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段

合集下载

公共交通业的用户像与行为分析

公共交通业的用户像与行为分析

公共交通业的用户像与行为分析公共交通业的用户行为分析公共交通业对于城市的交通出行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针对公共交通用户的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需求,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一、用户出行意愿的分析公共交通用户的出行意愿是公共交通业发展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用户需求分析等方式进行用户出行意愿的分析。

1.1出行时间偏好公共交通用户的出行时间偏好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用户更喜欢在早高峰期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有些用户则更倾向于在非高峰期间出行。

例如,上班族常常在早上7点至9点之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大学生可能更喜欢在中午或下午乘坐公交车。

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时间偏好,公共交通企业可以合理安排运力,提供更加贴合用户需求的服务。

1.2出行目的分析用户出行的目的也是影响用户使用公共交通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用户可能是为了上班、上学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有些用户可能是为了购物、旅游而选择乘坐公交车等。

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目的,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例如提供专门为上下班族设计的固定线路公交车,或者提供方便购物的公交车线路。

二、用户满意度与痛点分析用户满意度是衡量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了解用户的满意度与痛点,能够帮助公共交通企业更好地改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2.1服务质量分析用户对于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与否,通常与公交车的准点率、站点的覆盖范围、车辆的舒适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调查用户对于这些方面的意见与评价,公共交通企业可以了解到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的满意度。

2.2票价优惠策略分析用户对于公共交通票价的满意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昂的票价可能会影响到一些用户对于公共交通的使用意愿。

因此,公共交通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票价优惠策略,如学生票、退休人员票等,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根据居民出行调查报告,以下是关于居民出行习惯和偏好的一
些主要发现:
1. 交通方式:大多数居民选择步行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

步行
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在短距离出行时。

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和地
铁也是常见的出行选择。

私家车的使用比例较低,尤其是在城市中
心地区。

2. 出行目的:主要的出行目的是上下班和购物。

大多数居民会
选择离住处较近的地方购买生活必需品。

3. 出行时间:上午和下午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时间段。

许多人在
早上上班前或下班后会进行购物和其他实际需要的活动。

4. 出行距离:大多数居民的出行距离较短,通常在5公里以内。

这与步行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较高有关。

5. 对交通状况的满意度:居民普遍对交通状况表示满意。

市区
道路的拥堵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居民可以较为顺畅地进行出行。

公共交通工具运营的较好也是居民满意度的一个原因。

6. 对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许多居民对交通安全问题表示关注。

车辆和行人之间的冲突是居民出行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居民在出行方式、目的和时间上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

步行
和公共交通工具是他们首选的交通方式。

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改善
的不断推进,居民对交通状况的满意度日益提高。

交通安全问题仍
然需要关注和改善。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时间规范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时间规范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时间规范在城市的脉络中,公共交通如同血液一般流淌,维系着城市的生命与活力。

而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规范,则是保障这一“血液”顺畅流动的重要准则。

城市公共交通的种类繁多,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不同的交通方式,其运营时间的设定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

首先,运营时间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

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是大多数人上下班、上下学的集中时间,公共交通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运力和频繁的班次,以满足大量的出行需求。

比如,在工作日的早上七点到九点、下午五点到七点,公交车和地铁的发车间隔应该缩短,确保乘客能够及时、舒适地到达目的地。

对于一些特殊的日期和活动,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比如,在法定节假日,市民的出行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更多的人会选择外出游玩、购物等,这就要求公共交通延长运营时间,以适应这种变化。

再比如,城市举办大型活动,如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活动结束后的短时间内会有大量人员需要疏散,公共交通应当延长运营时间,甚至增加临时线路和班次,保障人员的安全、有序离开。

公共交通运营时间的规范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特点和规模。

大城市通常人口密集,活动丰富,夜间经济繁荣,对于公共交通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

因此,大城市的地铁和部分公交线路可能会运营到更晚的时间,甚至提供通宵服务。

而在一些小城市或者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由于夜间出行需求较小,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可能会相对较早结束,但也要确保基本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

运营时间的规范也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

延长运营时间意味着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包括司机的工资、车辆的维护、能源的消耗等。

因此,在制定运营时间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成本效益分析。

如果延长运营时间带来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成本的增加,那么这样的调整就是合理和必要的。

反之,如果延长运营时间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运营成本的大幅增加,而实际需求却不足,就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

