位置不当、患者体位不当、尿管梗塞、尿管管径选择不当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漏尿的情况并不罕见,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都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决定通过品管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立品管圈我们确定了参与品管圈的团队成员,包括神经外科医生、护士、质控人员等。
然后,我们明确了品管圈的目标,即降低留置尿管患者的漏尿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接着,我们制定了品管圈的计划和时间表,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人。
收集数据作为品管圈的第一步,我们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包括留置尿管患者的基本信息、漏尿的发生情况、漏尿的原因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漏尿的主要原因,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在收集了足够的数据后,我们对漏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留置尿管位置不当和尿管梗塞是导致漏尿的主要原因。
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制定改进计划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我们制定了改进计划。
我们对留置尿管的位置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制定了更加科学和合理的留置方法。
我们对尿管梗塞进行了重点关注,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冲洗尿管、使用适当的尿管等。
实施改进措施评估效果在实施改进措施的我们对效果进行了定期的评估。
我们发现,通过对留置尿管患者的重新评估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漏尿的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并且漏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持续改进虽然我们在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并没有停止努力。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患者常常需要留置尿管来帮助排尿,但是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医护人员。
为了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的发生率,品管圈的概念被引入到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中,不仅大大提高了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质量,也提高了医疗安全水平。
品管圈(QC圈)是源自于日本的一种质量管理手段,通过围绕特定问题或工作领域进行的小组活动,将横向交流和纵向传递结合起来,以推动质量改进和问题解决。
品管圈的核心是通过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来提高质量,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医疗保健等领域。
在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处理中,品管圈的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需要建立一个由医护人员、病患及其家属共同组成的团队。
这个团队将共同关注留置尿管患者漏尿问题,分析漏尿发生的原因,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团队成员之间可以进行经验交流,学习盲点区域,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问题的迅速解决。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需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和指标。
通过收集数据统计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的情况和原因,确定一个明确的改进目标,并将其分解成为若干具体的改进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漏尿发生率、漏尿的原因、漏尿的时间和频次等指标,从而为团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改进目标和方向。
这样一来,团队成员不仅有了明确的方向,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对比和分析数据来评估改进的效果,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需要进行持续改进和反馈。
这一点非常重要,持续改进是品管圈的核心之一。
团队在制定解决方案后,需要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
并且,团队还需要将改进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分享,全院推广,形成良好的改进氛围。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中的应用作者:万正英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10期[摘要] 目的探索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留置导尿患者。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从活动前的21.9%降至活动后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品管圈;留置导尿;渗尿发生率[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4(a)-0150-03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Urine Leakage Occurred in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WAN Zheng-yingNanyang City,Henan Province,Zhang Zhongjing Hospital of Henan Nanyang,Nanyang,Henan Province,47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 in reducing the role of ooze urine incidence of placing a urinary catheter. Methods Set up quality control circles,using quality management way to manage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the incidence of ooze urine from activities before placing a urinary catheter in patients with 21.9% reduced to 9.3% after the activity,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Indwelling catheter; Incidence of ooze urine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气囊导尿管操作简便,固定稳妥,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尿液外渗现象。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的应用引言: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是指因为神经外科手术或疾病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这些患者常常面临着尿液管道的问题,其中包括尿液过多、尿液自主排泄能力受损等,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引发尿液漏出的情况。
由于尿液漏出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也可能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成为了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品管圈的概念被引入,对于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品管圈的概念品管圈是一种以改善和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目的的改进方法,它强调全员参与,通过团队合作、数据分析和长期持续改进,来不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品管圈起源于日本,它将许多管理学方法进行了结合和改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品管圈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川馨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品管圈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的改进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它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合作。
品管圈注重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来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从而实现长期的持续改进。
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品管圈的概念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通过全员参与和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可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通过数据分析,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的尿液情况进行系统的收集和分析,了解漏尿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通过持续改进,医护人员可以不断优化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方案,降低漏尿发生率。
