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合集下载

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w和溶液pH的计算

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w和溶液pH的计算

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和溶液pH的计算1.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电离时要破坏______________,因此水的电离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2.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________。

我们把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记为K w。

(1)K w的大小只与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水的离子积常数K w越大。

(2)常温下(25℃),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 c(H+)·c(OH—)=10-14。

3.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促进(填“促进”或“抑制”)水的电离,K w增大(填“变大”或“变小”);(2)外加的酸或碱:抑制(填“促进”或“抑制”)水的电离。

4.溶液pH的计算:pH=-lg c(H+)=-lg (K w/c(OH—))规律: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的pH越_______;溶液的碱性越强,溶液的pH越_______。

5.大量实验证明:常温下,任何水溶液中,c(H+)·c(OH—)为定值,其大小等于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即常温下,在酸溶液、碱溶液、中性溶液中,同时存在H+和OH—,且c(H+)·c(OH—)=10-14。

6.pH的测定方法:(1)pH试纸法: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央,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注意:①pH试纸不能事先润湿,也不能伸入待测液中。

②用pH试纸测出溶液的pH是1~14的整数,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值。

(2)pH计法:常用pH计精确测量溶液的pH,读数时应保留两位小数。

7.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1)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2)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例1.(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分析)1.1.常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醋酸钠,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B[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增大了c(OH-),平衡逆向移动;加入固体NaHSO4,NaHSO4溶于水后电离生成H+,c(H+)增大,K w不变;加入醋酸钠,CH3COO-结合水电离出的H+,使平衡正向移动,c(H+)降低;将水加热,K w增大,pH减小。

第二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值

第二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值

第二节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值[基础知识精析]复习目标:1.水的电离平衡和离子积的概念;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3.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4.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和变色原理。

5.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pH值表示的意义;6.掌握C(H+)、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7.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pH值的使用方法;8.掌握溶液pH值的有关计算。

一、水的离子积是指水达到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

通常把K w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K w只与温度有关。

已知在25℃时,水中的H+浓度与OH-浓度均为1×10-7 mol·L-1,所以在25℃时,K w= c(H+)·c(OH-)=1×10-7×1×10-7=1×10-14。

二、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页:11.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K w不变;2.加入某些盐,促进水的电离,K w不变;3.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

三、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页:11.常温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的存在,不仅纯水,而且在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中,均存在H+、OH-,且c(H+)·c(OH-)=1×10-14。

中性溶液中,c(H+)=c(OH-)=1×10-7 mol·L-1;酸性溶液中,c(H+)>c(OH-),c(H+)>1×10-7 mol·L-1;碱性溶液中,c(H+)<c(OH-),c(H+)<1×10-7 mol·L-1。

强调:①含水的稀溶液中,H+与OH-共存,H+与OH-的相对多少决定溶液的酸碱性,但二者浓度的积必为常数;②碱性溶液中的c(H+)= K w/c(OH-);同理,酸性溶液中的c(OH-)= K w/ c(H+)。

说明:当我们表示很稀的溶液时,如,c(H+)=1×10-7 mol·L-1,用c(H+)或c(O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很不方便。

36、何为水的离子积、溶液的pH值

36、何为水的离子积、溶液的pH值

何为水的离子积、溶液的pH值
(1)水的离子积:
纯水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其电离式如下:
H2O H+ + OH—
在一定温度下,当电离达到平衡时,水中的H+离子和OH—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用Kw表示:
K w = [H+][OH—]
(2)溶液中酸碱性与[H+]和[OH—]的关系:
当溶液中[H+] > [OH—]时,则溶液为酸性;
当溶液中[H+] = [OH—]时,则溶液为中性;
当溶液中[H+] < [OH—]时,则溶液为碱性。

(3)溶液的pH值:
溶液中的酸碱性主要决定于[H+]和[OH—]的相对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统一用[H+]来表示。

但是,用[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由于数值太小,运用不便,因此,在化学中通常用pH 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pH值就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
pH = - lg[H+]
例如,[H+]=10-2mol/L,则pH = - lg-2 = 2。

