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研究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呈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和相关分析。
该调查针对中国妇女的职业发展、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展开,并通过量化数据和统计分析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地位和权益状况。
在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中国妇女在社会地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职业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发展方面,中国妇女在就业率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根据数据,中国妇女的就业率高达XX%,远高于过去几年的水平。
然而,尽管就业率显著提高,女性在职位晋升和薪资待遇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数据表明,女性在高级职位中的比例仍然较低,且女性的平均工资相对较低。
二、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妇女的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
实际上,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远高于过去几十年的水平。
然而,尽管取得了进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女性在某些专业中的比例仍然偏低,如工程学和科学技术领域。
此外,根据调查,女性升学和就职时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三、家庭状况中国妇女在家庭状况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
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结婚和生育,追求事业发展。
此外,有关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的数据也显示出一定的改善。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妇女在家庭中受到暴力和歧视的困扰,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
四、社会地位在社会地位方面,中国妇女的参政议政权利逐渐得到认可和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政治领域的代表性角色在逐步增加,妇女组织和女性领导层在决策层面逐渐增加。
此外,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强,增加了推动性别平等的机会。
然而,尽管中国妇女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职场性别歧视的问题,女性在高级职位和决策层中的代表性仍然较低,以及在家庭中受到暴力和歧视的问题。
此外,教育和培训等领域也需要更加注重性别平等的问题。
综上所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报告显示了中国妇女在职业发展、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和权益保护水平,有助于 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的目标。
02
妇女社会地位现状
教育状况
受教育机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接受教育 的机会逐渐增加,但仍然存在性 别差异,部分地区和群体的女性 受教育机会有限。
教育水平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有所提 高,但在一些领域如科技、工程 等男性主导的学科中,女性比例 仍然较低。
政治参与状况
参政意识
女性的参政意识逐渐增强,但相较于男性仍较为薄弱 。
政治职位
女性在政治职位中的比例较低,尤其在高层政治机构 中女性比例明显不足。
决策参与
女性在决策层中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对政策制定和决 策的影响力。
03
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因素
1 2 3
传统性别观念
传统性别观念对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限制了她们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参与和发 展。
提高妇女在科技领域的地位
鼓励和支持妇女参与科技领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就业建议
01
消除职业性别隔离
推动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领域的性别隔离现象。
02
保障同工同酬
确保妇女获得与男性同等的薪酬和工作机会。
03
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
支持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以满足妇女在工作和家庭责任上,女性在获 得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 不平等现象。
就业状况
01
就业率
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比例逐渐上 升,但整体就业率仍然低于男性 。
职业分布
02
03
工资待遇
女性在某些行业和职位中的比例 较低,如高层管理和技术岗位等 。
女性在同等职位上的工资待遇普 遍低于男性,存在同工不同酬的 现象。
当代女性地位调查研究报告

从工作家庭冲突方面探讨当代(dāngdài)女性地位的调查研究报告研究(yánjiū)背景:性别问题古今中外(gǔ jīn zhōng wài)一直都存在。
研究性别问题就不得不提女权主义这个词。
女权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介绍到我国。
当时的学者根据西方的女性运动发展和中国(zhōnɡɡuó)传统“封建(fēngjiàn)家长制”的社会背景将feminism这个英文词汇翻译为女权主义。
然而中国女性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被几千年来传统的社会规范、法律和习俗约束着。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历经母系氏族时期、父系氏族时期、奴隶制时期、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在女性主义的进入到中国之前的时期里,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是在降低的,悠久的历史压迫和奴役已经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潜意识里对女性地位“低下”的认同。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人对待女性的看法也在改变,特别是早期的一些革命参与者。
毛泽东同志就妇女解放的思想曾发表过多篇文章,仅1919年就超过20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国民素质也得到了整体的提高。
西方女性主义思想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同,这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的提高。
女性对自我本身的看法变得更加肯定和越来越注重自我实现。
但在男性主宰的传统社会中,社会性别意识形态期待着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女性在这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
但相应地,女性对工作相关需要的增加,限制了她们对家庭角色的参与和贡献。
在我国,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家庭中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也超过70%,但是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城镇家庭的家务劳动分工具有“女性为主,男性为辅”的特征。
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女性工作的高比例都没有改变家务劳动分工的状况。
