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论文:数字信号信号传输信号发射器
电子技术中的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电子技术中的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摘要:本论文探讨了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模拟信号处理是一种处理连续信号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设计、信号滤波和模拟控制系统等领域。
数字信号处理则涵盖了数字滤波、离散傅立叶变换、数字滤波器设计等方面,是数字通信、音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本文综述了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它们在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并强调了它们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未来电子技术发展中的潜在趋势和挑战。
关键词:模拟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电子技术、信号滤波、数字通信。
引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这个数字时代,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不仅构建了现代通信、音频和图像处理系统的基础,还推动着创新的电子产品不断涌现。
本论文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这两个领域的关键技术,从模拟信号处理的连续世界到数字信号处理的离散领域。
我们将探讨它们的基本原理、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电子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助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模拟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模拟信号处理是电子技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处理连续信号的基本原理和广泛的应用。
在本段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模拟信号处理的核心概念以及其在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1、让我们了解模拟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信号,通常以连续时间的方式表示。
模拟信号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对这些连续信号进行分析、增强和改变,以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
这种处理通常包括信号的采样、滤波、放大和模拟滤波器设计等步骤。
其中,信号采样是将连续信号离散化,将其转换成离散时间的样本点,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滤波则可以用来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使信号更清晰和可分辨。
而信号放大则可以增强信号的幅度,使其适合于特定应用。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摘要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它相对于无线电数据通信具有功耗低、价格便宜、低电磁干扰、高保密性等优点,目前发展迅猛,尤其是在近距离无线数据通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在硬件设计原理的介绍中,主要分析了系统中NE555数据调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以及声光报警电路。
在系统软件设计的介绍中,我们主要分析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控制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对数据的编解码;而液晶显示部分软件则是为了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通过调试后,本系统基本达到预期要求,1、正确实现双机通信功能,在2400波特率下通信距离达到7米左右;2、具有在超时通信不畅的情况下进行报警提示功能;3、具有自动搜寻一帧数据起始位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干扰;4、通过串口可以与PC机实现正确通信,可以作为计算机的红外无线终端,完成数据的上传和下放.因此本系统具有广阔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数据采集;红外通信;调制解调;串口通信Abstract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a wireless data transfer method that uses infrared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Compared with the radio data communication,it has many advantages in power consumption, Production costs,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and the confidentiality. At present,this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In particular, It is widely used in short—rang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In this paper,we are introduced 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theory that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51. In the hardware design principle introduction,We mainly analysis the system's data modulation circuit of NE555, infrared transmitter,IR receiver circuit,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circuit,microcontroller peripheral circuits, as well as sound and light alarm circuit。
毕业论文-多进制数字信号调制系统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多进制数字信号调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XX 学号0907050208教学院系电气信息学院专业年级通信工程2009级指导教师汪敏职称讲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辅导教师职称单位完成日期2013 年 6 月9 日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Graduation ThesisSystem Design of M-ary Digital Signal ModulationGrade: 2009Name:Liu ShaSpeciality: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Instructor: Wang Min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摘要由于数字通信系统的实际信道大多数具有带通特性,所以必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
也因此,数字调制方法成为了当今的热点研究对象,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是键控法。
