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初中文言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原创习题: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原创习题: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

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原创习题: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半夜)(2)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3)回清倒影(清波)(4)属引凄异(延长)(5)晓雾将歇(消散)(6)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7)泉水激石(冲击,撞击)(8)泠泠作响(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9)而后喻(了解、明白)(10)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11)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12)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13)将军约(规定)(14)军霸上(驻军)(15)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控制)(16)介胄之士不拜(将领)(17)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略无阙处(阙,同“缺”)(2)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3)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4)往之女家(女,同“汝”,你)(5)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6)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7)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9)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10)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11)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良多趣味(形容词用做副词,甚,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做名词,飞奔的马)(3)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4)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惑乱,迷惑)(5)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6)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7)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4.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②念无与为乐者(和,同)(3)许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②杂然相许(赞同)(4)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到极点)②猿则百叫无绝(断,停)(5)诚①帝感其诚(诚心)②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6)之①春冬之时(助词,的)②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跳往助之(代词,他们)(7)焉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②始一反焉(语气词,可不译)③且焉置土石(往哪里)(8)且①年且九十(将近)②且焉置土石(况且)③天子且至(将要)(9)以①不以疾也(如此,这么)⑤以顺为正者(依据,按照)(10)为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担任)②天子为动(被)③以顺为正者(作为)5.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一、解释各句加线的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3.渔人甚异之。

(非常)(以之为异)4.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便舍船,从口入。

(放下)7.初极狭,才通人。

(非常)(仅)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整齐的样子)(类)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全,都)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竟然)(哪里)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全,详细)(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都)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更不用说)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详细地说出)(感叹惊讶)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请)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说)(值得)(桃源之外)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做标志)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到)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22.闻之,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

)(计划。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实现)(不久)(渡口)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只是)(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多)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大多)29.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清水)(美丽而不端庄)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更加)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语气助词,啊)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右溪记元结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两岸悉皆怪石,攲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攲(qī):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避世隐居的人。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①洄悬激注②清流触石③佳木异竹④垂阴相荫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②①③④(2)右溪的奇特之处是________(可用选用原文语句);作者对右溪的喜爱及其感受也可以用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的一句话________来总结表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题

⼈教版⼋年级上册(部编版)语⽂⽂⾔⽂对⽐阅读题⼋年级⽂⾔⽂阅读复习(⼀)《周亚夫军细柳》《绛侯周勃世家》对⽐阅读甲:《周亚夫军细柳》⽂帝之……..”称善者久之。

⼄:《绛侯周勃世家》周勃,沛⼈。

⾼祖为沛公初起,从⼊汉中,拜为将军。

⾷绛⼋千⼆百⼋⼗户,号绛侯。

⽂帝即⽴,以勃为右丞相。

居⼗余⽉,乃谢请归相印。

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勃为相。

⼗余⽉,上⽈:“前⽇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县⾄绛,绛侯勃⾃畏恐诛,常被甲,令家⼈持兵以见。

其后⼈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帝朝,太后以冒絮①提⽂帝,⽈:“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县,顾欲反邪!”⽂帝既见勃狱辞②,乃谢⽈:“吏⽅验⽽出之。

”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

孝⽂⼗⼀年薨,谥⽈武侯。

注释:①冒絮:头⼱。

②狱辞:案件的供词。

1.给⽂中画波浪线的句⼦的断句(两处)其后⼈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A.军.细柳() B.已⽽..之细柳军()C.居.⼗余⽉() D.顾.欲反邪!()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法相同的⼀项是()A.①称善者久之.②吏⽅验⽽出之. B.①请以.军礼见②不以.此时反C.①其将固可袭⽽.虏也②吏⽅验⽽.出之 D.①亚夫乃.传⾔开壁门②乃.免相就国4.把⽂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劳军。

⾄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将以下骑送迎。

(2)不以此时反,今居⼀⼩县,顾欲反邪!5.从⽂中看,周勃、周亚夫⽗⼦⼆⼈的共同特点是:;⽂帝在对待⽗⼦两【甲】舜发于畎亩之中,。

,⽽死于安乐也。

——《⽣于忧患,死于安乐》【⼄】贞观九年,太宗谓侍⾂⽈:“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珍玩,⽆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征求⽆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见。