品管圈的应用在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许多医疗机构和科室都采用了品管圈的方法,通过全员参与、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品管圈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也可以为其他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结语:在医疗工作中,降低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品管圈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漏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漏尿发生率的应用价值。
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工具手法管理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其漏尿发生。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5.8%降至活动后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长期留置尿管漏尿发生率,其不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医疗成本并且降低了护理工作量,减少了护患矛盾。
标签:品管圈;长期留置导尿;漏尿发生率
临床工作中发生尿潴留、尿失禁的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时间超过1个月)。
但其漏尿容易引起压疮或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医疗费用及护理工作量。
我院护理管道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应用在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护理过程中,以防漏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及确定活动主题: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成立QCC活动小组。
成员10人,均为各科室管道小组成员。
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2人,辅导员1名(由科护士长担任)。
在参与人员中选举1名能力较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圈长,全程负责小组活动。
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降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
1.2拟定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时间为2015年4月~9月,共24 w。
1.3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上报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发生漏尿情况的资料,全院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共203例,漏尿发生32例,发生率15.8%,QCC小组运用鱼骨头分析法进行原因分析,见表1。
根据80/20原则评选出4个主要因素:膀胱废用性萎缩、尿道松弛、膀胱内压增高或痉挛、尿管选择问题。
1.4目标设定拟定圈能力为75%,据品管圈相关公式计算出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5.8%-(15.8%×78.13%×75%)=6.54%。
确定目标为到2015年9月将长期留置导尿漏尿率降低至6.54%。
1.5拟定对策针对以上4个要因,召开全体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措施如下:
1.5.1防止膀胱废用性萎缩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特别是持续开放引流,使膀胱贮存功能废用,膀胱成空虚及惰性状态,一
旦尿管阻塞或认为夹闭尿管即可导致漏尿[1]。
可采取个体放尿方法,清醒患者可按照生理排尿反射进行放尿,昏迷患者,刚开始1~2 h放尿1次,以后逐渐延长2~3 h放尿1次[2]。
1.5.2尿道松弛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者会阴部肌肉弹性差,尿道括约肌松弛[3],使尿管與尿道内口之间难以贴合。
括约肌松弛的老年患者导尿时宜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导尿管。
对于此类患者每日进行规范膀胱体操训练。
1.5.3预防各种原因如便秘、咳嗽、尿管引流不畅、尿管插入过深导致膀胱内压增高或痉挛而产生漏尿[4] ①嘱患者进食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吸烟者禁烟,避免因用力排便或咳嗽、咳痰致腹压增高。
②留置尿管深度过长会将尿管插至膀胱底刺激膀胱引起膀胱反复不稳定收缩导致尿液外溢[5]。
留置导尿时见尿后再插人4~5 cm,向气囊内注入10~20 ml生理盐水禁止注人空气,否则可致尿管前端浮于液面以上,引起引流不畅。
老年患者由于膀胱结构、容量的变化,球囊内注液量应适当减少,一般<10 ml为宜,注液量过大造成球囊在膀胱内浮动,封闭尿道内口效果不好,易发生漏尿,注液量6~8 ml 较适宜[6]。
③妥善处理尿管堵塞:怀疑膀胱黏膜堵塞可用注射器注入20 ml无菌生理盐水,并变换体位。
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尿管表面结晶形成。
有研究称膀胱冲洗的频次会影响尿路感染发生,建议以进行1~2次/w膀胱冲洗为宜[7]。
临床经验表明,将膀胱冲洗速度控制在100~140滴/min,冲洗液温度控制于20℃~30℃为宜。
1.5.4尿管选择问题选用优质导尿管,型号合适。
有关研究发现导尿管的型号与患者年龄的一般配置有一定出入:12f尿管(13~20岁)。
14f和16f(21~45岁)。
18f以上规格(≥46岁)。
年龄段相同的男女患者,男性患者使用的产品规格略大,特别是老年男性患者使用的规格更大[8]。
1.6实施
1.6.1按照建立好的标准化流程由指导员(科护士长)组织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的留置导尿操作的示范及相关护理对策培训。
1.6.2加强质控采用圈员、圈长、辅导员三级质控方法,每周至每月检查督导各科室对留置尿管患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内容包括:导尿的操作、导尿管型号、患者饮水量、便秘、咳嗽、尿管有无阻塞扭曲、膀胱冲洗规程、膀胱反射训练、尿管每天按时夹闭等情况,对没有落实到位者及时督促。
1.7反馈与评价通过对执行情况的督导及发生漏尿情况的观察及记录进行反馈。
针对新的问题,及时制订新的对策,按照PDCA循环的程序,不断进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效果评价
2.1效果评价方法记录QC活动前后两组患者漏尿情况的发生率,并进行比
较。
2.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由活动前的15.8%降低至活动后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P<0.01),见表2。
3讨论
3.1常规护理模式下,院管道小组接到漏尿报告后,基本实行个案分析及管理,不能及时进行全面原因分析,形成护理标准化规范。
导致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积极主动性不够。
如护士无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尿管型号;留置导尿细节不清晰;尿管从不夹闭;患者膀胱功能训练不到位;尿管管理不规范而造成患者漏尿情况的发生。
3.2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
患者漏尿使尿液刺激皮肤,增加了卧床患者感染和压疮的发生几率;漏尿后污染被服,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和不必要的成本,容易引起医患矛盾。
品管圈活动中运用了PDCA管理理念、采用了各类QC管理工具,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使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8%降至活动后的6.4%,超过了目标值。
将留置尿管引起的不适降至最小,减轻了患者痛苦,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品管圈活动还充分调动了圈员进行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个人潜能;提高了圈员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圈员自身价值得到实现,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是无形成果。
综上所述,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长期留置尿管漏尿发生率,其不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医疗成本并且降低了护理工作量,减少了护患矛盾。
故品管圈活动是现代化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解决了患者需求的热点问题和护理工作中的难题,保证护理安全,并且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獻:
[1]李梅.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
[2]孙晓文.老年肿瘤女性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预防膀胱反射神经损伤的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56-57.
[3]康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3(10):22-23.
[4]张径,等.留置尿管患者尿管周围漏尿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
[5]于虹.老年患者留置导尿6例出现溢尿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2):45.
[6]李银玲,等.长期留置尿管膀胱冲洗间隔时间对泌尿系感染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3):303-304.
[7]米智慧.高礼平预防双腔气囊导尿管使用中发生故障的对策[J].护十进修杂志,2006,18CD:73.
[8]川徐波,等.留置尿管病人尿道口消毒与清洁护理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1044-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