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名词解释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名词解释

1. 电场:任何电荷在其所处的空间中激发出对置于其中别的电荷有作用力的物质。
2. 磁场:任一电流元在其周围空间激发出对另一电流元(或磁铁)具有力作用的物质。
3. 标量场:物理量是标量的场成为标量场。
4. 矢量场:物理量是矢量的场成为矢量场。
5. 静态场:场中各点对应的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场。
6. 有源场:若矢量线为有起点,有终点的曲线,则矢量场称为有源场。
7. 通量源:发出矢量线的点和吸收矢量线的点分别称为正源和负源,统称为通量源。
8. 有旋场:若矢量线是无头无尾的闭曲线并形成旋涡,则矢量场称为有旋场。
9. 方向导数:是函数u (M )在点 M0 处沿 l 方向对距离的变化率。
10. 梯度:在标量场 u (M ) 中的一点 M 处,其方向为函数 u (M )在M 点处变化率最大的方向,其模又恰好等于此最大变化率的矢量 G ,称为标量场 u (M ) 在点 M 处的梯度,记作 grad u (M )。
11. 通量:矢量A 沿某一有向曲面S 的面积分为A 通过S 的通量。
12. 环量:矢量场 A 沿有向闭曲线 L 的线积分称为矢量 A 沿有向闭曲线 L 的环量。
13. 亥姆霍兹定理:对于边界面为S 的有限区域V 内任何一个单值、导数连续有界的矢量场,若给定其散度和旋度,则该矢量场就被确定,最多只相差一个常矢量;若同时还给出该矢量场的边值条件,则这个矢量场就被唯一确定。
(前半部分又称唯一性定理) 14. 电荷体密度: ,即某点处单位体积中的电量。
15. 传导电流:带电粒子在中性煤质中定向运动形成的电流。
16. 运流电流:带电煤质本身定向运动形成形成的电流。
17. 位移电流:变化的电位移矢量产生的等效电流。
18. 电流密度矢量(体(面)电流密度):垂直于电流方向的单位面积(长度)上的电流。
19. 静电场:电量不随时间变化的,静止不动的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
20. 电偶极子:有两个相距很近的等值异号点电荷组成的系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词汇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词汇【一画】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UTD (Uniform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二画】二端口网络 two port network二重傅立叶级数 double Fourier series入射场 incident field入射波 incident wave几何绕射理论GTD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三画】小波 wavelet【四画】无功功率 reactive power无限(界)区域 unbound region无源网络 passive network互易性 reciprocity互阻抗 mutual impedance互耦合 mutual coupling互连 interconnect天线 antennas天线方向性图 pattern of antenna匹配负载 matched load孔 aperture孔(缝)隙天线 aperture antennas内阻抗 internal impedance介电常数 permittivity介质 dielectric介质波导 dielectric guide介质损耗 dielectric loss介质损耗角 dielectric loss angle介电常数 dielectric constant反射 reflection反射系数 reflection coefficient分离变量法 separation of variables【五画】主模 dominant mode正交性 orthogonality正弦的 sinusoidal右手定则 right hand rule平行板波导 parallel plate waveguide平面波 plane wave功率密度 density of power功率流(通量)密度 density of power flux 布魯斯特角 Brewster angle本征值 eigen value本征函数 eigen function边值问题 boundary value problem四端口网络 four terminal network矢量位 vector potential电压 voltage电压源 voltage source电导率 conductivity电流元 current element电流密度 electric current density电荷守恒定律 law of conservation of charge 电荷密度 electric charge density电容器 capacitor电路尺寸 circuit dimension电路元件 circuit element电场强度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电偶极子 electric dipole电磁兼容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矢量 vector矢径 radius vector失真 distortions平移 translation击穿功率 breakdown power节点 node【六画】安培电流定律 Ampere’s circuital law传播常数 propagation constant亥姆霍兹方程 Helmholtz equation动态场 dynamic field共轭问题 conjugate problem共面波导 coplanar waveguide (CPW)有限区域 finite region有源网络 active network有耗介质 lossy dielectric导纳率 admittivity同轴线 coaxial line全反射 total reflection全透射 total transmission各向同性物质 isotropic matter各向异性 nonisotropy行波 traveling wave光纤 optic fiber色散 dispersion网格 mesh全向天线 omnidirectional antennas阵列 arrays【七画】串扰 cross-talk回波 echo良导体 good conductor均匀平面波 