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1. 《观书有感》杨绛在《观书有感》一文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情地描述了书籍对她的影响和启发。

她认为,读书扩展了她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使她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通过读书,她成为了一个有深度的思考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

杨绛深情地表达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并鼓励人们要多读书,以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快乐。

2. 《步韵》《步韵》是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创作的一篇古文。

在这篇文章中,刘义庆用华丽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五音六律的美妙之处。

他通过诗词的韵律将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刘义庆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探索。

3. 《天净沙·秋思》苏轼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词。

苏轼用流畅而精湛的词句,将秋天的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描述了麦穗金黄、菊花黄烂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轼对家乡的深情。

4. 《暮江吟》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的《暮江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江水、庐山等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深邃。

杨万里运用生动的词句,让读者感受到他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世界万物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言文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宇宙的无尽思考。

5. 译文文言文古文译文的目的是将古代文言文转化成现代汉语,以便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和体味古人的思想和感情。

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意境,同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通过译文,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文言文古文及译文的内容。

这些文言文作品和译文,展示了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阅读这些古文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并感受到文学的美妙与魅力。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言文一、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解析。

1. 故事背景。

-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这篇文章的开头就说“晋太元中”,给我们设定了一个时间。

武陵这个地方有个以捕鱼为生的人,他顺着溪水划船,结果就开启了一段神奇的旅程。

- 你想啊,他本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渔夫,每天就是在溪水里捕鱼,结果一不小心就闯进了一个神秘的地方。

2. 桃花林的描写。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一段描写特别美。

你可以想象一下,两岸都是桃花树,几百步长的桃花林里没有别的树,地上的草鲜嫩翠绿,桃花花瓣飘落下来,就像下花雨一样。

这个渔夫看到这样的景色肯定觉得很奇怪啊,所以“渔人甚异之”,就想继续往前走,看看这片桃林的尽头是什么。

3. 桃花源的景象。

- 他穿过桃林,到了山的一个小洞口,进去之后发现里面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田地、漂亮的池塘,还有桑树竹子之类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9、《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恋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谋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舒适,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问:“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不错。

但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好礼的人。

”孔子说:“不怕物资少,只怕分配不均;不怕贫穷,只怕不安定。

如果分配均匀,就没有贫穷;和谐相处,就不会物资少;安定团结,就不会有倾覆。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忧愁不安。

”孔子说:“君子不是没有用处的器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曾子说:“君子通过学习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培养仁德。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所包含的文言文古文及其译文。

古文1:《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研究并时常温它,难道不让人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让人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
古文2:《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漂亮的雎鸠在河洲上喧哗。

腼腆的女子,君子善媒。

古文3:《庄子·齐物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译文:北冥之中有一种鱼,名叫鲲。

鲲的体型之大,千里之外也不可知。

古文4:《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王肃之妻有罪,怒而杀之。

试以王之法视之说之,王怒,曰:“夫命也,不得不行。

”译文:王肃的妻子犯了罪,他生气后将其杀了。

有人用王的法律来视察并说情,王发怒说:“命令一出,就不能不执行。


古文5:《孙子兵法·谋攻》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谋始于使人,成于不失其机。

译文:所以用兵的方法,对方力量是自己的十倍就围困之,五倍就进攻之,对方力量超过自己的二倍就分割之。

计谋从派人开始,成功在于不失去战机。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古文及其译文,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古文,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下面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一、古诗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 《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古文言文1. 《论语·卫灵公》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草衣;郑家亡其国封事,国将焉取予?”2.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则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天可汗之神也。

鱼肠乎?其背若山邑巨阜。

惜乎!使千载之后,有知者存焉。

尝有矜名学浅薄之徒者挟于阿房之下者数百人,其舍乎?山川之穷哉!譬上为宫观,下为市井。

譬前为德义士,后为不肖夫。

譬左为良友,右为剥钱之憎。

譬功名利禄乎?写赞盖世之功,表慷慨之心。

隐退乎?非人情豪杰之举,而胜世摈诸侯之所为者。

彼道也者,何道也?庖也。

庖也者,《周易》之道也。

百家之言备矣,吾尝试写之。

试见其如何!。

初二上册语文所有文言文

初二上册语文所有文言文

初二上册语文所有文言文以下是初二上册语文中的部分文言文:
1. 《三峡》
2. 《答谢中书书》
3. 《记承天寺夜游》
4. 《与朱元思书》
5. 《唐雎不辱使命》
6. 《富贵不能淫》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 《愚公移山》
9. 《周亚夫军细柳》
10. 《桃花源记》
11. 《小石潭记》
12. 《核舟记》
13. 《诗经·关雎》
14. 《诗经·蒹葭》
15. 《黄鹤楼》
16. 《钱塘湖春行》
17. 《庭中有奇树》
19. 《赠从弟(其二)》
20. 《山中杂诗》
21. 《饮酒(其五)》
2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23. 《雁门太守行》
24. 《赤壁》
25. 《泊秦淮》
26. 《夜雨寄北》
27. 《无题》
28. 《相见欢》
29. 《渔家傲·秋思》
30. 《浣溪沙》
31. 《登飞来峰》
32. 《江城子·密州出猎》
3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6. 《渔家傲》
37. 《天净沙·秋思》
38. 《山坡羊·潼关怀古》
40.《别云间》等。

由于教材版本不同,具体篇目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需获取准确信息,建议查阅所使用教材的具体目录。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1.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霜之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解析。

- 这篇文言文描写了三峡壮丽的景色。

开头就说三峡七百里,两岸山连着山,一点缺口都没有,那山啊,一层一层的像屏障一样,把天和太阳都遮住了。

如果不是中午和半夜,都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呢。

这就像三峡给自己盖了个超级大的屋顶,把日月星辰都给挡住了。

- 到了夏天,江水涨起来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断了。

但是要是有皇帝的紧急命令,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江陵,一千二百里路呢,就算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这江水就像开了挂一样,跑得贼快。

- 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绿色的潭水相互映衬,回旋的清波里倒映着各种景物。

那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还有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泻冲荡。

这里的景色又清新又茂盛,趣味十足。

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有动有静。

- 秋天的时候就有点凄凉了,树林和山涧都透着寒意,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怪异,在空谷里传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怪不得打鱼的人会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猿猴的叫声在冷冷的山谷里回荡,听着就让人想哭。

1.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赏析。

- 这篇文章就像是一封对大自然美景的表扬信。

开头就说山川的美啊,从古到今大家都爱谈论。

然后就开始描述美景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原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喜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原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原文: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原文: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原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翻译】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各种景物。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原文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通“举”)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wèi)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xīng)?,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抚育自己的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原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