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四首译文、背景、主旨、练习题及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1、【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龟虽寿曹操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必考知识点总结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该诗是唐代王之涣的代表作,以描写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为主题。
- 考点1: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楼高耸入云。
- 考点2:运用对比手法,揭示舞台美景与人生短暂之间的对立。
- 考点3:运用明喻手法,比喻壮丽景色与人的生命。
2. 《饮马长城窟行》 - 王昌龄- 该诗描绘了长城壮美景色与文人士大夫内心之间的对比。
- 考点1:运用对比手法,突出长城的雄伟壮丽与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感慨。
- 考点2:使用特定词语,如“雄关”,表达对长城的景仰之情。
- 考点3: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长城人类的特征。
3. 《静夜思》 - 李白- 该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情感。
- 考点1:使用描写自然景色的手法,如月亮、床前、疑是等,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考点2:突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 考点3:运用对比手法,体现作者思乡之情与夜晚宁静之间的对立。
4. 《悯农》 - 李绅- 该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并希望国家领导者关注农民的困苦。
- 考点1:使用具体的描写词语,如“锄禾日当午”,揭示农民的辛勤劳作。
- 考点2:运用拟人化手法,将农具赋予人的特征,表达对农民困苦的同情之情。
- 考点3:呼吁领导者关注农民的困境,表达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5. 《登高》 - 杜甫- 该诗描绘了作者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并抒发了对国家政治现状的不满之情。
- 考点1: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如山色、云卷、风沙等,营造出登高的紧张气氛。
- 考点2:突出对政治现状的批评,表达对国家荒废之景的忧虑之情。
- 考点3:运用夸张手法,将国家政治现状与山水之景相对照,显示对政治腐败的愤怒。
以上为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以上诗歌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素材,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文化背景、修辞手法和主题观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附录里的10首古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附录里的10首古诗篇一:八上附录10首古诗及意思长歌行诗人:汉无名氏朝代:汉青青园中葵,为丛藓科扭口藓等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允文允武不不懈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存有碧绿的葵菜,露珠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春天把美好的期望洒落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一派经济繁荣生机。
只害怕瑟瑟的秋天走进,树叶儿枯黄而夏秋多百草凋谢衰败。
千万条大河B90着东流向大海,什么时候就可以轻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不懈努力,至旧去就可以就是白白懊悔了。
①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②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缩写,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③长歌行就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④衰:读cui,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i这个音。
盼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的傍晚,洞庭湖宽广而又平淡,月亮倒影在微微的波光里,太阳的余热并使湖面还存有淡淡的水雾,远处的岳阳城便随着水雾的飞舞微微的跳动(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故事情节)想要渡江河却没有船和桨(暗指想要出仕当官却没有人引荐),想要修身隐居却怕辜负当今这圣明的皇上与开明的政治环境,只有坐壁上观,羡慕泛舟的人钓到一条条大鱼了这首诗是他写给当时的丞相张若虚,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引荐和重用。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抵,猎马拎禽归属于。
泯并无相恋,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离着那牛群退还家园,猎人带着狩猎至的马~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早寒江上存有容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整理: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4.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较为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教材八下诗词赏析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雎鸠鸟在河心小洲上关关和鸣。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心中好的配偶。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日日夜夜想着追求她。
追求却无法得到,小伙日日夜夜思念她。
那绵绵不尽的思念啊,叫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弹琴鼓瑟亲近她。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清晨的露水尚未晒干。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高峻。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沙洲中间。
河畔的芦苇更为繁茂鲜明,清晨的白露依然逗留。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沙洲上。
赏析:1、关于《诗经》: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欣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欣赏
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有关古代诗歌欣赏的相关信息。
概述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介绍了古代诗歌欣赏。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同学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研究目标
在研究古代诗歌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
3.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古代诗歌代表作品;
4. 培养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
研究内容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诗歌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2. 古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3. 古代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4. 选读和欣赏一些著名的古代诗人的作品。
研究方法与策略
在研究古代诗歌欣赏时,同学们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与策略:
