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出现的五大不良倾向

合集下载

青春期不良孩子常见的八种行为

青春期不良孩子常见的八种行为

青春期不良孩子常见的八种行为
1.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都属于物质成瘾性健康危险行为,近年来发生率在国内外都有显著增长趋势。

2.易导致意外事故的行为,又称"非故意伤害行为",是导致车祸、溺水、跌坠伤、中毒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3.暴力伤害,包括家庭暴力、校园暴力、自杀等,属"故意伤害行为".近年来,美国青少年枪击事件明显增多;我国青少年则较多表现为持械斗殴、打群架、欺凌小同学和女生等。

4.青春期情绪问题,如青春期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多属神经官能症,程度轻重不。

患者自身多有性格弱点,在环境诱因下表现。

以往在我国罕见的因体象障碍而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近年来也有明显增加趋势。

5.精神性成瘾行为,如玩电子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言情小说成瘾等。

6.自杀,包括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近年来有明显增加趋势。

原因复杂,除有一定家族性集聚现象外,与学习负担过重、社会竞争激烈等也有明显关系。

约40%~50%的自杀青少年有青春期抑郁症表现。

7.性心理障碍,包括恋物癖、露阴癖、窥淫癖、性虐待狂、异装癖等变态性行为。

有复杂的自幼生活环境因素,青春期是其开始表现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及时接受心理行为治疗,疗效最明显。

8.不良性行为,如婚前性行为等,易导致少女怀孕等后果,严重影响青少年心身健康。

还有各种形式的婚外性行为、攻击性性行为等,可导致犯罪。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

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中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未达到违法犯罪地步,同时也阻碍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的行为。

不良行为主要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索财物、偷窃参赌、故意毁物、进入不宜进的场所、吸烟、酗酒等。

其根源何在?一、外部因素1. 社会因素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中学生的影响。

如赌博、贪污受贿、制假造假贩假、缺乏诚信,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刺激,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过于追求金钱、享受、高消费的社会风气,也会腐蚀他们的心灵,有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缺乏进取心,没有创新,满足于现状,养成懒散的生活作风,找不到正确的人生目标。

个人主义思潮,使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表现为“以个人为中心”,单纯地追求不正当的个人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淡薄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集体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他们变得内向、孤僻、自私自利。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沉迷网络游戏,会使学生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必然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势必想方设法地违反学校的纪律、家长的教导、社会的行为准则,同时还会导致孤独、冷漠等不良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如黄色流毒、黑色信息等,会侵蚀学生的精神世界,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 家庭因素隔代扶养有一定的代沟,影响中学生的性格、情感、心理、行为发展。

隔代教育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思想上会有一定的差距。

一些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人管,或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没有很好的引导,使得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悲观。

过严或过宽的管教对学生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许多家长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教育,只重视学习,而忽视孩子的品行、心理教育,并施加太大的压力,这样会导致他们经常出现对抗性心理和行为;而过宽的教育,往往部分甚至全部抵消学校管教的效果,还会助长他们“唯我独尊”,过于放纵,我行我素。

浅析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浅析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浅析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指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倾向和习惯。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可能包括违反校纪校规、过度使用手机、沉迷游戏、懒惰和不爱学习等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可能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来分析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特点。

一是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一些学校中,学生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迟到、早退、打架等。

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影响了学习氛围。

二是过度使用手机和沉迷游戏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们对手机和游戏产生了极大的依赖,长时间玩手机和游戏不仅影响了视力健康,还可能让学生们变得懒惰和缺乏责任感。

三是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不良现象。

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用功,甚至有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这些都会对学生成绩和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那么,引起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什么呢?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学生面临的信息量越来越庞大,学生们充满了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和尝试的欲望。

而社会上不良信息的泛滥,加剧了中学生不良行为的趋势。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中学生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和成长。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约束和引导,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学校教育的不足也是导致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针对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和特点,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善。

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社会信息的冲击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形成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

青少年不良心理表现

青少年不良心理表现

青少年不良心理表现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发展最为脆弱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一些青少年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心理表现。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青少年不良心理表现,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这一阶段。

