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黄河大合唱教案范文

黄河大合唱教案范文

黄河大合唱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及意义;2.学习黄河大合唱的曲调和歌词;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黄河大合唱的曲调和歌词;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曲调和歌词的理解;2.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黑板、录音机、CD光盘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 1 导入(10分钟)1.老师简单介绍黄河大合唱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大合唱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并解释合唱的意义。

2.播放黄河大合唱录音,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 学习歌词(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并逐句解释其含义。

2.分段教唱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大声朗读。

3.分组演唱,每组由3-5名学生组成,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合唱部分。

Step 3 学习曲调(30分钟)1.教师教学黄河大合唱的曲调,带领学生跟随录音唱歌,理解曲调的起伏和表情。

2.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合唱曲调,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演唱能力。

第二课时:Step 4 合唱练习(30分钟)1.教师指挥学生进行整体合唱练习,逐段加入乐器伴奏(如钢琴或乐队演奏)。

2.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和声,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比如独唱或舞蹈表演。

Step 5 演出准备(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筹备,设计服装和舞台布置,增加表演的观赏性和艺术感。

2.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第三课时:Step 6 表演与欣赏(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

2.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欣赏他们的演唱和表演技巧。

3.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4.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经典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合唱音乐的欣赏能力。

Step 7 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黄河大合唱教案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案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歌《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和主题;2. 学习并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并能够准确地演唱;3. 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合唱团体意识;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1. 音响设备、乐器;2. 黄河大合唱的录音或视频资源;3. 练习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和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导入歌唱活动并提问:你们平时都喜欢唱歌吗?有没有听过中国的民歌?2.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中国民歌,《黄河大合唱》。

3. 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对歌曲的整体氛围有初步了解。

二、歌曲分析(15分钟)1. 分析歌曲的背景: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2. 分析歌曲的主题:歌颂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团结精神。

3. 分析歌曲的形式:介绍黄河大合唱是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始洪水》、《黄河泛滥》、《黄河大合唱》。

三、歌曲学习(30分钟)1. 教学歌曲的歌词:逐句教唱,帮助学生理解每句歌词的意思。

2. 练习歌曲的发音和气息控制:让学生分组进行齐唱练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气息。

3. 练习歌曲的曲调:教授黄河大合唱的乐谱,让学生跟着乐谱练习。

四、合唱排练(4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唱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乐章的合唱,并指派几名学生担任领唱角色。

2. 指导学生练习各自的合唱部分,强调团队合作和协调。

3. 合唱小组之间进行联排,确保各个乐章之间的过渡顺畅。

五、合唱表演(25分钟)1. 学生准备演出服装和道具,提高演出的视觉效果。

2. 将学生的合唱排练成果进行展示,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

六、总结及反思(10分钟)1.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2. 评价学生的合唱表演,并给予认可和建议。

3. 提醒学生保持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更多类似的音乐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和掌握《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和曲调,还能够了解到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主题内涵。

黄河大合唱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3)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聆听、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黄河大合唱》;(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黄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2)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力量;(3)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概述:介绍黄河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

2. 《黄河大合唱》背景:讲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包括作品的产生、创作过程及意义。

3. 作品分析:分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合唱技巧:教授合唱技巧,包括呼吸、发声、音准、节奏等方面的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5. 完整欣赏:播放《黄河大合唱》完整版,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合唱技巧的掌握,如呼吸、发声、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黄河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讲解《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和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意义。

3. 分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教授合唱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 完整欣赏《黄河大合唱》,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的了解程度;2. 学生在合唱实践中的表现,如呼吸、发声、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运用;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歌曲宏伟、磅礴的气势,感受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比较,提高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

了解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声乐演唱形式。

能够选择自己体验最深的歌曲进行哼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声乐演唱形式。

【难点】了解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探究《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具体内涵。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黄河协奏曲》的片段,进行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黄河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古往今来,黄河他们如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国人奋勇前进。

看看作曲家严重的黄河又是怎样的?引出作品《黄河大合唱》。

(二)探究学习1.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学生讨论对于《黄河大合唱》有哪些了解?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根据情况就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行适当的补充:《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黄河大合唱》公开课教案

《黄河大合唱》公开课教案

《黄河大合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黄河大合唱》的简介:包括作品创作背景、历史意义、艺术特点等。

2. 作品分析:逐段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3. 演唱技巧:教授歌曲的演唱方法,包括呼吸、发声、咬字等。

4.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录音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学会歌曲的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在演唱中处理好呼吸、发声等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黄河大合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歌曲的基本信息,包括作曲家、作词家、创作背景等。

3. 作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4. 演唱技巧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行讨论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记《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2. 练习歌曲的演唱,注意呼吸、发声等技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歌曲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特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演唱技巧的运用能力,包括呼吸、发声、咬字等。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如歌词熟记程度、演唱练习效果、心得体会的深度等。

七、教学资源1. 《黄河大合唱》乐谱。

2. 《黄河大合唱》录音或视频资料。

3. 音乐教材、参考书目。

4. 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艺术特点等。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主要内容为《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创作,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本节课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知识点梳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主要内容为《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创作,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本节课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黄河大合唱》的演唱和演奏技巧。
5.《黄河大合唱》的创意实践和音乐创作。
6.《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7.《黄河大合唱》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认知。
8.《黄河大合唱》的创意实践和音乐创作。
9.《黄河大合唱》的演唱和演奏技巧。
10.《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1.《黄河大合唱》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认知。
3.艺术表现:通过演唱、演奏、合唱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表现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创意实践: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与《黄河大合唱》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声等,同时也接触过一些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的音乐风格。

