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我读唐诗三百首【精致PPT】

合集下载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4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体诗的特点
1.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 2.每句字数没有严格限制; 3.用韵灵活,押韵较自由; 4.平仄、对仗没有要求; 5.语言自由,可俗可雅。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比较本课三首诗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时间 晚上
秋天
冬季清晨到中午
地点 石壕村
近郊的草堂
对人民的赞扬、同情又 有对战争的控诉,表现 思想上的矛盾。
《茅屋为秋 杜甫的“苦”
风所破歌》
推己及人,渴望广济苍生 的博大胸怀
《卖炭翁》 卖炭翁的“苦”
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 遭遇的深切同情
作业: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 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配图锦囊:关注文本细节,选择你认为具有表现 力的句子,有理有据配图。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比较本课三首诗写法上的异同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描写的分类: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外貌描写、肖像 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则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唐诗三首》群诗教学
曾素叶 八(11)班
课标要求
1.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 味。 2.注重古代诗歌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 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 审美品味。
《石壕吏》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起来后,杜甫做了左拾遗。后来因为上疏营救宰相房 琯,得罪了皇帝,被诬为房党,于乾元元年(758)贬作华州司功 参军。这年冬天,因事回洛阳。第二年春天从洛阳返华州途中, 亲眼见到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带给人民极大的苦难,感触很深, 就写出了辉煌的诗篇“三吏”“三别”。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35张ppt)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共35张ppt)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 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自主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 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 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这四句写出了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的生活环境,营造一种雪上加霜的
凄苦氛围;同时又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任务探究
3.《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
(1)卖炭翁 外貌:满面尘色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 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 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拼死拼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自主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为避“安史之乱”, 杜甫来到成都,公元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 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 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 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 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
自主学习
《卖炭翁》 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 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 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任务探究
任务二:理解白居易的思想感情,分析其表达情感态度的方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课件:唐诗三百首(共24张PPT)(完美版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课件:唐诗三百首(共24张PPT)(完美版课件)

(3)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 样的诗有:
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枫诗桥有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中火对的愁_眠________
_________。游子(3吟分)
谁言寸草
(心4),当报我得三们春回晖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 我们会很自母然亲发地自吟肺诵腑的起爱唐代诗人孟郊的
怀李白》写道___莫_愁前_路_无_知_己,_天_下_谁人_不_识_君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道________
_______。高适的《别董大》写道___
_____________。王昌龄的《芙蓉
楼送辛渐》写道______________。
5.诗歌赏析。(4分) 绝句两首·其一 杜甫
1.以下诗人按照《唐诗三百首》收录数量多少 排A列的是 ( )(3分) A.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 B.杜甫、李商隐、王维、李白 C.李白、杜甫、李商隐、王维 D.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
2.默写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各一首。
(4分)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1)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
九年级(上)名著——唐 诗三百首
一、填空题。 1.《唐诗三百首》编选者原名_孙_洙___,字_临_西__,号 _蘅_塘_退_士_,__清___(朝代)江苏__无_锡__人。 2.《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__7_7 __家 诗,共__31_1 __首,在数量上以__杜_甫__(人名)的诗数 最多。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句是接_天_莲_叶无_穷_碧_,映_日_荷_花别_样_红______
____。
(2)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

唐诗宋词精美幻灯片

唐诗宋词精美幻灯片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 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 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 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 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 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 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 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 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 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Should I retire to seek for land and cot
I sigh for passing years I can’t retain
In driving wind and blinding rain
Even an old tree grieves
To whom then may I say
my riot Except the Moon who lights me all alone
目录
宋词
——淡若烟云 轻撒飘逸
辛弃疾
—— 悲壮豪放 气势如虹
生平
(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 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所居 之地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 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 家。

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一课
李白
粉丝
好友
杜甫
同时代, 无交集
好友
孟浩然 好友 王维
小朋友们, 请问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呢?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古诗文诵读展示PPT课件

古诗文诵读展示PPT课件

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 庭幸福。
Hale Waihona Puke 18送走夏日里的最后一缕火热的娇阳,你牵 了种子的手,此刻,遍地金黄中枝头高挂 着满满的果实。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谁,为三百六十天的最后季节划上一个句号,暮然回 首时,你已兑现完最后一个承诺,白雪洒满整个大地, 继续领唱不老的歌谣。
江雪
浅吟轻唱诵古韵 悠悠诗情明我心
一年级四班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是谁,翻开崭新的第一页日历,又是谁,在干枯的 原野上撒下第一片希望,是春,细雨从你身旁飞过, 就这样,你的脸颊被花儿染得粉红。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 了深厚的民族文化。那一 篇篇佳作,给了我们无尽 的教益。读《三字经》做 少年君子。
《三字经》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普遍 赞誉的美德。读《弟子规》中华儿女领略悠 悠古训。
《弟子规》 父母呼 应勿缓 懒 父母教 须敬听 承 冬则温 夏则凊 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变 事虽小 勿擅为 亏 物虽小 勿私藏 伤 亲所好 力为具

