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唐宋元明清五代中国女性地位的变迁

唐宋元明清五代中国女性地位的变迁中国历史上,唐宋元明清五代是绵延千年的时期,也是中国女性地位发生显著变迁的时期。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的地位从独立自主逐渐变为受限制,再到逐渐恢复自主。
在唐朝时期,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官僚阶层。
女性可以接受教育,嫁入高官贵族家庭,成为世家的女儿也能担当重要的家族事务。
然而,女性的自主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当时也有所存在,并且离婚的权利更多掌握在男性手中。
随着宋朝的兴起,女性地位开始逐渐下降。
儒家思想对女性地位的影响逐渐深入。
女性被定位为家庭的附属品,被视为生育以及持家的工具。
对女性教育的限制逐渐增加,女性只有在家庭中发挥作用相对安全,因为一旦涉足社会,会遭受到社会的责难和歧视。
然而,由于经济繁荣,一些女性在商业和文化领域获得了一些机会。
尽管如此,女性的权利仍大多受到限制。
到了元代,女性地位得到明显改善。
元朝的社会地位是以蒙古人的部落社会为基础的,女性在这个时期获得一些自由和权益。
此时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开展商业活动,甚至女性皇帝元显宗的统治也出现了。
同时,社会中的“女真人”妇女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出较高的活力和独立性。
明代是一个女性地位逐渐恢复的时期。
封建社会的瓦解给予了许多女性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一些女性开始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作中,如李清照、陆游等。
同时,明代还出现了一些女性领导者,如朱门大妇李氏和中兴宫的叶尚书等,她们在政治和家族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下降最为明显的时期之一。
满洲的入侵和统治使得女性遭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和束缚。
清朝的婚姻制度进一步强化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女性只能在家庭中侍奉丈夫、照料子女。
同时,女性的教育机会也大幅减少。
然而,在这个黑暗的年代,一些女性依然能够出众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清代的女诗人鲁迅和秦淮八艳等。
总体来说,唐宋元明清五代中国女性地位的变迁呈现出一种逐步恢复和凋敝的趋势。
唐朝女性的相对自主性,宋朝女性地位的下降,元代女性地位的部分恢复,明朝女性地位的进一步恢复,以及清朝女性地位的最低谷,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宋朝的妇女地位与社会角色

宋朝的妇女地位与社会角色宋朝时期,妇女在社会地位和角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尽管社会文化以男性为中心,但宋朝期间,妇女在家庭、教育和经济等领域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展现了独特的智慧和才能。
一、家庭角色在宋朝,家庭是妇女最主要的领域。
妇女的主要责任是照顾家庭和子女。
按照儒家观念,女性在家庭中应扮演顺从丈夫和君主的角色。
然而,妇女也有一定的权力和责任,如管理家务、养育子女和维护家庭的荣誉。
她们常常在家里担任家政管家的角色,为家庭成员提供关怀和支持。
此外,贤良淑德的美德在宋朝女性中非常重要。
社会对于妇女具备贤慧、忍让、勤劳和才智等特点有很高的期望。
妇女通过侍奉丈夫、教育子女和维护家庭名誉来展现品质和修养。
二、教育角色宋朝在教育领域为妇女创造了机会。
尽管女性教育主要着重于家庭教育,但女性家庭无形中传承着世代相传的文化价值观。
女性通过家庭教育,积极培育子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一些文人家庭中,女性通过自身的教育成就,影响着家族的文化传统。
在贵族阶层中,一些女子得到了更高程度的教育。
她们有机会接触诗词、礼仪和文学等领域,展现她们的才情和智慧。
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常常在社交场合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被赞誉为才女。
三、经济角色尽管宋朝社会以男性为中心,但妇女在经济领域中也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尤其是在家族企业和农村经济中,妇女经常处理家庭贸易和管理农田。
她们能够通过蚕丝、织布和经商等活动为家庭带来财富。
此外,一些寡妇在丈夫去世后,成为企业的掌权者。
她们能够继承或管理家族产业,并且在商业活动中取得成功。
她们的经济角色有时甚至超过丈夫在世时的地位。
总结起来,宋朝的妇女在家庭、教育和经济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角色。
尽管受到儒家礼教的限制,妇女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她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们作为传承家族文化的中坚力量,在宋朝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唐宋时期的女性地位与社会变革分析

唐宋时期的女性地位与社会变革分析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变革,同时也对女性的地位和社会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唐宋时期女性地位的变迁以及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在唐朝,女性的地位相对较高。
尤其是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女性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太宗颁布了《女史箴图》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女性的权益。
唐太宗的妹妹杨玉环也是一位被人们所熟知的优秀女性,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
这些都为其他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然而,随着唐朝的逐渐衰落和五代十国的动荡局势,女性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宋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女性地位的变革也随之而来。
