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6:2.4 热力环流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热力环流

气温高的地方 气温低的地方
近地面_下__凹___、高空_上__凸___ 近地面_上__凸___、高空_下__凹___
读图应用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问题。(7分) (1)高空C比D的气压__高______(填“高”或“低”)。 地面A比B的气压___低_____(填“高”或“低”)。(2分) (2)A比B的温度__高______(填“高”或“低”)。(1分)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顺______(填“顺” 或“逆”)时针方向流动。(1分)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夜__晚____(填“白天”或“夜 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陆______风(填“海”或“陆”)。(2分) (5)A与B相比,日温差大小比较为__B_>_A____。(1分)
5.关于图中A、B气温、气压判断错误的是( B )
A.1月份:TA<TB B.1月份:PA>PB C.7月份:PA>PB D.气温年较差:ΔTA>ΔTB
解析 由材料“近地面A对应亚洲大陆,B对应太平洋,其中①为5 500米等高 面,②为1月份500 hPa等压面,③为7月份500 hPa等压面”及图示信息可知,1 月份北半球为冬季,陆上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TA<TB;同样,冬季陆地近 地面气压高于海洋,高空相反,A、B位于5 500米等高面,属于高空,故PA< PB,B错误;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陆地近地面气压低于海洋,高空则相反,所 以7月PA>PB;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气温年较差海上低于陆地,所以气温年 较差ΔTA>ΔTB。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
A.居民空调用电增加 B.居民户外活动增加 C.空气净化系统增多 D.环卫工人数量增多
C 2.花溪南部组团规划建设城市通风走廊,适宜利用的城市用地是(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热力环流

学习任务:合 作 探 究 , 展 示 成 果
问题1:画出古杨树场馆群山 区的山谷风,分析形成原理。
问题2: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 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 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 中画出M点风向。
问题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 延伸拓展上、下坡风与上、下 古风。
学习任务:自 主 完 成 , 展 示 成 果
山谷风包括沿山谷走向的上谷风、下谷风和垂直于山谷走向的上坡风、下坡风。2022年2月北京 冬奥会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和射击)比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赛场位于该市古杨树村的山谷中, 比赛多选择在17时开始。图左示意1-3月该山谷上、下谷风的风向日变化,图右示意该山谷上、下谷 风及实测风的风速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知识梳理
热力环流
原理
常见实例
风
举一反三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 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 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 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热力环流
【考情透析】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 ,说明热力环 流原理,并解 释相关现象。
考查重点 近五年高考考查主要 集中在局地热力环流 的成因及影响方面。 结合具体区域和情境 ,综合地、动态地考 查热力环流原理、过 程和时空变化,注重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精品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基础考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影响。 2.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常见形式。 4.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线索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把握不同区域特征,熟知不同区域的大气热力状况特征。 2.综合思维:依据材料或实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例,知晓其蕴含的大气热 力状况原理。
() D.22.5 km
2.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第1题,南极地区近地面1月气温高于7月,则图中b月
为1月、a月为7月。由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结
合图中曲线特征,可判断1月该站对流层上界高度在5~10 km之间,即B正确。第2题,图示a月1.5 km以下气温垂直方 向上下冷上热,与对流层规律相反,即出现了逆温现象。结
二逆温的类型、过程及其影响
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辐射 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 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 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 降温越快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 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 接触作用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考点精析]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基础考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影响。 2.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常见形式。 4.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线索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把握不同区域特征,熟知不同区域的大气热力状况特征。 2.综合思维:依据材料或实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例,知晓其蕴含的大气热 力状况原理。
() D.22.5 km
2.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第1题,南极地区近地面1月气温高于7月,则图中b月
为1月、a月为7月。由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结
合图中曲线特征,可判断1月该站对流层上界高度在5~10 km之间,即B正确。第2题,图示a月1.5 km以下气温垂直方 向上下冷上热,与对流层规律相反,即出现了逆温现象。结
二逆温的类型、过程及其影响
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辐射 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 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 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 降温越快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 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 接触作用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考点精析]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三一轮总复习 热力环流 (25张PPT))

一、热力环流
海气 拔压 越越 高低
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 的面叫做等压面。
1000(百帕) 1005
等温面、等高面 等压面 1010
B
A
C
在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理论上同纬度海拔 相同的地方,气压值也相同。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低
高
B
AC
【练习4】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