唐诗三百首ppt课件

唐诗三百首ppt课件
韦承庆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他曾任 凤阁舍人、凤阁侍郎等要职,为唐代 的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
诗歌内容解析
《登江亭晚望》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白日依山而尽,黄河滔滔东流注入大海。这里既写出了 景色的壮阔,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诗歌主题和意境分析
总结词
主题深沉,意境深远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主题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离别相送的无奈和悲凉。 诗歌的意境深远,通过月夜景色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深沉、感人的氛围,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06 《鸟》解析
作者介绍
总结词
了解作者背景对理解诗歌至关重要
边塞战争诗
以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为题材,表达诗人 对战争的看法和对边塞将士的赞美。
B
C
送别怀人诗
以离别和怀念亲朋好友为主要内容,表达诗 人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情的珍视。
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表达诗人对 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D
唐诗的艺术风格
雄浑豪放
唐诗中有很多作品气势 磅礴、意境深远,表现 出雄浑豪放的风格。
详细描述
作者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 称“李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杜甫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 ,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百态的感 慨。
诗歌内容解析
总结词
诗歌内容是理解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基 础
详细描述
《鸟》这首诗描写了鸟的形态和动作 ,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鸟的生动形 象。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和关注。
唐诗三百首ppt课件
目录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第81章赵嘏
第82章马戴 第83章曹邺
第84章罗隐 第85章皮日休
01
第86章陆 龟蒙
02
第87章韦 庄
03
第88章黄 巢
04
第89章聂 夷中
06
第91章曹 松
05
第90章张 乔
第93章吴融
第92章韩偓
第94章金昌绪
1
第95章鱼玄机
2
第96章郑谷
3
第97章杜荀鹤
4
第98章崔涂
5
第99章秦韬玉
精彩摘录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③。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王绩北场芸藿罢②,东皋刈黍归③。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得成比目何辞死○16,愿作鸳鸯不羡仙。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⑥,槛外长江空自流⑦! “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卓文君曾因为司马相如不忠,而作《白头吟》:“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 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③。昔时人已没④,今日水犹寒。 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①,南冠客思深②。那堪玄鬓影③,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 高洁,谁为表予心? 火树银花合①,星桥铁锁开②。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迟日园林悲昔游①,今春花鸟作边愁②。独怜京国人南窜③,不似湘江水北流。
第62章李绅 第63章柳宗元
1
第64章崔郊
2
第65章元稹
3
第66章杨敬之
4
第67章贾岛
5
第68章张祜
01
第69章刘 皂
02
第70章朱 庆馀
03
第71章李 德裕
04

唐诗宋词PPT课件

唐诗宋词PPT课件
22
微风吹兰杜。
《寻西山隐者不遇》 作者:邱为
绝顶一茅茨,
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
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
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
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
松声晚窗里。
23
《春泛若耶溪》 作者: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11
魂返关塞黑。
《梦李白·其二》作者:杜甫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12
斯人独憔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作者:王维
圣代无隐者,
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
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
唐诗宋词
1
第一卷i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置酒
静夜思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送綦毋
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夏日南亭怀辛大 秋登兰山寄张五 宿业师山房
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7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8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
唐代诗人77位,计310 首诗,其中五言古诗 33首,乐府46首,七 言古诗28首,七言律 诗50首,五言绝句29 首,七言绝句51首, 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 的体裁。唐人五古笔 力豪纵,气象万千, 直接用于叙事、抒情、 议论、写景,使其功 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其代表作家有李白、 杜甫、王维、孟浩然、 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 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 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 行》。南北朝时期,鲍照 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 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 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 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 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 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 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 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 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 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 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 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 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 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 为大。
我读唐诗三百首
XXX 2010.10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
吟。
——原作序
• 一本从八岁读到八十岁的书。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 集。 由清代蘅塘退士编选(原名孙洙,字 临西)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
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 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 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 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 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 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 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 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 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 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 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 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 《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 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 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 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 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 大的影响。
五绝
七绝
乐府
七言乐府
百读不厌的 唐诗三百首
1.感情丰富
2.题材丰富
怀古
奉和
边塞
风土人情
宫怨
思友
送别
• 《唐诗三百首》选诗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千 姿百态、异采纷呈。陈子昂的 激昂高峻,
孟浩然的清新超妙,王维的诗中有画,王 昌龄的自然雄浑,高适 的慷慨悲壮,岑参
的奇丽丰富,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 郁顿挫,刘禹锡 的清俊稳练,白居易的流 畅通俗,李商隐的精工典丽。
• 《唐诗三百首》广收名家名篇。在名家中 又突出大家,李白、杜甫、王维、 李商隐、 孟浩然、韦应物、杜牧的诗 。同时书中也 选了皇帝、诗僧、歌女、无名氏的作品。
谢谢!
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是近体诗的一种,格 律要求与五律相同。 七律源于七言古体, 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 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 有唐一代,七律圣手 有王维、杜甫、李商 隐、杜牧、罗隐等, 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 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 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 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 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 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 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 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 有李白、王维、王昌龄、 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