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CT影像诊断汇总.
肝脏血管瘤的CT、B超鉴别诊断及其意义

二 、检查方法 :肾图检 查按 肾图操作 常规进行 .B超仪 器主要使用德国 S —20型超声仪 ,X线检 查依次行 腹部 平 1 0 片 ,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 三 、结果 :5 2例 上尿 路结 石 三种 不 同方 法 检查 结 果 ,
( 收稿 :20 —0 0 1 4—2 ) 7
x线检查 主要依靠腹部平片结合尿路造彰 ,诊断 符台 率 为 6 % (65 ) X线平片对 大 、中等 阳性结石容 易诊断 , 9 3/2 , 临床 上影响结石 检出率的关键是 照片的质量 .应做好 肠道 内 容物和气体 的处理 ,体 质肥 胖的病 人应选 择适 宜 的摄 片 条 件 ,确保 X线 片的清 晰度 和对 比度 ,减 少重复摄 片 .提 高
维普资讯
8 - 4
q诊断 治疗
医用放 射技 术杂 志
20 02年
第 2期
总 18期 9
不一且 壁厚薄 不均 的囊 片 状低 密度 影 .C 值 约 0 0 。 T ~3Hu
管结石引起 的泌尿通路阻塞 .视梗阻程度 均可 导致排泄段梗
增 强扫描无强化或 轻度 强化 ,干酪坏死 空洞与 肾小盏相通则
B超检查 对肾结石 的诊 断率高 ,由于超声成像仪 器的改 进 ,目前已能发现 3 直径 的小结 石 .本组诊断 符合 率遗 mm
8 % (7 3 ) 2 2 /3 ,超声征象主要是强回声光团后 伴随声 影 ,小
织形成或纤维化改变。肾周受 累引起肾周炎或脓肿。输 尿管 结核因肌层受提 润及水 肿 、溃疡致边缘 不光 滑 ,发生痉挛 、 纤维疤痕收缩 则可 出现扩 张 区与狭 窄区 交替 出现 ,呈 串 珠 状 、虫蚀状或螺旋状 。在增强扫描后 的二维重建图像上显 示 更清楚 。膀胱结 核早期 因结核浸润 、溃疡 等内壁不光整 ,容 量减少 ,病变广 泛发展 ,出现痉挛而呈 “ 小膀 胱 征象 ,有 时因疤痕收缩而变形 。前列腺 、精囊受 累则密 度不均 ,膀胱 精囊有消失。 二 、鉴别诊断 :肾结核主要与黄色肉芽肿性 肾盂肾炎及 慢性肾盂肾炎鉴别 :1一 色内芽肿性 肾盂肾炎 多数伴有 、 黄 结石 ,且实质钙化 少见 ,肾周炎症改变较广泛。
肝血管瘤CT及MR诊断

血 管瘤的主要途径。
x线平片检查无多大的意义,只有巨型肝血管瘤 才会显示右膈肌抬高,消化道气体受压改变,而 且无特异性,当肿瘤出现钙化时才会考虑到肝血 管瘤的可能。
1.B超 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 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简单易行而无刨伤性,属首选影 像学方法。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 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
种类由肝脏合成脂蛋白输出,胆固醇的合成含量反映肝功能的
强弱。
三是蛋白代谢,成人每天合成的蛋白约98克,其中40%在
肝脏合成,并完成蛋白质分解任务。
四是维生素和激素代谢,肝脏是储存多种维生素的场所和
灭活激素器官,如性激素等。肝血管瘤瘤体的不断增大压迫周
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血管瘤畸形,使肝脏增大或增厚挤压
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 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2.CT
CT平扫下肝血管瘤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 可多发或单发。绝大多数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脂肪肝内血管瘤密度较高。瘤内机化较多时呈星 状或裂隙状低密度,有时瘤内可显示不定形钙化。 瘤体直径>5cm时,肝叶有明显的变形,表现膨 胀性局限性突出,边缘光滑。CT增强造影对肝 血管瘤的定性有很大的帮助。
压迫胆管:梗阻性黄疸
巨大肿瘤: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减 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部分处于生育期妇女肿瘤呈缓慢增长
肝血管瘤的危害之一
肝脏血管瘤遏制了肝脏的健康功能,弱 化了健康肝脏生成的先天基础,由于肝血 管瘤附着于肝脏,随着它的逐渐生长,面 积扩张,血湖增大。淤血增硬,血液增浓, 使肝功能逐渐出现异常。巨大血管瘤时可 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 白原血症
肝血管瘤ct表现有哪些?【医学养生常识】