职业女性必须面临家庭工作之间的冲突,在家庭家务分工中(也包括非职业女性)又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1. 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了解和评估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本文旨在分享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妇女的现状和困境。
2. 调查背景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于XX年开始,历时一年,覆盖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地区。
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共计收集了XX个家庭的数据样本。
3. 教育水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整体教育水平呈上升趋势。
与第一期调查相比,妇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有明显增加。
然而,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此外,妇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就读比例相对较低,仅占总人口的XX%。
4. 就业与工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的就业状况总体稳定,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城市妇女的就业率要高于农村妇女,且市场竞争激烈。
然而,妇女在职场中的晋升机会相对较低,很多女性在就职后面临着职业生涯发展上的瓶颈。
此外,妇女的平均工资也依然低于男性。
数据显示,男性平均工资比女性高出XX%。
5. 家庭角色和家务劳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在家庭角色和家务劳动上承担着重大的负担。
妇女在家庭中的责任使得她们难以充分参与到职业生涯中。
数据显示,妇女平均每周家务劳动时长远远超过男性,占据了她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6. 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在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方面,调查显示中国妇女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妇女的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村妇女。
同时,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数据显示,XX%的受访妇女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或性别歧视,这让她们感到无助和不安。
7. 政策影响和改善方向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
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政府的政策措施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
女性就业率不断提高,一些地方政府还加强了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性别平等意识和落实相关法律保障。
传统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价值取向

传统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处于被动地位,被视为男性家庭成员的从属者。
无法接受教育或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女性的生活主要侧重于家庭和婚姻。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观念逐渐淡化,许多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教育和职业发展。
然而,传统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至关重要。
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被划分为三种:贤妻良母、职业女性和妓女。
这是中国传统观念下女性被分为三个等级的一种形式。
贤妻良母是指女性在婚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主要职责是生育、抚养和照顾家庭。
职业女性是指在家庭以外,能够独立掌握一技之长的女性,通常是继承家庭产业的女性。
妓女则是指从事卖淫行业的女性,尽管妓女被视为不道德和不受欢迎,但在历史上,这一职业往往是女性可以赚取自己生活所需的唯一途径。
然而,女性的传统价值观念是不是真正体现出那些彰显女性价值的角色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配偶和母亲,这被认为是女性的创造力。
女性的主要任务是传承家族和文化,向下一代传递道德和文化价值观。
女性应该以事业为中心,同时扮演好母亲和妻子,照顾家庭,支持丈夫。
虽然这种观念在今天的中国不再被普遍接受,但是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于一些地区和家庭中,特别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
在这里,女性依旧受制于传统的价值观。
因为缺乏教育和职业机会,许多女性只能依靠婚姻和家庭来维生。
因此,她们的选择被限制在嫁人和生孩子这两个方面。
然而,在城市和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女性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和教育,成为事业上的成功人士。
然而,在家庭方面,女性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女性往往是家庭的灵魂,承担着照顾孩子、照顾家庭和关心家人的职责。
最近,中国社会面临全球化和现代化所带来的挑战。
新一代的女性正在逐渐接受新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女性不再满足于成为稍纵即逝的家庭主妇,她们更注重事业和个人成长。
对于许多女性来说,婚姻和家庭已不再是首要目标。
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研究

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研究中国古代是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女性在其中的地位是相对较低的。
但是,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是非常多样的。
她们既是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也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本文将探讨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从婚姻家庭、文化教育、政治地位等多个方面来剖析。
1. 婚姻家庭在古代中国,婚姻家庭是女性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
由于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女性的人身自由基本得不到保障,很多情况下是由家长决定的。
然而,通过婚姻,女性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例如通过嫁给有权有势的男性,从而提高自身社会地位。
同时,在婚姻中,女性需要扮演好妻子、母亲和女儿的角色。
她们需要顺从丈夫,尊重婆婆,并要为家庭和孩子的成长付出较多的劳动。
尽管如此,女性在婚姻家庭中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例如,在丈夫家中,女性往往担任着管理家庭的重任,她们会处理家务琐事,安排家庭生活,并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2. 文化教育在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受到封建价值观的限制,家长们更愿意将教育资源投入到男孩身上,而不是女孩。
因此,很多女性都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知识层次相对较低。
尽管如此,有些女性还是通过自学或得到家庭教育,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人物。