一、自卑感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许多青少年会产生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貌、个性或学术成就感到不满意,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导致他们退缩、沉默不语,甚至与他人产生隔阂。

解决方法:家长和老师应多给予青少年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此外,鼓励他们参与自己擅长的活动,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焦虑和压力青少年面对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因素,容易导致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甚至出现身体上的不适。

解决方法:家长和老师应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青少年理解并化解他们的压力。

同时,也要教导他们正确的应对和管理压力的方法,如通过运动、读书、社交等方式释放压力。

三、抑郁和孤独感有些青少年可能会出现抑郁和孤独感。

他们感到无法与他人建立起真正的联系,经常处于一个人的状态。

长期对抑郁和孤独感的忽视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解决方法:及早发现并解决抑郁和孤独感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与青少年进行心理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友谊,增加社交圈子。

四、逆反心理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

他们可能会对家长、老师的规定和意见产生抵触情绪,表现出反叛、叛逆的行为。

解决方法:与逆反心理的青少年进行沟通尤为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自主决策的机会。

同时,也要教导他们正确的表达方式,引导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五、成瘾行为一些青少年可能会因为无法有效应对内心的不良情绪,而陷入成瘾行为。

【初一学习指导】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10种坏作风

【初一学习指导】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10种坏作风

【初一学习指导】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10种坏作风1、粗心马虎粗心大意,马虎粗糙。

在各种练习中经常犯低级错误,总出现丢写、错写等非常不应该错的错误。

2、磨蹭乏味做事总是拖拉,不知道雷厉风行。

往往表现不够专注也不能持久,写作业时总爱边写边玩。

3、盲目无序(自学)不懂得也不会合理计划、安排或组织学习活动,不知道如何正确开展练习、复习、预习等学习活动,往往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但在考试中却不理想。

4、随意杂乱(生活)做事缺乏条理,虎头蛇尾。

学习及生活用品随意放置,丢三落四,经常东找西找,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上效率表现也很低。

5、散漫任性个性不稳定,易受干扰。

上课时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随便讲话,小动作多。

容易迷恋上网等不良嗜好。

6、倚赖矛盾不能或不愿意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总想家长介入或帮助。

出了问题也不积极应对。

个性矛盾,多懦弱缺乏激情和勇气,往往又非常敏感和焦躁,很容易与家长顶牛、对撞。

7、被动应付需在家长或老师督促才肯学习,不能主动积极完成作业,有时甚至抄袭或不交作业。

学业上有问题也不爱提问。

8、肤浅刻板学习策略多死记硬背,缺乏思路,灵活度不够,抓不到要点难点,虽然很努力但成绩不好。

9、颓废毛糙上课一听就以为懂了,其实没有真明白;有些题目一看简单就省略不做,可是一做往往就不会;拿到题目不审就去做,没有良好的解题作风初中生物;作业一多就烦,家长一说就烦,眉毛总爱扭到一起。

考试发挥不稳定,经常会失常。

10、快乐打听借口凡事出了问题总爱找借口,爱说:"我以为","如果","本来","要不是","没有办法","没想到","反正","我保证","以后注意"等,或者干脆说:"我不知道。

"结论分析:"性格同意命运,思路同意解决之道,细节决定胜败,态度同意胜负"。

中学生26个不良行为讲义

中学生26个不良行为讲义

中学生26个不良行为讲义1.不注重仪容仪表。

有的同学留长发(男生)、染发、烫发、留怪发型奇装异服,戴饰品饰物,化妆(浓)等,与中学生身份极不相符,这也是我们校规校纪所严厉禁止的,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还没有参加社会工作社会动,更不是社会闲杂人员,所以,同们要自尊自重,注重仪容仪表,否则你就会受到校规处分,或者,你有可被社会不良分子盯上,从而拉上你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违规带手机。

几乎全国所有的中学都禁止学生带手机,我们学校也是三五申明确禁止同学们带手机,但极少同学总是置校规校纪于不顾,或心存侥幸,违规带手机,有的同学利用手机络社会闲杂人员,吃喝玩乐、打架斗殴,有的同学利用手机上网,聊天传播不良信息、下载不健康视频,有的学上课时间接听手机,影响课堂秩人有的同学午晚休时间接听电话,影响他人休息,可以说,同学们带手机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家中有急事,家长会亲自来校或给班主任打电话,如果同学有急事,可借用任何一个老师的手机,所以同学们何苦顶风而上,冒被学校查处,回家反省的风险。