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值裸地。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④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西风和东风
B、东风和西风
C、西南风和东北风 D、西北风和东南风
高 低压 高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
中等压面分布的是:
图2-5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 据图判断5~6题。
高高低低
(1)气压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的其它地方而言, 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同一地点高空气压与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地面冷 高压,热低压(热力成因)
(3)根据等压面凹凸判断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 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高高低 低) (4)空气下沉运动,地面高压;空气上升运动,地面 低压;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始终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气压:②>①=③>④=⑤>⑥ 气温: ①=③ > ② >④=⑤ >⑥
高
低
高
④
⑥
⑤ 1000(百帕)
低①
热
高②
冷
等压面的弯曲
1010
低③
热
【练习3】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解析〗 ①明确图形结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热力环流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解析] 由通过风向的主体变化可推测,山谷的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由偏南风 与偏北风的风速比较,偏北风风速较低,推测南坡较高,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 力影响风速较大,故D项符合题意。
(2)因地面冷热不均,所以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使等压面发生弯曲。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凸处气压高,向下凸处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 则为低压。
2.等压面图的应用
(1)判断气压高低:如图9-20中,比较同一 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 同地点气压值可得 PB>PA>PC>PD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a.夏季:等压面向下凸处为陆地,向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b.冬季:等压面向下凸处为海洋(湖泊),向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向下凸处为城区,向上凸处为郊区。
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1)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2)水平运动:由高压向低压。 (3)近地面气压差异:热低压、冷高压。 (4)垂直方向气压差异:垂直方向上近 地面与高空高低压名称相反,但高空气 压值低于近地面。
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 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
(a) (b)
4.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解析] 由通过风向的主体变化可推测,山谷的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由偏南风 与偏北风的风速比较,偏北风风速较低,推测南坡较高,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 力影响风速较大,故D项符合题意。
(2)因地面冷热不均,所以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使等压面发生弯曲。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凸处气压高,向下凸处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 则为低压。
2.等压面图的应用
(1)判断气压高低:如图9-20中,比较同一 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 同地点气压值可得 PB>PA>PC>PD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a.夏季:等压面向下凸处为陆地,向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b.冬季:等压面向下凸处为海洋(湖泊),向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向下凸处为城区,向上凸处为郊区。
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1)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2)水平运动:由高压向低压。 (3)近地面气压差异:热低压、冷高压。 (4)垂直方向气压差异:垂直方向上近 地面与高空高低压名称相反,但高空气 压值低于近地面。
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 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
(a) (b)
4.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力环流课件

PA> PD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练习:
A、B、C、D四地气压从高到低依次
。
读图分析: 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A、B两地的天气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D
C
高
低
等高面
低
A 热 多阴雨天气
高
B 冷 天气晴朗
地面
上升多雨下沉晴 低压多雨高压晴
读图完成: ⑴请在图中B地垂直方向上找出一点E(与A点气压相等), ⑵并将A、E用曲线连结。
D
C
高
低
等高面
E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读图完成: ⑶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高凸低凹 ⑷画出过D点高空等压面
D
C
高
低
等高面
E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读图完成: ⑸垂直气流与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方向的关系: 方向一致 ⑹近地高空等压面的关系: 对称
D
C
高
低
等高面
E
低
高
地面
A
B
热
冷
① 低压(上升)多雨高压(下沉)晴 注 ② 等压面弯曲规律:高凸低凹 意 问 ③ 近地高空等压面的关系:对称 题 ④ 垂直气流与高空等压面的弯曲的关系:方向一致
3、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绘城制市城郊郊区热的力温环度流差图异 城市热岛的形成
风从郊区 吹向市区
风从郊区 吹向市区
冷
热
冷
成因:“城市热岛”
影响: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及以内; 将卫星城及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热力环流和风

A:1时: 1 千米高度以下先 向西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 B:7时: 1 千米高度以下向 西南; D:19时:1 千米高度以下先 向西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 最后转向西南;
真题体验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 3 示意当日该市 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9~11题。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 3 示意当日该市 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9~11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 1 千 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
气球的时间可能为(C )