同理,溶液中的OH—离子的浓度也可以用pOH表示,即,
pOH = - lg[OH—]
在22℃时,纯水中[H+] = [OH—] = 10-7mol/L,因此,pH + pOH = - lgl0-7 + (-lg-7) = 14 pH = 14—pOH。

例如,溶液中[OH—] = 10-2mol/L,则该溶液中:
pOH = -lg[OH—] = - lgl0-2 = 2
p0H = 14—pOH = 14—2 = 12。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水的电离平衡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的讨论3、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4、各种溶液PH的计算,以及有关溶液混合时PH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必要的准备。

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

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 的范围埋下了伏笔。

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

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主题三 第三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

《主题三 第三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的观点。

2. 掌握溶液pH的测定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判断。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的观点,掌握pH试纸的应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实际应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溶液酸碱性进行判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pH试纸、滴定管、烧杯等。

3. 准备与溶液酸碱性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4. 安置学生预习任务,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水的离子积,掌握溶液的pH,以及通过实验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实际应用。

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水和常见溶液,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溶液的酸碱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并引出pH的观点。

2. 讲授:(1) 水分子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这两种离子的浓度比值就是水的离子积。

通过介绍水的离子积观点,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的离子积的影响。

(2) 溶液的pH是通过氢离子浓度来表示的。

当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时,溶液呈碱性;当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时,溶液呈中性;当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时,溶液呈酸性。

(3)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4)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的pH值,加深对pH观点的理解。

3. 实践: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纯水的pH 值,以及不同酸碱溶液的pH值,并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酸碱度测量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酸雨、土壤酸碱性、水体酸碱性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措施,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液pH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主题三 第二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

《主题三 第二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的观点,掌握pH 的测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酸碱平衡的重要性,树立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的观点,pH的测定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离子积的意义,辨析溶液酸碱性的微观本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滴定管、烧杯、试纸、pH计等。

2. 实验试剂: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酚酞指示剂等。

3. 教学PPT、相关视频、图片资料。

4. 安置学生预习课实情关章节,了解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1)回顾初中化学知识,引入离子和酸碱性的观点。

(2)通过生活实例,如水的净化、盐类水解等,引出水离子的平衡和变化。

(3)展示实验仪器和试剂,介绍实验操作和观察要点。

2. 实验探究(1)实验一:水的pH测定。

介绍试纸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动手测定自来水的pH,并记录结果。

(2)实验二:水的酸碱度变化。

通过改变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观察溶液的pH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离子积观点。

(3)实验三:盐类水解。

通过实验观察盐类水解的规律和现象,加深对离子积和pH的理解。

3. 知识拓展(1)介绍水的离子积的应用,如污水处理、酸碱废水处理等。

(2)讨论酸雨的形成和风险,以及如何防治酸雨。

4. 教室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的离子积、pH、溶液酸碱性等观点。

(2)强调离子积和pH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5. 作业安置(1)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测定不同条件(如温度、浓度等)下水的离子积和pH。

(2)查阅资料,了解离子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6. 课后反思(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

(2)征求学生意见,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水的离子积和pH的含义,能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水的离子积的因素。

水的离子积及PH值计算

水的离子积及PH值计算

水的离子积及PH值计算一、水的电离平衡(属于弱电解质的电离)1.平衡常数表达式: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其中,C(H+)与C(OH-)为溶液中H+和OH-的总浓度,不可片面理解为水电离产生的H+与OH-的浓度。

2.Kw的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一般我们认为,常温下25°C时,Kw=10-14;100°C时,Kw=10-12。

3.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Kw变大,平衡右移(2)外加酸、碱,可抑制水的电离(相当于“同离子效应”):如在水中加入盐酸、氢氧化钠、硫酸氢钠等,可使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不影响Kw的大小。

