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ppt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 (共28张PPT)【优秀课件】

中国同盟会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1906.12 萍 浏醴起义
1907.7 浙 皖起义
1911.4 黄 花岗起义
一、革命的酝酿 —— 背景和条件:
1、社会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社会 两大矛盾汇流,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2、经济基础: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清政府的 “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民主 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熊秉坤——打响 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 言稿(纪念辛
亥革命50周年)
武昌城头,革命军与前来镇 压革命的清军展开殊死决战 (油彩画)
10月11日,革命党人宣布成立 中华民国军政府,军政府门前 是两面十八星大旗(军旗)。
★各地响应起义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
2、影响:
震撼了清 王朝的统治, 使其在全国 的统治土崩 瓦解,但立 宪派和旧官 僚投机革命, 革命潜伏着 危机。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成立时间 1894年 1904年 1904年 1906年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日知会
主要成员 华侨和会党 留学生和学界 留学生和学界 学界和新军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宋教仁 蔡元培 刘静庵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 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 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4、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6、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领导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7、革命条件: 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8、有利时机: 1911,四川保路运动高涨,保路同志军起义,清 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使武汉防务空虚。
《辛亥革命》课件一(28张PPT)(人民版必修1)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阅 读 并 归 纳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国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根本上 否定了君主专制
2、关于国民自由权利的规定
内容:
3、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有选举临时大总统 和弹劾大总统权利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爆发: 武昌起义
(二)发展: 全国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四)结局: 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
(一)爆发:武昌起义
成功原因
原因1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原因2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其他原因
保路运动纪念碑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武装义对革命形势推动 人民群众配合,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等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学名文,后改号逸仙,旅 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 得名。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 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 应,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 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 体。
展 ,
革命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资
产
阶
级
为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和经济基础力量壮大
辛 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亥
革
命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的
领导人
背
景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资
()
料 三组
1904年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国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根本上 否定了君主专制
2、关于国民自由权利的规定
内容:
3、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有选举临时大总统 和弹劾大总统权利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爆发: 武昌起义
(二)发展: 全国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四)结局: 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
(一)爆发:武昌起义
成功原因
原因1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原因2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其他原因
保路运动纪念碑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武装义对革命形势推动 人民群众配合,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等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学名文,后改号逸仙,旅 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 得名。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 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 应,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 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 体。
展 ,
革命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资
产
阶
级
为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和经济基础力量壮大
辛 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亥
革
命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的
领导人
背
景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资
()
料 三组
1904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15张PPT)

3.局限性: (1)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任务;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教训: 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 共和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The
End
3.结果—失败 (1)失败的表现:
①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③中国半殖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变 (2)失败的原因: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
根本原因: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主观: 和妥协性 具体原因:反帝反封建不彻底;脱离人 民群众;革命内部不团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 下,在辛亥革命爆 发前夕,中国是处 在一个怎么样的社约》
赔款:9.8亿白银 设立“使馆界” 更加便利列 强侵略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 危机加重
社会性质完全改变
不同阶层的人纷纷寻找救亡图存的 路径
• 铲除专制 • 实现共和
• 推翻清王 朝统治
你知道每年的3月12 日是什么节日吗?
植树节
你知道植树节在中国是为了纪 念谁吗?
• 孙中山在中国最早 提出植树造林。他 又逝世于1925年的3 月12日。因此,人 们就将每年的3月12 日作为纪念孙中山 的节日。
我们到了今天还在 纪念孙中山,难道 仅仅是因为他在中 国最早提出植树造 林吗?
还是说孙中 山对中华民 族做了什么 巨大贡献?
发动这场革命需要具 备哪些条件? • 请看课本62—63页 •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首次提出“振兴中华”
军 事 基 础
革 命 党 人 发 动 的 一 系 列 武 装 起 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共34张PPT)

概况: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1912年元旦,孙在南京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阁成员是: 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同盟会员) 陆军部总长黄兴(同盟会员) 海军部总长黄钟英(原清海军“海筹”舰管带) 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原清江苏巡抚) 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曾在清政府中任过要职) 司法部总长伍廷芳(原清驻外公使)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同盟会员) 实业部总长张謇(江苏咨议局局长,立宪派) 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浙江咨议局议长,立宪派)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兼) 从临时政府构成名单来看,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同盟会员)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政 法制局长宋教仁(同盟会员) 府? 印铸局长黄复兴(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除汤芗铭外,均为同盟会重要骨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 B.国内各民族平等; 要 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 内 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容 D.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E.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 治体制。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议会内阁 总理负责 总统象征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 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 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 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与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 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革命形势的出现
材料:为了 „„ 缓和同民族资 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 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 „„1901 邹容 陈天华 章炳麟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 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 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优质课件 (共17张PPT)

• 3.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 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 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 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 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 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 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 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三权分立
民族革命
满洲贵族
(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进行社会革命解决土地问题)
8
你如何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 概况: 临时总统: 国旗: 国都:
材料 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 经济上: 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3 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 3:“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思想上: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 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民主性 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 原则制定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课件(共16张PPT)