在带通二进制键控系统中,每个码元只能传输1比特的信息,其频带利用率不高,而频率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为了能提高频带利用率,最有效的办法是使一个码元能够传输多个比特的信息,这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包括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MASK)、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MFSK)和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MPSK)。
多进制键控系统可以看作是二进制键控系统的推广,可以大大提高频带利用率,而且因其抗干扰性能强、误码性能好,能更好的满足未来通信的高要求,所以研究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研究,采用基于EP2C35F672C8芯片,运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完成了多功能调制器的模块化设计。
首先实现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MASK)、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MFSK)和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MPSK) 的设计,将时钟信号通过m序列发生器后产生随机的二进制序列,再通过串/并转换器转换成并行的多进制基带信号;其次分别实现数字调制模块2-M电平变换器、分频器以及四相载波发生器的设计;最后在顶层文件中调用并结合四选一多路选择器,从而完成多功能调制器的设计。
EDA论文+序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序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吴书娜 物理系 2005级 电子信息工程(1+3)班摘要:在数字信号的传输和数字系统的测试中,有时需要用到一组特定的串行数字信号,产生序列信号的电路称为序列信号发生器[1]。
本设计中选用目前应用较广泛的VHDL 硬件电路描述语言,实现对序列信号发生器的硬件电路描述,在ALTERA 公司的EDA 软件平台MAX+PLUS Ⅱ环境下通过了编译、仿真,并下载到CPLD 器件上进行编程制作,实现了序列信号的发生过程。
关键字:序列信号 VHDL EDA 仿真 MAX+PLUS Ⅱ一、前言: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就是EDA 技术,EDA 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最新成果而研制成的电子CAD 通用软件包,主要能辅助进行三方面的设计工作,即IC 设计、电子电路设 和PCB 设计[2]。
EDA 技术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70年代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阶段,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辅助进行IC 版图编辑、PCB 布局布线,取代了手工操作。
80年代为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阶段。
与CAD 相比,CAE 除了有纯粹的图形绘制功能外,又增加了电路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并且通过电气连接网络表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工程设计。
CAE 的主要功能是:原理图输人,逻辑仿真,电路分析,自动布局布线,PCB 后分析[3]。
90年代为ESDA 阶段。
尽管CAD/CAE 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并没有把人从繁重的设计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各种EDA 软件界面千差万别,学习使用困难并且互不兼容,直接影响到设计环节间的衔接。
基于以上不足,人们开始追求贯彻整个设计过程的自动化,即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ESDA )。
EDA 技术是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每年都有新的EDA 工具问世,广大电子工程人员应该尽早掌握这一先进技术,这不仅是提高设计效率的需要,更是我国电子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生存、竟争与发展的需要。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抽样定理的应用

抽样定理的应用摘要抽样定理表示为若频带宽度有限的,要从抽样信号中无失真地恢复原信号,抽样频率应大于2倍信号最高频率。
抽样频率小于2倍频谱最高频率时,信号的频谱有混叠。
抽样频率大于2倍频谱最高频率时,信号的频谱无混叠。
语音信号处理是研究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语音学知识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的新兴学科,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通过语音传递信息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最常用和最方便的交换信息手段,所以对其的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
Matlab语言是一种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十分强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它可以将声音文件变换成离散的数据文件,然后用起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处理数据。
这为我们的本次设计提供了强大并良好的环境!本设计要求通过利用matlab对模拟信号和语音信号进行抽样,通过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域,观察波形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抽样Matlab目录一、设计目的: (2)二、设计原理: (2)1、抽样定理 (2)2、MATLAB简介 (2)3、语音信号 (3)4、Stem函数绘图 (3)三、设计内容: (4)1、已知g1(t)=cos(6πt),g2(t)=cos(14πt),g3(t)=cos(26πt),以抽样频率fsam=10Hz对上述三个信号进行抽样。
在同一张图上画出g1(t),g2(t),g3(t)及其抽样点,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4)2、选取三段不同的语音信号,并选取适合的同一抽样频率对其进行抽样,画出抽样前后的图形,并进行比较,播放抽样前后的语音。
(6)3、选取合适的点数,对抽样后的三段语音信号分别做DFT,画图并比较。
(10)四、总结 (12)五、参考文献 (13)绪论当今,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世界的到来,数字信号处理已成为今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和技术领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正飞速发展,它不但自成一门学科,更是以不同形式影响和渗透到其他学科;它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与国防建设紧密相连;它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而数字化是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信号多种多样,例如广播信号、电视信号、雷达信号、通信信号、导航信号等等。
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方式

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方式数字电视是指通过数字技术传输和接收电视信号的一种电视方式。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更高的画面和声音质量,更多的电视频道选择以及更多的增值业务。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DTT)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是指通过地面传输网络传输信号的方式。
通常使用的传输技术是地面数字电视(DTT)和地面数字音频广播(DAB)技术。
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中,数字电视信号通过地面广播站点发射,用户通过数字电视接收器接收信号并解码播放。
2. 卫星数字电视传输卫星数字电视传输是指通过卫星发射器传输信号的方式。
