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堆肥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活性微生物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的生物肥料。

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本文从微生物肥料的分类、制备技术、应用以及优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未来,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方向将更加倾向于提高微生物菌种的适应性和效益。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持续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分类,制备技术,农业生产,优势,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前景展望,意义,贡献,农业持续发展1. 引言1.1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来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

微生物肥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与传统化学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土壤的生态平衡,减少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通过对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和重要性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价值,为后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基础。

1.2 微生物肥料的重要性微生物肥料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有机肥料,其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如固氮细菌、磷解细菌和钾解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促进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1. 促进植物生长:微生物肥料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菌种,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效率,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改善土壤环境: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和循环利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微生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肥料,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生长促进剂。

微生物肥料通常包括大量生物有机质和微生物菌剂,并通过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促进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和植物的吸收利用率。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随着对生态农业和绿色环保的重视而逐渐被广泛认同。

相比传统肥料,微生物肥料具有更好的渗透性和较广的适用范围,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肥力,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正在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方向,其具有较好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可以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对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2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意义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有益微生物群体的肥料。

它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

通过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微生物在与植物根系共同生长过程中,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促进植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肥料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研究微生物肥料的意义在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保护环境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 正文2.1 微生物肥料的分类微生物肥料通常可以根据其来源、功能和制备方法进行分类。

1. 根据来源:- 自然微生物肥料:如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培养和发酵等技术得到的微生物菌剂。

- 工程微生物肥料:经过人工筛选和培养的微生物菌剂,如固氮细菌、磷解磷细菌等。

- 转基因微生物肥料: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的微生物菌株,具有更强的肥效和抗逆性。

2023年堆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堆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堆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全球环保需求的提高,堆肥行业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广。

堆肥作为一种环保、可循环的有机肥料,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堆肥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行业投资者提供参考。

一、市场规模据相关报告表明,全球堆肥行业市场规模2018年为587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8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9%。

在我国,堆肥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机肥料,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

预计到2025年,我国堆肥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以上。

二、市场需求(一)农业需求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有机肥料的市场需求逐渐与日俱增。

传统的化肥施用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而有机肥料由于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

目前,我国土地的肥力程度正在逐渐下降,因此对于有机肥料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二)城市清洁城市清洁是另一个促进堆肥需求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依赖于填埋和焚烧,这些方式既不环保也不可持续。

随着环保意识和技术的提高,堆肥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处理方式被广泛应用。

三、市场竞争在我国,市场上主要的堆肥企业有德邦生态、正邦集团、中垠环保、圣象环境、华能环保等。

目前,堆肥市场竞争存在以下问题:(一)市场占有率较低目前国内堆肥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行业集中度低。

(二)产品同质化严重由于堆肥产品的特性相对单一,且生产技术门槛较低,导致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

(三)整体竞争力不足国内堆肥企业整体实力相对较弱,企业规模和技术能力相对欠缺,使得企业的竞争力相对不足。

四、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堆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税收、环保、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政府对于环保行业存在较多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024年生物有机肥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生物有机肥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生物有机肥市场前景分析引言生物有机肥是一种由有机材料制成的肥料,常见的有机材料包括动物粪便、植物秸秆、菌类等。

近年来,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市场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生物有机肥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市场需求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需求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生物有机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并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农业生产需要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兼顾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对生物有机肥的需求逐渐增加。

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健康饮食,追求绿色、有机的农产品。

生物有机肥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能够生产出更加健康、无污染的农产品。

因此,消费者对于使用生物有机肥生产的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市场规模全球市场规模据统计,全球生物有机肥市场从2015年起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并预计在2027年达到xx亿美元。

生物有机肥市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其环保、可持续的优势以及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需求增加。

与传统化肥相比,生物有机肥在市场份额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

国内市场规模在中国,生物有机肥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9年中国生物有机肥市场的规模达到xx亿元,并有望继续增长。

政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以及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都是促进生物有机肥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市场竞争和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生物有机肥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几个主流企业参与其中。

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渗透能力,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追求,生物有机肥市场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深加工产品的开发:通过对生物有机肥的深加工,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满足不同农作物的需求。

堆肥发展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堆肥发展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堆肥发展现状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堆肥是一种将有机废物转化为肥料的生物降解过程。

它不仅能循环利用有机废物,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产生高效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质量。

本报告旨在对堆肥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评估堆肥在农业和环保方面的潜力。

2. 堆肥的发展历程堆肥作为一种古老的农业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有机农业的兴起,堆肥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堆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且有效的有机废物处理方法。

3. 堆肥的原理和过程堆肥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有机肥料。

堆肥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湿度、通气等因素,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分解反应。

4. 堆肥的优势4.1 环保:堆肥能够减少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降解污染物的同时产生有机肥料,帮助农作物生长。