A.1 时 B.7 时 C.13 时 D.19 时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甲>乙>丙。>丁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 降低,气温 。 降低
(4)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等压面向高空凸;气压低,等压面向 (5)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 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
规律2
①近地面热低压,低压上升多
低压
高压
低压 阴雨; 冷高压,高压下沉
高空
多晴天
②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
面而言。不同高度难比较。
③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近地面
高压
10℃
冷
低压
20℃
热
高压 ④先垂直后水平
10℃
垂直:海拔高、气压低;
海拔高、气温低
冷
水平:从高压流向低压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 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
真题体验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 3 示意当日该市 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9~11题。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 3 示意当日该市 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9~11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 1 千 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
气球的时间可能为(C )
A.1 时 B.7 时 C.13 时 D.19 时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甲>乙>丙。>丁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 降低,气温 。 降低
(4)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等压面向高空凸;气压低,等压面向 (5)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 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
规律2
①近地面热低压,低压上升多
低压
高压
低压 阴雨; 冷高压,高压下沉
高空
多晴天
②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
面而言。不同高度难比较。
③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近地面
高压
10℃
冷
低压
20℃
热
高压 ④先垂直后水平
10℃
垂直:海拔高、气压低;
海拔高、气温低
冷
水平:从高压流向低压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 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力环流》完整ppt课件

绿洲效应
实验高中 马佳宾
.
实验高中 马佳宾
却 话 巴 山 夜
何 当 共 剪 西
巴 山 夜 雨 涨
君 问 归 期 未
李 商 隐
夜 雨 寄 北
()
雨窗秋有唐
时烛池期
。,。,
.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 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
山夜雨时
山谷风
实验高中 马佳宾
山谷或盆地地区 多夜雨
(2)近地面等压面凹下是低压,对应的地表气温比周围地区
高。 低
高
低
(高空)
B1
A1
C1
高
B
冷却
低
A
受. 热
高
C
(地面)
冷却
热力环流判读:
低
高
实验高中 马佳宾
低
高
低
高
B
A
C
(1)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2)近地面等压面凹下是低压,对应的地表气温比周围地区高。 近地面等压面凸起是高压,对应的地表气温比周围地区低。 (3)近地面空气受热,气流上升,出现阴雨天气;近地面空气 冷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
谷风
山风
探究问题:巴山为什么下的是夜雨?这与它的地形有什
么样的关系呢?
.
海陆风
实验高中 马佳宾
白天:海风;晚. 上:陆风
实验高中 马佳宾
3.歌曲《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 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歌词中的风向正 确吗?
海
陆
海
陆
.
实验高中 马佳宾
4.看过《三国演义》的就知道,诸葛亮 “火烧上方谷”的故事。据史料记载和考据 证实,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北伐曹魏,驻 军岐山五丈原,设计让司马懿进入眉县一带 的葫芦谷,利用该谷沟深谷长实施火攻,霎 时谷中方圆数里干柴燃烧,魏军伤亡惨重。 眼看着司马懿及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就要 被烧死在谷中,突然天降大雨,熄灭大火, 司马父子得以生还。当时诸葛亮在五丈原大 营对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 强也。”难道真的是老天爷在与诸葛亮过不 去吗?还是有诸葛亮不知道的其他原因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多。
(3)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 形成谷风(如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 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
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 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 成大气污染。
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 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 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 随昼夜改变而改变。
等压面(线)图的阅读技巧 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000 hPa,PD′ =PC′=500 hPa。
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 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 外。
(2)海陆风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 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 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 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 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角度一:热力环流 (2016·开封定位考试)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 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丙处最可能是( A.工业区 C.住宅区
) B.商业区 D.公园绿地
[解析] 根据城市热岛效应可判断出,图中中间部分是 城区,两侧是郊区。丙处位于城市中心位置,但形成了下沉 气流,最可能是由于城市中心是湖泊或绿地。
(2)从气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 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 度的升高而递减,则PA′>PA,PD>PD′,PB>PB′, PC′>PC。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 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 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 的关系是“凸高凹低”。
4.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 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 )
[解析] 大棚门打开时,门内近地面气温高,门外近地 面气温低,形成热力环流,使近地面空气由外向里流动,上 空由里向外流动,A选项正确。
[答案] A
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 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
温度差异 。
2.热力环流的概念 由于 地面冷热不均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 压高低)。
问题探究:为什么城区降水比郊区多一些?试从热力环 流角度解释其原因?