uniform plane wave均匀传输线 uniform transmission line近场 near-field麦克斯韦方程 Maxwell equation克希荷夫电流定律 Kirchhoff’s current law 环行器 circulator贝塞尔函数 Bessel function时谐 time harmonic时延 time delay位移电流 electric displacement current芯片 chip芯片组 chipset远场 far-field【八画】变分法 variational method定向耦合器 directional coupler取向 orientation法拉第感应定律 Faraday’s law of induction 实部 real part空间分量 spatial components波导 waveguide波导波长 guide wave length波导相速度 guide phase velocity波阻抗 wave impedance波函数 wave function波数 wave number泊松方程 Poisson’s equation拉普拉斯方程 Laplace’s equation坡印亭矢量 Poynting vector奇异性 singularity阻抗矩阵 impedance matrix表面电阻 surface resistance表面阻抗 surface impedance表面波 surface wave直角坐标 rectangular coordinate极化电流 polarization current极点 pole非均匀媒质 inhomogeneous media非可逆器件 nonreciprocal devices固有(本征)阻抗 intrinsic impedance单位矢量 unit vector单位法线 unit normal单位切线 unit tangent单极天线 monopole antenna单模 single mode环行器 circulator驻波 standing wave驻波比 standing wave ratio直流偏置 DC bias【九画】标量位 scalar potential品质因子 quality factor差分法 difference method矩量法 method of moment洛伦兹互易定理 Lorentz reciprocity theorem 屏蔽 shield带状线 stripline标量格林定理 scalar Green’s theorem面积分 surface integral相对磁导率 relative permeability相位常数 phase constant相移器 phase shifter相速度 phase velocity红外频谱 infra-red frequency spectrum矩形波导 rectangular waveguide柱面坐标 cylindrical coordinates脉冲函数 impulse function复介电常数 complex permittivity复功率密度 complex power density复磁导率 complex permeability复矢量波动方程 complex vector wave equation 贴片 patch信号完整性 signal integrity信道 channel寄生效应 parasite effect指向天线 directional antennas喇叭天线 horn antennas【十画】准静态 quasi-static旁路电流 shunt current高阶模 high order mode高斯定律 Gauss law格林函数 Green’s function连续性方程 equation of continuity耗散电流 dissipative current耗散功率 dissipative power偶极子 dipole脊形波导 ridge waveguide径向波导 radial waveguide径向波 radial wave径向模 radial mode能量守恒 conservation of energy能量储存 energy storage能量密度 power density衰减常数 attenuation constant特性阻抗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特解 particular solution勒让德多项式 Legendre polynomial积分方程 integral equation涂层 coating谐振 resonance谐振长度resonance length【十一画】混合模 hybrid mode部分填充波导 partially filled waveguide 递推公式 recurrence formula探针馈电 probe feed接头 junction基本单位 fundamental unit理想介质 perfect dielectric理想导体 perfect conductor唯一性 uniqueness虚部 imaginary part透射波 transmission wave透射系数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球形腔 spherical cavity球面波 spherical wave球面坐标 spherical coordinate终端 termination终端电压 terminal voltage射频 radio frequency探针 probe【十二画】涡旋 vortices散度方程 divergence equation散射 scattering散杂电容 stray capacitance散射矩阵 scattering matrix斯托克斯定理 Stoke’s theorem斯涅尔折射定律 Snell’s law of refraction 阴影区 shadow region超越方程 transcendental equation超增益天线 supergain antenna喇叭 horn幅角 argument最速下降法 method of steepest descent 趋肤效应 skin effect趋肤深度 skin depth微扰法 perturbational method等相面 equi-phase surface等幅面 equi-amplitude surface等效原理 equivalence principle短路板 shorting plate短截线 stub傅立叶级数 Fourier series傅立叶变换 Fourier transformation第一类贝塞耳函数 Bessel function of the first kind第二类汉克尔函数 Hankel function of the second kind 解析函数 analytic function激励 