3.乱起哄。

乱起哄是非常不文明、不道德和非常危险的不良行为,有的同学在课堂、考场、餐厅、宿舍等人员聚集场所乱起哄,有的同学见到男女生一起说话乱起哄,有的同学见到其他同学发生争执乱起哄,有的同学见到其他同学出丑乱起哄,有的同学见到老师查处违纪学生就乱起哄等,乱起哄,一方面体现个人的素质修养,另一方面极易引发严重事件,如打架斗殴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来两个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争执几句就没事了,但由于个别同学的乱起哄,致使矛盾升级,引发打架,至打群架等事件。

两个发生口角的同学本不想事态扩大,但此时已无法控制局势,罪魁祸首就在于乱起哄的同学望同学们高度重视,引以为戒。

4.拉帮结伙。

这是极易引发打架斗殴,甚而引发违法犯罪的不良行为,有些同学因臭味相投,拉帮拉伙,有些同学因同学关系拉帮结伙,有些同学因老乡、亲戚关系拉帮结伙,有些同学因寻求保护拉帮拉伙,有些同学因有“同是涯沦落人”的不当同感而拉帮结伙,也有的同学被迫而临时加入团伙等等,同学们讲究团体协作,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是正当的,也是大力提倡的,但是,与上面所说的拉帮结伙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团伙内部互相激励,互相影响,胆大妄为,不计后果,什么样的坏事也敢做。

中学生十大不良行为

中学生十大不良行为

中学生十大不良行为一、旷课旷课是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

一些学生为了逃避上课的学习压力或者是因为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就选择旷课。

旷课不仅浪费了自己的宝贵学习时间,也给老师带来了教学困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二、迟到中学生迟到是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

一些学生不重视时间观念,没有按时到校或者是上课迟到。

迟到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也打乱了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困扰。

三、无视纪律中学生无视纪律是一种十分不良的行为。

一些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经常违反班级的规定,如吃零食、玩手机、打闹等。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进度,还破坏了班级的学习氛围,给老师带来了教学上的困扰。

四、欺凌他人欺凌他人是中学生不良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一些学生出于各种原因,对同学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欺负。

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对施暴者的道德品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和和谐氛围。

五、抄袭作业抄袭作业是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

一些学生出于懒惰或者是对学习内容不理解,选择抄袭他人的作业。

这种行为不仅剥夺了自己学习的机会,也违背了学术道德,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评价的公正性。

六、挂科挂科是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

一些学生出于对学习的不重视或者是缺乏自律,没有认真对待学习,导致考试成绩不合格。

挂科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七、违法乱纪中学生违法乱纪是一种十分严重的不良行为。

一些学生出于好奇或者是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违法乱纪,如偷窃、吸烟、打架等。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也会给学生自身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严重影响。

八、沉迷网络沉迷网络是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

一些学生对网络游戏或者社交平台上的信息过于迷恋,导致沉迷其中,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沉迷网络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对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改进措施完整

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改进措施完整

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改进措施(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改进措施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

”可见,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而良好班风是班级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石。

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种种表现(一)毫无勤节约意识,生活攀比之风盛行。

如今,许多同学的家庭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艰苦奋斗的观念在一些同学们的脑海中日趋淡薄。

拿,穿名牌,比吃、比穿、比阔气成了同学们之间的盲目追求,一味追求高消费、高享受。

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出现了不认真做好作业、不认真值日和劳动的现象。

(二)道德意识明显淡化,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

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乘公共汽车抢占座位,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三)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

还有些同学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在学校的教室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试比高”的脚印;教室学习场所,好好的座位伤痕累累;平时劳动、搞卫生,计较个人得失;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勇气。

(四)学习得过且过,毫无进取之心。

现在的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得过且过,毫无进取之心精神。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每天都是追求好吃好睡,所以造成学习得过且过。