数字电视信号经由地面站点通过卫星传输到用户的卫星接收器,用户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并解码播放。
卫星传输方式在信号覆盖范围广阔的地区特别受欢迎,如偏远地区或海洋等。
3.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是指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信号的方式。
信号通过电缆网络传输到用户的有线数字电视接收器,用户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并解码播放。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方式提供更稳定的信号质量和更多的频道选择,常见于家庭和商业场所。
4. IP网络数字电视传输IP网络数字电视传输是指通过互联网协议(IP)网络传输信号的方式。
数字电视信号经由IP网络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如电视机、电脑、手机等。
用户通过终端设备接收信号并解码播放。
IP网络数字电视传输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数字电视节目。
总结起来,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方式包括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卫星数字电视传输、有线数字电视传输和IP网络数字电视传输。
不同的传输方式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地理位置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
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

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摘要:数字信号已进入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模拟信号传输相比,数字信号传输有很大的变化。
本文简要阐述了数字信号无线传输特性,以及无线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信号改善途径。
关键词:数字信号;信道;无线传输中图分类号:TN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在信号传输中,不同的数据必须转换为相应的信号。
模拟数据一般采用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数字数据则采用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
模拟信号的瞬时值的状态数是无限的,如低频正弦信号、语音信号、图像信号等;而数字信号的瞬时值的状态数是有限的,如计算机和电报机的输出信号等。
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的干扰和能量的损失总会发生畸变和衰减,所以模拟传输时,每隔一定的距离就要通过放大器来放大信号的强度。
然而放大信号强度的同时,由噪声引起的信号失真也随之放大。
当传输距离增大时,多级放大器的串联会引起失真的叠加,从而使信号的失真越来越大。
而数字传输,只有代表了0和1变化模式的数据,方波脉冲式的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除了会衰减外,也会发生失真,但它是采用转发器来代替放大器。
转发器可以通过阈值判别等手段,识别并恢复其原来的0和1变化的模式,并重新产生一个新的完全消除了衰减和畸变的信号传输出去,这样多级的转发不会累积噪声引起的失真。
1 数字信号无线传输的特性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质,按传输媒质的不同,信道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其中无线信道随机性较大,变化快,主要有长波信道、中波信道、短波信道、地面微波信道、卫星信道、散射信道、红外信道及空间激光信道等。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都使用数字调制技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VLSI)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发展,数字传输系统比模拟传输系统更有效。
数字传输有许多优点:(1)数字信号本身具有更好的抗噪能力和更强的抗信道损耗性能。
采用再生中继、纠错编码等差错控制措施后,数字信号可以再生而消除噪声的累积,甚至可在噪声远大于有用信号的情况下,保证获得可接受的保真度和误码率。
数传电台工作原理

数传电台工作原理
数传电台是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数据编码:待传输的数字信号经过编码处理,将数据转换成二进制码流。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差分相移键控(D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等。
2. 数字调制:编码后的数据经过数字调制处理,将二进制码流转换成适合传输的电信号。
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有正交振幅调制(QAM)、频移键控(FSK)等。
3. 射频信号发射:经过数字调制后的信号通过射频器件进行放大和滤波等处理,转化为射频信号并发射出去。
发射的频率通常在兆赫兹(MHz)或千兆赫兹(GHz)范围内。
4. 信号传输:射频信号通过空气或其他媒介进行传输,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损耗、干扰等因素。
5. 接收与解调: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到传输的射频信号,并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
接收到的信号经过解调处理,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恢复原始的二进制码流。
6. 数据解码:经过解调后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将其转换为原始的数字数据。
7. 数据处理与应用:解码后的数字数据通过计算机系统或其他设备进行处理,实现特定的功能,如数据存储、显示、分析等。
通过以上步骤,数传电台实现了数字信号的传输和处理,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军事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信号论文:数字信号信号传输信号发射器【中文摘要】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传送的数据流中产生误码,从而使接收端产生图像跳跃、不连续、出现马赛克等现象。
所以通过信道编码这一环节,对数码流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可极大地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生。
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误码率是信道编码的任务。
信道编码的本质是增加通信的可靠性。
但信道编码会使有用的信息数据传输减少,信道编码的过程是在源数据码流中加插一些码元,从而达到在接收端进行判错和纠错的。
本项目是为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通信实验室研发的一个实验平台所做的系统研究,主要用于学生实验。
结合上述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问题,以比较和检测各个不同的信道信号在高速远距离条件下的传输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实验结果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不同信道信号知识点的认识。
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中,主要开展了实验平台的组成结构和操作流程开发;重点研究了硬件开发的方法及软件模拟的方法;同时研究了信号发生器达到同时具备与外置任意系统连接,并与外界系统达成同步的方法。
其主要研究成果表现为实现了多种信号在测试仪器上的显示;实现了高速信号128kbit/s的有效传输;使输出内容、编码信号种类可进行选择;完成了信号的产生、编码以及输出对称、双极性信号;同时,使该系统具有灵活性和拓展性。
其中本系统的重点主要表现为一个高速高频的实验环境。
它的传输系统速度为128kbit/s,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的速度。
通常所有的硬件单元须保证在10MHz内静态工作,而本系统研究开发的硬件单元达到能在15MHz内保证静态工作的效果。