excitation集中参数元件 lumped-element场方程field equation场源 field source场量 field quantity遥感 remote sensing振荡器 oscillators滤波器 filter【十三画】隔离器 isolator雷达反射截面 radar cross section (RCS)损耗角 loss angle感应电流 induced current感应场 induction field圆波导 circular waveguide圆极化 circularly polarized圆柱腔 circular cavity铁磁性 ferromagnetic铁氧体陶瓷 ferrite ceramics传导电流 conducting current传导损耗 conduction loss传播常数 propagation constant传播模式 propagation mode传输线模式 transmission line mode传输矩阵 transmission matrix零点 Zero静态场 static field算子 operator输入阻抗 input impedance椭圆极化 elliptically polarized微带 microstrip微波 microwave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microwave monolithicintegrated circuit MMIC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 millimeter wav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M3IC 【十四画】漏电电流 leakage current渐进表示式 asymptotic expression模式 mode模式展开 mode expansion模式函数 mode模式图 mode pattern截止波长 cut off wavelength截止频率 cut off frequency鞍点 saddle频谱 spectrum线性极化 linearly polarized线积分 line integral磁矢量位 magnetic vector potential磁通 magnetic flux磁场强度magnetic intensity磁矩 magnetic moment磁损耗角 magnetic loss angle磁滞损耗 magnetic hysteresis磁导率 permeability【十五画】辐射 radiate增益 gain横电场 transverse electric field横电磁波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劈 wedge【十六画】雕落场 evanescent field雕落模式 evanescent mode霍尔效应 Hall effect辐射电阻 radiation resistance辐射电导 radiation conductance辐射功率 radiation power辐射方向性图 radiation pattern谱域方法 spectral method 【十七画以上】瞬时量 insaneous quantity 镜像 image峰值 peak valueδ函数 delta function。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广播 1906年,美国费森登用50千赫频率发电 机作发射机,用微音器接入天线实现调制,使 大西洋航船上的报务员听到了他从波士顿播出 的音乐。1919年,第一个定时播发 语言和音 乐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在英国建成。次年 ,在美 国的匹兹堡城又建成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
电视 1884年,德国尼普科夫提出机械扫描电 视的设想,1927年,英国贝尔德成功地用电 话线路把图像从伦敦传至大西 洋中的船上。兹 沃霄金在1923和1924年相继发明了摄像管和 显像管。1931年,他组装成世界上第一个全 电子电视系统。
2 绪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
➢ 是通信专业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深 刻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场、电磁波的性质;熟悉一些 重要的电磁场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波动方程、拉氏方程等) 的建立过程以及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场"与"路"这两种既密切相关又相距 甚远的理论有深刻的认识,并学会用"场"的观点去观察、分 析和计算一些简单、典型的场的问题;为从事微波、天线、 电子技术、通信和电磁兼容等领域的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打 下必要的基础
6 绪论
2.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18世纪末期,德国哲学家谢林认为,宇宙是 有活力的,而不是僵死的。他认为电就是宇 宙的活力,是宇宙的灵魂;电、磁、光、热 是相互联系的。 奥斯特是谢林的信徒,他从1807年开始研究 电磁之间的关系。1820年,他发现电流以力 作用于磁针。
7 绪论
安培发现作用力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磁针到通 过电流的导线的垂直线方向相互垂直,并定量建立 了若干数学公式。 法拉第在谢林的影响下,相信电、磁、光、热是相 互联系的。奥斯特1820年发现电流以力作用于磁针 后,法拉第敏锐地意识到,电可以对磁产生作用, 磁也一定能够对电产生影响。1821年他开始探索磁 生电的实验。1831年他发现,当磁捧插入导体线圈 时;导线圈中就产生电流。这表明,电与磁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介绍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介绍
