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照相机与眼睛》教学设计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新)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的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
本节课指导学生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研究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通过制作照相机探究成像特点,类比探究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器材,激发实验制作和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做一个‘照相机’,玩一玩”,引导学生使用纸盒、凸透镜、半透明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分析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使所照景物的图像通过凸透镜能够清晰地落在底片上。
活动二“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
”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
2.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
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知识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对生活的指导。
小学美术《照相机和眼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照相机成像原理。
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教学设计:一、猜谜导入:黑黑一间房,没亮也没窗,打开窗儿看,把你关进房。
引出谜底:照相机。
出示老师通过照相机留下的美丽图片,并说明这些美丽的图片都是照相机的功劳。
这样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伊始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课题,由谜底对照相机,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展示学习目标并找同学朗读。
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研究照相机,了解照相机基本构造。
1、提出问题:照相机里有什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出示多媒体材料,显示照相机实体和照相机剖面图让学生认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4、教师引导学生推想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聚集光线并拍下物体的像的原理制成的。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光孔进入暗箱,在胶片上形成像,并由于胶片感光把像留在了胶片上)这样有助于强化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活动二:研制照相机。
教师把准备好的材料发给小组,并解说一下小小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和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出来的照相机效果最好,并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以及照相机成像的结果写下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照相机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科学_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简易照相机。
3、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睛视觉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凸透镜、纸筒、半透明纸、双面胶。
教师准备:照相机、学生材料、多媒体课件。
分组材料:每组一个凸透镜、两张硬纸卡卷筒、一张半透明纸、双面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欢迎来到科学乐园。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什么礼物?师出示:照相机,生答。
师:(板书: 照相机)同学们想来一张合影吗?生:想。
师:微笑,坐端正,精神点,来个良好状态,好来一张。
教师把相片,输入电脑。
师生一起欣赏合影。
师:通过刚才欣赏照片,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想说一说。
生:照相机是怎么成像的?师: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学生回顾交流。
师:强调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二、出示课件:研究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1、生提出问题:照相机里有什么?为什么能照相呢?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显现照相机剖面图。
3、引导学生推想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三、制作照相机。
1、交流制作方法。
2、动手制作。
3、展示交流。
4、观察并交流发现。
四、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1、谈话: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美的照相机。
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吗?2、认识眼球的基本构造。
3、推想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4、提问: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5、交流讨论。
6、怎么保护我们的眼睛?交流讨论,说一说保护方法。
五、自由活动:把眼睛和照相机里的构造一一对应。
小学科学《照相机和眼睛》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了解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制作简易照相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并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照相机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镜的科学原理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照相机的学习材料、课前搜集关于人眼球成像资料。
学生准备:凸透镜、硬纸、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段视频,现在请观看《照相机导入》《眼睛1》。
看了这两段视频,同学们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会把毫不相关的两段视频一起播放呢?照相机与眼睛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照相机和眼睛)(二)做个“照相机”1.照相机的构造提问:相信大家都拍过照片,关于照相机你了解多少呢?你还想了解关于照相机的什么知识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对照相机特别的好奇,都很想进一步了解它,那就让我们和照相机交个朋友,来了解他。
好吗?(1)观察照相机的构造老师给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照相机,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照相机有哪几部分组成?注意轻轻地拿,细细地看,不要损坏咱们的好朋友照相机哦。
(2)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知道照相机有几部分组成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引导归纳:这面凸透镜实际上就是照相机的镜头。
(板书:镜头)这是照相机的光圈,决定光线经过的量,光圈越大,能进入的光线越多;光圈越小,能进入的光线越少。
(板书:光圈)这是照相机的胶片。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6.照相机和眼睛》word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照相机和眼睛教课目的:经过着手操作,剖析、推理等方法照相机、眼睛的结构;愿意合作沟通,在研究中体验科学,用科学的乐趣;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认识眼睛的基本结构,认识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教课重难点:认识眼睛的基本结构;能够解说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原理。
教具准备:凸面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相机。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谜语:小小一间乌黑房,平常关闭小铁窗,只需窗户翻开来,平常东西朝里装。
学生猜出谜底:照相机提出问题讲话:(出示照相机)你们知道照相机里面有什么吗?(学生自由讲话)多媒体出示照相机剖面图,认识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你知道照相机为何能照相吗?二、研究沟通,解决问题。