肝血管瘤ct表现有哪些?文章导读肝血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的,但是对于这些病症的发生,患者朋友也应该注意讲究正确的应对解决方法,尽可能的降低他造成的危害,而要积极的做检查,肝血管瘤ct扫描检查是诊断的方法。
1、肝血管瘤CT扫描均有特征性表现,平扫几乎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显示更清楚,且具有特征性的从病灶边缘开始呈结节样强化,逐渐向病灶中心扩展,直至造影剂完全填充病灶,呈“慢显慢退”特征改变。
这种特征表现是诊断肝血管瘤的可靠重要依据,诊断符合率可达95%以上,本组病例均据此征象予以诊断。
2、\u3000肝脏血管瘤主要CT征象:单发多见,病灶形态为圆形、椭圆形,少见不规则型,边缘大多不清,平扫密度为低密度,以均匀多见,常有中心更低密度。
增强扫描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中央扩展。
延时扫描呈等密度充填,为快进慢出。
肝血管瘤的平扫及增强表现极具特征性,这与其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
本组平扫中病灶边界多模糊,这与肝周组织受压,肝血窦受压有关。
本组中密度均匀者有39例,不均匀11例,这可能与其瘤体内存在瘢痕纤维或血栓形成有关,若增强时中心低密度始终不强化,则提示有血栓形成或血栓机化改变。
由于血管瘤瘤体腔隙壁多很薄,造影剂进入较多,而腔壁内缺乏肌肉组织,造影剂停滞较久,且可以逐渐弥散。
因此CT增强扫描时表现为造影剂延迟填充,最终可以表现为与肝实质等密度改变。
但也有极少数病例表现为CT增强不明显,或完全不强化。
这是由于瘤体腔壁厚,腔隙过小,造影剂不易进入或进入较少。
部分病例可以表现为部分强化与部分无明显强化的混合病灶,这与瘤体由厚壁与。
肝血管瘤ct报告

肝血管瘤CT报告1. 概述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通常由肝内血管扩张和异常增生引起。
肝血管瘤通常无症状并偶然发现,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疼痛、出血或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肝血管瘤通常可以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进行诊断和评估。
2. CT扫描前准备在进行CT扫描之前,患者需要禁食数小时,通常为4-6小时,以确保肝脏和胃肠道中无食物或气体干扰。
患者需要穿着舒适的服装,并将金属饰品、钱币等物品从身上摘下,以避免对CT扫描结果产生影响。
3. CT扫描过程在CT室,患者将被请进入机器环形扫描器。
扫描师会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并在必要时使用病人保持器来保持稳定。
一旦患者就位,扫描师会远离扫描室并启动扫描过程。
4. CT扫描技术肝血管瘤CT扫描通常使用增强技术,以更好地显示血管瘤的特征。
在扫描之前,患者会被注射一种含有碘的造影剂。
造影剂会在血液循环中进入肝脏血管瘤,使其在CT图像中更加清晰可见。
5. CT图像解读扫描师将收集到的图像传送给放射科医生进行解读。
医生将仔细观察图像,评估肝血管瘤的大小、数量、形状和位置。
他们还会注意是否存在血管瘤破裂、出血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6. 报告结果放射科医生将根据CT图像的评估结果生成一份肝血管瘤CT报告。
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CT扫描的日期•肝血管瘤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描述•血管瘤的位置和分布•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的迹象•医生的结论和建议7. 结论和建议根据肝血管瘤CT报告的结果,医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建议或治疗方案。
这可能包括:•继续观察: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血管瘤,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进行CT扫描,以监测其发展情况。
•治疗干预:对于较大的肝血管瘤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切除、介入性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8. 结束语肝血管瘤CT报告是评估和诊断肝血管瘤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CT图像的解读和分析,医生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照顾。
肝血管瘤加强ct报告单

