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技术第十章常见疾病作业治疗脊髓损伤

合集下载

第十章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脊髓损伤脑瘫ppt课件

第十章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脊髓损伤脑瘫ppt课件
❖ 站立训练:患者进行站起立床训练时一般从倾斜 2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周约增加10°。
❖ 垫上训练:在治疗垫上可进行翻身训练、 牵伸 训练(主要牵伸下肢的腘绳肌、内收肌和跟腱)、 垫上移动训练、手膝位负重移行训练。
❖ 坐位训练:包括长坐位(膝关节伸直)和端坐位 (膝关节屈曲90°)的支撑、平衡和移动训练。
❖痉挛型患儿,治疗师双手从患儿腋下穿过,双手将 患儿双下肢外旋、外展,并保持膝关节伸直
❖手足徐动型患儿,将其双下肢并拢、屈曲于胸前, 治疗师双手固定其肩部,使肩关节内收、内旋,便 于患儿双上肢支撑在身体两侧。
治疗方法--运动功能训练
❖ 2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椅坐位时,让患儿举起双手,训练其静态平衡 ❖端坐位时,将患儿向前后左右推动,训练其动态平衡 ❖长坐位时,可通过一些作业活动,训练其躯干旋转和 重心转移
临床上早期诊断为“不完全截瘫”的患者,在6W内完全 恢复者才能诊断为脊髓震荡(属于回顾性诊断)。
目前对其认识还相当肤浅,其原因主要在于脊髓震荡在 临床上非常少见,而恢复时间又非常短暂,所以中国骨 与关节研究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时遇到许多难题。
精选课件ppt
12
脊髓休克
脊髓受伤后,脊髓功能处于暂时性抑制状态,临床表现 为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均丧 失,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后,脊髓功能开始恢复,最后 可以完全恢复。
❖ 运动、感觉障碍 ❖ 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心动过缓、水肿、肺栓塞等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率减慢、血压偏低、体温不
升、反应迟钝;阵发性高血压、大汗、憋气、心动过速等
❖ 排尿障碍
二、功能障碍特点
❖ 运动、感觉障碍(由重到轻)
① 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和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职业技术课,是专业技术核心课程。

本课程共8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随堂实训50学时,考试课。

《作业治疗》在康复医学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课。

通过本程的教授,注重“三基”知识的学习和康复医学理念的培养。

突出作业治疗技术的特点和重点,注重实用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按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水平的实际就业需要,提供基本理论和技术指导,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康复功能评定技术》、《生理学》、《诊断学》、《运动学基础》、《药理学》,后续课程有《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作业治疗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史。

(2)熟悉作业治疗的理论及常见的作业治疗模式。

(3)掌握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常用作业治疗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4)理解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的特点制订有效的作业治疗计划,进行科学正确的作业治疗及训练。

3、情感目标:(1)体验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的困难。

(2)树立“自我照顾”的观念。

(3)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伤、残者的良好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热爱康复医学工作和对发展康复事业强烈的责任感。

二、课程教学时数分配和教学形式第一章作业治疗概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作业治疗》的概述及发展简史,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适应症、禁忌症和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二)建议学时:4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作业治疗和概论1、第一节概述(1)作业治疗基本概念(2)作业治疗的目的(3)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4)作业治疗的选择及其原则2、第二节作业治疗发展简史3、第三节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1)作业治疗的理念及思路(2)模式理论4、第四节作业治疗的分类5、第五节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6、第六节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7、第七节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8、第八节作业治疗师的职责(四)重点:1、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 2、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 3、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作业治疗技术》第十章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脑卒中)