2015考研今年9月底就要开始网上预报名了,现在已是8月,还有很多考研考生还没确定自己要报考的专业,新东方在线小编从实务出发,以就业方向为导向为大家整理了2015年考研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希望大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并结合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考研专业。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隶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一门以电磁场理论、光导波理论、光器件物理及微波电路理论为基础,并和通信系统、微电子系统、计算机系统等实际相结合的学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就业方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性比较强,由于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该专业就业范围也变得更为广泛,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如下:
(1) 在IT行业、通信行业、国防、航空、航天、公安、安全等部门从事微波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电磁场工程等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产品开发与生产、设备运行维护、科技管理、市场营销。
(2) 在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科研教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相关职位
电磁场与微波研发、设计(射频电路方向),天线与微波技术,微波应用工程师,微波设计工程师,微波产品工艺师,微波射频电路,微波辐射计接收机研发,微波无源遥感系统研发,射频目标系统技术研究,射频目标系统技术研究(数据来源:招聘网站)。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论文题目:无形科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姓名:陈超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葛幸申报日期:2012.10.23摘要电子和信息领域内所有重大技术进展几乎都离不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突破。
在通信、雷达、激光和光纤、遥感、卫星、微电子、高能技术、生物和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应用领域蕴含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电磁场和微波技术也随着当代物理、数学、技术学科的不断进步而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关键字:电磁场,微波技术,应用无形的科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目录1.前言 (2)2.研究方向 (2)3.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3)3.1 电磁场理论 (3)3.1.1矢量分析 (3)3.1.2静电场 (3)3.1.3恒定电场 (4)3.1.4静磁场 (4)3.1.5时变电磁场 (5)3.2 微波技术理论 (7)3.2.1传输线理论 (7)3.2.2集成传输系统 (9)3.2.3微波谐凯腔 (9)3.2.4微波网络基础 (9)3.2.5微波无源元件 (11)4.发展前景 (12)1. 前言电子和信息领域内所有重大技术进展几乎都离不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突破。
在通信、雷达、激光和光纤、遥感、卫星、微电子、高能技术、生物和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应用领域蕴含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电磁场和微波技术也随着当代物理、数学、技术学科的不断进步而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2. 研究方向1.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设计、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算法;研究高效精确电磁计算算法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及遥感、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2.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有源元器件与电路模型、与微电子、微机械工艺相关的材料器件等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提取;研究低相噪频率源技术,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微机械(MEMS)的微波/毫米波开关、移相器和滤波器设计。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第1章)

ˆ ˆ ˆ e , e , e
x y z
ˆ e
ˆ ˆ , e , ez
qi=qi x , y , x C
曲面单位法矢量:
ˆ eqi 曲面单位法矢量
ˆ eqi
qi x, y, x qi x, y, x qi x, y, x ˆ ˆ ˆ ex ey ez x y z qi x, y, x qi x, y, x qi x, y, x x y z
(混合积)
5. 并矢
AB 二阶张量 3 AB Ai B j ei e j
i , j 1
§1.3 标量场的梯度
1.场的概念 任何物理过程总是在一定空间上发生,对应 的物理量在空间区域按特定的规律分布。如 电荷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电场的分布 电流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的分布 地球上太阳及其他原因激发温度的分布 在空间区域上每一点有确定物理量与之对应, 称在该区域上定义了该物理量的场