肝血管瘤加强ct报告单
加强CT报告单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岁检查日期:XXXX年X月X日
检查所见:
1.肝内左叶近肝门处可见一不规则形低密度区,大小约为
Xcm×Xcm,边界清晰。
2.此外肝内未见其他新旧性占位性病灶,肝脏大小、形态、密
度均无明显异常。
3.胆总管、胆囊、胰腺、脾脏、双肾大小、形态、密度均正常。
4.腹腔内未见其他占位性病灶或明显腹水。
5.左、右侧肝门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6.肝血管瘤可能性大,建议结合临床综合考虑进一步检查。
结论:
1.肝内左叶近肝门处可见一不规则形低密度区,建议进一步观
察或行穿刺活检确诊。
2.肝血管瘤可能性大,建议结合临床综合考虑进一步检查。
注意事项:
1.检查前禁食8小时。
2.检查前需要饮用充分的水以减少肠道对影响,做好排便准备。
3.检查中需配合呼吸指导。
4.检查后应多饮水排出造影剂。
以上是肝血管瘤加强CT报告单,建议您结合医生的诊断意见及检查结果,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祝您早日康复!。
肝血管瘤及影像诊断ppt课件

编辑版ppt
8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
MRI: 海绵状血管瘤内的血窦与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液
体
T1WI
T2WI
Gd-DTPA增强
圆形或边缘分叶的 在肝实质低信号背 从边缘增强,逐渐
类圆形的均匀低信号肿 景的衬托下,肿瘤表现 向中央扩散,充盈整个
块
为边缘锐利的明显高信 肿瘤
号灶,称之为“灯泡”
征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13
肝硬化性血管瘤的CT
诊断特征: 病灶形状不规则 部分病灶内部可见钙化 肝脏体积缩小及病灶处肝包膜皱缩 增强病灶周围可出现结节状强化或边缘强化, 无向内填充或填充缓慢 延迟期病灶可相对于周围肝组织呈不均匀稍高密度, 但病灶内部仍可见稍低密度区。
编辑版ppt
14
肝硬化血管瘤的CT表现
肝血管瘤的分型与影像学诊断
2 病理分型与影像诊断
3 临床分型 4 动脉造影分型
编辑版ppt
2
简介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大约占肝脏良性肿 瘤的84%。
好发于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4.5-5倍。多见于30-60岁。 病因机制:先天性肝血管畸形
三胚层形成期染色体变异 肝毛细血管内皮生长调节因子紊乱 后天性激素改变刺激等学说。
MRI表现为稍长T2WI,稍长T1WI。
编辑版ppt
18
肝毛细血管瘤影像表现
朱文丰 代海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12月 第12卷 第9期 总第62期
病理分型与影像诊断
病理分型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硬化性血管瘤 肝血管内皮细胞瘤 肝毛细血管瘤
发病率与好发年龄 最多见,好发于30~60y女 较少见 性
简介
肝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度注射 1 0 0 m L 的非离子对 比剂 ,在注射 后的2 5 - 3 0 s P A及5 5 - 6 0 s 左 右 进行动脉期 以及门脉期扫描 ,在2 - 5 mi n 之后 进行延迟扫描 。
是 采 用动 态增 强扫描 对肝 血 管瘤进 行 诊断 , 准确 、 有效 ,值得 在 临床上 进行 推广 。 【 关 键词 】 肝血 管瘤 ;C T诊 断 ;断层摄 影 术
中图分 类号 :R 4 4 5 ;R 7 3 5 . 7
文献 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7 - 0 1 7 3 - 0 2 内衬 中有 内皮 细胞 ,且 中间有纤 维 隔 ,其 切面 呈筛状 或囊 状 ,似海 绵 ,因此 又被称 为海绵状的血管瘤【 3 】 。 3 . 2肝血管瘤C T 诊断的价值 目前 ,临 床上 对于 肝血 管瘤 的诊 断 主要 依靠超 声诊 断 ,分 为混 合 型 、低 回声 型 以及高 回声 型 ,且高 回声 型 占了很大 的 比例 ,超过 5 5 %,比较容易诊 断 ,而没有 明显 回声 型以及低 回声型的诊 断符合率 较低 ,但 是在进 行C T 扫描 时 ,和肝血 管瘤 的强化特 点非常 相符合 ,
增强 扫描的具体 方式为 :使用高压 注射器通 过静脉 以2 . 5 - 3 m L / s 的速
①原发性肝癌 :和小肝癌之 间进行鉴别 , 进 行明确 的诊断对于该病 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是 因为小肝 癌在平扫时的表现有时和 肝血管瘤很相似 ,但是肝癌 大多都有肝硬化、肝炎 的基础 ,在动脉期就 可 以看到肿瘤有明显的强化 ,且小肝癌一般为均一性的 明显强化。在 门
肝血管瘤13例CT诊断