另外,公共交通运营时间的规范还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协调和衔接。

公共交通工具优先原则

公共交通工具优先原则
公共交通工具优先原则
$number {01} 2023-12-09
目录
• 引言 • 公共交通工具优先原则的应用范
围 • 公共交通工具优先原则的实施措

目录
• 公共交通工具优先原则的影响和 效果
•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 口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 益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意识等。
加大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总结词
关键且紧急
详细描述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和提升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务质量,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公共交通工具 的投入和建设力度。这包括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线路密度、提升车辆设施 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车站、停车场、维修保养场等。
城市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优先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优先考虑公共 交通工具的通行需求,确保其线路布 局、站点设置、班次安排等合理,以 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吸引力。
空间资源分配
城市交通规划还应考虑公共交通工具 的空间资源分配,如设立专用车道、 公交专用站台等,以提升公共交通工 具的运输效率。
公共交通工具的线路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合理布局公交车站和地铁站,方便乘客快速、便捷地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优化公交车站和地铁站的布局是公共交通工具优先原则的 重要实施措施之一。这包括合理设置车站的位置、数量和 规模,以及车站内部的设计和设施配置。通过优化布局, 可以方便乘客快速、便捷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高乘客 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乘客选择公 共交通工具出行,从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和城市交通拥堵 。

北京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北京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北京居民出行调查报告北京居民出行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居民的出行情况以及解决交通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北京居民出行的调查。

调查对象为北京市不同年龄段、职业、居住区域的居民,共计1000人。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他们的出行习惯、交通工具选择、出行时间和原因等信息。

一、出行习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北京居民的出行习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大部分居民每天都需要出行,其中有61%的人每天出行次数在2-4次之间,有29%的人每天出行次数超过4次。

这表明北京市居民的出行频率较高。

此外,调查还显示,北京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私家车和步行。

其中,公共交通是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式,有78%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私家车的使用率为38%,而步行则为30%。

这说明北京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依赖程度较高。

二、交通工具选择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北京居民选择交通工具的主要考虑因素是时间和便捷性。

超过80%的居民认为时间是选择交通工具的最重要因素,而便捷性则被近70%的居民列为重要考虑因素。

此外,调查还发现,北京居民对环保性的关注度较高。

有60%的居民表示他们会优先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车和自行车。

这表明北京居民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态度。

三、出行时间和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居民出行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早晚上下班时间段。

近70%的居民在早上7点至9点之间出行,而下午5点至7点之间的出行人数也较多。

这与北京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密切相关。

关于出行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和学习是北京居民出行的主要原因。

超过70%的居民表示他们每天出行主要是为了上班和上学。

而购物、娱乐和社交活动也是居民出行的重要原因。

四、交通问题与改善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的交通问题主要包括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便和停车难等。

近80%的居民认为交通拥堵是目前北京市交通问题最突出的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调查中也收集了居民的建议和意见。

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时空特征分析

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时空特征分析

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时空特征分析近年来,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对于繁忙的城市而言,解决交通拥堵和改善出行状况已成为当务之急。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时空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时段、不同交通方式以及不同地区的角度来进行这一分析。

首先,城市交通出行行为受到时段的影响较大。

早晨和傍晚是交通高峰期,这是大多数人上下班和上学的时间段。

在这段时间内,交通流量达到最高点,道路拥堵问题尤为严重。

同时,午餐时间和晚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也较多,但相较于高峰期,交通流量明显减少。

这些时段的出行行为时空特征对于规划城市交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拥堵缓解和交通设施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其次,不同交通方式也呈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

私家车是城市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尤其在高峰期,私家车的数量占据绝对优势。

然而,私家车的单一特点也导致了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

与之相比,公共交通工具在高峰期的承载能力较强,能够为大量的人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

此外,步行和自行车作为环保、便捷的交通方式,更适合于短距离出行。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务水平,推动绿色出行方式的普及。

最后,不同地区的城市交通出行行为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商业中心区域拥有较高的交通流量,因为这里集聚了大量的商务、购物和娱乐场所,吸引了大量人群。

而住宅区则相对较为平静,出行行为相对较少。

此外,不同发达程度的城市也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

一线城市交通流量庞大,拥堵问题严重,而较小的城市交通流动性较强,拥堵问题相对较轻。

因此,不同地区的城市交通规划需要基于其特定的时空特征,因地制宜地解决交通拥堵和改善出行条件。

综上所述,时空特征对于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分析十分重要。

通过了解不同时段、不同交通方式以及不同地区的出行行为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有效减少拥堵问题,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