另一个创新点在于所研发的数字信号发射器,在以往的实验平台将原始信号产生于信道信号编码分离开了,通常由PC产生原始传输信号,而现在的实验平台将两者合二为一,大大节约了成本。
【英文摘要】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is often due to various reasons, making the transmission error generated in the data stream, so that the receiver have the image jump, discontinuous, a mosaic and so on. Therefore, channel coding through this part of the digital stream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the system has some error correction capability andanti-jamming capability, can greatly avoid the error code in the occurrence of streaming. Improve data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error rate channel coding task. The nature of channel coding is to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However, channel coding information would be useful to reduce data transmission, channel coding is the process of the data stream in the source code in the insertion of some of yuan, so as to achieve at the receiving end sub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purposes.This project is for the Hanover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CommunicationLaboratory developed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experiment, to address the problem,to compare and test various different channels in high-speed long-distance signal transmiss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situation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knowledge of different points of the signal channel knowledge,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were innovative and exploratory research.In this thesis of the research work, mainly in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of process development; focus on the hardware development approach; the same time of the trigger signal generator to the same time with any system with an external connection and with external systems methods to achieve synchronization; and innovative digital signal transmitter for signal transmission.The main results show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 variety of signals in the test instrument display; to achieve a high-speed signal 128kbit / s effective transfer; the output, encoding the signal types can be selected; completion signal generation, coding, and output symmetry Bipolar signal;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has the flexibility to expand and novelty. One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mainly as a high-speed high-frequency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Speed ofits transmission system 128kbit / s, greatly improving thesignal transmission speed. All hardware units are usually required to ensure that the static 10MHz, while the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2 and 6, the hardware unit to be within the 15MHz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atic work.High frequency of static hardware development work is also a difficulty. Another innovation is the digital signaltransmitter, the previous test platform will produce theoriginal signal points in the left channel signal coding,usually the original transmission signal generated by the PC,and now the two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a second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costs.【关键词】数字信号信号传输信号发射器【英文关键词】Digital signals signal transmission signal transmitter【目录】数字信号传输教学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摘要4-5ABSTRACT5-6第一章绪论9-13 1.1 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9-13 1.1.1 解析模拟信号传输与数字信号的传输9-11 1.1.2 数字信号传输的挑战和机遇11-13第二章系统需求和关键技术13-25 2.1 选题来源和意义13 2.2 主要研究内容、方向和目标13-14 2.2.1 系统的组成内容13 2.2.2系统的研究方向13 2.2.3 系统的实现目标13-14 2.2.4 系统的创新性14 2.3 系统需求说明14-22 2.3.1 模块设计15-20 2.3.2 软件模拟20 2.3.3 软件技术20 2.3.4 软件开发20-21 2.3.5 模块制作21 2.3.6 模块测试21-22 2.5信号编码方法22-25第三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25-52 3.1 模块设计开发流程25-28 3.1.1 模块的设计25-28 3.1.2 软件的模拟28 3.2 软件的开发28-29 3.3 硬件的开发29-35 3.3.1 单片机的选用和开发29 3.3.2 发射信号的选择29-35 3.4 信号发射器的设计与开发35-49 3.4.1 2B1Q-和MAN-信号发射器的设计与开发36-44 3.4.2 CMI- 和 AMI-信号发射器的设计与开发44-49 3.5 硬件单元完成结果49-52第四章系统测试验证52-69 4.1 2B1Q-和MAN-信号发射器的测试对比52-54 4.2 CMI-和AMI-信号发射器的测试对比54-57 4.3 通过MAN 编码的测试结果57-61 4.4 通过AMI 编码的测试结果61-64 4.5 通过CMI 编码的测试结果64-69第五章总结与展望69-70致谢70-71参考文献71-73【索购全文找】1.3.9.9.3.8.8.4.81.3.8.1.1.3.7.2.1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