台湾海峡表面流速场数值分布
关于的场三个基本问题:
(1)场的基本性质及其分析方法
(2)场与激励源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3)场与场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2. 标量场的等值面
标量场同一数 值各点在空间 形成的曲面
u x , y , z C
3. 方向导数
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了解宏 观上场在空间的数值,还需 要知道场在不同方向变化。
P , , z
三维空间中同一点可以用不同的 正交曲线坐标系描述。不同坐标 系之间存在相互变换关系,这种 变换关系只能是一一对应的
在任何正交曲线坐标系有一组 与坐标轴对应的单位矢量。如 直角坐标系和圆柱坐标系等。 坐标变量单位矢量特点: 空间某点坐标变量的单位 矢量的方向为对应坐标变 量为常数的曲面的法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篇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第一篇)导引电磁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应用电磁场的技术,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电磁场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微波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电磁场是一种具有电场和磁场相互耦合而成的物理场。
电场是由电荷构成的粒子在空间中产生的力场,具有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磁场则是由电流在空间中产生的力场,具有磁性物质与外磁场相互作用的性质。
电磁场具有许多基本性质。
首先,电磁场具有连续性。
在空间中任何一点,电磁场的数值和方向都是连续变化的,不存在突变。
其次,电磁场具有叠加性。
即多个电荷或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场可以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合成的电磁场。
此外,电磁场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即光速。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光速,约为每秒300000公里。
微波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微波技术是一种应用电磁场的技术,其原理基于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微波指的是频率介于300M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其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等特点。
微波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等都离不开微波技术的支持。
其次,微波技术在雷达和无线电导航系统中也有广泛应用。
雷达通过发送和接收微波信号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实现目标探测和定位。
此外,微波技术还应用于微波炉、无线电频率识别等领域。
微波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微波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微波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微波技术的频率范围将进一步扩展。
随着物联网和5G通信的兴起,对更高频率的微波技术需求增加。
因此,微波技术将向毫米波甚至太赫兹波段发展,以满足更高速率、更大容量的通信需求。
其次,微波技术将越来越多地与其他技术结合。
例如,微波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更小尺寸、更高性能的微波器件。
(完整word版)微波技术概述

微波原理概述1、微波技术原理微波技术是一门需要高度实验技能的专业技术知识,微波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其目标是解决微波应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微波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知识,微波技术理论的出发点是麦克斯维方程组,麦克斯维方程组本身就是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大多数微波实际应用的工程问题都不能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精确的解析解。
在研究微波工程问题时,为了避开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和无解析解的问题,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对所研究的问题做简化、等效或近似处理,因此,通过实践来修正理论分析结果是每个微波工程技术人员具备的基本技能。
2、微波定义微波是一种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
微波包括的波长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是指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三个波段,也就是波长从1mm到1m左右的电磁波。
由于微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也叫超高频电磁波。
为了进行比较,这里将微波、工业用电和无线电中波广播的频率与波长范围列于表中。
因为微波的应用极为广泛,为了避免相互的干扰,供工业、科学及医学使用的微波频段是不同的,现将其列于表中不同工作频率的微波系统具有不同的技术特性、生产成本和用途,微波系统的工作频率越高。