4.2 循环利用:堆肥能够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4.3 土壤改良:堆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4.4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堆肥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较少,相对于焚烧等其他处理方法,堆肥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积极作用。

5. 堆肥产业的现状堆肥产业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中国为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堆肥产业年产值已超过100亿元,并且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同时,许多农民和农业企业也开始尝试在农田中使用堆肥,以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6. 堆肥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6.1 技术挑战:堆肥技术需要持续改进,以提高堆肥效率和质量,并解决一些微生物降解不完全的问题。

6.2 市场机遇:随着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对有机肥料的需求也将增加,这将为堆肥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6.3 环境政策支持: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政府对于有机废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支持将逐渐增加,这将为堆肥产业带来政策支持。

7. 发展建议7.1 推广宣传:加强堆肥技术的推广宣传,增加公众对堆肥的认识和理解。

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用。
净化土壤 、 修复土壤肥力 , 起 到保 护环境 , 促进我 国农业 可 持续发展 的作用 。 四、 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1 . 我 国微生物肥料 的应用现状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 、 生产和应用 已经有 6 0多年的 历史 , 期 间经历了 3 次大 的起伏 , 目前正处在第 4次发展阶 段 。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势头 良好 , 约有 5 0 0个企业 , 而且 产品种类 繁多 , 效果显著 , 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但是微生 物肥料的在使用上仍然存 在一些问题 , 需要马上进行解决 。 2 . 微生物肥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 . 1 微生物肥料成本和价格较高 目前 , 由于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较落后, 生产工艺 不是很完善 , 造成高投入 、 低产出的现象 , 而且成本 和价格 较高 , 这严重阻碍了种植户对微生物肥料的购买率 , 也降低 了种植户使用微生物肥料的积极性 。 2 . 2 微生物肥料活菌数低 , 效果不稳定 微生物肥料存在的另一个 问题就是微生物肥料活菌数 低, 效果不稳定。这是 由于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较低级 , 技 术不纯熟 , 造成灭菌不彻底 以及培养配方不正确而引起 的。 2 . 3 微生物肥料机械设备简陋 , 技术较落后 微生物肥料机械设备简陋, 技术较落后 , 这严重阻碍微 生物肥料质量的提高 , 质量得不到保证 , 这也阻碍 了使用者 对微生物肥料 的使用 。 2 . 4 微生物肥料产 品鱼龙混杂 些生产微生物肥料的商家为 了牟取暴利 ,不按照国 家N Y 2 2 7行业标准生产微生物肥料 , 造 成市 面上 的产品鱼 龙混杂 。表现为肥料中仅含有大量的 N 、 P K微量元素 ; 或 使用生长调节剂冒充微生物肥料 ,这对微生物肥料行业 的
1 7O

2023年生物有机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生物有机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生物有机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生物有机肥是一种以生物质为基础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复合、腐熟等技术加工制成的肥料,是当今国内外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的绿色高效肥料,具有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含量等多种优点,被公认为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市场环境(一)国家政策环境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和土地生态环境面临着结构调整、质量提升、增效降耗、绿色发展等多重挑战,因此政府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大有机肥料等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的支持力度,为有机肥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场环境的利好。

(二)市场需求环境当今国内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提升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使得有机肥料及其衍生品在国内市场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人们对绿色无公害的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有机肥料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三)国际市场竞争环境随着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国外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产品进入,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了较大冲击,同时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技术和产品要求。

因此,有机肥料行业的发展需要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国际化的发展机遇。

二、市场现状(一)行业规模总体较小我国生物有机肥料行业是个新兴的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目前,生物有机肥产能的总量还是较低的,行业规模总体较小,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和推广力度。

(二)市场竞争多元生物有机肥料行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注意,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目前,生物有机肥料市场上的企业众多,竞争形势较为复杂,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同台竞技,占据市场份额有一定难度。

(三)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生物有机肥料价格主要是受其生产成本的影响,而生产成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材料价格及数量、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波动,使生物有机肥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中国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研究背景 (3)1. 农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4)2. 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的定义及作用 (5)三、三十年来的研究历程回顾 (6)1. 初期研究阶段(19xx-19xx年) (7)(1)研究的起步阶段 (9)(2)研究成果与影响 (10)2. 中期发展阶段(19xx-20xx年) (11)(1)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12)(2)重要的研究成果与突破 (14)3.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20xx年至今) (15)(1)研究的创新与技术升级 (16)(2)前沿问题与研究方向 (17)四、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19)1. 生物肥料的种类与特点 (20)2. 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2)3. 生物肥料研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4)五、有机肥料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25)1. 有机肥料的种类与制备方法研究 (26)2. 有机肥料的应用效果及优势分析 (28)3. 有机肥料研究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29)六、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1)1. 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趋势 (32)2. 政策法规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预测分析 (33)3. 研究领域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结论与建议七、总结与建议 (35)一、内容简述研究背景:简要介绍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以及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而引出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发展概述:回顾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研究的历程,包括技术研发、产业化进程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重要成就分析:分析总结三十年来,中国在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种类丰富、产业规模扩大等方面。