例如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她通过自学和阅读,成为了当时的文化名人,诗作被广泛传唱。
3. 政治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政治地位非常低下。
她们没有任何的选举权和参政权,无法对社会公共政策做出贡献,甚至难以发表自己的言论。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女性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
例如赵飞燕、武媚娘、文成公主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女权主义者,她们在政治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与性别有关,女性地位相对较低。
但是,女性的地位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婚姻家庭、文化教育、政治地位等方面来看,女性都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的地位和影响也越来越高,她们的精神和智慧必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完整word版)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研究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研究摘要虽然建国60多年来中国女性地位在上述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也是飞速的发展,但中国的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反映出一个令人不安的变化——妇女的人生价值取向改变了,由原来要求自我发展,变成从婚姻中寻找出路。
这一点在女性面对高物价、房价及2010年的《婚姻法》中对无效婚姻制度的建立、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以及过错赔偿制度的确立等问题的修改这些事的反应中体现的极为明显。
关键词:女性地位变迁市场经济一、绪论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到:“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1]这表明了女性地位变化的历史变迁过程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必然的联系。
数千年来,中国妇女在封建道德的秩序下,长期处于附庸的地位,无独立人格,无主体意识,政治经济地位卑微,中国传统社会中两性的关系是失衡的。
自建国以来,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质的飞跃,从以往的遵从“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三纲五常”到现在的商界的女“白领”、男“蓝领”现象,政界的女上级、男下级现象、“半边天”“第三类性别——女博士”、“铁娘子”、“女强人”,从以往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现在的“爱情至上”“婚姻自由”,家庭里的女主外、男主内现象日渐其多……这些都表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女性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婚姻自主意识、支配财产意识已有了极大的提高,已经变得越来越自主独立,越来越远离男性的附庸之物之说。
然而面对近几年来吵得沸沸扬扬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某大学生网上公开“求包养”等事件,以及在泛滥成灾的相亲节目中那些所谓的成功女性对男嘉宾丝毫不避讳的犀利拜金言语……这一件件事件似乎表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女性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自我定位上的彷徨和迷茫。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地位如何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地位如何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秦朝建立开始,到辛亥革命结束的一段漫长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对于全体居民的生活和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女性在这个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则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包括她们的社会地位、教育机会、家庭责任以及对婚姻的影响。
首先,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
封建制度以男性为中心,注重家族的延续和男性的血脉传承。
这导致女性常常被冠以“弱势群体”的称号,她们在政治和社会决策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女性在继承家业、参与政治权力以及担任军事职务等方面受到限制。
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尤其是贵族阶层的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发言机会非常有限,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事务和决策。
其次,封建社会的女性在教育方面面临种种不公。
大多数女性在封建时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教育资源主要面向男性,女性往往只能在家中接受基本的家教和一些传统技能的培训,如织布、绣花等。
因此,女性的知识水平较低,对于理论学问和政治经济等领域缺乏深入了解,这限制了她们在社会和文化上的发展。
第三,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家庭责任。
女性主要在家庭中扮演照顾子女、料理家务以及守护家族尊严的角色。
妇女在封建时期,无论她们的社会地位如何,都普遍受到丈夫、父亲和其他家族成员的指导和控制。
她们的婚姻和生育是封建家庭的中心,产生后代是女性的最重要职责。
女性的地位往往取决于她所嫁的丈夫的家族地位,这使得女性的选择空间非常有限。
最后,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影响还体现在婚姻制度上。
自古以来,中国的婚姻制度一直是一种由父母安排的联姻制度,女性的选择权很少。
女性的婚姻往往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事件,她们往往无法选择自己的配偶,而是要接受父母的安排。
夫妻关系中,男性通常在经济和家庭事务决策上处于主导地位,女性则需要服从和依附。
总结而言,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相对较低,她们在政治、教育、家庭和婚姻中都面临种种限制。
然而,尽管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女性仍然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女性社会地位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到今,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其他国家的女性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影响
一、从古到今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
1、母系社会------“女主”地位
母系氏族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产经验不足,所拥有的主要是以石器为主的极其粗糙、简陋的生产工具。
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大自然变幻无常,野兽出没,人类时常面临着生命的威胁,一个人根本无法独立生存。
因此人们只有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在简单而合理的社会分工中共同抵御自然的侵袭,保证自身的生存。
在这样的简单的社会分工中,男子主要从事狩猎、打鱼、防御野兽,妇女主要采集食物、生儿育女、缝衣做饭$狩猎!打鱼由于技术设备的限制,收获很少,而防御更使男子损失较多。
女子从事的采集等工作安全系数要高得多,并且当时人口稀少,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使女子采集的收获颇丰,所以,女子在经济方面有很高的地位。
女性牢牢地抓住了经济大权,从而也奠定了女性处于氏族群体核心的社会地位。