其结构尺寸就越小;微波通讯系统的工作频率越高,其信息容量越大;微波雷达系统的工作频率越高,雷达信号的方向性和系统的分辨率就越高。
微波的频率越高,其大气传输和传输线传输的损耗就越大。
目前国内只有915MHz和2450MHz 被广泛使用。
在较高的两个频率段还没有合适的大功率工业设备。
3、微波的特殊性质微波是电磁波,它具有电磁波的诸如反射、透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伴随着电磁波能量传输等波动特性,这就决定了微波的产生、传输、放大、辐射等问题都不同于普通的无线电、交流电。
在微波系统中,组件的电性质不能认为是集总的,微波系统没有导线式电路,交、直流电的传输特性参数以及电容和电感等概念亦失去了其确切的意义。
在微波领域中,通常应用所谓“场”的概念来分析系统内电磁波的结构,并采用功率、频率、阻抗、驻波等作为微波测量的基本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场:任何电荷在其所处的空间中激发出对置于其中别的电荷有作用力的物质2.磁场:任一电流元在其周围空间激发出对另一电流元(或磁铁)具有力作用的物质。
3.标量场:物理量是标量的场成为标量场。
4.矢量场:物理量是矢量的场成为矢量场。
5.静态场:场中各点对应的物理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场。
6.有源场:若矢量线为有起点,有终点的曲线,则矢量场称为有源场。
7.通量源:发出矢量线的点和吸收矢量线的点分别称为正源和负源,统称为通量源。
8.有旋场:若矢量线是无头无尾的闭曲线并形成旋涡,则矢量场称为有旋场。
9.方向导数:是函数u (M在点M0处沿I方向对距离的变化率。
10.梯度:在标量场u(M中的一点M处,其方向为函数u(M在M点处变化率最大的方向,其模又恰好等于此最大变化率的矢量G,称为标量场u(M在点M处的梯度,记作grad u( M。
11.通量:矢量A沿某一有向曲面S的面积分为A通过S的通量。
12.环量:矢量场A沿有向闭曲线L的线积分称为矢量A沿有向闭曲线L的环量。
13.亥姆霍兹定理:对于边界面为S的有限区域V内任何一个单值、导数连续有界的矢量场,若给定其散度和旋度,则该矢量场就被确定,最多只相差一个常矢量;若同时还给出该矢量场的边值条件,则这个矢量场就被唯一确定。
(前半部分又称唯一性定理)r 也q dq14.电荷体密度= l im 0,即某点处单位体积中的电量。
V—■ L V dV15.传导电流:带电粒子在中性煤质中定向运动形成的电流。
16.运流电流:带电煤质本身定向运动形成形成的电流。
17.位移电流:变化的电位移矢量产生的等效电流。
18.电流密度矢量(体(面)电流密度):垂直于电流方向的单位面积(长度)上的电流。
19.静电场:电量不随时间变化的,静止不动的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
20.电偶极子:有两个相距很近的等值异号点电荷组成的系统。
21.磁偶极子:线度很小任意形状的电流环。
22.感应电荷:若对导体施加静电场,导体中的自由带电粒子将向反电场方向移动并积累在导体表面形成某种电荷分布,称为感应电荷。
23.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把静电场中导体内部电场强度为零,所有带电粒子停止定向运动的状态称为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
24.电壁:与电力线垂直相交的面称为电壁。
25.磁壁:与磁力线垂直相交的面称为磁壁。
26.介质:(或称电介质)一般指不导电的媒质。
27.介质的极化:当把介质放入静电场中后,电介质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会有微小移动,并沿电场方向重新排列,但不能离开分子的范围,其作用中心不再重合,形成一个个小的电偶极子。
这种现象称为介质的极化。
28.媒质的磁化:外加磁场使煤质分子形成与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矩或使煤质的固有分子磁矩都顺着磁场方向定向排列的现象。
29.极性介质:若介质分子内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的介质。
30.极化强度:定量地描述介质的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31.介质的击穿:若外加电场太大,可能使介质分子中的电子脱离分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介质变成导电材料,这种现象称为介质的击穿。
32.击穿强度:介质能保持不被击穿的最大外加电场强度。
束缚电荷(极化电荷):被束缚在分子之内不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束缚电流(磁化电流):由束缚在分子内部的电荷移动形成的电流。
恒定电流场:电流密度J 仅是空间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则其形成的电流场 称为恒定电流场。
恒定电场:由恒定的电荷分布产生的电场是恒定的,由于它由运动电荷而非静止电荷 产生,因此被称为恒定电场。
局外电场:将局外力与电荷的比值类比为一种电场,称为局外电场。
恒定磁场:由恒定电流产生的磁场不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为恒定磁场。
电(磁)场能量:等于该电(磁)场建立过程中外力(电源)所做的总功。
镜像电荷:镜像法中假象的等效电荷称为镜像电荷。
感应电场:由磁场变化激励或者说感应出来的电场被称为感应电场,时变电磁场的唯一性定理:设含有均匀、线性、各向同性媒质的区域 V 的边界面为S , 只要给定t=0时刻区域V 中各点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的初始值,并同时给定 t>=0时 边界面S 上电场矢量的切向分量,或者磁场矢量的切向分量,或者一部分边界面上的 电场矢量切向分量和其余边界面上的磁场矢量切向分量, 则域V 中的时变电磁场有唯 一解。
电磁场:时变电场会在周围空间中激发出时变磁场,时变磁场会在周围空间中激发出 时变电场,电场、磁场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同时出现在同一时间的统一整体,成为电 磁场。
电磁波:电场磁场互相激励,往复不止,是的电磁场以波动的形式在周围空间传播, 所以电磁场也称为电磁波。
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 象,叫电磁辐射。