标准(二):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阐述当初发动辛亥革命的目
的是“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为独立的中国,以屹
然于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探究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标准(一):根据《政治学辞典》的解释:资 产阶级革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推动政治民 主化为目标的革命。 成功的: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 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 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 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 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 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 是没有疑问的。”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除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 样性质的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概况:
时间:1911年10月 10日
地点: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 结果: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影响:①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全国十几个省 宣布独立,响应武昌革命运动。 ②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的是“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为独立的中国,以屹
然于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探究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标准(一):根据《政治学辞典》的解释:资 产阶级革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推动政治民 主化为目标的革命。 成功的: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 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 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 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 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 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 是没有疑问的。”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除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 样性质的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16张PPT)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概况:
时间:1911年10月 10日
地点: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 结果: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影响:①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全国十几个省 宣布独立,响应武昌革命运动。 ②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3《辛亥革命》(共43张PPT)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晚年康有为 孙中山逝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全国各地纷纷 举行悼念活动,可谓声势浩大。1927年康有为逝世, 社会反响平淡„„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 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 ,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 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2)评价: 进步意义: ①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②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 体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局限: ①虽规定了国民拥有的众多平等的权利,但却掩盖了阶 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 ②反映了限制袁世凯的愿望和目的,但仅凭一纸空文限 制写道:“课毕后阅报纸, 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 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 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 旧军官黎元洪被人用枪逼着当了湖北军政 府都督。 • 江苏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巡抚 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 巡抚摇身一变成了都督。
孙中山曾以“洪秀全第二”自 比,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却远远超过了 太平天国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 辛亥革命在组织上、领导阶级、革命纲 领和斗争目标上有哪些新发展?试分析 导致这些新发展的原因。
(1)新发展:
从旧式的宗教组织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组织形式: 领导阶级: 旧式的农民阶级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纲领: 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清黄龙旗
高中历史必修1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49张PPT)

协统黎元洪
第二幕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 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 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武 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第二幕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第二幕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4 1906
1907 1909 1911
4476 23862
37888 59117 52500
69475 545338
1024988 1639641 1600000(约)
2167 8064
19508 23361 63556 90095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 育统计图表》.
第一幕 帝国斜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
1872-18 百万以上
74家
有 6年 百万以上
棉纺织资 本数额
9862千两
26232千两 (1913)
——(严中平等编的《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第一幕 帝国斜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二幕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临时政府内阁会议
五色旗(五色即代表汉、 满、蒙、回、藏五个民族, 象征“五族共和” )
第二幕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巩固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材料三
之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 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 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 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 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浙皖起义 黄花岗起义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
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
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
政治基础:革心值命乃, 大直党兴可 奋惊人天… 地…的则 ,武斯泣 役鬼装之神 价, 起义以及在湖与北武昌所革命做之役的并—寿—宣。孙中传山 工黄花作岗七,十二烈使士墓武汉成为革命之摇 篮。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政党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地点:1905年,东京; 目的: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 总理:孙中山;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资产阶级壮大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
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世界上,不 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 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 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 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 辛亥革命 … …
——中共十五大报告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 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的辛亥革命就指武昌起义。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 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 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 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 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 动。”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邹容《革命军》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与传播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兴中会: 1894年在檀香山
成立,首次提出 “振兴中华”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年
1904 1904
年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林觉民《与妻书》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四川等省的保路运动
• 目标:要求收回被清朝出卖 的铁路修筑主权。
• 作用:清朝调派湖北新军入 川镇压,武汉清军空虚,武 昌起义时机日益成熟。
有利时机
一、革命之酝酿
革命形势的出现和发展
• 社会基础:民族危机加剧,清朝反动本质日益 暴露。
• 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 产阶级壮大。
同愿望。 4、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 三民主义无明确的反帝纲领和彻底的土地纲领,
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任务。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一
、
革革
命命
形的
势 的 出
酝 酿
现
和
发
展
萍浏醴 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 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 影响:各省响应,宣
布独立(脱立清朝),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依据武昌起义的酝酿、发生及起义 成功后的成果等史实和特点总结辛亥首 义所体现的精神?
①埋头苦干的求真务实精神。 ②勇担大任的历史主动精神。 ③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 ④振兴中华的爱国奉献精神。 ⑤善抓机遇的机智果敢精神。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 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 治,把矛头指向清王朝,也打击 了外侵势力。(革命之前提)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即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 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之核心, 是政治革命之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当时革命派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哪个阶级掌权的问题。
•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与传播。 •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 政党基础:同盟会的成立。 • 政治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二、革命之爆发
武昌起义
• 概况:1911年10月10日爆发,攻占武汉,成 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新军将领)为都督, 国号中华民国。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同盟会纲领即孙中 山之“三民主义”。 请思考:
1、纲领中哪句各体现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 民生主义?
2、纲领反映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各有何含义?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 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 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 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 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增涨之地价归国家 所有,国民共享。(土地纲领)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积极性: 1、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表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3、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露
辛亥革命前,500 多个不平等条
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
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 亿
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
政收入的16 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辛亥革命
——酝酿和爆发
辛亥革命
——酝酿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一
、
革 命 形
革 命
势之
的酝
出酿
现
和
发
展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高 中 历 史 人 教版必 修一第 13课《 辛亥革 命》课 件 3 8p 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