猜想假定学生自由讲话进行猜想。
小结: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面镜构成的,是依据凸面镜的成像原理照相的。
我们能不可以做一个照相机呢?拟订方案请同学们依据准备的资料,制作一个“照相机”。
(两个正好套在一同的纸盒,去掉纸盒的两头,一张透明的纸,一面凸面镜;将凸面镜装在一个纸盒的一端,将纸屏粘贴在另一纸盒的一端;将两个纸盒套在一同,使其能够自由地前后推进。
)3.学生活动。
1)利用制作的“照相机”体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展现沟通。
三、认识眼睛,认识眼睛的基本结构。
讲话: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巧的照相机,你知道是什么吗?谁能说一说眼睛的基本结构?学生沟通,示出眼睛结构图。
小结:眼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请同学们推理眼睛的各部分结构,想但与照相机的哪部份?小结: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瞳孔----光圈讲话:请同学们说一说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小组沟通议论小结: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结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刻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四、拓展应用提出研究活动的指向,查阅资料,认识动物眼睛的结构,鼓舞学生积极进行检查研究,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_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照相机成像原理。
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教学设计:一、猜谜导入:黑黑一间房,没亮也没窗,打开窗儿看,把你关进房。
引出谜底:照相机。
出示老师通过照相机留下的美丽图片,并说明这些美丽的图片都是照相机的功劳。
这样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伊始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课题,由谜底对照相机,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照相机成像的原理,认识眼睛各部分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热爱科学、喜欢科学的态度。
展示学习目标并找同学朗读。
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研究照相机,了解照相机基本构造。
1、提出问题:照相机里有什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出示多媒体材料,显示照相机实体和照相机剖面图让学生认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4、教师引导学生推想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聚集光线并拍下物体的像的原理制成的。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光孔进入暗箱,在胶片上形成像,并由于胶片感光把像留在了胶片上)这样有助于强化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活动二:研制照相机。
教师把准备好的材料发给小组,并解说一下小小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和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出来的照相机效果最好,并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案以及照相机成像的结果写下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照相机知识点的理解。
《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照相机和眼睛”的教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在生活中用到的照相机和眼睛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使用照相机拍照片的情景和用眼睛看物体的不同的感受,并通过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解释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了“照相机和眼睛”教学的相关教学材料,如参考教案(/s?tn=site888_pg&lm=-1&word=%C7%E0%B5 %BA%B0%E6%CE%E5%C4%EA%BC%B6%BF%C6%D1%A7%CF% C2%B2%E1%BD%CC%B0%B8);(/view/adf8ce906bec0975f465e2c5.html),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了部分视频资料(/view/594739220722192e4536f653.html),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采用探究、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一)引子: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青岛版(六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6《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6.《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照相机和眼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我们怎么看到物体》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指导学生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研究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通过制作照相机探究成像特点,类比探究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器材,激发实验制作和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做一个‘照相机’,玩一玩”,引导学生使用纸盒、凸透镜、半透明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分析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使所照景物的图像通过凸透镜能够清晰地落在底片上。
活动二“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
”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
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知识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对生活的指导。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从而对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和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
2.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课件、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 3出示] 出示照相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照相机与眼
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愿意与小组成员合作与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土照相机。
2、愿意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奥秘的兴趣,会用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3、知道照相机照相的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照相机照相成像原理;
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一个凸透镜片、两张硬纸卡、半透明纸、剪刀、胶带。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里?(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
老师也喜欢旅游,同学们愿不愿意欣赏下老师旅游的足迹?(课件出示照片)
这些风景美吗?世界如此的绚丽多彩,老师是怎样留下这美丽的画面、美丽的瞬间的?对,是照相机。
(板书: 照相机)
二、认识照相机
(一)照相机的构造
1.同学们肯定用过照相机拍过照,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对于照相机,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同学们都想了解的更多一些,那下面我们就近距离接触一下我们的这个朋友,仔细研究下好吗?
3.观察照相机的构造
老师给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照相机,仔细观察一下,照相机有哪几部分组成?你还发现了什么?注意轻轻地拿,仔细地看,不要伤害咱们的好朋友,好吗?
4.通过你的观察,你还知道了那些?谁来说一说?