时谐电磁场:随时间做简谐变化的电磁场。
坡印廷矢量(能流密度矢量):单位时间内穿过与能量流动方向垂直的单位截面的能量。
Q 1 1 坡印廷定理:EHH ) = J E dv+忑俶(? H - ED )dv 单位时间内流入 V 的 电磁能量一部分被损耗掉,另一部分就是 V 中增加的电磁能量。
坡印廷定理体现了电 磁场中的能量守恒关系天线:专门用来辐射电磁波的装置。
平面波:等相位面位平面的电磁波。
均匀平面波:平面波的任何一个等相位面上的场矢量处处相等的波。
理想介质:电导率6为零的媒质成为理想介质。
理想导体:电导率6无穷大的导体为理想导体。
时间相位:相位移以角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称为时间相位。
空间相位:相位移随空间坐标线性变换称为空间相位。
初始相位:B 在Z 等于零处,t 等于零时的相位为初始相位。
传播常数K :也叫相移常数,表示单位距离内相位的变化量。
周期:相位①相差2n 的两个时间间隔为周期。
频率:单位时间内的时变周期数为频率。
电磁波波长:在任意固定时刻相位 ①相差2n 的两个空间点的距离 相速度:光波之等相面的传播速度。
波阻抗:定义平面波的波阻抗为Z=E/H 。
电场的横向分量:垂直于传播方向的电场分量。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46.47.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59.60.61.62.63.64.磁场的横向分量:垂直于传播方向的磁场分量。
65.自由空间:介电常数,磁导率与真空中相同,电导率6为零的空间。
66.极化:将空间任意固定点上场矢量的模值、方向随时间变化的方式成为电场波的极化。
67.线极化:电场的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相位相同或相差180°时的正弦电磁波。
68.圆极化:电场的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振幅相等,但相位相差90°或270°时的正弦电磁波。
69.椭圆极化:当电场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振幅和相位具有任意值时(两分量相等时例夕卜)的电场波。
70.水平极化波:与地面平行放置的线天线的主方向远区场是与地面平行的线极化波。
71.垂直极化波:与地面垂直放置的线天线的主方向远区场是与地面垂直的线极化波。
72.极化损耗:在具有复介电常数的介质中电磁波是变传播边损耗。
振幅逐渐减小,损耗的能量用于克服介质分子,原子的热运动,使其电偶极矩的方向随时谐电场的方向变化而变化,这种损耗称为极化损耗。
73.色散:相速度与频率无关,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相速度,这种现象叫色散。
74.非色散媒质:相速度与频率无关的煤质。
75.色散媒质:使在其中传播的电磁波出现色散的煤质。
76.良介质:媒质主要呈现出介质特性。
77.良导体:媒质主要呈现出导体特性。
78.驻波:理想介质中总场不具有波动传播特性,只随时间在原处作时谐振荡,这种波称为驻波。
79.行波:理想介质中某一物理量的空间分布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向一定的方向行进所形成的波。
80.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齐二*81.折射定律:即斯涅尔定律,&si门哥=k2sin片82.全透射:垂直与交界面的入射波功率将全部进入理想介质2,这是全透射现象。
83.全反射:垂直与交界面的入射波功率将全部反射回理想介质1,这种现象是全反射。
84.趋肤效应:进入良导体的电磁波及其引起的感应电流只能分布在良导体极薄的表面层中,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85.横电磁波(TEM :在传播方向上没有电场和磁场分量,称为横电磁波。
86.TE波:在传播方向上有磁场分量但无电场分量,称为横电波。
87.TM波:在传播方向上有电场分量而无磁场分量,称为横磁波。
88.TE,TM模的速度:89.①相速度:导行波的等相位面沿传输线轴向移动的速度。
90.②群速度:由多个频率成分构成“波群”的速度。
91.③能速度:电磁波能量在传输线中的传播速度。
92.导波波长:传输线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模式的两个相位相差2n的等相位面间的距离。
93.微带线:微波集成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微波集成电路中用来连接各种元件和器件,并用来构成电感,电容,谐振器,滤波器,混合环,定向耦合器等无源元件。
94.传输线:导行电磁波的装置称为传输线.95.分布参数:平行双导线作为传输线,其自身结构本身处处体现出电容、电感、电阻、电导的效应,也就是说这些电路参数是均匀分布在传输线上的,因此称为分布参数。
96.入射波:传输线上从电源流向负载的波叫入射波。
97.反射波:传输线上从负载流向电源的波叫反射波。
98.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乙j(R n •「L°)/(G0 • j Q。
)具有阻抗的量纲,称为。
99.电压驻波比:传输线上电压的最大振幅值与最小振幅值之比。
100.电压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
101.电长度:定义传输线上两点的间距与波长之比为这两点间的电长度。
102.驻波系数:描述传输线上驻波的大小,是传输线上电压最大振幅值与电压最小振幅值之比,103.短路线:终端被理想导体所短路的传输线称为短路线104.负载阻抗匹配:指传输线与负载之间的匹配,是为了使传输线处于无反射的行波工作状态。
105.衰减器:在微波系统中控制功率大小的装置。
106.定向耦合器:是一种具有方向性的功率耦合/分配元件。
107.品质因数Q:描述了谐振器的频率选择性的优劣和谐振器中电磁能量的损耗程度。
108.模式:指能够单独在传输线中存在的电磁场结构。
109.网络参数:单口网络中阻抗值Z和导纳值Y称为网络参数。
110.膜片:导电性能很好,厚度远小于波导波长但又远大于电磁波趋肤深度的金属膜片。
111.基本电抗元件:表现为感性电抗或容性电抗的简单微波元器件。
112.分离变量法:将一个多元函数表示成几个单变量函数的乘积,从而将偏微分方程华为几个带分离常数的常微分方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