《作业治疗技术》第十章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脑卒中)
治疗重点
此期可将治疗重点放在整体日常生活活动水平
的改善上,通过使用“代偿技术”、环境改造 和职业训练,尽可能使患者重返家庭、社会或 工作岗位。
目录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治疗
• 正确患肢放置:正确放置患侧上肢,确保腕部不处于完全掌 屈位,避免上肢尤其损伤、过度牵张及长时间垂悬;卧位时, 适当抬高患侧上肢;坐位时,把患侧上肢抬高,用夹板固定 避免腕部掌屈位。 • 早期预防:避免牵拉损伤肩关节周围组织,注意矫正肩胛骨 的位置,增加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以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避免在患手静脉输液。 • 患侧上肢主被动运动:在上肢上举的情况下进行肩关节的三 维活动,但不应进行患侧上肢的持重活动,以免增加浮肿和 疼痛。 • 使用冷疗以消肿、止痛并解痉。 • 症状明显者可予以常规剂量的类固醇制剂治疗2~3周。 目录
目录
脑卒中患者的床椅转移训练
目录
恢复期治疗方法
功能性活动训练
上肢功能训练 恢复早、中期:重点是抑制由于共同运动与联合反应 等构成的异常运动模式,诱发上肢,特别是手的分离 运动。 恢复后期:重点是改善手的精细操作功能、提高运动 速度。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恢复早、中期:主要包括进食动作训练、穿脱衣服训 练、个人卫生训练及支具、矫形器的使用。 恢复后期:包括家务活动训练、入浴动作训练、高级 技能活动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以提高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 目录
卒中患者的正确体位摆放
目录
治疗方法
急性期治疗方法
床上活动 上肢自助被动运动:双手Bobath握手,利用健侧上肢 带动患侧上肢,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屈的上举运 动。 翻身:向健侧翻身,双手Bobath握手,健足插入患足 下方,通过上肢左右摆动数次后,与下肢配合,同时 向健侧翻转。向患侧翻身,患者抬起健侧下肢,并向 前摆动,同时摆动健侧上肢,治疗师将手放在患者患 侧膝上,促进下肢的外旋,并给予患肩以支持。 桥式运动:仰卧位,两腿屈曲,双腿平踏床面,伸髋 并将臀部抬离床面。

《作业治疗技术》-教案

《作业治疗技术》-教案

攀枝花学院临床医学院
教案
2018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作业治疗技术
学时(学分)48学时
适用班级2017级康复治疗技术班
授课教师李杨
教师职务康复治疗师
教学单位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攀枝花学院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作业治疗技术
授课班级:2017级康复治疗技术班
授课学期:2018-2019-1
授课时间:理论:1-4周、6-10周、12周
星期二(5-6节)
实验:13-17周星期二(5-8节)
14-15周星期三(5-8节)
授课地点:康养学院___ __ 主讲教师:李杨
助课教师:
教学研究与管
理室主任审核签字:
2018年月日
理论教学日历
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课时备课
章节备课
课时备课。

运动康复专业《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

《作业治疗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作业治疗学》,窦祖林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三版(二)参考书目《康复功能评定学》,王玉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月第三版(H)在线资源慕课在线课程(三)学术期刊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课程目标1:专业学科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框架构成。

扎实掌握运动康复的基础核知识,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学习基础核心知识,并加以应用课程目标2: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掌握常规的专业技术,了解其基本原理,具备独立康复作业的能力。

课程目标3:知识运用能力,3.2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3.3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同时尊重服务对象,在团队成员中充分发挥运动康复师的核心地位与优势,使服务对象产生更好的依从性。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学时80六、教学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作业治疗》的概述及发展简史,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适应症、禁忌症和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重点、难点】合计1.重点:《作业治疗》的概述及发展简史2.2.难点: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课程内容】第一节作业治疗基本概念第二节作业治疗发展简史第三节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作业治疗的发展简史、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作业治疗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作业治疗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内容,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3.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作业治疗,促进学生作业治疗的印象;4.通过讨论,探讨运动疗法规律,促进学生形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脊髓损伤作业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作业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作业治疗方案脊髓损伤作业治疗方案引言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丧失。

在治疗过程中,作业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脊髓损伤作业治疗方案,以帮助康复患者恢复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

目标脊髓损伤作业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1.恢复最大限度的运动功能;2.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3.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4.实现社会和职业参与。

治疗方案评估和规划在开始治疗之前,作业治疗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技能以及心理和情绪状态。