(3)外加可水解的盐,可促进水的电离(相当于“离子反应效应”):如在水中加入醋酸钠、氯化铵等,可使水的电离程度变大,但不影响Kw的大小。

(4)加入强酸的酸式盐,相当于加入酸,抑制水的电离;加入弱酸的酸式盐,对水的电离越促进还是抑制作用,则要看是水解程度大,还是电离程度大。

4.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应用(1)求PH=1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2)求PH=1的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3)求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浓度;(4)求PH=13的醋酸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浓度(以上溶液均为常温时的溶液)结论: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10-13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强溶液;这一点在离子共存问题中,通常构成隐含条件。

5.PH值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1)溶液的酸、碱性,由C(H+)与C(OH-)的相对大小共同决定的;而溶液的PH=-lg(H+),只与C(H+)有关。

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说PH=7的溶液一定是中性的,也不能说PH=6的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当溶液温度不是常温时,中性溶液的PH≠7(因Kw≠10-14)。

(2)例题:改变温度,下列溶液的PH值基本不变的是()A.NaOH溶液B.NaCl溶液C.稀硫酸D.NH4Cl溶液6.PH的相关计算(1)单一溶液PH求算(略)(2)溶液的稀释:对于强酸和强碱溶液来说,体积稀释为原来的10n 倍,则PH变化值为n,但要注意“无限稀释7为限”例如:pH=6的HCl溶液稀释100倍,混合PH≈7;对于弱酸和弱碱溶液来说,体积稀释为原来的10n倍,则PH变化值小于n。

《主题三第三节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医药卫生类

《主题三第三节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医药卫生类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是中职化学课程中关于溶液酸碱性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溶液pH值的定义及测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二、学习目标1. 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Kw)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其与温度的关系。

2. 理解溶液pH值的定义及测定方法,掌握pH试纸和pH计的使用。

3. 能够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计算溶液的pH值。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水的离子积常数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计算不同温度下的Kw值。

2. 评价学生对溶液pH值概念的理解,能否正确使用pH试纸或pH计进行测量。

3. 评价学生运用水的离子积常数和氢离子浓度计算pH值的能力。

4.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溶液电离的知识,引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并介绍其重要性。

2. 理论学习:讲解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介绍溶液pH值的定义、测定方法和pH试纸、pH 计的使用。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如何使用pH试纸和pH计测量溶液的pH值。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浓度酸碱溶液的pH值,并记录实验数据。