问题与不足:指出当前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技术研发的局限性、市场推广难度等。

未来展望:基于过去三十年的研究与应用经验,对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包括技术创新方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堆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丁宇摘要:综述了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以及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堆肥微生物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堆肥;微生物学;微生物;有机固体废弃物人类为满足自身活动的需要,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固体废弃物。

这些有机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

随着其产量的不断增长,有机固体废物的累积和对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其处理处置已成为人类面的重要问题之一。

堆肥作为一种保持良好环境效应的产物,具有生物处理的可持续性和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特征,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成为处理有机固体废物的有效方法之一。

堆肥化的实质是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的代谢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堆肥微生物学进行了广泛研究。

微生物在堆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与堆肥周期、堆肥质量密切相关,还与臭味控制、氮损失紧密相关。

因此,堆肥微生物学研究对开发堆肥微生物资源,加速堆肥过程,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质量,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氮损失、臭气挥发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1堆肥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分离、培养和生理生化鉴定是堆肥微生物学的传统研究方法。

然而,微生物种类繁多,自然界中仅有极少数微生物得到鉴定,“存活而能培养”的种类至多为1%。

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改善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一些新研究新方法应运而生,为堆肥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l,1分离培养方法传统培养分离方法是最早的认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方法,也是微生物学研究的经典方法,自1880年发明以来一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

传统培养分离方法是将定量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培养一定的时问,然后对生长的菌落计数和计算含量,并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构造,结台培养分离过程生理生化特性的观察鉴定种属分类特性。

冯明谦等研究了滚筒式高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分离鉴定了细菌5属20 株、霉菌8属13株、放线菌1属3株、酵母菌2属2株。

同时,结果表明,细菌和霉菌是堆肥过程中的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和曲霉菌是优势种。

分离、培养的方法采用·定配比的培养基和固定的培养温度,忽略了气候变化和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人工选择性。

由于分离、培养法具有选择性,这种人工环境与原生境的偏差使得可培养的种类大大减少,很有可能遗漏一些有意义的微生物。

同时,也制约了人们对堆肥微生物学机理的深入了解。

1.2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检测样晶中微生物特定的DNA或RNA片段来判断某种微生物的存在与否。

自从Muyzer等首次报道了16SrDNA应用,该技术现已成为环境样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工具。

利用16s rDNA进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有效、准确和偏好小等优点,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随着提取和纯化环境微生物总DNA的方法的改善和发展,保证了列提取的环境样品总DNA进行扩增。

V on Wintzingemde等通过直接从样品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发现,浚方法不仅DNA产量高,而且节约时间,比分离培养造成的偏好小得多。

LaMontagne等证实了上述结果的可靠性。

Howeler等对堆肥样品微生物DNA提取、纯化方法及其质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定量研究腐殖质污染对电泳和PcR扩增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为堆肥样品DNA的提取和纯化提供了基本思路,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1.2.1 PcR与DNA指纹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项能把靶DNA量扩增百万倍或更多的技术,它彻底改革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学。

PcR在1985年首次被发现,现在已成为包括与环境微生物学相关的重要实验方法。

可以扩增环境中少量的DNA这一能力使检出非常灵敏。

环境微生物DNA提取物中是不同微生物DNA的混合物,经PcR扩增后,其产物是等长但不同源DNA片断的混合物。

混合物中序列的多样性和不同序列的丰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样品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不同物种的丰度。

经过大量研究,现已有多种DNA指纹技术,如末端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

Tiquia等采用T—RFlP方法通过测度16s rD·NA基因的多态性研究了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

Kowalchuk等用DGGE法和竞争PCR法从不同的堆肥原料中得到了B—subgmup Proteobacteria中含有的具有氨氧化样的16s rRNA和rDNA序列。

该研究小组2000年再次证实了PcRDGGE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2.2.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分析序列,需要将PcR 扩增产物克隆到载体中以构建文库。

回收PCR扩增产物,将其克隆到载体中,经转化挑选并验证插入了目的片断。

经验证后的克隆子利用ARDRA(Amplm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方法进行筛选。

从克隆子中获取质粒DNA片断,可采用全细胞PcR扩增或质粒提取方法”1,但后者得到的质量较好。

将上述得到的质粒进行测序,提交GenBank运行BLAsT程序与数据库中已知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

同时,还可利用the Ribosomal DaLabasePmject提供的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