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的时空特征分析是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优化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于开通上下班特别班次公交车的建议

关于开通上下班特别班次公交车的建议

关于开通上下班特别班次公交车的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内居住和工作。

然而,城市中的交通状况也随之加剧,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公共交通工具经常出现拥挤和超载等不便之处。

因此,为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我认为应该在高峰期开通上下班特别班次公交车。

首先,高峰期通勤是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最为拥挤的时段,人们需要用公共交通工具准时到达目的地。

但实际上,因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容量不够,造成了拥挤和超载,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质量。

因此,开通上下班特别班次公交车,可以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容量,减少挤迫和超载现象,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和舒适。

其次,专门针对上下班通勤的特别班次公交车,可以减少市民的通勤时间和成本,提高其出行效率。

很多市民需要在高峰期到达工作岗位,但由于公共交通工具不够用,传统的交通方式如自驾或打车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择。

但这些传统的交通方式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交通成本。

因此,开通上下班特别班次公交车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经济和快捷的交通方式,同时也有助于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再次,开通上下班特别班次公交车有助于缩小城市交通状况的差距,改善公共交通工具的服务质量和形象。

尤其是对于那些用公共交通工具通勤的市民来说,交通工具的服务质量和形象非常重要。

如果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那么很可能会使市民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信心降低,造成恶劣的口碑效果。

因此,开通上下班特别班次公交车可以改善公共交通工具的形象和服务质量,增强市民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信心和满意程度。

最后,开通上下班特别班次公交车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交通工具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环境和资源的消耗也非常关键。

如果公共交通工具不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那么市民可能会使用更多的私人交通工具,从而造成更多的环境和资源浪费。

因此,开通上下班特别班次公交车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环保的交通选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高峰时段城市主干道车流拥堵的出行时间变化规律

高峰时段城市主干道车流拥堵的出行时间变化规律

高峰时段城市主干道车流拥堵的出行时间变化规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

城市主干道交通流量大,车流拥堵现象尤为明显。

了解和掌握高峰时段城市主干道车流拥堵的出行时间变化规律对于交通管理和出行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早晚高峰时段出行时间分布、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间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分析这些规律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启示。

1. 早晚高峰时段出行时间分布早晚高峰时段是城市主干道交通流量最高的时间段。

在工作日的早晨和傍晚,人们通常会选择在固定的时间上下班。

这导致了主干道交通流量的剧增,进而引发车流拥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早高峰一般从早上7点半到9点,晚高峰一般从下午5点半到7点。

这两个时段是车流量最高、道路最为拥堵的时段。

2. 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差异与工作日相比,非工作日的主干道交通流量通常要低很多。

在周末、节假日和学校放假期间,大部分人不需要上班或上学,导致早晚高峰时段的车流量明显减少。

因此,在非工作日的早晚时段,主干道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车流拥堵现象相对较轻。

这也是人们选择在休息日外出游玩、购物等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不同季节间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对高峰时段主干道车流拥堵情况也有一定影响。

在夏季,由于气温较高,人们早晚出行时间相对较短,因此高峰时段更为集中。

而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可能会提早出门,并提前结束上班时间,导致高峰时段相对拉长,交通拥堵也相对较为长时间。

4. 规律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启示了解高峰时段城市主干道车流拥堵的出行时间变化规律,对于城市交通管理和出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这些规律,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拥堵,如在高峰时段增加交通警力、引导疏导交通等。

其次,在城市规划和公共交通建设上,应该注重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扩大道路宽度,增加公共交通线路等,以缓解车流拥堵现象。