通过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目标来选择和安排治疗活动。

运动恢复训练运动恢复训练是脊髓损伤作业治疗的重点。

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和功能残疾程度,制定不同的运动训练计划。

常用的运动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通过体力活动、运动器械和电刺激等方式,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并改善运动功能。

•平衡和协调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器械和平衡练习,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灵活性训练:通过伸展运动和柔韧性练习,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可伸展性。

•动作转移和移动训练:教授患者正确的动作转移和移动技巧,以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脊髓损伤患者常常面临日常生活技能的重新学习,如穿衣、洗澡、上厕所等。

作业治疗师通过以下方式帮助患者重建这些能力:•辅助器具和适应性设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和适应性设备,包括轮椅、助步器、洗澡转椅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任务。

•独立性训练:通过渐进性的训练方案,教授患者逐步学会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技能,包括使用自助设备、自理能力和移动能力等。

•家居环境适应:对患者的家居环境进行评估,并提供适当的改造建议,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提高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心理支持和社会参与脊髓损伤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情绪上的压力。

作业治疗师扮演着心理支持者的角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患者解决情绪问题和适应困难。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感觉障碍
运动脊髓节段 C2-3 C4 C5-7 C8-T2 T4-5 T7 T10 L1-5 S4-5 皮肤感觉区 枕、颈部 肩胛部 手、前臂、上臂桡侧 手、前臂、上臂尺侧 乳头水平 肋弓水平 脐水平 下肢前后面 会阴、肛周

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肌功能下降、交感神经受 累,迷走神经占优势,气管支气管收缩变窄、肺 部感染 排尿障碍:尿潴留、尿失禁 性及生殖功能障碍:女性患者除生殖器官感觉丧 失,大部分6周左右可恢复月经,可正常怀孕分 娩;男性截瘫患者大部分阳痿,能勃起者约三分 之一能进行性生活,只有5%-7%具有生育能力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体温调节障碍:体温调节中枢通路受损,肌肉痉 挛,皮肤汗腺失去交感圣经支配,感染可至体温 上升;肌肉瘫痪,肢体血管扩张可至体温降低
恢复期

关节活动维持和扩大训练 肌力训练:注重强化上肢的肌力训练,可采 取上肢支撑力训练、背阔肌、三角肌、肱三 头肌和肱二头肌训练及握力训练等。 轮椅训练:基本动作(轮椅坐位平衡、轮椅 上支撑身体减压、下肢移到地上、驱动轮 椅)移乘动作(轮椅到床、轮椅到椅子、地 面)应用动作(轮椅上开关门、轮椅到卫生 间、)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洗脸、洗手、刷牙、梳 头、刮胡子、剪指甲、穿脱衣服、做饭、吃 饭、自我导尿、整理房间等
回归家庭和社会