宋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更多地集中在家庭和婚姻生活上,女性被赋予了更多的家庭责任。
女性的地位在社会结构中变得更加模糊,这是因为宋代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划分更加明确。
然而,尽管整体上女性地位有所下降,但宋代也涌现出了许多卓越的女性。
例如,文学家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甚至在后来的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此外,还有一些女性参与到政治和军事领域。
在北宋时期,文天祥的妻子郑先生在抗金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与文天祥一起组织起义,为抵抗外来侵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唐宋时期,一些女性逐渐脱离了家庭束缚,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活动。
特别是在城市中,一些女商人和女工匠开始崭露头角,展示出了女性的独立和自主,她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现象在宋代尤为明显,当时南方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化进程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然而,唐宋时期女性的地位依然受到父权制的限制。
婚姻依旧是女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女性需要按照家庭的意愿来选择配偶,并在婚后服从丈夫的权威。
此外,家族责任也是女性地位受限的一个重要因素。
女性被要求尽快成家立业,为家族延续血脉和保持家族地位发挥作用。
唐宋两朝的女性地位与性别问题

唐宋两朝的女性地位与性别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唐宋两朝被认为是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这段时期的文化产出及其影响力至今仍被广泛讨论与研究。
然而,对于唐宋两朝女性地位及性别问题的讨论在过去常常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唐宋两朝女性地位的演变以及这段时期中的性别问题,并尝试展示女性在这段时期的复杂与多元性。
唐朝时期,唐玄宗以及其后宫杨玉环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爱情故事,这一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然而,尽管有个别女性在政治和文化上取得了较高的地位,整体来说,唐代女性的地位仍相对较低。
唐代女性在婚姻制度中缺乏自主权,男权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
女性在家族和婚姻中必须服从男性的支配,而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主要是依附于家族地位的。
尽管贞观之治时期杨玉环的例子被用来证明唐代女性地位的改善,但从整体来看,唐代女性的权益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唐朝后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从唐代的宫廷女性到平民女性,女性地位愈发低下。
唐朝末年的战乱导致社会动荡,女性成为战乱的受害者。
同时,佛教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尤其是对女性的教化,佛教中的“三从四德”思想更加巩固了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从属地位。
唐代女性受限于婚姻家族制度,缺乏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机会,很少有女性从事文化创作和社会活动。
尽管唐朝女性地位整体较低,但部分女性仍在文学、音乐和舞蹈等领域有所表现,如女诗人李清照和女画家朱子柳等。
宋朝时期,女性地位相对于唐朝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尤其是北宋时期,女性在婚姻和家庭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
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女性在家族管理、家族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了一定的确立。
女性的地位上升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宋代的儒家思想对女性的权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女性教育方面,北宋时期兴起了女子读书、才子佳人等现象,女性的知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北宋时期出现了一批女性文化才子,如女词人李清照、蔡文姬等,她们的作品广受欢迎,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宋代女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仍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女性权益不平等的问题。
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变迁

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变迁
1. 引言
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其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和她们在社会中的地
位在不同时期都有所变化。
本文将探讨几部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以及这些形
象背后反映的社会地位变迁。
2. 唐宋传统女性形象及地位
在唐宋时期,传统价值观对于女性起到了决定性影响。
女性被视为家庭和社会
的从属者,她们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
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中的贾母、王