综上所述,高峰时段城市主干道车流拥堵的出行时间变化规律是从早晚高峰时段出行时间分布、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间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暴露时间长 公交受众平均每周暴露在拉手媒体下的时间达267分钟,比较传 统媒体,如报纸、杂志、楼宇电视、广播等的形式,公交接触时 间长、主动性强。
投放成本低 拉手媒体投放成本比移动电视媒体、楼宇电视媒体以及其他传 统媒体要低得多,媒体投放性价比非常高。
<< 返回
公共交通媒体优势:
受众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
城市 厦门
备注:
数量 100辆
500辆
发布周期 3个月 6个月 一年 3个月
版面规格
刊例价
优惠价格
单边优惠价
12.7CM×7.1 1000元/月/辆 600元/月/辆 350/元/月辆
CM
(6折)
12.7CM×7.1 1000元/月/辆 500元/月/辆 300元/月/辆
CM
(5折)
12.7CM×7.1 1000元/月/辆 400元/月/辆 250元/月/辆
00-19:00。
50 45
40
工作日 休息日
34 30 30 28
25
20
20 20
20
17
15 16 16 17
10
9
0
12
11 11
7
8 6
7
6
7
83ຫໍສະໝຸດ 12877
6 43
11
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 返回
投放案例
<< 返回
<< 返回
<< 返回
专业维护团队
>巡逻式专业维护服务 >每天8小时巡查 >24小时快速专业维护 >确保画面质量
同游一线、同游二线、7、9、16、17、18、38、41、46、49、68、84、94、 98、103、105、112、117、125、128、129、130、131、132、134、135、137、 139、310、311、431、432、651、655、657、658、750、751、752、753、 754、755、756、757、758、842、843、845、850、851、852、853、854、 855、858、859、881、882、883、884、885、886、940、942、943、946、 948、953、957、996、旅游二线、
23 21
28
平均每次乘坐时间: 工作日:29分钟 休息日:32.3分钟
<< 返回
受众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段
从工作日和休息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段来看,每天都会有2个时段成为乘车高峰。
工作日为6:00-9:00和16:00-19:00,正好与上下班时间吻合。休息日2个高峰相对平
缓,公共交通人群乘车时间相对分散、比较平均,上午在7:00-11:00,下午在13:
CM
在工作日,平均每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间为37.9分钟,平均乘坐时间以10-39 分钟为主。休息日和工作日类似,平均每次乘车时间为38.8分钟。
10分钟以内 10-19分钟 20-29分钟 30-39分钟 40-49分钟
基本不乘车 数不清/时间不定
工作日 休息日 3 3
12 9
14 11
11 8 7
2 5
600、60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10、611、612、 613、614、615、616、617、618、619、620、621、622、623、624、625、 626、627、628、629、630、631、653、671、680、690、691、701、703、 704、705、706、707、708、709、710、711、712、713、716、760、761、 762、763、764、765、780、790、791、801、802、805、806、807、808、 809、887、898、890、892、908、
<< 返回
级别 双层巴士 特级路线
甲级路线
精品路线
部分线路
10、26、80、
1、2、3、4、5、6、8、11、12、15、19、20、21、22、23、24、25、27、28、 29、30、31、32、33、34、35、36、37、39、40、42、43、44、45、47、48、 50、55、56、57、58、59、80、81、82、85、86、87、88、91、92、93、96、 97、99、101、102、107、108、109、113、115、116、118、122、123、126、 127、133、656、659、841、842、846、856、857、941、949、
调查发现,在所有都市移动人群中有71.5%的人每周都有固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的习惯,10.4%的被访者只是偶尔乘坐,8.2%的受众基本不乘坐。可见,移动人 群中71.5%的乘客为公共交通媒体固定受众。
每周乘坐3-4次 平均每周乘坐6次或以上 乘坐2次以下
8.2
10.4
71.5
<< 返回
受众平均每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
公交拉手广告的特点及优势:
公交拉手媒体安装在公交车厢 内乘客站位中部,每车20个广 告拉手,是乘客“最亲密接触” 的、在车厢内唯一不受乘客阻 挡的媒体!公交拉手的发布形 式上可结合客户产品外观设计 为“吸塑外包式拉手”或结合 活动信息设计为“平面式拉 手”,平面式拉手可双面发布, 广告面积为 170mm×90mm×2面,如此 灵活多变的发布形式,大大提 高了受众对广告的喜爱与关注。 是商家企业新店开业、新品上 市、旺季促销、活动告知、品
牌宣传等的首选传媒。
受众接触频次高 乘客每周可接触到拉手媒11.5次, 能够使目标人群对广告内容记忆加 深,对广告品牌认知度大幅度提升。
媒体覆盖面广 厦门公交覆盖全市六大行政区域、 八大特色商圈,能够覆盖到城市中 的250万/日的固定乘客,他们是消 费市场的中坚力量。
媒体表现形式好 拉手媒体广告表现能力强,广告滞留时间长,使受众对广告的 了解与记忆都大为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