生交流:
镜头(板书:镜头)
光圈(师引导:光圈决定光线经过的量,光圈越大,光量越多进入软片;光圈越小,能进入的光线越少。
)(板书光圈)
对,这是照相机的胶片。
(板书)用来显示物体的像
5.同学们请看照相机的内部秘密吧!(出示照相机内部结构图)
6.我们了解了照相机的主要构造了,那么你认为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大胆地猜一下。
生猜测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二)做照相机
同学们对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都进行了一些猜想,你们的观点都非常的独特,而且富有想象力,那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如何知道我们的猜想的对错呢?对,进行验证,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任何的猜想都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想不想亲自作一个照相机来探究一下?
1.引导制作方案
老师为你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从材料袋里拿出来,里面是两张硬纸,一张半透明的薄纸,一面凸透镜,请参照课本提示以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小照相机,好吗?
制作之前,要先干什么?
对,研究一下制作方案,请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准备怎样做.
2.交流方案.
3.进行制作。
4.展示照相机
(三)玩照相机
1.你们真用心啊,这么快就做好了一架照相机!那,现在让我们来玩玩自己亲手做的照相机吧。
请用你的相机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看有什么惊奇的发现?你做的照相机看的清楚吗?那你能想办法看的更清楚些吗?试着改进一下!
2.通过玩照相机,你觉得你的照相机做的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通过做照相机、玩照相机你认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四)眼睛的成像原理
刚才同学们通过玩照相机,了解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同学们玩得很开心,也很投入,其实,在我们身体上就有一架高精密度的照相机,你猜是什么?对,这就是我们的眼睛。
(板书眼睛)
1.猜测眼睛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你知道眼睛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猜测一下。
(和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有相似之处吗?)
2.观察眼睛的构造
让我们用自己身上的相机互相拍摄同学的眼睛,在拍摄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对照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你们猜测一下,眼睛应该有什么构造和照相机有相同之处?(两人为单位观察讨论)
3.交流:你认为眼睛应该有什么构造和照相机有相同之处?
(眼睛应该和照相机一样有镜头、光圈等类似的东西吧。
)
4.你们的猜想很有道理,请看老师为你制作的眼睛剖面图吧。
(课件演示眼睛剖面图)
这是瞳孔,这是晶状体,这是视网膜,你知道眼睛的构造了吗?
5.眼睛究竟是怎样看到物体的?让我们来进行模拟实验吧。
请同学们看老师为你们提供一些材料,实验时注意安全,玻璃器皿不要割着手哦!请同学们开始研究吧。
6、学生实验。
7、交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眼睛和照相机有哪些相似的地
方?
8.引导学生认识眼睛的成像原理。
播放录象.
9.眼睛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精密而且珍贵的礼物,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呢?你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如何保护眼睛。
10、大自然中的其他的动物眼睛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下。
出示课件。
同学们要想了解他们的眼睛,可以搜集有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三、总结
这节课咱们共同研究了照相机和眼睛,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学到了哪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你能评价一下你们组同学的表现吗?
二、课堂诊断
这节课我通过美丽的景色入手,让学生感受美丽的世界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照相机,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探究相机的成像原理。
在上课的时候,因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欠缺,制作比较麻烦,因此我在上节课前就布置了在课下事先按照相关的步骤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尝试着做一个。
课堂上学生动手就比较轻松些,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了。
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一个组不小心把凸透镜掉地下摔坏了,而在准备实验材料的时候,我本来就多准备了一个组的材料,这样,并没有因为这个小插曲而影响学生的做作进程。
做好照相机后,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但在这一个环节中,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离开自己的位置,观察窗户外面的景色,出现课堂秩序短时间的混乱,但在我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顺利地利用自己制作的照相机观察到了景色,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在教学组织的实施过程中,我想应该首先为学生准备好各种材料,并多准备一个组,防患于未然;其次是制作方法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在引导学生认识眼睛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去和我们制作的照相机相联系,尽量把他们的成像原理板书到一起,这样,学生不自觉中就会思考两者的共性,通过思考得出原理。
但在实施教学中,个人认为对于引导还存在一些欠缺,应当让学生大胆地多去猜测,在猜测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为自己的猜测说明理由。
这样,建立在自己的观点上的认知,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顺其自然,更加牢固。
在整堂课中,自己对学生的评价稍少了一些。
让学生展示的也欠缺。
主要考虑在教学进度上的安排,怕时间不够,所以展示和评价略显不足。
反思中,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必不可少,不可为了进度而草草过度,并认为,展示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展示让学生建立自信,并在解说过程中,不仅让其他同学认识到别人的成果和方式,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学习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