母系氏族时代早期处于人类的婴儿期,人们的意识尚处于低级阶段,不知道两性生活与生育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解释女性的生育现象。
人们看到大地可以生长植物,女性可以生出孩子,对其原因却一无所知,于是认为女性和大地一样有着生长万物的神秘力量,于是就把女性当作神来崇拜。
这一时期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并且以其生殖能力和所掌握的部落经济权利而取得崇高的地位,女性受到人们“神’一般的敬仰。
2、父权社会-----“女奴”地位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的形成,交换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个人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思想和认识也得到很大提高。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文明的进一步巩固,从根本上稳固了男性的地位,也进一步将女性从事的采集等行业边缘化,决定了女性地位被贬低的命运。
直至社会发展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女性社会地位边缘化的现象也愈演愈烈。
女性的光辉时代一去不复返,男性逐步占据了社会的主导,甚至是全部,女性变为男性的附属。
父权社会成为女性的“女奴’时代。
3、新民主主义时期--------打碎封建枷锁
五四运动是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状况的一座界石,它翻开了中国女性发展新的一页。
自五四运动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社会状况得到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开女禁,兴女学,女性的潜力展现,社会地位与发展状况也得到相当的改善。
新中国建立后,广大中国妇女终于获得了解放,形式上的解放。
建国后,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发展状况得到了一个质的变化。
首先,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逐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承认。
女性首次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拥有了参政的权利。
《婚姻法》的颁布,从根本上使广大女性得到了婚姻自由。
《妇女权益保障法》给女性提供了一个正当维权的途径。
其次,妇女与男子共同接受教育和参与生产,给了女性自身发展与独立的机会,女性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情形堪虞。
4、社会主义时期--------男女平等
改革开放后,女性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宪法和其他法律进一步规定妇女有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并切实保护妇女政治权利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妇女与男子享
有平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除此之外,为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妇女的受教育权。
女性教育工作的发展促进了女性教育体系的构建,进一步促进了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同时也为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原因
1、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对人们意识的影响
人类社会历史悠久,既有绚丽璀璨的文化,又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在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体系中,父权统治文化决定了女性没可能创造自己的形象与价值系统,女性形象是要男性根据专家的实际需求创造的。
而这些内容不仅影响到女性自身的发展,限制了女性的整体素质,更严重的是使女性在社会上追求成功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被弱化和淡化。
男强女弱,男刚女柔,就是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积淀在我们意识形态中,并对现实生活产生着影响。
2、现代科学教育推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传统文化教育中,由于不合理的社会性别文化与社会性别规范的培养,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使得女性在社会规则,文化习俗和自己内在人格的多重压力下,人生策略,价值取向和发展潜能受到极大束缚。
而在现代高等教育实践中,社会性别教育让所有女性都了解并获得自己的权利,发展机会与尊严,认识自我,包括自我的特征及社会的角色,认识社会,对社会性别规范与社会环境有一个理性而明晰的了解,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参与再社会化。
3、现代传媒对女性发展的影响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广泛介入,尤其是现今大众传媒对女性发展的影响在逐渐加强之时,大众传媒所反映出的性别意识对女性发展骑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女性形象在现代商业性大众媒介运作中仍处不利位置,但随着社会进步和旧观念的改革,男女平等的思想正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一些带有女性审美视角,女性主义文化的文学,影视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发行,使得人们逐渐接受甚至鼓励男女共同竞争,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实现价值。
4、社会政策
关爱女孩行动是在中国人口,经济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专项行动,旨在综合治理高出生性别比,保护女孩和女性的生存,参与,受保护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构建和谐社会。
三、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
1、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贡献
劳动力资源是社会的基本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在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社会稳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社会中人口的一半左右是女性,按理,劳动力资源的一半也会是女性。
2. 从家庭角度分析
女性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家庭的民主化,家庭成员的平等对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起着重要作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促使女性去追求自己的事业,拥有自己的经济收入,这对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婚姻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女性地位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对下一代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有利于构建
一个健康,和谐,高质量的婚姻家庭生活。
四总结
尽管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艰辛的旅程,但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中必定是光明的,必然越来越接近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未来的另一片天空需要女性撑起、、、
[参考文献]
[1]魏国英.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叶文振.女性学导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蒋永萍.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