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数学课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数学课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数学课

发表时间:2014-04-16T14:21:34.2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作者:曾静李晓雯[导读] 整堂课学生抒发了自己对集体的热情、对世界大事的关心,还有对友谊的真诚。曾静李晓雯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一中441054 数学大师不是说“数学好玩”吗?好玩在哪里?学生为何感觉不到呢?在很多学生的心里,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呢?这正是我们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问题是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火花的燧石,问题探究是引导学生认识逐渐深入的手段。教师要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

的学习,引导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创新的情感体验。要让数学变得有趣,就要从以下几个方法入手,改变我们数学课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方法一:设计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能使他们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在“一定能摸到红球吗”这堂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判断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并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我设计了一个“我们最有默契”的游戏:请各小组从生活中搜集素材设计一些事件,再请他们的好友表示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比赛哪些同学最有默契!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设计出很多有意思、有意义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太阳一定是东升西落;在全班同学中任意抽取一人是女生;伊拉克战争中英美联军向萨达姆的30所官邸同时发射导弹,击中了萨达姆……然后请他们的好友回答该事件的可能性是多少。我发现在游戏进行过程中,被叫到的学生非常兴奋,他们对于自己成为他人最有默契的好朋友感到非常高兴。整堂课学生抒发了自己对集体的热情、对世界大事的关心,还有对友谊的真诚。

方法二:设计能打破学生认知发展的平衡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如“负数的引入”可这样设计。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给出四个队答5道题的情况,然后让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每个代表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你是怎样表示的?这样在表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学学过的数怎么不够用了?从而自然地引入了负数的概念。通过这样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方法三:设计应用型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味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通过生活原型的引入,无疑会使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事实,明白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方法四:设计探索型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我们应利用实验型的问题,使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与验证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方法五:设计实践型问题,引导学生拓展课程资源。

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等知识后,教师可这样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记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每人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再选择几种介绍。这样,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示学生的思维特点,真正做到自主探索,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方法六:设计互逆型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遵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规律。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做出与习惯性思维的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数学本身提供了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逆定理、互逆公式、逆运算,几乎每一个问题都能提出逆向问题,这就为我们构造互逆型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供了条件,如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幂的运算等。

方法七:设计类比型问题,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

即利用设计的类比型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类比、归纳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无限与有限的类比,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如,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可以类比小学数学的混合运算法则;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又可以类比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等等。

方法八:设计悬念型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几个任意的凸边形,然后要求大家把各边中点顺次连结起来,观察构成了什么图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凸边形,都构成了平行四边形时,既兴奋又惊奇。为什么会有这一规律呢?他们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提出三角形中位线的问题,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意识到数学课堂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情感交流的主阵地。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