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讲义十大著名毒蛇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毒蛇排行

中国十大毒蛇排行

2白眉蝮 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
全长1米,重达1.5公斤。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约为200毫克。属于卵胎生,7--8月份产仔,每次产仔 十几条左右。
8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颈细 头背布有很多细鳞片 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 左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有小鳞14-16片鼻鳞与颊窝鳞前缘之间有1至数片小鳞。体长1米左右,体背颜色棕褐,在背部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褐色,有多数斑点。栖息于山区森林中,尾具有缠绕性,夜行性,食蛙、蜥蜴、鼠、鸟。
3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 800 m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白昼活动。主要捕食蛇,偶尔吃蜥蜴等。卵生,7~8月产卵。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 800 m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白昼活动。主要捕食蛇,偶尔吃蜥蜴等。卵生,7~8月产卵。
4灰蓝扁尾海蛇 Laticauda colubrina
6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
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故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上唇鳞7,2-2-3式。全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

盘点我国境内的十大毒蛇,每种蛇咬人一口都能致命!大家注意了!

盘点我国境内的十大毒蛇,每种蛇咬人一口都能致命!大家注意了!

盘点我国境内的十大毒蛇,每种蛇咬人一口都能致命!大家注意了!春夏季节,是蛇类结束冬眠的时候,也是蛇最活跃的时候,出行旅游要注意安全,切勿随便进入荒乱草丛或森林里。

下面,为大家介绍我国境内的10大毒蛇1银环蛇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

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

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因此,和人们的生活区有很大交集,对人们的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分布在中国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极为猛烈,是环蛇属中毒性最强的。

事实上,它是继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之后,陆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综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

银环蛇的LD-50为0.08~0.108,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陆地上最毒的毒蛇。

但由于该蛇生性胆小、性情温和,不主动攻击人,因此为其所伤的案例并不多。

2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

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

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

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

眼镜王蛇毒性极强。

3中华眼镜蛇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

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栖息于平原、丘陵和低山。

见于耕作区、路边、池塘附近、住宅院内。

多于白昼活动。

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

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毒蛇野人部落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毒蛇野人部落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毒蛇野人部落野外活动被毒蛇咬伤可谓是很危险的事情。

所以应当尽量避免被毒蛇咬伤。

不要去招惹这些不速之客。

今天介绍的是中国最毒的十种毒蛇。

希望大家对它们有所认识。

它们分别是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白眉蝮、尖吻蝮、尖吻蝮、灰蓝扁尾海蛇、金环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原矛头蝮、圆斑蝰、圆斑蝰、舟山眼镜蛇。

白唇竹叶青此蛇又名竹叶青、青竹蛇。

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

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

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

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

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

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

背鳞起棱,21-21-15 行;腹鳞147-167 ;尾鳞雄55-73 ,雌41-66 。

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 毫米,雌性可达745-872 毫米。

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

此蛇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竹叶青这种蛇比较胆小,受惊吓易逃跑。

故很多时候都是突然从草丛或树上串出。

难免吓人一跳。

因其浑身绿色伪装的很好,故在野外要格外注意。

咬伤症状常看到两个较小的针尖样牙痕,被伤后数分钟伤口即见红肿,伤口灼痛难忍,其附近可见血性水泡,较重者患肢上端可见瘀斑。

伤者有头痛头晕、眼花、嗜睡、恶心、呕吐、胸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反应。

白眉蝮通身棕褐色为主,眼睛后方为线状白色条纹,似眉毛。

头大,呈三角形。

分布全国各地甚至生活于海拔4,000 米的雪山上。

受惊时多逃跑,不主动袭击。

咬伤后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咬伤症状有两个深而清晰的牙痕,伤口有刺痛及麻木感,周围肿胀明显。

局部压痛,活动则加剧,肿痛于2~4 天为甚。

伤口出血不多,但常见有黄色粘液渗出,局部能看到瘀斑及水、血泡。

全身症状多出现在伤后1~6 小时,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是蝮蛇伤早期中毒的特征之一。