自我意识明显分化、情绪控制能力较低、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出现的五大不良倾向1、问题一:青春期的叛逆讲述案例一:一位家长苦恼地诉说,自己的孩子过了这个暑假就念初三了。

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

最过分的是,前两天他和爱人想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女儿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

”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用电脑打了几个字“请勿打扰”贴在上面,气得自己无话可说。

讲述案例二:某初二学生小陈,染了一头黄头发,黄头发中间又夹染几撮红头发,还喜欢穿新奇的服装,他晓得这些为父母及老师所无法接受,但每当看到父母或长辈瞧见自己这般摸样时的表情和表现出来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犹如自己打了胜仗一样。

类似这种例子不少,孩子承载不了我们的爱而自残,甚至对父母恩将仇报,杀害父母,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实在是令我们为人父母的心痛、心寒。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请家长自由发言。

)这个故事引发出许多道理,值得我们家长认真地思考。

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他们怎么这么冷血,这么无情,这么不知好歹。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是有原因的:这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具体表现。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青春期孩子独立个性形成的正常现象,在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对抗,他们内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做事的合理性,但他们却有意违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对抗的快感,看见父母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心中忧虑,却束手无策。

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1.认真学习并真正掌握青春期的有关知识,正视孩子的青春期生理变化。

2.尽早了解孩子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要找出他们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然后要对症下药。

3.应该学会平等地面对孩子,把他们当做大人看4.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比;5.学会用文字发泄自己的情绪;6、让孩子了解逆反的特征;7、学会倾听;8、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9、善于理解孩子;10、避免激励对抗。

亲子间能够相互信任、通畅交流,父母就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到孩子行为变化的心理原因,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积极去面对压力和困难。

当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的距离拉近了、面对父母时没有了压力,又能从父母这里得到帮助指导,也就不再需要利用网吧来缓解压力、不再需要通过结交不良的朋友来满足情感的归属,自然会远离不良的环境.2、谈谈“早恋”的问题.2早恋是什么?:早恋是枚青苹果,谁摘了它,就只能品尝青果的酸涩,而品尝不到熟果的甜美。

早恋是一朵用青春和泪水浇灌的花朵,既不开花,也不结果;早恋就像装饰品,中看不中用;早恋就像刺,刺伤了别人,也刺伤了自己;早恋就像毒品,开始时很舒服,后来却困苦不堪;早恋就像香烟爱上打火机,没有结果,注定被伤害;早恋就像玫瑰,虽美丽动人,但是它的刺却能刺伤人……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正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这时候谈恋爱,势必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思念朋友、写情书、赴约会,因而也就不能专心志致地学习,不能有效地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以至坐失了立志和求知的大好时机。

男女生由恋爱会影响双方的学习,产生了痛苦的情绪,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过早恋爱往往还会引起变态心理。

整天处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怕同学讥笑,怕家长发现,怕老师批评。

因而不得不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起来,时刻防备别人拆了自己的信件,防备别人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这就必然导致精神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律过快,神经衰弱。

不但身心受到损失,还会形成脱离集体的心理倾向。

有的中学生已经恋爱了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感情是圣洁的,是年轻人纯真性格的体现。

在这个前提下,让中学生学会驾驭感情的本领,而不做感情的奴仆。

于是,中学生就会在理智的指引下找到摆脱爱恋之情的办法。

走出这朦胧的世界,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以后的路还长着哩!3、学生上网成瘾现象(1)、迷恋网络的归因:一拉,是网络老板太狡猾。

二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跟不上。

三陷,孩子本身对网吧的危害认识不清,抵抗力不强,于是就陷进去了。

(2)、家庭和学校是怎样把孩子推到网吧去的?网络是怎样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家庭和学校的失误,把孩子拉到虚幻的世界去的?①、家庭和学校充满了批评、训斥,网上很少批评,多的是鼓励、安慰和同病相怜。