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事,遂得徭役不兴,年⾕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

初中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广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亲戚畔. 之畔:⑵攻亲戚. 之所畔亲戚:⑶委而去. 之去:⑷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域: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 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答案1.⑴通“叛”,背叛⑵内外亲属⑶离开⑷限制2.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天时、地利、人和)⑵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道、者、寡)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4.相同之处: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启示只要围绕人心向背来谈。

试题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________)②杂然相许(________)③始一反焉(________)(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智叟的疑问都流露出他们对移山过程必须解决的难题的关心和关注。

C.操蛇之神的“惧”侧面突出了愚公移山的紧定信念和恒心。

D.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不仅没有损害愚公形象,反而使愚公形象更加高大求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的美好愿望。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八上语文专题训练(九套)专项提分卷(一) 语音与汉字(满分:51分考试时间:40分钟)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第一单元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浩瀚.(hàn) 研.究(yán) 默契.(qiè) 一丝不苟.(gǒu)B.镌.刻(juān) 要塞.(sè) 遗嘱.(zhǔ) 惊心动魄.(pò)C.溃.退(kuì) 咆哮.(xiào) 悄.然(qiǎo) 锐不可当.(dǎnɡ)D.歼.灭(jiān) 荻.港(dí) 仲裁.(cái) 屏.息敛声(bǐnɡ)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芜.湖(wú) 渗.透(shèn) 湛.蓝(shèn) 殚.精竭虑(dān)B.由衷.(zhōnɡ) 旋.风(xuán) 瞬.间(shùn) 顽.强抵抗(wán)C.映衬.(chèn) 桅.杆(wéi) 绽.放(zhàn) 摧枯拉朽.(xiǔ)D.澎湃.(pài) 气氛.(fèn) 慷慨.(kǎi) 翘.首而望(qiáo)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签订萧洒白手起家风平浪静B.娴熟沸腾眼花潦乱横渡长江C.泄气联盟如梦初醒疾如流星D.凛洌建树振耳欲聋无怨无悔第二单元4.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教诲.(huǐ) 畸.形(jī) 尴尬.(gà) 杳.无消息(yǎo)B.不逊.(xùn) 妯.娌(zhóu) 鬈.发(juǎn) 油光可鉴.(jiàn)C.溺.死(nì) 一绺.(liǔ) 匿.名(nì) 深恶.痛疾(wù)D.诘.责(jí) 绯.红(fěi) 滞.留(zhì) 颔.首低眉(hàn)5.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锃.亮(zènɡ) 长髯.(rán) 胆怯.(què) 抑扬顿挫.(cuò)B.佃.户(diàn) 胡髭.(zì) 解剖.(pōu) 筋.疲力尽(jīn)C.酸渍.(zì) 穹.顶(qiónɡ) 瞥.见(piē) 骤雨猝.至(cù)D.脸颊.(xiá) 蛮横.(hènɡ) 差.役(chāi) 小心翼.翼(yì)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抽屉嶂碍为富不仁暗然失色B.禁锢愚钝抑扬顿挫正襟危坐C.平墉崎岖任劳任怨藏污纳垢D.侏儒红薯鹤立鸡群粗制烂造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粗鄙粗劣敦实和颜悦色B.弥补简陋疑惑神秘漠测C.偷懒马鞍帐蓬触目惊心D.茏罩迁移高粱专心至志第三单元8.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阙.处(quē) 曦.月(xī) 御.风(yù) 飞漱.其间(shù) B.缥.碧(piǎo) 薄.暮(báo) 候骑.(jì) 属.引凄异(zhǔ) C.轩.邈(xiān) 窥.谷(kuī) 牛犊.(dú) 重峦叠嶂.(zhàng) D.燕.然(yān) 横柯.(kē) 疏.条(shū) 沉鳞竞跃.(yào)9.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绿潭飘荡隐天蔽日嘤嘤成韵B.猿啸经论晓雾将歇争高直指C.沿朔狡洁悬泉瀑布奇山异水D.归雁倒影鸢飞戾天青荣峻茂第四单元10.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踌躇.(chú) 迂.腐(yū) 绿釉.(yǒu) 潜.滋暗长(qián)B.俯瞰.(kàn) 鲜腴.(yú) 差.使(chā) 祸不单行.(hánɡ) C.遏.制(è) 洗涤.(tiáo) 婆娑.(suō) 举箸.提笔(zhù) D.倔.强(jué) 秀颀.(qí) 辟.邪(pì) 恹.