尖吻蝮俗称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

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

中国十大毒蛇排名(中国十大毒蛇排名前十名)

中国十大毒蛇排名(中国十大毒蛇排名前十名)

中国十大毒蛇排名(中国十大毒蛇排名前十名)前几天跟大家聊了一下我国毒性排名第五的蛇,这不,有小伙伴还不过瘾,要看看排名前十的毒蛇。

上一次,我们以毒蛇的LD50数值(杀死一半以上小白鼠所需的最小毒液剂量,单位是mg/kg)为依据,排了一下序。

当然,判断毒蛇的毒性不能只靠LD50,因为不同的毒蛇解毒量不同,毒牙不同,毒素种类不同,与人相遇的几率不同,都会影响实际效果。

但是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那就是一篇几万字的文章了,所以为了更直观,我们还是用LD50值作为评判标准来看中国十大毒蛇。

(下图显示了常见的毒液类型和症状)排名1-5。

中国有记载的毒蛇大约有65种。

它们主要是蝮蛇、眼镜蛇和海蛇科的蛇。

以LD50为参照,中国排名前五的毒蛇分别是银环蛇(0.08毫克/公斤)、长鼻蛇(0.18毫克/公斤)、眼镜王蛇(0.34毫克/公斤)、斑蝮蛇(0.48毫克/公斤)和舟山眼镜蛇(0.53毫克/公斤),因为我们在9月26日已经单独写了一篇文章,这里就不赘述这五种毒蛇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下面重点说一下6-10的毒性排名。

(下面的图片我们还是用漫画图,因为真蛇的图片会引起一些朋友的不适) 中国毒蛇毒性排名6-10,第十名:原矛头蛇。

蝮蛇是中国蝮蛇亚科蝮蛇属的一种蛇。

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大部分省份。

它的一大特点是头部呈三角形,形似烙铁,所以又叫焊头。

很多人都知道原石被列为最致命的蛇之一。

这是因为原岩的LD50测试结果不同。

在LD50试验中,通常有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等。

,其中皮下注射是最接近蛇咬的方式。

在实际测量中,通过向重10克的小鼠腹膜内注射原石获得的LD50为0.5毫克。

然而,根据《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上发表的一篇名为《短吻蝮蛇毒的毒性与恢复》的论文,尖吻蝮蛇毒皮下注射的LD50数据仅为12.204mg/kg。

在实际参考中,我们通常选择皮下注射的数据,所以原矛头乌鳢乌鳢被垫高了12.204mg/kg的分数。

国内最危险的十大毒蛇,伤人最多,致死率最高的前五名。

国内最危险的十大毒蛇,伤人最多,致死率最高的前五名。

国内最危险的十大毒蛇,伤人最多,致死率最高的前五名。

上篇写过国内最危险且致命的毒蛇第6-10名,今天我们来讲讲1-5名又是哪些蛇?本排名按照毒蛇伤人后,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数最多排列,是根据被咬伤人数和伤亡人数而计算出来的致死率。

致死率不仅包括死亡人数,还包括让人陷入严重危险境地的人数,例如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严重后遗症、死亡、残疾等重症患者,(是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下,可能导致人死亡的概率,并非真正的死亡人数)今天要说的是前五名的选手,第一名也是中国伤人最多的毒蛇,和你猜的一样吗?第五名(眼镜王蛇):这种蛇我们并不陌生,它堪称中国毒蛇界的“脸面”,综合实力远超其他蛇,连毒蛇“一哥”银环蛇在它面前也只能沦为食物。

眼镜王蛇并非眼镜蛇,而是独特的一个品种,能称为王蛇的实力都不简单,全世界最大的体长在5.58米,平均重量超过6公斤,最大的达到十几公斤,背后脖颈处有独特的倒V字花纹,外貌很像大眼镜蛇,也被人称为过山风、食蛇者、KC等。