5.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水的离子积常数和溶液pH值概念的理解程度及计算能力。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题并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如对理论知识理解是否透彻、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 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你能否施展魔力使 之颜色发生变化?
10
识别酸和碱
[实验探究一] 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遇碳酸变红
白醋 柠檬汁 石灰水 肥皂水 食盐水 蔗糖水
加入紫色石蕊 试液后的颜色
酸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 遇到酸和碱时能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化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学上把这类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仍为紫色
酸性溶液中,c(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OH-),c(H+)>1×10-7 mol· L-1;
碱性溶液中,c(H+)<c(OH-),c(H+)<1×10-7 mol· L-1。 强调: ①含水的稀溶液中,H+与OH-共存,H+与OH- 的相对多少决定溶液的酸碱性,但二者浓度的积必为常数; ②碱性溶液中的c(H+)= Kw/c(OH-) ;同理,酸性溶液中的c(OH- = Kw/ c(H+)。 说明:当我们表示很稀的溶液时,如,c(H+)=1×10-7 mol· L-1,用c (H+)或c(O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很不方便
第二节: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教学目标 1. 水的电离平衡和离子积的概念;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3.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4.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和变色原理。 5.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pH值表示的意义; 6.掌握C(H+)、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7.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pH值的使用方法; 8.掌握溶液pH值的有关计算。
常温下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中性溶液中 c(H+)=1×10-7 mol· L-1,PH=7; 酸性溶液中 c(H+)>1×10-7 mol· L-1,溶液酸性越强,溶液的PH值越小; 碱性溶液中 c(H+)<1×10-7 mol· L-1,PH>7,溶液碱性越强,溶液的PH值越大
PH的计算
PH=—lg【H+】
酚酞
生活中的酸和碱
H+ H O H 1 OH-
清晨,一位花匠走进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的书房, 将一篮非常好看的深紫色的紫罗兰摆在屋角。美丽的 花朵的诱人的清香使波义耳心旷神怡,他随手拿了一 束花向实验室走去。实验室里,助手正在倒盐酸,波 义耳把花放在桌子上。赶紧去给助手帮忙。淡黄色的 液体在滚滚冒烟,由于飞沫溅到了花上,紫罗兰也冒 起轻烟来,多可惜呀!把这么好的花毁了,得赶快冲 洗一下。波义耳将花放进水里,过了一会儿,奇怪, 紫罗兰颜色变红了!花儿为什么变红呢? 5
二、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
1.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Kw不变; 2.加入某些盐,促进水的电离,Kw不变 ; 3.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 离,水的离子积增大
三、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1.常温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的存在,不仅纯水,而且在酸性或碱性的 稀溶液中,均存在H+、OH-,且c(H+)· c(OH-)=1×10-14。 中性溶液中,c(H+)=c(OH-)=1×10-7 mol· L-1;
14
识别酸和碱
盐酸 HCl
硫酸 H2SO4
快 乐 参 与
H+ 、ClH+ 、SO42-
H+ 和 酸 根 离 子
[ ]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 合物叫做酸。
15
识别酸和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钾KOH
快 乐 参 与
Na+ 、OHK+ 、OH-
金 属 离 子 和 OH-
[ ]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离子(OH-)的化合物叫做碱。
一、水的离子积 水的离子积是指水达到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通常 把Kw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Kw只与温度有关。 已知在25℃时, 水中的H+浓度与OH-浓度均为1×10-7 mol· L, 所以在25℃时, Kw= c(H+)· c(OH-)=1×10-7×1×10-7=1×10-14。
生活中的酸
• 西红柿、柠檬汁等 有酸味 • 食醋也有酸味 • 它们当中都含有一 类特殊的化合物
6
生活中的碱
• 皮蛋、肥皂、洗衣 粉等洗涤剂有滑腻 感和涩味 • 这些物质中含有另 一类特殊的化合物
7
对于生活中的酸与碱,我们 可通过尝尝,摸摸来区分!
但对于实验室中的酸与碱 呢,我们又如何区分?
8
生活中的酸和碱---开心小魔术
11

碱性溶液
︸ ︸
中性溶液
识别酸和碱
[实验探究二] 无色酚酞试液在不同溶液中颜色变化
白醋 加入无色酚酞 试液后的颜色 柠檬汁 石灰水 肥皂水 食盐水 蔗糖水
酸性溶液
12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仍为无色

碱性溶液
︸ ︸
中性溶液
识别酸和碱
酸碱指示剂 石蕊试纸
红色石蕊试纸(用来检验碱溶液):
——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
蓝色石蕊试纸(用来检验酸溶液):
——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
13
生活中的酸和碱---实际应用
• 实验室中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 白醋、澄清石灰水、食盐水,你能想出几 种办法区分它们?
• • • •
闻气味、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纸 其他方法
16
识别酸和碱
选出所列 物质中的酸 和碱(填序 号)
酸:①⑤ 碱: ③⑥
①HNO3 ②Na2SO4 ③Ca(OH)2
17
④NH4Cl ⑤H2CO3 ⑥Ba(OH)2
生活中的酸和碱---酸
[交流与共享]

• •
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氯离子、水分子,到底 是哪种微粒在作怪,使指示剂变色得呢? 为什么食醋中的醋酸、盐酸、硫酸等不同的酸 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呢? HCl=H++Clˉ H2SO4=2H++SO42ˉ
四、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和变色原理; pH的测定方法
1.常用的试液和试纸,PH试纸的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变色 原理。
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选择:强酸和强碱中和滴定时,可选用酚酞或甲基 橙作指示剂;强酸和弱碱中和滴定时,当酸碱反应达到等当点时,溶液 的PH值小于7,一般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而不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弱 酸和强碱中和滴定时,当酸碱反应达到等当点时,溶液的PH值大于7, 一般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而不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2.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 石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