回归家庭:家庭改造后训练,如洗手池高 度、座便器安装扶手、调换门把手和水龙 头、应用带固定器菜板等 职业准备 心理、社会支持




脊髓损伤的分类
(1)依据病理变化
失去高级中枢调节,功能处 于暂时抑制状态。 脊髓挫伤:包括轻微损伤到脊髓广泛软化断 裂,病理改变表现进展性。 脊髓断裂:受损实质病理改变在伤后72小时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 脊髓损伤水平综合判断以运动平面为主要 依据,对于无法应用徒手肌力检验法肌节, 运动平面可参考感觉平面来确定,如 C1~C4,T2~L1,S2~S5
• C4损伤以膈肌作为运动平面主要参考依据 (胸透)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第32页
括约肌功效及反射检验
• 肛门指诊,检验肛门括约肌有没有自主收 缩,有自主收缩者,运动为不完全损伤
24
第24页
感 觉 关 键 点
康复培训班讲座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25
第25页
感觉关键点
• C2 枕骨粗隆 • C3 锁骨上窝 • C4 肩锁关节顶部 • C5 肘前窝外侧面 • C6 拇指 • C7 中指 • C8 小指
康复培训班讲座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26
第26页
感觉关键点
• T1 肘前窝尺侧面 • T2 腋窝 • T3 第三肋间 • T4 第四肋间(乳线) • T5 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 T6 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第2页
脊髓损伤病因
(一)外伤性脊髓损伤 交通事故(44.5%) 跌到(18.1%) 暴力行为(16.6%) 运动损伤(12.7%) 45岁以上最常见原因是跌倒 运动损伤常见跳水、体操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第3页
(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⒈发育性病因: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 脱等
⒉取得性病因: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 性感染等),肿瘤(脊柱或脊髓肿瘤), 脊柱退化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zone,PPZ) 2.脊髓损伤程度评定 3.功效预后
(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 (三)其它功效评定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第15页
脊髓损伤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作业治疗技术》
第十章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脑卒中的作业治疗 ❖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 第三节 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 ❖ 第四节 手外伤的作业治疗 ❖ 第五节 烧伤的作业治疗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学习目标
❖ 了解脊髓损伤的功能障碍特点 ❖ 掌❖ 关节被动运动 ❖ 肌力维持训练
❖ 早期坐起训练 ❖ 呼吸及排痰训练 ❖ 大、小便的训练
治疗方法
--急性稳定期(轮椅期)
❖ 站立训练:患者进行站起立床训练时一般 从倾斜2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周约 增加10°。
❖ 垫上训练:在治疗垫上可进行翻身训练、 牵伸训练(主要牵伸下肢的腘绳肌、内收 肌和跟腱)、垫上移动训练、手膝位负重 移行训练。
采用ASIA运动评分法(motor score,MS)
❖ SCI患者感觉功能的评定
采用ASIA的感觉评分法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四、SCI患者的作业治疗
❖治疗目的
将脊髓损伤后的各种障碍抑制在最 低限度,努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 最大限度地发挥残存功能,以提高生 活质量。
治疗方法 --急性不稳定期(卧床期)
❖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炎 脊柱结核 脊柱畸形 脊柱或脊髓肿瘤等
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二、功能障碍特点
❖ 运动、感觉障碍 ❖ 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排尿障碍
三、 康复评定
❖ SCI患者损伤平面的确定 ❖ 损伤程度的评定 ❖ 脊髓休克期的判定 ❖ SCI患者运动功能的评定
脊髓损伤患者使用的支架
治疗方法
--恢复期
❖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通过运用适当的辅助设 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洗脸、洗手、 刷牙、梳头、剪指甲、刮胡子、穿脱衣服、 吃饭、自我导尿等。
❖ 家庭回归训练:应进一步强化日常生活独立 性训练,包括洗漱、更衣、入厕、洗衣、做 饭、整理房间等。
❖ 职业康复训练
复习重点
1. 脊髓损伤的功能障碍特点。 2.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完全性与不完全
性脊髓损伤的鉴别。 3. 脊髓损伤不同时期常用的作业治疗。 4.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其作业治疗。 5. 神经源性膀胱的常用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恢复期
❖ 步行训练:包括平行杠内步行训练和拐杖步行训练。
❖ 上肢、下肢作业训练:在患者进行练习站立时,可 开展一些手工艺和使用上肢的游戏活动。能在轮椅 坐稳之后,开始进行使用锤子、锯、手压黏土粉碎 机、打乒乓球等活动。下肢功能改善时,可做踏板 式治疗器、脚踏式线锯等活动。
❖ 矫形器及自助具的使用:依据损伤节段的不同,可 选用抓握矫形器、背支架、膝踝足矫形器、踝足矫 形器等。
❖ 坐位训练:包括长坐位(膝关节伸直)和端 坐位(膝关节屈曲90°)。
治疗方法
--恢复期
❖ 肌力训练:注重强化上肢的肌力训练, 可采取上肢支撑力训练、肱三头肌和 肱二头肌训练及握力训练等。
❖ 轮椅训练:包括轮椅坐位平衡训练、 轮椅上用双臂支撑身体训练、驱动轮 椅训练、移乘训练、轮椅上应用动作 训练等。
治疗方法。
一、概述
(一)定义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 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 神经功能的障碍。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不 完全性脊髓损伤和脊髓震荡三种类型。
病因
❖ 外伤性脊髓损伤
高处坠落 交通事故 暴力打击 体育运动及刀枪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