熙凤等角色,她们注重家庭和婚姻,并且被要求服从男权结构下的规则和安排。
3. 近代文学中女性解放运动形象
随着现代思潮的兴起,近代文学开始展现出更多关于女性解放运动的内容,描
绘了勇敢、坚强并寻求自我实现并超越传统束缚的女性角色。
例如,《简爱》
中的简·爱以自尊自强闯出自己的人生,以及《红字》中的海瑟尔·普林也是一个挣脱束缚的女性形象。
4. 当代文学中女性领袖形象
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更多强有力和独立思想的女性角色,她们不仅仅在家庭
和个人层面上追求自我实现,还在社会、政治和商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吸血鬼日记》系列中的埃莉娜·吉尔伯特是一个勇敢、聪明且充满领导力的角色。
5. 结论
通过对文学名著中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变迁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更加真实、多样化,并具有更强大的影响力。
这些作品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地位认知从传统束缚到渴望解放再到渐渐崭露头角。
同时,这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当代社会对待女性地位与平等权益问题。
[注意:本文内容为创作猜测,不针对任何具体人物或事件。
]。
宋朝的女性地位与社会角色

宋朝的女性地位与社会角色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社会结构和性别关系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宋朝时期的女性地位与社会角色,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宋朝女性地位的变化宋朝时期,女性的地位相较于以往朝代有所提升。
首先,在政治领域,女性有机会接触知识和参与政治活动。
韩琦、文天祥等著名女性政治家在宋朝时期涌现,她们通过读书、写作和参与政治辅佐丈夫或亲属,对朝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在经济领域,女性的劳动力参与度也有所增加。
因为宋朝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许多女性参与到家族工商业的管理中,成为家族财产的管理者,并且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
这使得女性在经济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另外,在文化领域,女性的教育机会有所扩大。
宋朝时期兴起了许多女性学校,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女儿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女性开始涉猎文学、音乐和诗词,甚至有少数女性成为知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如李清照和蔡文姬等。
二、女性社会角色的多元化除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有所作为,宋朝女性的社会角色也更加多元化。
首先,家庭中的妻子和母亲角色依然重要。
宋朝强调家族纲常,妇女在家庭中负责照顾家庭事务和子女教育,是家庭稳定和社会传承的重要角色。
此外,女性还承担起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责任。
许多富家女会捐资助学、修筑桥梁、设立济贫施舍机构等,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她们通过这些行为展示了女性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
同时,一些女性还通过自己开设的作坊或店铺从事经商和手工艺品制作,为家庭带来了额外收入。
她们的经济独立性不仅提升了家庭经济地位,也增强了个人自主权。
三、女性地位提升的原因和影响女性地位提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宋朝时期的商业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刺激了女性自主劳动参与的需求,也为她们提供了更多实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其次,程朱理学的影响也有助于提升女性地位。
程朱理学主张“性即命”,强调男女两性在道德、智慧和社会责任上的平等。
唐宋时期的妇女地位与妇女文化

唐宋时期的妇女地位与妇女文化在唐宋时期,妇女地位与妇女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当时的社会仍然被男性主导,但妇女们逐渐开始发声并在文化领域有所成就。
本文将讨论唐宋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以及其对妇女文化的影响。
一、妇女地位的变化在唐朝,妇女地位相对较高。
唐太宗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女性,如武后、昭容等。
武后是唐朝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精明能干,对国家政务的处理出色。
昭容则是唐太宗的宠妃,她以美丽智慧著称,对唐朝的文化艺术有很大的贡献。
然而,到了宋朝,妇女地位有所下降。
宋朝是一个更加重视男女有别的时期,封建礼教更加严格,对妇女具有束缚力。
家庭以男性为中心,妇女的地位大大降低。
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主要局限在家庭生活中。
二、妇女文化的崛起尽管妇女地位下降,唐宋时期却是中国女性文化的重要时期,妇女文化开始崛起。
这主要得益于寺院和女学堂的兴起。
寺院为妇女提供了一处安静的学习场所,女性可以在这里学习文化和佛教。
而女学堂则专门为妇女教授诗词、书法等技能。
通过这些途径,妇女们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自由。
在唐宋时期,妇女文化的重要代表是诗歌。
许多妇女以诗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李清照是当时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深情而富有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妇女与家庭妇女在唐宋时期扮演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角色。
她们的母职地位被充分地体现和肯定。
妇女在家庭中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她们是家庭的中心,主要负责家务和子女的教育。