恹欲睡(yān)1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狼藉消逝濒临情郁于忠B.蔓延倦怠锁屑连绵不断C.蹒姗星辰深渊旁逸斜出D.赋闲暮年颓唐坦荡如砥第五单元1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孵.化(fū) 遒.劲(qiú) 无暇.一顾(xiá) 长而不冗.(rónɡ) B.簇.拥(cù) 地穴.(xuè) 长虹饮涧.(jiàn) 摩肩接踵.(zhǒnɡ) C.料峭.(qiào) 罅.隙(xià) 自出心裁.(cái) 舳.舻相接(zhú) D.残损.(sǔn) 黏.土(nián) 络绎.不绝(yì) 重峦.叠嶂(nuán) 1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刹.那(chà) 车辙.(zhé) 窠.巢(kē) 庸.俗(yōnɡ)B.鉴.赏(jiàn) 暴涨.(zhǎnɡ) 挖掘.(jué) 寻觅.(nì) C.轩.榭(xuān) 纤.维(qiān) 记载.(zǎi) 丘壑.(hè) D.斟.酌(zhēn) 臃.肿(yōnɡ) 池沼.(zhǎo) 坚韧.(rěn)1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枢扭狐形俯仰生姿巧妙绝伦B.歌颂合拢一应俱全就地取材C.邃道纪念唯妙唯肖别具匠心D.桥梁擅长因地制宜无动于中1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跋涉雕镂雄垮跳蚤B.嶙峋推祟摄影沐浴C.芭蕉喧嚣谨慎蔷薇D.储藏占据漫延暴晒第六单元16.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曾.益(zēng) 畎.亩(quǎn) 搔.更短(sāo) 丈夫之冠.(guān)B.始龀.(chèn) 折戟.(jǐ) 不胜簪.(zān) 出入之迂.(yū)C.拂.士(bì) 孀.妻(shāng) 亡.以应(wú) 山北之塞.(sè)D.荷.担(hé) 胶鬲.(gé) 公孙衍.(yǎn) 一厝.朔东(cuò)1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陇断魁父弓孥天子之诏B.提携筋骨勃海按辔徐行C.长嗟提携箕畚汝之不惠D.穷匮殷勤篷舟介胄之士专项提分卷(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满分:45分考试时间:40分钟)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选词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试卷一、解释加点词(20分)
1、老翁逾墙走()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
4.便扶向路()
5、计其长曾不盈寸()
6、阡陌交通()
7、男有分,女有归()
8、是谓大同()
9、浑欲不胜簪()
10、是日更定矣
答案解析:一1、逃走2、顺着、就着3 、赠4、从前的、旧的5、满6、交错相通7、职业、职守8、这9、简直10、这
二、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0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解析:
二、1、中间相距了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水流)快。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因此大门就不用关了,这就称为理想社会。

4、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5、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三、默写古诗文(10分)
(1)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2)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杜甫的《望岳》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3)《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4)《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和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5)晴川历历汉阳树?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解析;
三、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四、文言文阅读(四十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全文(14分)
参考答案: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解释下面的词。

(26分)
1.蕃(fán)2濯,3清涟,4妖,5不蔓不枝:6亵(xiè)玩:7隐逸者:8牡丹,花之富贵者也:9君子:
10噫(yī):11菊之爱:12鲜(xiǎn)有闻:
13宜乎:
解析:1多。

2洗涤。

3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4美丽而不端庄。

5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6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
7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8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9道德高尚的人。

10叹词,相当于“唉”。

11对于菊花的爱好。

12很少听到。

鲜,少。

13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