构建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常用到软件如MEGA和ARB。

这两种软件可在相关数据库中得到。

对食品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高温期的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建立文库、DNA 测序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得到的22个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数据库登陆;通过同源性比较得到的9个高温菌、9个放线菌属在堆肥中均未见报道。

schloss等跟踪研究了堆肥起始阶段微生物群落。

所不同的是,扩增的片断为16s一23s rRNA基因间隔区(AmsA)。

1.2.3杂交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是基于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用特异性的cDNA探针与待测样品的DNA或RNA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

由于它的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

根据研究对象的rDNA序列或者相关数据库中的信息设计探针,探针的设计要求专一性较高。

该技术可以在4个层次上对特定的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分布和丰度等进行研究。

第一层次是直接在环境样品上进行原位杂交,通过原位杂交不仅可以测定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丰度,而且可以在原位分析其空间分布和动态。

第二层次是与富集分离的菌落进行全细胞杂交。

最初是以放射性标记的rRNA靶探针用于显微镜鉴定单个的微生物细胞。

随着技术的发展,荧光标记的rRNA探针与流式细胞计可对混合的微生物种群进行自动分析。

第三层次是与环境样品中的提取出的DNA和rRNA进行数量印迹杂交。

第四层次是与rDNA 的扩增产物或rRNA的反转录产物cDNA进行southem杂交。

16s rRNA基因探针研究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细菌16s rRNA基因探针开始时仅达到37%的靶目标,但随后在第84h样品中达到最大值83%。

用假单胞菌属和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rRNA基因特异性探针得到相应的靶结合率在16%~87%之间。

1.3生物标志物方法生物标志物(Biomakers)通常是微生物细胞的生化组成成分,其总量通常与相应生物量呈正相关。

由于特定结构的标记物标志着特定类型的微生物,因此一些生物标记物的组成模式可作为指纹估价微生物群落结构。

测定时,首先使用合适的提取剂提取环境微生物样品中的这些化合物并加以纯化,然后用合适的溶剂制成合适的样品用Gc或Lc检测,最后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生物标记物谱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3.1生物醌技术微生物醌是能量代谢过程的电子传递体,不同的微生物含有不同种类和分子结构的醌。

因此,环境样品中微生物醌的组成,即醌指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生物的群体结构。

泛醌与甲基萘醌的摩尔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之比,呼吸醌与光合型醌的摩尔比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中细菌与藻类的比例。

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醌的含量相对稳定,故可利用微生物醌测定环境中的活性微生物的浓度。

同时,根据微生物醌的摩尔组成还可计算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微生物种分布均匀性两个指标。

用微生物醌指纹研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量先升后降,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一直连续增加。

在堆肥起始阶段存在真菌和Pmteobateria,在第3—7d Bacilluss spp。

是主要的微生物种类,后期出现了多种Adf∞6耐硎n的繁殖,且通过总微生物醌(total qllinine content,TQ)和微生物醌的多样性(divergence 0f quinmm,DQ)与理化参数,如c/N比、pH、耗氧量等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1.3.2磷脂脂肪酸分析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IJFA)谱图分析方法的原理基于磷脂几乎是所有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中磷脂的含量在自然条件下(正常的生理条件下)恒定,其长链脂肪酸的形式——磷脂脂肪酸可作为微生物群落的标记物。

此外,磷脂不能作为细胞的贮存物质,在细胞死亡后会很快降解,可以代表微生物群落中“存活”的那部分群体。

PLFA方法适合跟踪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能够快速有效的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大部分脂肪酸。

Hemnann和shann利用肿A图谱分析了城市固体废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Klamer和Biith利用PLFA图谱技术研究了芒属草和猪粪混合堆肥过程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

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用磷酸脂肪酸总量表示)在1 d后达到峰值,约为堆肥起始时的6倍。

堆肥温度也在l d后达到峰值(超过60℃),随后逐渐下降到25℃。

微生物量在此过程中也降到峰值的一半水平。

革兰氏阳性菌在堆肥起始阶段随着堆肥温度的上升而迅速增加,随后随着堆肥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少。

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在堆肥温度达到约50℃之前增加,但是,在高温期反而减少。

当堆肥温度由高温降至50℃时,二者又出现增加。

放线菌在堆肥过程中始终数量不高,但在后期的堆肥过程中有所增加。

2.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现状堆肥物料中一般均含有大量的土著微生物群。

当适宜条件时,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中温微生物数量快速增长,堆肥温度随之上升;当达到不适于中温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时,尽管中温微生物数景还会进一步增长,但其生长繁殖速度减慢或结束。

这时,嗜热微生物逐渐取代中温微生物;同理,当温度过高时,也会抑制高温微生物数量的进一步增长。

根据微生物活性,可将其在高温阶段的生长过程分为3个时期,即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和内源呼吸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