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难点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课时 2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单元教学提示,导入新课:本单元是宋词学习单元,教材为我们编选了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作品。

说他们是宋词的代表人物,因为他们是宋词的创作的两大流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

通过对他们的作品的学习,我们更能宋词的魅力。

二、词的相关知识介绍: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简单的说就是歌曲中的歌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人依词牌填词。

词原来一般是没有标题的,后来人们填词也加标题,如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长沙”是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可以分段,叫“片”或者“阕”。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三、《柳永词两首》的导入:现在娱乐圈流行一个词语叫“粉丝”,就是指一些偶像人物的崇拜者,追随者。

其实粉丝一族,古已有之,由来已久。

宋代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柳永,就有过无数的粉丝。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今天的“超女”。

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

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很多是倒贴银子。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现代文阅读《荷塘月色》;2. 诗词鉴赏《雨霖铃·寒蝉凄切》;3. 文言文阅读《陈情表》。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荷塘月色》,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领略散文的美;2. 通过鉴赏《雨霖铃·寒蝉凄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词人的离愁别绪;3. 通过阅读《陈情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忠臣义士的忠诚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荷塘月色》的意境描绘;《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牌格律;《陈情表》的文言文阅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锻炼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新课导入:分别对《荷塘月色》、《雨霖铃·寒蝉凄切》和《陈情表》进行讲解;3. 例题讲解:针对三个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例题,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荷塘月色》关键词、意境描绘;2. 黑板右侧:《雨霖铃·寒蝉凄切》词牌格律、情感表达;3. 黑板中间:《陈情表》文言文阅读技巧、忠诚品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荷塘月色》,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月色下的荷塘;(2)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牌格律,并简要阐述其表达的情感;(3)翻译《陈情表》中的一段内容,并概括其主要观点。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教学氛围。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的这首歌是哪位诗人写的词吗?对了,就是苏轼。

苏轼,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定风波》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生活在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变法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弊端反对变法;变法失败,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可取之处支持变法,受到了双方的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

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李定等人诬告将他以“谤讪新政”“毁谤君相”之罪弹劾入狱,被囚于乌台,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坐牢103天,苏轼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期间未卜生死,一日数惊。

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

由于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揣摩,获得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或文化观念。

2.通过课堂讨论,认识作者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掌握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学习论证技巧。

3.通过写作、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训练学生通过文字和口头表达形式发表见解和主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

教学重点应放在了解和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方面。

1.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2.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
【活动建议】
1.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就身边的某一热点话题,提出观点,搜集有关材料、提出论证。

2.出一期《社会自由谈》的专刊或墙报。

3.观看一场电视辩论赛,学习辩手如何组织材料,旁征博引从而进行立论和反驳。

4.组织一次辩论对抗赛。

可以就某一观点组织正反双方模拟电视辩论赛的方式进行辩论。

【教学安排】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课时;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课时;
《拿来主义》2课时;
拓展阅读1课时;
写作活动及辩论赛3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诗词三首》。

具体包括《雨霖铃》、《锦瑟》、《虞美人》三章内容。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三章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霖铃》、《锦瑟》、《虞美人》三章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理解并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

3. 掌握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的理解;艺术特色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诗词背景、作者简介;诗词的意境、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背景介绍:讲解《雨霖铃》、《锦瑟》、《虞美人》三章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诗词讲解:逐句解析诗词,引导学生理解意象、意境,感受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诗词有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背景简介。

2. 列出诗词中的意象、意境。

3. 强调诗词的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雨霖铃》中的意象,并描述其意境。

(2)比较《锦瑟》和《虞美人》的艺术特色,谈谈你的理解。

(3)结合所学,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2. 答案:(1)意象:寒蝉、长亭、骤雨等;意境:离别之情,凄美、哀怨。

(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3)答案开放,符合格律、意境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的理解;2. 艺术特色的把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练习。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声声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二)课文特点《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

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其中一篇作品、其中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实验高中郭彦丽
一、本单元地位分析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为议论文,体现了以文体为线索编排教材的特点。

了解和把握议论文文体的特点,训练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应该是这一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首要任务。

二、本单元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单元教学安排从有关议论文体的介绍为起点,以教材课文剖析作为阅读探究的主体,以训练学生议论文写作作为能力目标。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安排
1.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①议论文的内涵和特征
②议论文的要素
③议论文的结构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议论文阅读指要
①分析议论文的标题类型:(论题型论点型阐释型比喻型关系型选择型)
②把握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观点和主张,是统率全文的纲。

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确切理解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和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重庆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雨霖铃(寒蝉凄切)》全套教案

重庆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雨霖铃(寒蝉凄切)》全套教案
三、具体赏析课文
先来分析一下上阕。上阕写的是:离别之难。(板书:离别难)
1.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幻灯:研读上阕)
这是对二人离别环境进行的描写。(板书:离别环境)指出事件发生时间是深秋的傍晚、地点是长亭、天气是骤雨初歇。起首句(点击)已给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凄切”,它是如何奠定的?
师: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这种写法是——(生答: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
【上阕小结作业反馈】:结合板书,背诵上阕。
四、重点探究分组讨论
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找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生:(诵读。)(幻灯片:下阕文本)
师:好,读得很有感情。
课前播放符合本词风格的音乐,了解古人离别赠诗的习俗,及与离别有关的意象,营造学习这首词的气氛。在诵读前播放大家的朗读,有助于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身临其境地把学生带入到离情别绪中。
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在探究文本阶段,让学生思考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离别场景的呢?并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并用PPT展示词中重要的鉴赏点,以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雨霖铃》教学教案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中,才情卓绝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雨霖铃》更是为世人广为传诵。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之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文章重在从三个层次勾勒环境,描写情态,刻画心理,层层深入,写尽离情别绪,可谓叹为观止。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内容简介】本单元学习宋词。

选取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词作。

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

柳永词以纤细婉约为主要风格,“景中见情,缘情设景”,词律谐婉,拓宽了宋词的艺术空间;苏轼词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具有豪迈奔放、旷达洒脱、疏朗刚健的独特风格,具有“无事不可入”的特点;辛弃疾词“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壮词中始终洋溢着一派爱国激情,大量用典构成“博喻”,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李清照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才学卓越的女作家清新委婉,感情真挚,寓情于景,层层渲染。

【学法指导】词的学习重在诵读和理解。

诵读的关键在节奏和情感的领悟和把握,要读而能背;理解的关键在于能够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去了解作者的内心,知人论世,将作品放在生活、社会背景下理解,找准词眼,把握基调,根据意象,领会意境。

难点在于利用想象和联想,补充词意的空白,把握词中的艺术境界。

【教法指导】古人云: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一个有效手段,本单元教学要建立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然后紧扣一些要点和关键,教会学生学会抓重点,抓关键,从关键性的语句和章法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理解。

扣住景物特点和情感表达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理解,使学生学会一些鉴赏的基本方法。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倚声填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