它实力非常强大,尤其是国产眼镜王蛇,毒性能达到其他国家的5倍,也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眼镜王蛇,排毒量巨大,平均能达到217毫克。

只要体型不如它大的蛇,统统沦为它的食物,在国内横行霸道,活动领地不允许出现其他蛇类,攻击人也不靠偷袭,直接正面和你刚,暴躁的性格,强大的实力从而吸粉无数。

致命速度极快,最大排毒量能达到1700毫克,最快能在五分钟杀死一个成年人,三小时杀死一头亚洲象,很多哺乳动物都对它避而远之。

按说这样的实力排第一也不为过,奈何数量稀少,一般人也不敢惹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两广、云南、福建等地,伤人其实并不多。

据统计不同年代被咬伤患者约为286人,其中致死率为65?对人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人数为185人,致死率极高。

第四名(五步蛇):五步蛇是非常恐怖的一种蛇,在没有血清的年代,伤人数量一度超过银环蛇,也是国人最害怕的毒蛇之一。

它学名尖吻蝮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长长翘起的“鼻子”,无论任何时候从不低头,总是昂首挺胸。

解读中国境内的十大著名毒蛇

解读中国境内的十大著名毒蛇

解读中国境内的十大著名毒蛇一、竹叶青蛇白唇竹叶青,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克。

头呈三角形,其顶部为青绿色,瞳孔垂直,呈红色,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开形成一条白色纵线,有的在白色纵线之下伴有一条红色纵线。

有的有双条白线,再加红线。

亦有少数个体为全绿色。

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

二、白眉蝮白眉蝮,全长1米,重达1.5公斤。

头比较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圆。

头背的小鳞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

体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

腹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分布区域:福建,广东,广西;国外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等地。

三、灰蓝扁尾海蛇灰蓝扁尾海蛇,体型细长,体长可达200厘米,体重0.5—1.5公斤。

身体前部为圆形,后部至尾部逐渐变成侧扁。

体背部青灰色,从头至尾有51--68个青灰黑色的宽横纹环绕蛇体。

腹部黄色或橄榄色。

分布区域: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沿海;国外见于印度半岛沿海等地。

四、尖吻蝮尖吻蝮。

头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鳞与鼻鳞形成的一短而上翘的突起。

头背黑褐色,有对称大鳞片,具颊窝。

体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一行15-21+2-6个方形大斑块。

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黑褐色斑块。

体形短,最长的雄性1335+206 mm,雌性1238+165 mm。

背鳞21(23)-21(23)-17(19)行,最外1~3行仅有极细的弱棱。

分布区域:在中国分布范围大致在东经104°以东,北纬25°到31°之间。

已知的分布地区有安徽(南部)、重庆、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广西(北部)、贵州、广东(北部)及台湾省。

常见十大毒蛇简介与蛇伤临床治疗

常见十大毒蛇简介与蛇伤临床治疗

常见十大毒蛇简介与蛇伤临床诊疗�一、常见十大毒蛇简介�二、毒蛇咬伤诊断与治疗常见十大毒蛇简介(一)眼镜蛇眼镜蛇(Naja naja atra Cantor)别名和地方名:犁头扑、万蛇、饭铲头、饭匙倩、犁铲头、蝙蝠蛇、白颈乌、吹风蛇、扁头风、膨颈蛇、扁颈蛇、琵琶蛇等。

形态特征:头部呈椭圆形,第4、第5枚下唇鳞之间嵌有1枚小鳞,体鳞平滑斜行。

全身背面黑色或黑褐色,颈部能膨扁,颈背有白色圈纹状如眼镜,当膨扁时更为明显,故称为眼镜蛇。

体及尾背常有均匀相间的黄白色细横纹,幼蛇尤为明显。

头腹及体前腹面黄白色,颈腹有一黑色宽横纹,在其前方两侧各有一黑色斑点,体中段之后的腹面逐渐呈灰褐色或黑褐色。

全长1000mm~2000mm。

生活习性: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中,山坡坟堆,山脚水边,溪沟鱼塘边,稻田、公路和住宅附近。