②、在家、在学校,他躲不开家长、老师的唠叨,而在网上,他可以选择对话人。

在网上聊天,也有话不投机的时候,那很好办,换一个人就是了③、家庭和学校不允许失败,网络允许失败重来。

④、家长和教师居高临下,而网上是平等的。

网友关系最让孩子羡慕的是平等关系,而这种平等在孩子的现实中是难以找到的。

许多学生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精神上立刻矮了半截,这绝不是快乐的体验。

⑤、在家庭和学校说话不自由,在网上可以胡说。

⑥、和家长、老师没有共同语言,和网友有说不完的话。

因为代沟的缘故,孩子和家长本来就缺乏共同语言,家长和老师又不了解学生的心思,动不动就批评,只管教训。

他们就会感到他们和家长老师是二个世界,无法沟通,⑦、在家庭、学校、身份已被“定格”,在网上可以重新做人。

⑧、在学校毫无成就感,在网上可以找到成就感,可以实现自我。

⑨、家庭和学校生活枯燥无味,网上有乐趣。

⑩、任性、意志薄弱、无能、这些毛病在现实生活中会让人出丑,在网络中却比较容易掩盖。

以上我们研究学生为什么迷恋网络的各种情况,而且想了一些办法,但是,有的孩子绝不是单纯的一种原因,有的好几种因素,要切合学生实际来研究对策。

迷恋网路一般不是很快就能改掉的,我们临沂第四医院的网银戒除中心的办法能治好一些网瘾者,但是不能都治好。

同时,我们对网络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让网络起到他的正面效果。

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想地里不长草,打药、除草都是办法,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

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帮手的时候,网络就是最好的学习工具了。

4、学生厌学现象初中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

厌学之风日长,不但使家长茫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厌学是中小学生学习问题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厌学情绪是中小学生厌倦,甚至厌恶学习的心理现象。

厌学有多种表现,例如,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弱,学习态度不端正,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无故缺课,顶撞老师等,其中的极端性表现就是逃学、逃夜、打架。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部分初中学生厌学呢?(1)、家庭因素:多数学生家长望子成龙企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的不到轻松,成绩稍差还会受到家长指责。

这种氛围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到侵蚀。

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湖涂认识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

有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好学差全靠学校;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造成了自卑与孤僻、敌对与恐惧、导致厌学(2)、自身素质因素:由于某些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往往是一知半解,听不出子丑寅卯来,使自己对读书的热情降到了零点,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恶。

(3)、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不健康的影视音像制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营业场所,都对其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一些本来就自制力较差,成绩较差的学生放下自己手中的书本,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4)、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学校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现在的初中生的年纪较小,他们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好恶,如果还总是停留在以前的旧式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那么学生肯定会对该学科产生厌恶之感,反之如果能够把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结合起来,那么效果会迥然不同。

面对学生厌学现象,老师和家长都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经常鼓励他们,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尽快地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我们应该 :(1)、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功的需求: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鼓励各层次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学生现有学习成绩和学习状况实际出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功的需求,避免目标不切合实际不能实现,而自尊心受到打击。

(2)、建立和谐、团结、稳定的班集体,良好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满足学生的纪律需求。

特别是班主任应始终致力于建立和谐稳定、上进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班貌,创设活泼健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纪律需求。

(3)、做好学生的心理蔬导工作:学生的素质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并不一定都得到满足。

对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学生,必须做好疏导工作,从而化解因得不到满足而留下不良的心理情绪。

(4)、配合父母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学生的家庭需求,主要来自家庭和谐气氛和细致的关怀。

因此教师尤其班主任在家长会或家访中要与家庭进行较为深入的沟通,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满足学生的家庭需求。

面对学生厌学现象,摇头叹息无济于事,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也与事无补。

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的进步。

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去。

对待学习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5)、建立良好的课外活动空间,让学生释放紧张的心理情绪:班主任可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把学习和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释放紧张的心理,满足心理松弛的需求。

厌学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但是对于现在初中生的这种不良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初中学生年纪还很小,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运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只要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我想现存的厌学现象一定会减少。

学习热情一定会提高。

5、校园暴力结伙打仗校园暴力,最近又成了此间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和新加坡从事心理辅导经验告诉我们,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各种类型,不是一出现便与私会党有关。

心理辅导员也应根据行为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地予以处理。

以下几种情况,都会引致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

第一种是“心理幼稚症”。

案例:张同学,男性,14岁,中学二年级。

这位同学出身于“书香门第”,母亲是一名中学优秀教师,从小对他进行严格的管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