1. 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和传达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思考诗人想要表达的主
题和意境;
3. 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 培养敏感的语感,感受古代诗歌所传递的美和情感;
5. 多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欣赏,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体会古代诗人们的心境和意境,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欣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如《杜甫》、《白居易》等作家的作品。
下面,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经典的诗词鉴赏。
一、杜甫的诗歌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登高》一诗,它描述了作者登上高山时的壮丽景色。
《登高》中,杜甫以雄浑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让读者感受到登山的艰辛和壮美。
他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整篇诗充满了激情和震撼力。
这首诗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达到事业的巅峰。
二、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是唐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教材中,我们学习了《问刘十九》这首诗,它展示了友情的真挚和对生活的思考。
《问刘十九》中,白居易通过问答的方式呈现了两位好友之间的对话,体现了朋友间的互相关心和倾诉。
诗中的对话生动有趣,表达了人们对友情的珍视和依赖。
白居易通过这首诗,教会了我们友情的真谛,让我们明白友情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其他诗词的鉴赏除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词,教材中也收录了其他许多名家的作品。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这些作品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四、如何鉴赏诗词在鉴赏诗词时,我们需要学会欣赏其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理解诗词中的典故和隐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品味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深入体会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寓意。
只有多读多思,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诗词的美妙之处。
结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是一本充满诗意和思考的教材。
通过学习其中的诗词,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思辨能力。
所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经典的诗词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情感内容的鉴赏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古代诗歌的情感
2、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1、归纳解题思路2、推究解题方法3、分析答题的难点
教学方法:示例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以学过的三首古诗为例,展示原题原型及答案。
《杜少府之任蜀州》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结合全诗,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妙处。
《终南别业》
3、分析“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独”“空”的表达效果。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
4.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杜少府之任蜀州》
1、这两句饱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又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达了诗人豁达豪迈的情怀。
2、“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给人开阔的气势,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抒发积极乐观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终南别业》
3、“独”写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空”表达出诗人面对如此满山的美景,只能孤独一人欣赏,这表现出诗人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承受着孤独和寂寞。
4、表达了诗人隐居山间悠闲自得的心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以“雪”为线索,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思乡图。
6、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
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充满奔放愉悦之情,联想、造境俱称奇绝。
二、结合文题及答案探究
1、答题思路。
2、推究的方法。
3、分析答题难点。
思想情感的表述:表达了诗人因_______而产生的______之情。
(内容情感)
(一)、从诗的类别上,讲述诗歌的情感。
送别诗:1、依依不舍的留恋2、劝勉安慰的豁达3、坦陈心志的苦白
羁旅诗:1、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边塞诗:1、渴望建功立业,保家为国的决心
2、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3、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山水田园诗:1、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生活2、惜春悲秋,寂寞伤感
3、积极:追求淡泊闲适安贫乐道消极:不满现实,逃世避俗(二)、从诗的意象上,谈谈诗歌的情感
菊花——高雅莲花——高洁杨柳——惜别
月光——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
落日——惆怅秋雨——忧愁鸿雁——思念
流水——叹婉大漠——苍凉旷野——凄清
落花——感伤红豆——相思故乡——乡愁
(三)把握诗歌情感要“五看”一看:诗歌的标题
二看:写作的背景(注解或作者的生平经历)三看:诗歌中的关键词(意象)四看:诗歌的类别五看:诗歌描写的内容(展现的画面)三、诗句的内容赏析
1、点明修辞/表现手法
2、描写了……(具体内容)
3、表现了对象……的特点
4、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补充:诗句的理解与赏析的有关知识
(一)常见的修辞:拟人比喻夸张对偶对比衬托双关
(二)常见的表现方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烘托
(三)表现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四、牛刀小试
(一)东坡⑴【宋】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⑵,
莫嫌荦确坡头路⑶,自爱铿然曳杖声⑷
⑴东坡:其地在黄州东门外,又效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故云东坡,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号。
⑵市人:隐指追名逐利奔走于仕途的人。
野人:乡野之人,在野的无官职的居士,苏轼自指。
⑶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⑷铿(kēng):象声词,此指手杖敲击山石所发之声。
曳(yè):拖。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从形式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中“清瘦”一词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1.七言绝句(或七绝或绝句)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体现了诗人感情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