(1)温压关系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区吹向低压 区。
高
低
低
高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 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 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 (1)城市风 由于城市中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 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 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 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 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 遍关心的问题。
3.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C.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大气热力状况和运动知识。温室大 棚主要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并可调节湿度和土壤水分,但 不能提高光照强度,B选项正确。 [答案] B
(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 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 B→A→D→C。
(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A、B两 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 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 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 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 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 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答案] D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梨花开放最早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
C.丙地
D.丁地
[解析] 气温越高,梨花开放越早。根据图中气流方向
和等温线分布可知,甲、丁两地气温较低,开花较晚;丙地
气流下沉,说明丙地气温也较低;乙地气流上升,说明乙地
气温高,故乙地梨花开放最早。
[答案] B
角度二:热力环流的应用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 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 图。据此回答3~4题。
提示:城市人口密集,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 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和固体小颗粒,导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易与固体小颗粒凝结而成云致雨。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 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要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2014·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 8 时至次日 8 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 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题。
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思路引导] 从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 C
本题考查影响积雪深度的ຫໍສະໝຸດ 识;可依据经纬度和海陆轮 廓判定该地为上海市区,城市热岛效应使该地温度高,降雪 融化速度较快。
(3)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 形成谷风(如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 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
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 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 成大气污染。
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 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 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 随昼夜改变而改变。
等压面(线)图的阅读技巧 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000 hPa,PD′ =PC′=500 hPa。
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 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 外。
(2)海陆风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 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 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 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 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角度一:热力环流 (2016·开封定位考试)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 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丙处最可能是( A.工业区 C.住宅区
) B.商业区 D.公园绿地
[解析] 根据城市热岛效应可判断出,图中中间部分是 城区,两侧是郊区。丙处位于城市中心位置,但形成了下沉 气流,最可能是由于城市中心是湖泊或绿地。
(2)从气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 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 度的升高而递减,则PA′>PA,PD>PD′,PB>PB′, PC′>PC。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 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 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 的关系是“凸高凹低”。
4.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 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 )
[解析] 大棚门打开时,门内近地面气温高,门外近地 面气温低,形成热力环流,使近地面空气由外向里流动,上 空由里向外流动,A选项正确。
[答案] A
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 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
温度差异 。
2.热力环流的概念 由于 地面冷热不均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 压高低)。
问题探究:为什么城区降水比郊区多一些?试从热力环 流角度解释其原因?
(1)温压关系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区吹向低压 区。
高
低
低
高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 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 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 (1)城市风 由于城市中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 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 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 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 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 遍关心的问题。
3.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C.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大气热力状况和运动知识。温室大 棚主要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并可调节湿度和土壤水分,但 不能提高光照强度,B选项正确。 [答案] B
(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 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 B→A→D→C。
(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A、B两 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 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 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 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 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 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答案] D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梨花开放最早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
C.丙地
D.丁地
[解析] 气温越高,梨花开放越早。根据图中气流方向
和等温线分布可知,甲、丁两地气温较低,开花较晚;丙地
气流下沉,说明丙地气温也较低;乙地气流上升,说明乙地
气温高,故乙地梨花开放最早。
[答案] B
角度二:热力环流的应用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 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 图。据此回答3~4题。
提示:城市人口密集,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 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和固体小颗粒,导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易与固体小颗粒凝结而成云致雨。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 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要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2014·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 8 时至次日 8 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 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题。
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思路引导] 从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 C
本题考查影响积雪深度的ຫໍສະໝຸດ 识;可依据经纬度和海陆轮 廓判定该地为上海市区,城市热岛效应使该地温度高,降雪 融化速度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