食性很广,能吃鱼类、蛙类、蛇类、蜥蜴类、鸟类及鸟蛋、鼠类等。

夏季暴雨后常爬进住宅觅食鼠类,丘陵山区曾发现在室内被该蛇咬伤的病例多起。

属昼行性蛇类,主要于白天外出活动。

该蛇对于高温耐受性较强,在蛇园饲养过程中,常发现在35C~38.5C的阳光下长时间不避开,对低温耐受性较差,冬天低于9℃容易造成死亡。

从野外捕获时的气温记录看,均在12℃~35℃之间,而捕获量最多的是26℃~30℃之间。

在浙江,12月初至翌年4月初为冬眠期,洞穴多在黄土丘陵山坡、坟堆向阳处,或在竹园和灌木丛中。

5月、6月份交配,6月~8月份产卵,产卵数7枚~19枚,孵化期50天左右。

该蛇受惊动时常颈部膨大,竖起前1/3身体,略向后仰,头平直向前,发出“呼呼”声向目的物冲击。

有时可喷射毒液,应加以注意。

分布:国内分布于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国外于泰国、越南等地有分布。

含混合毒,以血循毒中的心脏毒为主,但致死原因主要是神经毒。

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局部组织有广泛的毒性作用。

盘点那些中国境内的部分毒蛇,野外遇到千万要小心

盘点那些中国境内的部分毒蛇,野外遇到千万要小心

盘点那些中国境内的部分毒蛇,野外遇到千万要小心原创2022-04-30 01:27全球的蛇类大概有3000多种,有些有毒,有些无毒。

中国境内的毒蛇也不少,不少人员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者野外探险的时候可能都会遇到,当遇到以下蛇类,一定要千万注意。

最好避而远之,如果不慎被咬,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治疗,处理不当很可能对自己的生命构成威胁。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盘点中国境内的部分毒蛇。

一、尖吻蝮尖吻蝮俗称五步蛇尖吻蝮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的单型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除了中国台湾一带,重庆直辖市,湖北、安徽以下省份以南一带都广泛分布。

因各地的叫法不一样,又被俗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百花蛇、中华蝮等等。

尖吻蝮的毒性虽然不及眼镜王蛇,但排毒量比较大,要大于眼镜蛇,如果发现最好避而远之,这种蛇类没有受到威胁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如果不慎被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处理伤口及时就医,注射抗蛇毒血清,被这种蛇类咬到医治不及时轻则皮肤大面积溃烂,重则面临死亡。

二、眼镜王蛇眼睛王蛇眼镜王蛇也是剧毒蛇类的一种,虽然它和眼镜蛇叫法上看似差不多,但属性并不一样,是单独的眼镜王蛇属。

这种蛇类体型比较大,据资料记载最大体长可达6米,成年蛇体长一般也可达1.5-4米,它们通常以其他蛇类为食,因为体型巨大,又被一部分人俗称“过山峰”,在我国南方一带也有大面积分布,通常山林地带比较常见。

遇到这种蛇千万不要想着招惹,记住要避而远之,它们攻击性很强,一旦当它感受到威胁甚至可能会主动攻击人类!其毒性会比上面提到的尖吻蝮更高,且毒量更大。

毒液带有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成年眼睛王蛇的毒液量能轻松毒死一头大象,毒液对人体器官威胁更是可想而知。

三、眼镜蛇眼镜蛇眼镜蛇也是中国巨毒蛇类中的一种,主要也分布于浙江安徽一带以南的省份,尤其以湖南永州一带居多。

在唐代,柳宗元就有著有《捕蛇者说》,在国内可谓远近闻名,蛇毒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