尽管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们对家庭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妇女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仅限于此。
许多唐宋时期的妇女拥有独立的意识和追求,她们通过文化活动和社交交往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她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灾民募捐、救助孤儿等。
这些举措证明了妇女在社会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妇女的审美观唐宋时期的妇女具有独特的审美观。
她们注重个性和文化修养,对美的追求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妇女的文学作品中,她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情感的表达也充满感染力。
唐朝与宋朝的女性地位与婚姻制度

唐朝与宋朝的女性地位与婚姻制度唐朝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这两个朝代对女性地位与婚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唐宋时期女性地位的变化,婚姻制度的演变以及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首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较高的一个时期。
唐朝时女性地位的提升可以从女性参政议政来体现。
尽管女性的政治权力依旧有限,但唐朝时的一些女性官员和皇后对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武则天为例,她在唐朝担任皇后和执政者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且对外交政策和军事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唐朝时期的女性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高峰时期,许多女性在文学、音乐、舞蹈等领域扬名立万。
例如,著名诗人薛涛、杜牧以及王之涣等都是唐朝时期的女性诗人,她们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诵。
唐朝还兴起了以女性为主角的“女儿词”,反映了当时女性对爱情和家庭的情感体验。
然而,随着唐朝的繁荣与后期政治动荡,宋朝时期女性的地位相对下降。
宋朝注重家庭与家族的利益,对女性的期望主要是妇道。
宋朝时期,男女世界开始分离,女子主要生活在内部家庭空间。
女性的社交圈子收缩,对政治和经济的参与程度也相对降低。
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对女性地位产生了影响,宋朝开始兴起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包办婚姻,并强调女性的纯洁、贞烈和贤良。
然而,尽管宋朝时期女性地位相对低下,女性在文化艺术领域依然有所发展。
宋朝的女性文人以纳兰性德、李清照等为代表,她们在诗词、书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她们的作品传世至今,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女性地位的变化,婚姻制度的演变也对女性的社会地位产生了影响。
在唐朝,女性在家族利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权制家庭主导着婚姻制度。
随着社会的变迁,女性的地位相对提高,但依然不能完全摆脱家族利益的束缚。
而到了宋朝,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家族利益对婚姻制度的影响更加明显,对女性的控制也更加严格。
然而,唐宋时期女性地位与婚姻制度变革的过程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摘要:唐宋时期由于开放、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从唐宋史书中列女传的撰写、列女的评价标准、列女的人物出身及事迹三个方面分别对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
关键词:唐宋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女性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女性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之一。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男权中心文化的社会里,女性从来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而存在的,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属,社会地位较低。
一、列女传的撰写
在中国古代社会,将女性的历史作为独立的一部分而写进史书,体现出对女性的重视。
西汉刘向编写的《列女传》的成书,把女性从寄附他者的传纪划归出来,独立而书之,使妇女像男子一样,在史书中争得一席独立的地位。
南朝史学家范晔《后汉书》,沿袭刘向列女列传的体例,在列传里增立《列女传》,使女性史在史学上第一次纳入正史的行列。
唐宋时期的女性亦有在正史中专门的立传,《宋史•列女传》云:“女子生长环堵之中,能著美行垂于汗青,岂易得哉。
故历代所传列女,何可弃也?”列女传的撰写是不可取代的。
刘昫《旧唐书•列女传》,共载30人,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列女传》计有54人,脱脱的《宋史•列女传》共记47人。
由此,唐宋时期女性被列入传纪以及入传人数的增多,体现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重视。
二、列女的评价标准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在“男尊女卑”的观念下,载入史册的女性人数较当时社会上女性的总人数而言少之又少。
然而,《列女传》能够被撰写并且这些传主们也得到了史家的认可。
以下从列女的贞节、忠孝、和义举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贞节
《旧唐书•列女传》对女性贞节有一番总体的评介,其中说道:女子禀阴柔之质,有从人之义。
前代志贞妇烈女,盖善其能以礼自防。
至若失身贼庭,不污非义;临白刃而慷慨,誓丹衷而激发;粉身不顾,视死如归,虽在壮夫,恐难守节,窈窕之操,不其贤乎!