课文《黄河大合唱》教案范文

课文《黄河大合唱》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黄河大合唱学科领域:音乐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欣赏《黄河大合唱》全曲,了解其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曲式结构,学习其合唱、独唱、对唱等表现手法。

3. 深入了解《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2. 完整欣赏《黄河大合唱》,引导学生关注其音乐特点。

3. 分段欣赏《黄河大合唱》,分析其曲式结构和表现手法。

4. 讨论《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课时:1. 复习《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和曲式结构。

2. 深入学习《黄河大合唱》的合唱、独唱、对唱等表现手法。

3.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分组练习合唱《黄河大合唱》中的经典片段。

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欣赏和探究《黄河大合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学生能够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曲式结构,掌握其合唱、独唱、对唱等表现手法。

3. 学生能够感受《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民族精神,热爱民族音乐。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黄河大合唱》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 教材:八年级音乐教材。

3. 音响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仪等。

4. 乐器:钢琴、合唱架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和艺术价值。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曲式结构和表现手法。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4. 运用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音乐《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音乐《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音乐《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思路设计】《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

【教学内容】1、欣赏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感受作品内涵。

2、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光辉的一生,知道他的代表作。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年代、背景、作者,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选曲,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气势,了解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

听一段、唱几句、议一阵,启发感受参与陶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作品赏析。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的内容,本节我选取了《黄水谣》、《保卫黄河》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音乐《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6126字。

相关文章《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傅雷家书》知识要点》:1、《傅雷家书》知识要点简介:《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内容选择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就是其中之一。

《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

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

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

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避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

此举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大致的把握和理解,并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2、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透过音乐作品,去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想象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一的、空洞的、机械呆板的说教,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

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地促进学生去了解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知识。

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唱、模仿指挥、对唱、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交流、讨论、知识竞赛、归纳”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3、资源开发与运用
教材提供了一些音响资料和一些的文字说明,仅利用目前课本所提供的资源是不够的,还要去开发和运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广泛收集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音响音像等资料,挖掘教学资源,并重新进行整合,认真制作教学课件,以便在课上灵活运用。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煮熟”作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教学过程中演唱或演奏其中部分乐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与其他媒介去搜集有关《黄河大合唱》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做好在课堂上交流的准备,让学生带着相关资料和认识、思考或问题来上课。

4、教学评价说明
过程性评价。

通过参与性的活动设计,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对音乐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评价情感目标的达标度。

本课教学的知识技能达标度评价,将分课中和课后两个方面进行。

课中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设计,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实效,并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课后的评价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具体请见教学评价试卷)。

二、教学目标
l、乐于聆听和体验《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

2、通过“展示与交流”“体验与感受”等形式,感受作品中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想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探究其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和感受《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

难点:探究《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具体内涵。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贯坚持四点:“有趣”“有法”“有度”“有效”。

“有趣”就是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入手,选择教材、运用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都力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最基本保证。

“有法”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的一节课内容,方法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

针对《黄河大合唱》的教学内容,为了防止课堂教学停留在学生呆板地观看录像资料,教师机械讲解的层面上,本课运用了“欣赏──思考──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等教学手段,结合“演唱、模仿、朗诵”等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感受、理解和思维。

“有度”是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

在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间和学生接受能力上,都有着很多的限制。

《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多,难度大,因此,本课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体验和感受《黄河大合唱》的不同演唱形式,结合其中《黄河颂》《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等主要乐章,分析其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想象音乐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

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层层深入。

“有效”指的是:教学目标设计恰当,过程安排合理,方法手段运用得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完成得好,课堂反馈好,气氛热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课容量太大,作品难度也较大,这给教学实施带来较大困难和许多麻烦。

教学环节的把握衔接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对教学法还要作更深一步探索。

六、学习评价设计
《黄河大合唱》评价试卷
(一) 视听选择题
( )1、你所听到的演唱片段的演唱形式是________。

A.独唱 B.齐唱 C.合唱 D.轮唱
( )2、你所听到的音乐片段属于《黄河大合唱》的________乐章。

A.《黄河之水天上来》 B.《黄河怨》‘
C.《保卫黄河》 D.《怒吼吧!黄河》
( )3、你所听到的音乐片段采用了《黄河大合唱》中________乐章的音乐元素。

A.《黄河船夫曲》 B.《黄水谣》
C.《黄河之水天上来》 D.《保卫黄河》
( )4、你所听到的演唱片段运用了我国民歌中________的体裁形式。

A.山歌 B.小调 C.劳动号子
(二) 聆听音乐,说出作品的名称,简要地概述你对音乐作品中诗歌结合的理解。

(三) 填空题
《黄河大合唱》由诗人________作词,人民音乐家________作曲。

这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________套曲,具有强力的________性、鲜明的________性。

(《黄河大合唱》评价试卷(参考答案)
(一) 视听选择题
1、D(《保卫黄河》中轮唱的片段)
2、B(《黄河怨》片段y)
3、B(钢琴协奏曲(《黄河》中“黄水谣”片段)
4、C(《黄河大合唱))中“黄河船夫曲”片段)
(二) 第二乐章:(《黄河颂》。

本作品以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真切的情感特征以
及男中音热情、深切的演唱,结合诗词波澜壮阔的描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表达了人民对黄河一一祖国母亲河的赞颂。

(三) 填空题:光未然、冼星海、大型声乐、时代(号召)、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