虽然眼镜蛇的体型上不如眼镜王蛇,但它的毒液携带的神经毒素也完全不可小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圆斑蝰。俗名: 金钱 豹, 百步金钱豹, 金钱 斑, 古钱窗 。头呈三角 形,体粗尾短,头背 有三块圆斑,体背有 三纵行大圆斑,背脊 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 排列,圆斑中央紫褐 色,四周黑色,镶以 黄白色边,性凶猛。
THANK YOU
• 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外表狰狞可怕,生 性凶猛。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它们的颈 部两侧会膨胀起来,并发出呼呼的响声。 眼镜王蛇的舌头很灵敏,能通过空气侦 查敌情,辨别猎物的类别。具前沟牙的 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区别是 眼镜王蛇①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 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 中最大的一种。②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 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③ 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 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 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 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④背鳞中段15 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 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 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 玟。
• 原矛头蝮,头长呈三角形, 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颈 细 头背布有很多细鳞片 吻较窄,两鼻间鳞较小, 隔有数片更小的鳞片。左 右两眼上鳞之间一横排上 有小鳞14--16片。鼻鳞与 颊窝鳞前缘之间有1--数片 小鳞。体长1米左右 体背 颜色棕褐,在背部中线两 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 左右相连成链状,腹部灰 褐色,有多数斑点。有夜 行性。
中国境内十大著名毒蛇
精品jing
• 白眉蝮,全长1米,重 达1.5公斤.头比较大, 与颈区分明显,吻短宽 圆.头背的小鳞起棱,鼻 孔大,位于吻部上端.体 背呈棕灰色,具有3纵行 大圆斑,每一圆斑的中 央为紫色或深棕色,外 周为黑色,最外侧有不 规则的黑褐色斑纹.腹 部为灰白色,散有大的 深棕色斑.
• 金环蛇。头呈椭圆形.尾 极短,尾略呈三棱形,尾 末端钝圆而略扁,通身呈 黑色与黄色相间的少数明 显的棱骨,黑色环纹和黄 色环纹几乎等宽,黄色环 纹在体部有23~28环, 在尾部有3~5环,背鳞 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 1行鳞片特别大,肛磷完 整,尾下鳞片为单行,腹 部为灰白色,体长10 0~180厘米.
• 灰蓝扁尾海蛇。体型 细长,体长可达200厘 米,体重0.5--1.5公斤. 身体前部为圆形,后部 至尾部逐渐变成侧扁. 体背部青灰色,从头至 尾有51--68个青灰黑 色的宽横纹环绕蛇体. 腹部黄色或橄榄色.
Hale Waihona Puke • 尖吻蝮。头大,呈三角形,吻 端有由吻鳞与鼻鳞形成的一短 而上翘的突起。头背黑褐色, 有对称大鳞片,具颊窝。体背 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 一行15-21+2-6个方形大斑 块。腹面白色,有交错排列的 黑褐色斑块。体形on短,最长 的雄性1335+206 mm,雌性 1238+165 mm。背鳞21(23) -21(23)-17(19)行,最 外1~3行仅有极细的弱棱,其 余均具有结节的强棱,体表on 糙;腹鳞雄性152~169,雌性 162~171。肛鳞完整。尾下鳞 雄性51~61,雌性48~63,大 多为双行。尾尖一枚鳞片侧扁 而尖长,俗称"佛指甲"。
• 银环蛇,中国银环蛇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 腹鳞203~221,躯干部环纹31~50个,尾部8~ 17个,分布于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 湾,以及缅甸、老挝;银环蛇云南亚种,腹 鳞213~231,躯干部环纹20~31个,尾部 7~11个,仅产于中国云南西南部。全长1米左 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间的环纹。腹面全为白 色。背鳞通身1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 呈六角形。尾下鳞全为单行。栖息于平原、 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发现于 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捕食泥鳅、 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 其他蛇类。卵生。5~8月产卵,每产5~15 枚,孵化期1个半月左右。幼蛇3年后性成熟。 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 牙(前沟牙)。人被咬伤后,常因呼吸麻痹而死 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 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怯风湿、定 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 破伤风、疥癣和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 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