文 章 编 号 :0 60 7 (0 2 l一 150 10 —9 92 1) l0 0—2
肝 血 管 瘤 在 组 织 学 上 可 分 为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 化 性 血 管 硬 瘤 、 管 内皮 细 胞 瘤 和 毛 细 血 管 瘤 四 型 ,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为 最 血 以 多 见 , 肝 脏 最 常 见 的 良性 肿 瘤 , 发 生 率 为 7 3 , 且 有 逐 是 其 .% 而 渐 增 加 的趋 势 , 以女 性 居 多 。本 文 分析 自 2 1 尤 0 1年 4月 2 0日 至 21 0 1年 1 月 2 2 7日在 我 院 就 诊 1 例 患者 的 临 床 资 料 及 C 3 T
检 ( ) 结 果 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 结 果 :3例 肝 血 管瘤 均 有 动 脉 期 边 缘 或 中心 结 节 性 强化 , 脉 期 及 延 时 3分 钟 均 成 进 行 性 等 密 度 复 查 1 静 充填。结论 : 血管瘤的 C 肝 T特 征 性表 现 为 进 行 性 等 密 度 强 化 , 本 病 的 诊 断 有 很 大的 价 值 。 对
*宁 夏 回族 自治 区 同 心 县 人 民医 院 放 射科 (5 3 0 7 10 ) 21 0 2年 3月 1 9日收 稿
表 现 并 结 合 文 献 对 本 病 的相 关 问题 报 告 如 下 :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般资料 : . 肝血管瘤 1 3例 , 中男 4例 , 9例 , 其 女 年龄 在
多不 孕 症 患 者对 诊 刮 可 能 损伤 子 宫 内膜 有 顾 虑 , 宫 内 膜 采 集 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动脉期即表现为肿瘤全体呈高
密度增强,且持续存在为其特 征,此种类型多见于3cm以下 小血管瘤,需与血供丰富的小 肝癌鉴别
鉴别诊断
• 肝转移瘤:早期边缘或整个瘤体明显强化,但在 •
门脉期造影剂基本排除,有的可见牛眼征,延迟 扫描病灶呈低密度灶,很少出现等密度充盈 小肝癌:多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在动态增强早 期,多数肝癌呈显著的结节状或团块状强化,在 2min内迅速下降,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灶,部分肝 癌可见假包膜
增强扫描技术要点:
• 二快一慢 • 快速注射足量造影剂 • 快速扫描 • 延迟扫描-一般在5min以上,最好1012min,有的需要20-60min
平扫时病变一般呈均匀低密度影, 部分病变中央可见低密度区
• 其病理基础为瘢痕组织、血栓形成、
陈旧出血灶或囊性变,病灶内偶见钙 化 • 病变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 但无假包膜
• 首先肿瘤的一部分显示增强效果,并渐向
中心部扩散,至整个病变充填,并渐与周 围肝实质呈等密度
• 首先在肿瘤内部呈斑点状高密
度增强,其密度与主动脉接近, 之后,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 至整个病灶充填,并逐渐与周 围肝实质呈等密度
• 肿瘤呈多数多数大小不等,比
较密集之点状高密度增强,之 后相互融合、扩大、充填肿瘤 全部
肝血管瘤的CT影像诊断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CT室 金苏华
肝血管瘤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肝内良 性占位性病变
• 在组织学上分为: • 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常见的类型,女性居
多,多次妊娠及口服避孕药多见,男女比 例为1:4.5-5 • 硬化性血管瘤 • 血管内皮血管瘤 • 毛细血管瘤
病理:主要为扩大的充盈血液的血 管腔隙构成。
谢谢合作
•再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扫:
低密度灶,边界较清晰
动脉期及动脉晚期
•病灶边缘呈点状、斑
点状,C字型、粗条状 所形成的环状增强征象
门脉期
•从末梢部向中心部扩
散,呈现向中心部之乳 头状突出的填充征象
平衡期
•约5-10分钟之后完全
被填充,致使肿瘤与周 围肝实质呈现等密度状 态。
除上述典型CT表现外,还可见以下 类型之表现:
• 分为: • 薄壁型:壁薄缺乏肌层,血管腔隙扩大显
著 • 厚壁型,壁厚而血管腔隙小,管腔内纤维 间隔组织较多 • 血流特点:窦内血流缓慢地从肿瘤外周向 中心流动
• 肝血管瘤一般无临床症状,达一定
大小时出现腹部肿块,肝区胀痛等 不适,据统计约4.5-19.7%肿瘤发 生破裂导致肝内或腹腔内出血,出 血引起的死亡率高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