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贞节对于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被看作是她们的生命。
对于贞节的维护,显示出了女性在人格上需要被尊重,从而对女性有了新的认识。
唐宋时期女性拒绝改嫁,体现出其维护自身贞节的强烈愿望。
《旧唐书•列女传》李德武妻裴氏,德武坐,其父欲夺其志。
于是剪断自己的头发以至于绝食。
之后,其父知无法夺其志,乃止。
《宋史•列女传》包繶妻崔氏,丈夫和儿子都已死去,母亲要把她嫁给其族人,然而她发誓如若强迫,则必死。
(二)忠孝
忠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忠即忠于夫、忠于国,在危难之时为夫、为国牺牲自己;孝即赡养父母、奉养公婆,虔诚的孝行要做到“五备”,即,“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言”。
1.忠于夫,忠于国
《旧唐书•列女传》记载忠于夫者,如:楚王灵龟妃上官氏怕夫孤魂无托与夫同葬。
《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其夫贬岭南,董用绳束发,封以帛,二十年后直言还,帛依然如初。
忠诚于丈夫是为人妇的本分,而其妇以徳义感其夫,可见当时社会看待女性时,并不将其作为丈夫的附庸,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被认同。
2.赡养父母,奉养公婆
赡养父母、奉养舅姑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在祸患、危难降临时,愿以身代死的做法是令人敬仰的。
《旧唐书•列女传》中侍养后母和因疾丧明的父亲十五年的夏侯氏,愿代父死的原武尉卢甫妻李氏,为寻父兄尸葬之而历经艰难的孝女王和子,楚王李灵龟妃上官氏“朝夕侍奉,恭谨弥甚,凡有新味,非舅姑吠讫,未曾先尝”。
(三)义举
在面对战乱,人心惶惶、争欲逃命之际,有远见卓识,心怀国家的女性往往挺身而出,奔赴战场,加入到与敌斗争的行列中。
她们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以生命为代价,身体力行,鼓舞斗志,同仇敌忾。
《旧唐书•列女传》邹保英妻奚氏在契丹贼进犯平州时,邹保英任刺史,领兵讨击,就在孤城就要陷落,军队增援还没有到达的危难时刻,奚氏率领家僮和城内妇女,共同来守护城池。
《新唐书•列女传》卫州女子侯、滑州女子唐、青州女子王,在史思明叛乱时,“相与歃血赴行营讨贼”。
这些女性不畏强暴,勇猛机智的英雄气概,她们忠君报国、血酬圣主的刚柔之气在此体现的淋
漓尽致。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女性社会地位有较大的提高,除开放的社会环境外,更多的是女性自我努力的结果。
她们维护尊严时的倔强,在家、国利益前的忠孝两全,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三、列女的人物出身及事迹
无论出身于官宦之家还是平民之家的女性,能被载入史册并以其事迹教化被统治下广大的女性,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
她们的行为定是得到了当时社会上下的一致赞同,希望将其美行永垂于后世。
(一)出身于官宦之家
唐宋时期,《列女传》中记载的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女性人数较之前没有大的变化。
《旧唐书•列女传》共有16位女性出身于官宦之家,如:楚王灵龟妃上官氏,父怀仁,为右金吾将军。
“宋庭瑜妻魏氏,定州鼓城人,隋著作郎彦泉之后也,世为山东士族。
父克己,有词学,则天时为天官侍郎”。
《宋史•列女传》中共14位官家之女,有:“师氏,彭州永丰人。
父骥,政和二年省试第一。
宣和中,为右正言十余日,凡七八疏”和“刘仝子妻林氏,福州福清人。
其父公遇,知名士”。
(二)出身于平民
《旧唐书•列女传》出身于平民的女性共14位,有:以孝闻的李氏,在公婆、丈夫相继去世之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家境十分贫困,李氏则白天去田间干活,晚上在家纺织,数年间葬舅姑、丈夫、叔侄兄弟者七人,她的行为深为远近所崇尚。
唐太宗听说后,令所在州县赏赐帛二百段来抚恤。
《宋史•列女传》较前代而言,平民妇女入传人数明显增多,共33位。
有:“彭列女,生洪州分宁农家。
从父泰入山伐薪,父遇虎,将不脱,女拔刀斫虎,夺其父而还”,卖巾屦簪珥来养家的民妇朱氏。
此外,还有不愿继续为娼的娼家女郝节娥和因不愿侍奉叛臣而被杀的妓女毛惜惜。
唐宋时期,平民女性入传人数远远超过了之前其他任何的朝代。
这些女性虽出身贫寒,但她们的孝悌忠信、勤俭持家、维护贞节的行为却不会因她们出身的卑微而被忽略。
由此可知,唐宋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不仅仅只是当时社会上层女性地位的提高,而且生活在社会下层出身于平民家庭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
这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结果,是历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